1000 resultados para Deslocamentos de Si
Resumo:
提出一种新型隐埋Si/SiO_2 Bragg反射器结构的Si基共振腔型光电探测器,该结构具有与集成电路相兼容的特点。理论计算表明量子效率较普通光电探测器提高了3~4倍。
Resumo:
为提高外延SiGe/Si HBT材料中Si发射极的生长速率,研究了Si_2H_6预热温度对Si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很窄的温区内,Si的生长速率提高了一倍,进一步升温Si的生长速率迅速下降。用四极质谱仪对低温Si-GSMBE中Si_2H_6的热裂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对该现象做了解释。
Resumo:
该文研究了在Si的图形衬底上生长应变SiGe/SI超晶格的结构和其光致发光性质。图形衬底由光刻形成的类金字塔结构组成。发现在组成倒金字塔结构的(111)面的交界处有富Ge的SiGe量子线出现。对相同条件下图形衬底和平面衬底上的应变SiGe层的光致发光光谱进行了比较,图形衬底上总的发光强度相对提高了5.2倍。认为这种提高同富Ge的SiGe量子线的产生相关。
Resumo:
通过X射线双晶衍射图形讨论了SiGe/Si HBT的电学特性与晶格结构的关系。
Resumo: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Resumo: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Resumo:
于2010-11-23批量导入
Resumo:
报道了快速热化学气相沉积(RTCVD)工艺制备多晶硅(poly -Si)薄膜及电池的实验和结果。采用SiH_2Co_2作为原料气体,衬底温度为1030℃时,薄膜的生长速率为10nm/s。发现薄膜的平均晶粒度及载流子迁移率与衬底温度和材料有关。用该薄膜在未抛光重掺杂磷的硅衬底上制备1cm~2的p~+n结样品电池,无减反射涂层,其转换效率为4.54%(AM1.5,100mW/cm~2,25℃)。
Resumo:
在a-Si:H和a-SiCx:H中共注稀土铒和氧。300 ℃和400 ℃热退火后,测得了来自发光中心Er~(3+)内层4f电子跃迁的1.54 μm光致发光。400 ℃是较好的退火温度。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发光强度逐渐减弱,这可能是由于碳的引入减弱了间隙氧退火时的迁移能力所致。
Resumo:
利用常规等离了体化学气相沉积(PECVD)工艺制备了nc-Si:H膜,并对其光致发光(PL)特性从10~250K温度范围内进行了变温测量。实验结果指出,随着测试温度升高,PL峰值能量发生了54meV的红移,PL强度在T>80K后呈指数下降趋势。PL峰值能量的红移起因于带隙的收缩,而PL强度的减弱则是由于非辐射复合起了主导作用。
Resumo: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深度剖析方法对气体源分子束外延(GS-MBE)生长的GaP/Si异质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结果表明
Resumo:
用电子能谱分析方法对低能离子束外延(IBE)生长的β-FeSi_2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其电子能谱进行了表征。实测出XPS价带谱与有关理论计算结果相符,用XPS价带谱来表征β-FeSi_2比光电子峰更为清晰、可取。同时,对样品纵向分析表明界面处存在有较厚的过渡层。根据分析结果对低能IBE生长机理进行了探讨。经研究认为:Fe,Si通过空位机制进行的增强互扩散,在高温下生长出与Si晶格相匹配的β-FeSi_2。
Resumo:
于2010-11-23批量导入
Resumo:
采用常规PECVD工艺,在N型单晶硅(c-Si)衬底上沉积薄层纳米Si(nc-Si)膜,并进而制备了nc-Si:H/c-Si量子点二极管。在10~100K温度范围内实验研究了该结构的σ-V和I-V特性。结果指出,当反向偏压为-7~-9V时,无论在σ-V还是在I-V特性曲线上都观测到了近乎等间距的量子化台阶,此起因于在nc-Si:H膜中具有无序排布且粒径大小不一的Si微晶粒中,由于微晶粒中能级的量子化而导致的共振隧穿现象。如果进一步改进膜层生工艺,以制备出具有趋于有序排布、尺寸均匀和粒径更小的Si微晶粒的nc-Si:H膜,有可能实现更高温度范围内的共振隧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