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resultados para 658.401
Resumo:
基于所构造的一个适合于各种脸形和角度(双眼可见)的人脸模型,利用人脸的灰度信息、梯度信息和对称性信息,提出一种基于区域统计特性的快速人脸检测算法,并对其鲁棒性进行实验。该算法一次可以检测一个范围的人脸图像,并在检测过程中给出双眼位置,可用于实时的人脸检测中。
Resumo:
国家973计划
Resumo:
利用深能级瞬态谱(DLTS)研究了一系列InAs自组织生长的量子点超晶格样品,确认样品中存在体GaAs缺陷能级EL2和InAs量子点电子基态能级。测得1.7和2.5原子层InAs量子点电子基态能级相对于GaAs的导带底分别为100meV和210meV,量子点电子基态的俘获热垒分别为0.48eV和0.30eV。
Resumo:
于2010-11-23批量导入
Resumo:
基于热力学平衡计算,首次给出以DMZn和H_2Se为源,MOVPE生长ZnSe的相图.文中讨论了ZnSe单一凝聚相区的范围,以及可能出ZnSe(s)+Zn(s)或ZnSe(s)+Se(1)两种双凝聚相区的条件.
Resumo:
利用电解液电反射谱研究了In_(0.2)Ga_(0.5)As/GaAs短周期超晶格中微带电子态随电场的演化过程,不仅清楚地观察到弱场Franz-Keldysh效应和强场Wannier-Stark局域化效应,面且观察到了从弱场过度到强场过程中Franz-Keldysh效应和Wannier-Stark局域化效应互相竞争的现象.
Resumo:
The photoluminescence from ZnS1-xTex alloy with 0 < x < 0.3 was investigated under hydrostatic pressure up to 7 GPa. Two peaks were observed in the alloys with x < 0.01, which are related to excitons bound to isolated Te isoelectronic impurities (Te-1 centers) and Te pairs (Te-2 centers), respectively. Only the Te-2 related emiss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alloys with 0.01 < x < 0.03. The emissions in the alloys with 0.03 < x < 0.3 are attributed to the excitons bound to the Te-n (n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3) cluster centers. The pressure coefficient of the Te-1 related peak is 89(4) meV/GPa, about 40%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band gap of ZnS. On the other hand, the pressure coefficient of the Te-2 related emissions is only 52(4) meV/GPa, about 15%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ZnS band gap. A simple Koster-Slater model has been used to explain the different pressure behavior of the Te-1 and Te-2 centers. The pressure coefficient of the Te-3 centers is 62(2) meV/GPa. Then the pressure coefficients of the Te-n centers decrease rapidly with further increasing Te composition.
Resumo:
通过对抚顺市温道林场20、53和69年生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林生物量和营养元素的积累与分配、养分利用效率和养分再吸收效率、养分生物循环的研究,探讨了长白落叶松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养分生态学特征;对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17年生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林进行5年的施肥(NH4NO3,15 g•m-2•a-1),研究了施肥对人工林养分生物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 (1)20、53和69年生单株落叶松生物量分别为33.14 kg•tree-1、311.42 kg•tree-1和408.46 kg•tree-1,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格局为:树干>根>树枝>树皮>针叶。树干生物量的分配比例为50.16%~69.20%,随林龄的增长比例增大,而其他器官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则逐渐减小。20、53和69年生单株落叶松净生产力分别为3.04 kg•tree-1•a-1、9.68 kg•tree-1•a-1和10.21 kg•tree-1•a-1,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大。针叶和树干的净生产力最大,分别占整株林木净生产力的40.07%~47.93%和27.32%~40.97%,并且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大。树枝、树皮和根的净生产力则表现出随林龄的增长呈抛物线状。 (2)20、53和69年生单株落叶松N、P、K、Ca、Mg等5种营养元素的总贮量分别为308.14 g•tree-1、2021.01 g•tree-1和2485.24 g•tree-1,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5种营养元素的贮量大小为:Ca>N>K>Mg>P。树干养分贮量的分配比例为19.74%~34.23%,随林龄的增长呈抛物线状。针叶、树枝和树皮的养分贮量占整株林木养分贮量的比例为35.16%~45.59%,建议在采伐木材时实施去皮、打枝等措施,留下针叶、树枝和树皮在林地中,让其自然分解以使营养元素重新归还利用,对于维持林地的养分平衡和长期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 (3)20、53和69年生单株落叶松年吸收养分量分别为35.31 g•tree-1•a-1、97.83 g•tree-1•a-1和100.08 g•tree-1•a-1,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5种营养元素的年吸收量大小为:Ca>N>K>Mg>P。落叶松的养分利用效率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大,但生长到一定年龄阶段后,其养分利用效率逐渐趋于稳定。落叶松的最佳采伐年龄应为养分利用效率保持稳定时的年龄,此时采伐单位干材所带走的林地养分量较少。不同营养元素的利用效率不同,P的利用效率最高,Mg、K次之,N、Ca最低。不同器官的养分利用效率不同,树干的养分利用效率最高,其次是根、树枝、树皮,针叶最低。随着林龄的增长,树干和根的养分利用效率增大,而树枝和树皮的养分利用效率减小。 (4)落叶松叶片的N再吸收效率为50.76%~55.11%,随林龄的增长表现出增大的趋势;P和K再吸收效率分别为64.38%~68.85%和87.85%~90.62%,随林龄的增长表现出减小的趋势。从养分利用效率和养分再吸收效率综合判断,本研究区落叶松生长可能受土壤N、P、K供应的限制,3种营养元素的限制作用大小为:K>P>N。 (5)落叶松人工林养分的年吸收量、年存留量和年归还量分别为51.94~78.35 kg•hm-2•a-1、17.77~29.43 kg•hm-2•a-1和34.18~48.92 kg•hm-2•a-1,均随林龄的增长而减少,这与林分密度逐渐减小有关。5种营养元素的年吸收量和年存留量大小均为:Ca>N>K>Mg>P,年归还量大小为:Ca>N>Mg>K>P。落叶松人工林的养分循环速率为0.624~0.658,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大。5种营养元素的循环速率以Mg、N最快,Ca、P次之,K最慢。K的循环速率较低,可能与研究区土壤K含量较低而表现出的K再吸收效率较高有关。 (6)施肥导致落叶松叶片N再吸收效率显著降低,而凋落叶片的N浓度显著增加,从而使凋落叶片的C/N比由80.29降低到60.29。施肥林地凋落叶片C/N比的降低使其分解速率加快,有利于其养分归还土壤,从而加快了系统的养分循环速率,提高了系统的养分利用率。因此,在人工林经营中,施肥不仅能提高林地生产力,而且对于维持林地养分循环具有积极作用。
Resumo:
生态旅游区规划与管理是生态旅游研究的焦点之一,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对生态旅游区这一特定区域类型进行规划与管理研究,探索生态旅游开发的新思路,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景观生态规划与管理的理论基础,提出生态旅游区规划的景观生态学方法和生态旅游区管理的景观生态学思路,并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典型生态旅游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构建了包括基本原理、基础理论、目标、特点、原则、技术方法和流程等方面内容在内的景观生态规划理论框架,进而提出了生态旅游区规划的景观生态学方法,并对方法中景观生态学特色比较明显的方面进行重点研究,主要有:借助3S手段进行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景观空间格局现状分析,景点之间吸引力等廊道特征分析,基于生态旅游景观适宜性分析的功能 分区,规划方案的景观指数评价等。同时,论文结合景观生态管理的观点,提出生态旅游区管理的景观生态学思路。2、系统进行乌苏里江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案例研究,论文在介绍公园的区域概况基础上,通过计算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分值判断其质量等级;利用FRAGSTATS软件计算出的指数分析其景观格局现状。为解决规划的关键问题,论文一方面结合区域特征计算公园的生态旅游景观适宜度,经分类统计,最适宜开展生态旅游的面积为1814.76hm~2 (7.9%)、中等适宜的面积为623.44 hm~2 (2.7%)、一般适宜的面积为12209 hm~2 (53.05%),以此为基础,把公园划分为森林生态旅游、生产经营、管理生活等三大功能区,确定不同地段能够提供的旅游功能,另一方面分析游客旅游需求,供需结合完成项目系统及其相应支持系统的规划。案例最后,计算发现规划前后斑块数从413减少到401,香农均匀度指数从0.755提高到0.787,优势度指数从25.547减少至24.500,另外景观破碎化程度有所降低,反映廊道特征的r指数、a指数和主要景点之间的景观引力值都有所增加,这些变化表明规划改善了景观空间格局,有利于规划目标的实现。3、用景观生态学的观点探讨碧塔海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管理,论文对保护区的基本情况与生态旅游开发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分析,据此确定了管理的目标和依据,进一步从组织机构、资源与游客三个层面提出了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