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resultados para Art 28 N° 7 Código de Comercio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比较了武汉东郊相邻池塘间隙水、上覆水与沉积物中磷形态、水相中与不同大小颗粒相联系的碱性磷酸酶活性 (APA)、溶解态与沉积物APA动力学参数及沉积物有机质的含量。铜绿微囊藻 (Microcystisaeruginosa)出现或繁盛的池塘上覆水中正磷酸盐 (O—P)或间隙水中不同形态磷的浓度较高 ,而底层水相不同形态磷浓度较低的池塘叶绿素的浓度亦低 ,且未见铜绿微囊藻 ,故水华与底层磷营养之间联系紧密。各塘沉积物磷主要以铁结合态形式存在 ,铜绿微囊藻繁盛的池塘沉积物中铁结合态磷含量较低 ,而有机质含量较高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采用淀粉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长江中游武汉江段草鱼天然种群(n=81)中10种同工酶约28个基因座位的遗传变异型。该种群的多态座位比例为16.7%,平均杂合度为0.0739。而Utter和Folmar(1978)曾报道美国的5个草鱼人工繁殖种群的多态座位比例及平均杂合度分别为6%和0.021。比较结果表明,近交很可能是导致草鱼人工繁殖种群中遗传变异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生产上采用数量大、来源广的亲鱼进行人工繁殖,并定期用天然种群更换或补充繁殖用亲鱼很可能是保持或增加鱼类人工繁殖种群遗传变异性的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在来源于鲫鱼囊胚细胞用含常量抗菌素的 TC 199培养基中加 20%小牛血清,于 2728℃、pH 7.2条件下培养。经过 24个月继代培养 100次,建立一个命名为 CAB—80的鲫鱼异倍体细胞系。这个细胞系主要由上皮样细胞和少量成纤维样细胞组成。最适生长温度为22—28℃,最适 pH在 7.2—8.2之间,种群加倍时间为 21—45小时,接种 24小时后分裂指数达到29.‰,第60代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分布范围为68—178,因此,它是一个异倍体细胞系。CAB-80 细胞系对呼肠孤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的细胞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Low temperature GaAs (LT-GaAs) was successfully grown at the temperature of 550 degrees C by metal organic vapor phase epitaxy on a semi-insular GaAs substrate. With such an absorber as well as an output coupler we obtain Q-switched mode-locked (QML) 1064 nm Nd:GdVO4 laser pumped by diode laser with high repetition rate, formed with a simple flat-flat cavity. The repetition rate of the Q-switched envelope increased from 100 to 660 kHz as the pump power increased from 2.28 to 7.29 W. The mode-locked pulses inside the Q-switched pulse envelope had a repetition rate of similar to 1.36 GHz. A maximum average output power of 953 mW was obtained. The dependence of the operational parameters on the pump power was also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C) 2005 Elsevier B.V. All rights reserved.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从 2002 年11 月至2005 年4 月,在西藏红拉雪山自然保护区(98°20' ~ 98°59'E,28°48' ~ 29°40'N)对小昌都黑白仰鼻猴(Rhinopithecus bieti)群(98°35'00" ~ 98°40'00"E,29°14'24" ~ 29°16'42"N)(210 只左右)的生境及其利用形式、食 性、活动时间分配、过夜树及过夜地选择、雄-婴照料和繁殖季节作了重点研究, 并对保护区内的猴群分布、种群数量、保护状态以及潜在的威胁因素等作了一般 性的考查研究。 红拉雪山自然保护区存在3 个黑白仰鼻猴群,数量至少有300 只。从北到南 分别是执娜群、小昌都群和米拉卡群,其中执娜群(29°22',98°28'),是黑白仰 鼻猴最北分布群。猴群栖息范围中,人类的经济活动频繁。由于活动范围位于或 接近藏传佛教的神山,小昌都和执娜猴群保护最好,这两群之间存在生境走廊。 米拉卡猴群保护状态较差,主要是偷猎现象还没有杜绝。对过去20 年的农牧业 统计资料及藏族风俗习惯和民族传统综合分析发现:在红拉雪山自然保护区,尽 管人类经济活动频繁,但猴群与人类和谐共存是可能的。 小昌都猴群全年白天用49%的时间取食,20%的时间移动,18%的时间休 息,13%的时间作其他的活动。在6-8 月,猴群日间表现出明显的三个取食高峰, 两个休息高峰。在11-1 月,猴群有两个取食高峰,一个休息高峰,或者休息高 峰根本不明显(12 月)。尽管环境温度和食物组成等也会影响时间预算,但造成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白天长度的季节性变化。 小昌都猴群年家域为21.25 km2,且主要在3800 – 4250 米的针叶林中活动。 食物好的季节,猴群日移动距离长,日活动范围大;食物差的季节,则相反。秋 -冬季(10-12 月)由于取食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活动的海拔高 度高于其它季节;冬季(1-4 月)活动范围最低。猴群并不避免在人类间伐过的 次生针叶林中活动。小生境的使用强度与在此生境中过夜的次数有关。 小昌都猴群的食物以松萝为主。全年的食物组成:用单筒望远镜观察,松萝 82.1%,芽和叶12.1%,花、果实或种子占1.1%,无脊椎动物占0.6%,树皮、 树根、树胶,草等占4.2%;接近猴群用肉眼或双筒望远镜观察,松萝50.8%, 芽和叶28.5%,花、果实或种子占7.1%,无脊椎动物占6.5%,树皮、树根、树胶,草等占7.1%。根据动物在不同林层分布百分比整合后得到接近真实的食物 构成:松萝75.4%,芽和叶15.7%,花、果实或种子占2.9%,无脊椎动物占2.4%, 树皮、树根、树胶,草等占3.9%。猴群在夏季(6-8 月)会下地翻开小石块,取 食无脊椎动物。冬季(1-4 月)会取食至少6 种树皮和2-3 种干草。 基于避免捕食、安全、舒适、体温调节的考虑,小昌都猴群选择高大、底枝 高、底枝长以及层数多的树过夜,并在背风、阳坡和海拔低的过夜地过夜。在过 夜地的选择中,存在着阳坡和海拔高度的权衡决策。 小昌都猴群个体不同林层的分布:77.5%在树上,6.0%在灌丛,16.5%在地 上。成年雄猴和青年猴倾向于在地上活动。在地上活动时又倾向于移动,休息和 其他活动少。获得高质量的食物和避免被捕食是出现这种格局的原因。 在小昌都猴群中,婴猴受到雄猴照料时间百分比(percent time of infant care, PTIC)为17.2±3.3,其中身体接触(BC)、接近(IP)和监护(G)照料的时 间百分比分别为0.6±0.5、5.8±1.2 和10.8±3.8。G 照料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 在8 月和3 月。雌猴总PTIC 为69.3±6.9,其中BC、IP 和G 的时间分别为42.0 ±8.6、21.6±5.3 和5.7±3.8。最低BC 和最高G 照料同时出现在3 月。对雄猴, (1)总PTIC 在能量压力高的季节明显高于能量压力低的季节;(2)G 照料PTIC 在能量压力高的季节也要比能量压力低的季节高;(3)BC 和IP 照料在两个季节 之间没有区别。对于雌猴,(1)总PTIC 在高能量压力季节要比低能量压力季节 低;(2)G 照料在高能量压力季节要比低能量压力季节高,而BC 照料在高能量 压力季节要比低能量压力季节低;(3)IP 照料在两个季节之间没有区别。这种 高强度的雄婴照料,特别是托儿所的照料方式,是由这种环境下过高的能量压力 所引起的。 小昌都群为严格季节性出生且出生季节在2 月初到3 月中旬之间,时间跨度 45 天,属脉冲型。这种格局是光周期、温度、食物等环境因子综合调控的结果。 综合以上结果我们认为小昌都群的行为和生态特点,除具备疣猴一般特点 外,还具有地点特殊性,是自然环境如光照、温度、食物供给季节变化和生物环 境如捕食压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或者可以看成是能量摄入和损耗之间以 及它们和安全之间的权衡结果,体现了猴群对极端环境的适应。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在金属有机物气相外延(MOVPE)方法生长的非故意掺杂的n-GaN上用Pt制成了肖特基接触,并在250-650℃范围内对该接触进行退火。通过实验发现,Pt与非故意掺杂n-GaN外延薄膜可以形成较好的肖特基接触,而适当的退火温度可以有效地改善Pt/n-GaN肖特基接触的性质。在该实验条件下,400℃温度下退火后的Pt/n-GaN肖特基接触,势垒高度最大,理想因子最小。在600℃以上温度退火后,该接触特性受到破坏,SEM显示在该温度下,Pt已经在GaN表面凝聚成球,表面形成孔洞。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采用双晶X射线衍射(DC-XRD)研究蓝宝石(0001)衬底上横向外延GaN层中晶面倾斜的形成原因。发现横向生长区的GaN在垂直掩模方向上朝SiNx掩模层弯曲。采用选择性腐蚀逐渐去掉SiNx掩模层,发现XRD中G N(002)ω扫描衍射峰两侧存在与晶面倾斜有关的衍射信息。该衍射信息起初为一个很宽的峰,随着选择性腐蚀的进行,会先分裂为两个峰,最后当SiNx掩模层全部腐蚀掉后,其中一个衍射峰会消失,而只剩下一个很窄的峰。作者证实造成横向外延GaN中晶面倾斜的原因有两个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通过TEM截面像和平面像的观察,对于用低压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外延(LP-MOVPE)法在GaAs(001)衬底上制备的立方相GaN外延层中的缺陷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立方GaN/GaAs(001)外延层中存在很高密度的堆垛层错,层错密度及其宽度在相互垂直的(110)方向上有明显的差异,闪锌矿结构中α位错与β位错间的差异可能是层错出现非对称性的原因。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研究了用金属有机物气相外延(MOVPE)方法在GaAs(001)衬底上生长的立方相GaN(c-GaN)外延层的光辅助湿法腐蚀特性,并和生长在蓝宝石(0001)衬底上的六方相GaN(h-GaN)外延层的光辅助湿法座蚀特性进行了比较。实验发现c-GaN膜的暗态电流和光电流的变化不同于h-GaN膜的腐蚀电流的变化规律。对引起上述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多孔菌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之一,本研究对广西主要林区进行了初步调查,并根据形态学研究方法对广西地区的多孔菌进行了系统分类学研究。 结果显示,广西地区的多孔菌共有15科,60属,140种。研究过程中发现两个新种,分别是菌索容氏孔菌Junghuhnia rhizomorpha H.S. Yuan & Y.C. Dai和小孔大孢卧孔菌Megasporoporia microporela X.S. Zhou &Y.C. Dai;发现7个中国新记录种:萨拉氏灵芝Ganoderma sarasinii Steyaert,唐氏胶囊革菌Gloeocystidiellum donkii S.S. Rattan,线浅孔菌Grammothele lineata Berkeley & M.A. Curtis,粉状捷克革菌Jacksonomyces furfurellus (Bres.) Sheng H. Wu & Z.C. Chen,半伏容氏孔菌Junghuhnia separabilima (Pouzar) Ryvarden,非洲纵隔担孔菌Protomerulius africanus (Ryvarden) Ryvarden和日本芮氏孔菌Wrightoporia japonica Núñez & Ryvarden;78种为广西地区新记录种,占该地区已报道种类的55.7%。 依据分类学的研究结果,对广西地区的多孔菌的种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优势科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33.3%),其次为皱孔菌科Meripilaceae(10%),优势属为多孔菌属Polyporus(7.9%%)和针层孔菌属Phellinus(5.7%);属的地理成分以世界广布属(68.3%)和热带–亚热带分布属(23.3%)为主,种的地理成分以泛热带分布成分(35%)和世界广布种(30%)为主。 经研究表明广西地区共有森林干基腐朽病原多孔菌21种,食用多孔菌菌有5种,药用多孔菌32种,工业用多孔菌17种,多孔菌资源较丰富。 对重要种类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 (L.:Fr.) Fr.进行了固体培养研究,结果显示木蹄层孔菌的营养菌丝生长最适培养温度为28℃,最适培养pH值为7,最适培养碳源为蔗糖,最适培养氮源为蛋白胨。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萍是固氮蓝藻与蕨类植物的共生体,广泛分布于稻田、湖泊及沼泽等水生生态系统。稻田养萍是亚洲、非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的一项肥田改土的农业耕作措施。稻田是温室气体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的重要排放源。本文采用田间试验、盆栽试验及实验室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次系统地研究了稻田养萍对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及其机理,得到下述主要结果:1、田间观测结果表明,稻田全年累计(5月28日-11月7日)CH_4排放量为:139.1kgCH_4·ha~(-1)(不放萍处理)、247.4kgCH_4·ha~(-1)(放萍处理)。全年累计(3月1日到11月7日)N_2O排放总量为:1.76kgN_2Oha~(-1)(不放萍处理)、2.42kgN_2Oha~(-1)(放萍处理)。稻田养萍使CH_4排放量增加约80%,N_2O排放量增加约40%,当年放萍与连年放萍无显著差别。稻田的CH_4排放只发生在淹水期,而N_2O的排放主要发生在非淹水期。淹水期不放萍处理的N_2O排放为-1.6gN_2Oha~(-1),而放萍处理为170gN_2Oha~(-1),只占全年总排放量的7%。2、稻田释放的CH_4和N_2O来自于土壤的微生物过程,而CH_4和N_2O的排放量是受产生、氧化和传输等多种过程影响的综合结果。机理研究表明:1)稻田养萍对参与CH_4、N_2O排放的相关微生物菌群数量影响较水,对CH_4、N_2O排放的促进主要来自于对相关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和使气体从土壤向大气传输效率提高。2)虽然稻田养萍使全年CH_4产生量减少,但由于放萍使土壤铵态氮浓度增加、N_2O浓度下降以及甲烷供应减少,使土壤表层甲烷氧化菌活性受性抑制,导致甲烷氧化数量减少,排放量增多。不放萍稻田产生的甲烷,70%在释放到大气前被氧化掉了,而放萍稻田产生的甲烷只有32%被氧化。3)放萍提高了甲烷从土壤向大气的传输效率:一方面,萍在旺盛生长期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层中溶解的甲烷向大气输送;另一方面,通过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使水稻的通气组织发达,提高了气体的传输效率。4)放萍对淹水期N_2O排放的促进来自于土壤铵态氮浓度提高而导致的N_2O产生量的增加,以及萍的蒸腾作用促进了溶解在水中的N_2O向大气的排放。对非淹水期N_2O排放的促进作用主要来自土壤结构的改善使土壤中产生的N_2O易于向大气扩散。5)盆栽试验和模拟试验还表明,养萍对不施肥的淹水土壤的CH_4和N_2O排放影响不同:放萍无论是在种稻土壤还是不种稻土壤都降低N_2O的排放,甚至表现为吸收;对不种稻土壤的甲烷排放起促进作用,而对种稻土壤的甲烷排放无明显影响。萍的输导作用受光照强度和水中CH_4和N_2O的溶解量的影响。新鲜经萍施入土壤中后,极大提高土壤的N_2O排放,而风干后在土壤含水量较大时施入,则可明显减少N_2O的排放。萍在水生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中的作用应给予充分考虑。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目的:从受有机磷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能降解DDVP的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和降解特性研究。方法:采用DDVP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盐培养基,通过富集培养、平板划线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编号为DDW-1,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采用气相色谱测定菌株DDW-1对DDVP的降解能力,并进行底物广谱性测试和降解酶定位实验。结果:该菌株鉴定为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 sp.)。降解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其最佳生长条件为温度28℃,初始pH为7.0,在该条件下,500mg·L-1DDVP经过DDW-1菌株代谢3d后,降解率达63.7%。结论:菌株DDW-1能降解DDVP,该菌株产胞内酶。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为了定量分析和比较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变化,运用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和岷江上游流域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提供的食物生产服务的经济价值,以及分析1986、1995和2000年三期TM遥感影像所得到的土地利用情况,对岷江上游地区不同年代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进行了估算和比较。并初步分析了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原因。1986~1995年,农田面积增加了60 801 hm2,比1986年增长了477%。林地面积减少了89 012.17 hm2,占原来面积的4.97%。总的生态服务价值从1986年到2000年减少了119.9×108元。主要是由于人口的增加和森林的砍伐,导致森林面积减少,转变为草地、农田等土地利用类型。通过1995年和2000年对比得出:自从1998年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政策以来,到2000年森林生态系统面积与1995年相差约4 165.28 hm2,生态服务价值相差约7.9亿元,可见国家政策在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上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与1986年相比还相差甚远,天然林保护工程任重而道远。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坡地施用聚丙烯酰胺可以减少地表径流 ,提高土壤含水量 ,促进土壤沉降 ,增强土壤结构性和水稳性 ,因而提高了土壤的持水性和抗蚀性 ,减少了土壤侵蚀量和肥力流失量 ,有利于作物增产。施用聚丙烯酰胺可使产量增加 18.7%~ 32 .4 %。施用聚丙烯酰胺对环境无不良影响 ,而且投入费用较低 ,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防治坡地水土流失的新途径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土壤水动力学参数对指导农业生产、水利和水保工程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本文运用RETC软件,由土壤机械组成和容重推导出vanGenuchten模型的土壤持水曲线方程和土壤传导率方程,然后再对土壤持水曲线方程进行求导得出土壤比水容量方程,最后用实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θ(h)、土壤导水率K(h)计算值与测定值的相对误差均随着水势的降低而减小,土壤含水量的相对误差较土壤导水率低,且均小于10%,土壤导水率的相对误差范围在18%~39%。因此,运用RETC软件推导出的土壤水动力学参数还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