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 resultados para 210-1277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报道a-Si:H本征膜及Pin二极管的1MeV1.4×10~(15),4.2×10~(15),8.4×10~(15)/cm~2电子幅照实验结果和退火行为。测量了电子辐照对a-Si:H光暗电导率和光致发光谱的影响,以及a-Si:H Pin二极管光伏特性和光谱响应随电子辐照剂量的变化。发现电子辐照在a-Si:H本征膜和二极管中引起严重的损伤,和二极管光谱响应的峰值“红移”。但未见饱和现象,还观测到明显的室温恢复现象;但高温退火处理后未能完全恢复。该文对以上实验结果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用射频等离子体辅助分子束外延技术(RF-MBE)在C面蓝宝石衬底上外延了高质量的GaN膜以及AlGaN/GaN极化感应二维电子气材料。所外延的GaN膜室温背景电子浓度为2×10~(17)cm~(-3),相应的电子迁移率为177cm~2/(V·s);GaN(0002)X射线衍射摇摆曲线半高宽(FWHM)为6';AlGaN/GaN极化感应二维电子气材料的室温电子迁移率为730cm~2(V·s),相应的电子气面密度为7.6×10~(12)cm~(-2);用此二维电子气材料制作的异质结场效应晶体管(HFET)室温跨导达50mS/mm(栅长1μm),截止频率达13GHz(栅长0.5μm)。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该文研究了MBE通常生长条件和氢原子辅助生长条件下(100)、(331)、(210)、(311)等表面外延形貌的变化。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从基本的光跃迁理论出发,用半经典的线性色散模型,计算了双量子阱耦合情况下微腔透射谱。计算结果表明,当吸收系数取2×10~(-2)nm~(-1)时,在微腔的透射谱上能看到三个很高的透射峰,并且峰的线宽要窄于冷腔透射峰的线宽。这是由于耦合激子态与微腔光场的强耦合相互作用引起的。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报道10×16元二维面阵GaAs/AlGaAs多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研究进展。通过表面光栅耦合,采用垂直入射的工作模式,在T=80K时探测率为2.9×10~(10)cm·Hz~(1/2)/W,电压响应率为1.3×10~4V/W。各测试单元间探测率和电压响应率的偏差小于18%,串音小于0.45%,在最大探测率偏置条件下,器件的暗电流密度为6.2×10~(-6)A/cm~2。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报道了用MBE生长轻掺Si高迁移率GaAs材料的杂质补偿特性实验研究。已得到77K温度下迁移率为16.2×10~4cm~2/(V·s)的GaAs材料。样品的Hall测量结果表明:在较低的杂质浓度范围(1×10~(13)cm~(-3)<n<1×10~(15)cm~(-3))内,在大体相同的生长温度(590℃左右)下,选择适当的生长速率Gr会增强对浅受主杂质的抑制作用,同时也会一致Si的自补偿效应,减小杂质的补偿度N_a/N_d之值,从而提高MBE外延GaAs材料的迁移率。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Metamorphic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 (M-HEMT) structures have been grown on GaAs substrates by molecular beam epitaxy (MBE). Linearly graded and the step-graded InGaAs and InAlAs buffet layers hal e been compared, and TEM, PL and low-temperature Hall have been used to analyze the properties of the buffer layers and the M-HEMT structure. For a single-delta-doped M-HEMT structure with an In0.53Ga0.47As channel layer and a 0.8 mum step-graded InAlAs buffer layer, room-temperature mobility of 9000 cm(2)/V s and a sheet electron density as high as 3.6 x 10(12)/cm(2) are obtained. These results are nearly equivalent to those obtained for the same structure grown on an InP substrate. A basic M-HEMT device with 1 mum gate was fabricated, and g(m) is larger than 400 mS/mm. (C) 2001 Elsevier Science B.V. All rights reserved.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We demonstrate surface emitting distributed feedback quantum cascade lasers emitting at wavelengths from 8.1 mu m at 90 K to 8.4 mu m at 210 K. The second-order metalized grating is carefully designed using a modified coupled-mode theory and fabricated by contact lithography. The devices show single mode behavior with a side mode suppression ratio above 18 dB at all working temperatures. At 90 K, the device emits an optical power of 101 mW from the surface and 199 mW from the edge. In addition, a double-lobe far-field pattern with a separation of 2.2 degrees is obtained in the direction along the waveguide.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森林凋落物、细根及红松阔叶林碳循环 摘要: 由于全球变化进程的加快使生态系统碳循环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碳循环过程和源、汇功能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两个关键过程-凋落物和细根的生产和分解过程为主要研究目标,探讨了两者的时空动态格局和主驱动因子;同时采用传统的森林调查与通量观测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的刻画了红松阔叶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 主要结论如下:(1)区域平均温度是决定东北地区不同气候区域森林凋落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优势树种生物学特性不同导致同一气候区域内森林类型之间凋落量呈现显著差异。(2)红松阔叶林不同凋落组分凋落量对气候因子的年际波动和林分生长的反应不同,红松生长使其落叶量和在凋落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显著增加,这将导致林地的凋落物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根本改变。(3)6个不同气候区域内地带性树种凋落物分解率和养分元素释放率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并且与区域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分解的进行凋落物分解率与温度和降水的相关性降低。凋落物初始化学指标与其分解率呈显著相关关系。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显示温度和降水的增加均可促进凋落物分解,并且其对分解的影响强度大于CO2浓度升高对凋落物分解间接影响。(4)3种原始群落——红松阔叶林,云冷杉林和岳桦林的细根生产量、周转率和养分元素归还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对于同一海拔带上的3种林型而言,红松阔叶林生长量最高而周转率和养分元素释放率最低,白桦纯林细根周转率和养分元素释放率最高,山杨林细根生长量最小,细根周转率和养分元素释放率介于前两者之间。(5)红松阔叶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25962.17±2002.1 C g m-2,其中植物(乔、灌木和草本)、土壤和林地(凋落物和倒木)内的碳储量占总体的79%, 15% 和6%。生态系统碳的净交换(NEE)为366.8±110.6 C g m-2year-1, 林地和土壤的碳输入量为504.9±28.9 C g m-2year-1,输出量为405.9±28.7 C g m-2year-1。植物净固碳量为287±34.5 C g m-2year-1,乔木和灌木净固碳量分别占植物净固碳总量的98.6%和1.4%。 关键词:森林凋落物,凋落物分解,细根,碳储量,碳循环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以西双版纳地区三个热带雨林片断和一个原始热带雨林为对象,研究了林内至林外、以及林窗内小气候要素的水平和垂直梯度变化规律、小气候边缘效应及其与林缘方位之间的关系、林缘空气流动规律、边缘效应深度、片断后林内生境变化及对气候变化的抵抗能力。利用林墙太阳辐射理论,计算分析了各方位林缘的可照时数。根据Monteith的植物叶面热量平衡方程讨论了叶温度理论模拟方法,计算和分析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SPAC)能量平衡中各分量通量。主要结果如下: 1.西双版纳地区不同方位林缘可照时数一般比水平面减少,只有南向林缘在春、秋分日及北向林缘在夏至日的可照时数与水平面相同。在夏半年,北向林缘可照时间最长,东西向林缘次之,南向林缘最短;在冬半年,南向林缘可照时间最长,与水平面相同,东西向次之,北向林缘最短。年可照时数以南向林缘最长,北向林缘最短。 2.片断化热带森林的小气候边缘效应影响深度在北向林缘深至林内15m、在南向林缘深至林内25m。林外小气候水平梯度大于林内,这种梯度变异尤以林缘附近(-10m  10m范围)最大。统计世界各地研究结果,发现生物和物理环境的边缘效应深度变化于10  500m之间,但主要发生在100m范围内(占87%)。随着边缘效应深度增加或片断面积减小,正方形森林片断受林缘影响面积的百分率增加。圆形森林片断受边缘效应的“蚕食”作用最小,而狭长或不规则森林片断受边缘效应影响最大。 3.在南向林缘外侧10m范围内存在太阳辐射和温度较高地带;林窗边缘林墙壁面有显著得热力效应和水汽效应,尤其在北向边缘更显著。 4.林缘2/3H(H为林缘树高)高处以下及其以上(林冠层及上方)存在一反向双环流,在林冠层处其强度相对较弱。 5.片断化森林对外部变化抵御能力变得更为脆弱,林内环境由湿晾转向干暖,森林生态功能降低。 6.林缘植物叶温表现出气温型(Ta>Tl)、中间型(Ta=Tl)和辐射型(Tl>Ta)三种类型。林缘处草本植物与乔木、藤本植物之间的叶温差异显著,草本比乔木、藤本高约5℃。 7.叶面积指数在林缘最低和在林内25m处最大,林缘叶角小于林内,而在25m处散射光透过系数则最小。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以沈阳城市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对沈阳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和树种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沈阳市城市绿地景观规划和管理思路,为沈阳市城市绿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① 城市建成区内居住区绿地、道路附属绿地、防护绿地所占比例偏低,与其用地类型占建成区面积的比例不相匹配,影响城市综合生态功能的发挥。② 新老城区绿化建设“两极分化”趋势明显。③ 各类型绿地景观异质性和景观破碎化程度差异较大。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和街头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较高;居住区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的斑块密度较大,破碎化程度较高。④公园绿地数量少,人均占有面积小,分布不均。沈河、铁西和于洪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不足1平方米。建成区游园绿地的分布不尽合理,面积较大的游园绿地主要沿运河水系分布,其他地方游园绿地数量少、面积小,服务功能不足。⑤ 沈阳城市庭院绿地斑块数量众多,以微型斑块为主,占庭院总数的70%以上。研究区内62.7%的庭院绿地率在15%以下,绿地率达到30%以上的庭院仅占总数的13.3%,总体绿化水平不高。老城区较新城区庭院绿地破碎化程度严重,其中沈河区破碎化程度最重。⑥ 沈阳市主要街路绿化覆盖率较低。城市主干道中,绿化覆盖率在25%以上的只有32条,不足10%的却有229条。城市中心区的道路廊道密度指数高于郊区和新城区,但城市中心区道路廊道绿地面积相对较少,绿化效果较差,大大消弱了其生态功能。⑦树种应用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公园内树木品种较多,植物多样性程度较高。庭院绿地在树种应用及树种搭配上不如公园,但要好于道路绿地,二者都需要加大树种引进和应用力度,调整树种应用比例和结构。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研究克隆了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 pernyi nucleopolyhedrovirus,ApNPV)基因组pstⅠ-B、pstⅠ-C、pstⅠ-J三个片段,测序分析了pstⅠ-B、pstⅠ-C片段全序列及pstⅠ-J片段一端序列。ApNPV pstⅠ-C片段长6663 bp,包括9个完整ORF及2个不完整ORF;ApNPV pstⅠ-B片段长7406 bp,包括5个完整ORF及2个不完整ORF。ApNPV pstⅠ-J片段末端测定的954 bp序列包括lef-12完整序列及p47和gta部分序列。本研究共鉴定21个ApNPV ORF序列,其中20个属首次报道,占ApNPV已报道基因数的50%。编码ORF同源性分析及克隆片断ORF组成、基因排列顺序分析表明ApNPV与鳞翅目NPV第Ⅰ类群中的OpMNPV、CfMNPV、CfDefNPV、EppoNPV关系较近。 本研究克隆了ApNPV B-ORF6L、ptp-1、ptp-2及lef-12 四个基因,并对这四个基因在柞蚕蛹体内的表达进行了转录分析,结果表明:ApNPV ptp-1、lef-12是早期基因,B-ORF6L、ptp-2是晚期基因。本研究将ApNPV B-ORF6L、ptp-2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表明:PTP-2原核表达分子量与预测分子量相符,B-ORF6L融合表达分子量较预测的分子量偏大。以原核表达的B-ORF6L、PTP-2蛋白作为抗原,成功制作了B-ORF6L和PTP-2蛋白兔多克隆抗血清。ApNPV蛋白组分印迹分析表明:B-ORF6L参与包涵体膜及ODV结构组成,是ApNPV结构蛋白;PTP-2不参病毒结构组成。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杆状病毒分为4个大的类群,ApNPV属于鳞翅目NPV第Ⅰ类群,与OpMNPV、CfMNPV、CfDefNPV、EppoNPV关系较近,与AcMNPV、RoMNPV、BmNPV关系稍远。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应用植物区系分析、数量分类(TWINSPAN)、相似性比较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估等方法对长白植物区维管束植物多样性及其格局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本文对长白植物区维管束植物区系研究表明,本区共有维管束植物142科624属1881种,此区系属于温带性质,地理联系广泛,与东亚其它地区特别是与日本的联系最为密切。 通过对本区物种多样性的水平分布格局研究,提出了全区86县市的植物组成、分化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G-F指数和物种重要值IM的分布格局,并着重对本区六大山地和二大平原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指出本区长白山植物分布最为集中。长白山、辽东山地、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是本区植物多样性较高的地区。长白山、辽东山地和小兴安岭是本区物种分化中心。 对本区代表性山地长白山的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各植被垂直带的物种多样性指数(G-F指数)随海拔升高而递减。随海拔增高,温带性质的区系成分逐渐减弱,寒带亚寒带性质成分逐渐增强。热带性质的成分只影响到阔叶红松林带和暗针叶林带。 本文的对长白植物区重要山地阔叶红松林的物种多样性做了对比研究,提出长白山的阔叶红松林物种丰富度最高。各主要山地的多样性指数没有随纬度变化而呈单一升降关系。TWINSPAN 以属为单位的聚类结果表明,本区阔叶红松林的24个样地可以分为7个类型,阔叶红松林中的33个乔木树种划分为8个关联组。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大尺度多样性评估的方法——物种重要值比较法。这种方法计算简便,结果可靠,对于改善目前大尺度生物多样性评价方法较少的状况有积极意义。此外本文首次将G-F指数引入植物多样性研究领域,并对G-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IM值的测度结果进行评估,确认F指数和IM值的测度结果最令人满意。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地学信息图谱是用图谱思维方法归纳、总结、抽象和概括复杂地学现象或过程的前沿性研究领域,具有挖掘地学现象“格局与过程”内在规律的优势。本研究以广东省土壤资源研究对象,运用地学信息图谱的理论,把环境信息模型与各种现代信息技术集成的方法,对土壤资源环境基础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处理,经过图谱思维的抽象概括,构建出省级区域土壤资源作物适宜性的空间格局信息图谱。图谱可用于揭示土壤生态环境及其各要素的空间形态结构与适宜性变化规律,形成对土壤资源与环境更深层次的认识,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规划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具体实施方案。并探索一个土壤资源的可视化研究体系。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 由于影响作物生长的因子复杂多样,其生理生态数据也难于获取,本文以FAO的Ecocrop1为基础,根据广东省的气候带类型和本省独特的气象条件,从1710种作物中筛选了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水果和蔬菜等共126种气候适宜型作物。解决了在大区域筛选多种作物的难题,从而使得大区域内快速开展作物适宜评价成为可能。 (2) 在分析广东省土壤生态环境主要特征及各因子之间作用关系基础上,提出以气候因子为筛选适宜性评价对像的基本条件,以土壤因子为筛选的细化条件,再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种植历史等因素,得到66种候选评价作物。 (3) 提出了基于土壤资源的作物适宜性图谱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作物生长对土壤资源的要求,确定了包括坡度、土壤有效深度、土壤排水情况、土壤质地以及土壤pH等五个因子为评价指标。并给出所有被评价作物针对不同指标的适宜性评价模型。 (4) 构造了单因子逐一评价、多因子综合评判的方法,通过该方法构建了广东省土壤资源66种作物适宜性图谱,以谱系的形式直观地揭示复杂的生态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异规律。构建了基于广东土壤生态环境各因子评价指数诊断图,直观而准确地反映各因子的特征、优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5) 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以植物生长的生理条件为原则,探讨了大区域多作物适宜性评价的技术路线。该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地评价省级区域土壤的多种作物的适宜性。 (6) 基于地学信息图谱固有的海量信息的特点,构建了广东省土壤资源作物适宜性图谱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方便地查询和使用因子诊断图谱以及土壤资源的适宜性图谱,是共享成果的一个开放平台,提高了成果的使用效率。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选取长白山北坡森林群落交错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野外调查,运用树木年轮年代学方法结合植被数量统计分析,对北坡森林群落交错区的植被结构进行了定量研究,探讨了红松、落叶松、鱼鳞云杉、臭冷杉和岳桦的干扰节律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并以此分析了各群落交错区内的植被动态特征。研究结果对交错区的研究和未来气候变化下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分析和预测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主要结论:①自然状态下群落交错区植被结构将向相邻的两个群落类型演化,但物种多样性和物种替代速率并不都比相邻群落高;②除红松外,不同树种在不同的群落类型中存活动态有明显差异;③10年平均生长释放频率,在阔叶红松林和暗针叶林交错区,红松、臭冷杉、鱼鳞云杉分别为8.22%、4.76%、和4.79%,样地干扰强度为4.38%;在暗针叶林和岳桦林交错区,臭冷杉和鱼鳞云杉分别为5.91%和7.99%;④主要树种的年表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落叶松>岳桦>鱼鳞云杉>红松>臭冷杉,且以生长在群落交错区中树种年表为优;⑤同一群落类型中的不同树种对同一气候因子的响应有明显差异,不同群落类型中的同一树种对气候因子的反应也明显不同;⑥模型预测表明,气候变暖会使目前红松、鱼鳞云杉和岳桦的分布区上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