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 resultados para Tb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论文旨在开发能使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功能互补、协同优化的无机/有机复合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并研究其发光性质,以发展一类新型的高性能发光材料。首先基于无机组份与有机组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差异,采用能保持其性质均不改变的低温软化学合成法-溶胶-凝胶技术,无机组份选择具有优良光、热稳定性的SiO_2,有机组份选择具有和无机SiO_2相似折射率和优良力学性能的丙烯酸类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采用两步溶胶-凝胶法和在交联剂3-(三甲氧基硅)丙基甲基丙烯酸酯(MSMA)存在下快速制备了两种杂化基质材料SiO_2/P(MMA-MSMA)和SiO_2/P(HEMA-MSMA)。由于使用两步溶胶-凝胶法,大大缩短了溶胶的成胶时间,所得杂化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基质材料中形成了无机网络和聚合物网络,无机相和有机相之间存在着强的化学键,两相间无明显的界面,即形成了互穿网络,粒子的尺寸在100 nm以内,属于纳米材料。由于原位聚合物与无机SiO_2基质同时生成,不仅使杂化基质材料具有一定的韧性,而且可有效降低无机SiO_2凝胶基质的热聚集和光损耗,是制备复合发光材料的优良基质材料。由于TiO_2基质具有较低的声子能量(可降低发光组份的非辐射跃迁几率),也是一种良好的基质材料。研究了在DMF存在下透明TiO_2凝胶基质的快速制备方法。由于DMF上的氮原子可和Ti-OH上羟基形成氢键,从而大大降低了钛酸丁酯的水解速率,避免了钛酸丁酯直接水解时沉淀的出现,通过调节DMF的用量,可以在不同时间内制备透明的TiO_2凝胶。凝胶经热处理后,其结构从无定型态转变为锐钛矿相,经800℃热处理后己全部转变为会红石相。此制备方法不仅快速,而且比现有的溶胶-凝胶法制备金红石相TiO_2的温度至少降低了200℃。基于高分子聚合物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采用旋转涂敷法制备了SiO_2/PVB杂化膜,通过调节溶胶的粘度和匀胶的速度,可以制备不同厚度的薄膜,为杂化发光膜的制备提供了依据。基于1,1,4,4-四苯基-1,3-丁二烯(TPB)在蓝光波段其有优良的发光性能,制备了掺杂TPB的SiO_2凝胶,并研究其在溶胶-凝胶过程中光谱性质的变化。由于凝胶基质的“笼保护”效应,掺杂于溶胶-凝胶基质中的TPB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其热分解温度达460℃。TPB具有较高的猝灭浓度,相对于它的氯仿溶液,TPB在凝胶基质中猝灭浓度提高2~3个数量级。另外,在凝胶基质中比其在氯仿溶液中具有较长的荧光寿命,这对于此类发光材料的实用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基质的组成、微结构及化学环境,可影响发光组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传递规律,制备了双掺UO_2~(2+)和Eu~(3+)的TiO_2凝胶。由于在TiO_2凝胶基质中Eu~(3+)的激发光谱和UO_2~(2+)的发射光谱具有较大的光谱重叠,研究了它们之间的能量传递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TiO_2凝胶中,存在着UO_2~(2+)向Eu~(3+)的能量传递过程,其能量转移效率和能量转移速率随Eu~(3+)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通过对Stern-Volmer曲线的分析,得出Eu~(3+)对UO_2~(2+)荧光的猝灭机制主要为稳态猝灭机制,此研究为丌发新的发光材料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克服传统溶胶-凝胶法制备光功能材料时预先掺杂法的缺点和局限,缩短制备光功能材料的周期,基于溶胶-凝胶水解、缩聚的特点和稀土配合物的形成规律,首次提出应用两步溶胶-凝胶法于SiO_2基质中快速原位合成了稀土配合物的方法。它是即在用盐酸作为酸性催化剂水解一定时间的溶胶中,加入六次甲基四胺作为碱性催化剂。六次甲基四胺的加入,一方面,加快了凝胶的形成,另一方面,使溶胶的介质逐步适合配合物的形成,最终在凝胶基质的形成中原位合成了稀土配合物。由于采用两步溶胶-凝胶法,缩短了凝胶时间,可在数小时内制备出透明含原位配合物的湿凝胶。采用荧光光谱、吸收光谱、IR光谱及荧光寿命测量等手段,对原位合成稀土配合物的过程进行了跟踪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水杨酸-Tb~(3+)配合物的原位合成,在溶胶阶段无配合物的形成,此时,水杨酸向Tb~(3+)的能量传递属于分子间能量传递过程,即扩散控制的碰撞过程;在湿凝胶中,Tb~(3+)与水杨酸形成了配合物,在紫外光激发下,通过水杨酸向Tb~(3+)的分子内能量转移,发出Tb~(3+)强烈的特征荧光。此复合光功能材料制备技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价值。应用上述两步溶胶一凝胶法于SiO_2及SiO_2/聚合物杂化基质中快速原位合成了稀土β-二酮、芳香羧酸及杂环配体phen配台物,并制备了稀土配合物SiO_2/PVB杂化发光薄膜。原位稀土配合物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出其相应稀土离子的特征谱线,和纯配合物相比,其激发光谱变为-不对称的宽带,发射光谱表现出较少的劈裂:山于杂化基质的保护作用,原位合成的稀土配合物具有较好的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由于原位合成的配合物被固定于基质的微孔中,在IR光谱上,其相关振动吸收较弱;配合物的名义掺杂在0.6 mol%时,发光强度随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无浓度猝灭现象;SEM表明,含有原位合成的配合物的材料,具有一定的均匀性,粒子尺寸在纳米级范围。为发展多种无机基质稀土有机配合物光功能材料的复合技术,拓宽无机/有机光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首次采用离子交换法将稀土配合物Eu(DBM)_3phen和Tb(AA)_3phen嵌入到层状化合物α-磷酸氢锆(α-ZrP)中,制备了嵌有稀土配合物的组装体,并研究了组装体的光物理性质。基于层状化合物的结构特点,首先将对甲氧基苯胺(PMA)嵌入层状化合物中,得到预组装体,使层间距变大,然后再通过离子交换的方式,制得含有稀土配合物的组装体。XRD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证明配合物组装进了层状化合物中。在紫外光激发下,组装体发出相应稀土离子的特征谱线;和纯配合物粉末相比,其激发光谱发生一定的蓝移,而其发射光谱则表现出较少的劈裂;由于基质的保护作用,组装体中的配合物具有较高的荧光寿命和发光效率。研究、制备了改性MCM-41与稀土配合物Eu(DBM)_3phen的复合组装体发光材料,并研究了组装体的发光性质。由于羟基的高能振动将极大地猝灭稀土离子的荧光发射,所以采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3-三乙氧基硅)]丙基乙二胺和4-(三乙氧基硅)丁氰三种硅烷化试剂对介孔分子筛MCM-41内壁羟基进行了修饰。组装体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出稀土离子的特征谱线,经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后的组装体,其发光强度约为未改性MCM-41前组装体的9倍,说明了经改性后,减少了基质中的羟基含量,降低了因羟基的高能振动而引起的非辐射跃迁几率,提高了组装体的荧光强度;对不同的改性剂的改性效果的研究表明,经4-(三乙氧基硅)丁氰改性、N-[(3-三乙氧基硅)]丙基乙二胺改性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MCM-41改性后的的组装体的荧光强度依次增加,同时,稀土离子在其中的荧光寿命也依次增加。以上复合技术为研究和开发具有高效、长寿命的复合发光材料提供了新的可能。为满足不同条件下材料的要求,选择具有优良发光性能的稀土配合物,将其引入P(MAA-St)共聚物的合成过程中,制备了质轻、透明性好的掺杂有稀土配合物的透明发光树脂,并研究了发光树脂的光物理性质。透明发光树脂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密度在1.2 g/cm~3;在紫外光照射下,树脂发出稀土离子强烈的特征荧光,在掺杂浓度不大于4wt%时,发光强度随掺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稀土配合物在发光树脂中较其在乙醇溶液中具有较长的荧光寿命。与其相应的纯配合物的乙醇溶液相比,稀土配合物在发光树脂中的周围环境极性增大,格位对称性升高。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论文内容主要分为4个部分:“有机锗化合物抑制Maillard反应的研究”、“Ge-132对体外培养幼鼠胰岛细胞的作用研究”、“PEG/磷酸盐双水相体系中生物大分子分配的研究”和“HPCPC(High Performance Centrifugal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高效离心分配色谱)双水相体系对生物大分子分离的研究”。前两部分主要从有机锗化合物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代谢机理和细胞学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引入HPCPC和双水相体系分离生物大分子的技术,为进一步阐明有机锗化合物在Maillard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对双水相体系中生物大分子的分配及HPCPC在双水相体系中分离生物大分子也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为开发HPCPC的应用作出了有价值的探索工作。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归纳如下:一、有机锗化合物对Maillard反应的抑制作用:针对国际上有机锗发展的前沿课题,在国内首先开展了有机锗化合物对Maillard反应抑制作用的研究,取得了有价值的研究结果。1、在模拟体内的生理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Ge-132对精氨酸、组氨酸、甘氨酸和缬氨酸对Maillard反应荧光峰强度的影响:不同类型的氨基酸Maillard反应产物结构上的差异和不同浓度有机锗对组氨酸糖化反应420nm处特征吸光度的影响。2、苯丙氨酸是侧链带有苯环的芳香族氨基酸,是一种具有弱的天然荧光的生物小分子,其荧光最大发射位置在281.6nm。由于aillard反应是葡萄糖和氨基酸的-NHR基发生的反应,其反应产物的特征荧光在440nm附近。这两类荧光的发射位置相差较远,相互之间没有影响,因此利用荧光法观察Phe在反应过程中自身的荧光变化和Ge-132对Phe的Maillard反应荧光产物的抑制情况。3、血清白蛋白是哺乳动物体内的重要蛋白质,可作为多种内源性、外源性物质的存储和转运蛋白,其Maillard反应已经被广泛重视,但较复杂的实验条件限制了它的研究。通过观测蛋白质Maillard反应产物特征荧光的变化是一有效的研究方法。BSA的内源性荧光是由肽链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贡献的,其最大发射位置340nm左右。其Maillard反应产物的特征荧光在440nm附近,这两类荧光发射位置相差较远,基本上没有影响,因此能够通过荧光光谱研究BSA的Maillard反应荧光产物的情况。本文观测了Ge-132对BSA的Maillard反应荧光产物的抑制作用,同时还通过荧光法确定了一个文献中没有的新的反应位点。4、本文研究了具有更高水溶性的一类双有机锗化合物(HO)_2Ge(CHR_1CHR_2COOH)_2.2H_20抑制Maillard反应的特性,结果证明它比Ge-132具有更高的抑制作用,我们通过化合物的构效关系解释了上述作用的机制。5、本文研究了Tb(Ge-132)_3和Eu(Ge-132)_3两种含稀土的配合物对氨基酸、蛋白质Maillard反应的影响,观察了稀土离子对Maillard反应体系的影响,对实验现象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二、Ge-132对体外培养幼鼠胰岛细胞的作用为进一步考察有机锗对糖尿病的防治作用,我们与白求恩医大合作,首次观察了Ge-132对体外培养的幼鼠胰岛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剂量的含锗化合物对幼鼠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认为低浓度的Ge-132对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该部分内容为首次报导。三、PEG/磷酸盐双水相体系中生物大分子分配的研究双水相萃取TPE(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具有下述优点:生物相容性好、界面张力低、能量低、易于工业规模的放大、可以进行连续操作等。本论文系统地研究了各种蛋白质在PEG/磷酸盐体系中的分离情况,如在各种pH条件下,从6.8到9.2,各种分子量的PEG,包括PEGl000,2000,5000,6000,10000,和20000和磷酸盐双水相体系的物化性质,以及对lysozyme(溶菌酶),BSA(牛血清白蛋白),HSA(人血清白蛋白),Hemoglobin(血红蛋白)在各种体系中的分配系数,探讨了各种因素对生物大分子分配的影响。四、HPCPC在双水相体系对生物大分子分离的研究由于荧光光谱法证实了Ge-132对牛血清白蛋白Maillard反应的抑制作用。但对于如何能够分离出糖化产物,达到进行定量表征的目的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九十年代初,由日本研制出一种色谱中新技术HPCPC。HPCPC与传统的液相色谱(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不同,不需要固体作为支持体。流动相和固定相分别为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通过离心力的作用使其中一相作为固定相保持在类似多级萃取器的微小分配槽中,另一相作为流动相流经固定相。HPCPC在双水相体系的应用是一种利用多级连续萃取从双水相中分离生物物质的方法它具有运行时间快、高效高选择性,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比例可以任意改变,并在任何pH值均可进行正向和反向操作并且实验室规模可一步直接放大到生产规模。它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分离的工具,而且也是一种研究生物萃取反应动力学机理,反映热力学与动力学之间相关性的重要方法。本论文中研究了常用的两种双水相体系,利用PEG6000/Dex20000/H_20对BSA和Maillard反应产生的糖化BSA进行了初步分离,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结论。另外,通过对各种条件的筛选,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lysozyme和BSA,BSA和血红蛋白(Hb)进行HPCPC色谱仪上的分离,研究了色谱分离条件如:转数、流速、pH等对分离效率及理论塔板数的影响,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结论。为工业上大规模的生物样品分离提供了重要的参数。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Ca_4RO(BO_3)_3(R:稀土元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新型非线性光学材料。实验表明这类化合物也是某些稀土离子良好的发光基质材料。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1以PbO, PbF_2及B_2O_3作为助熔剂,以Gd_2O_3, CaCO_3, H_3BO_3按化学计量比配料,用熔盐法生长出了GdCOB小单晶。所生长的单晶中有条纹,包裹,气泡,位错等缺陷。为了防止这些缺陷的产生,应有精密的控温系统,高纯度的原料,同时生长速率不能过快。2 固相反应合成了Ca_4GdO(BO_3)_3: Eu~(3+),Sm~(3+)多晶粉末,对它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Ca_4GdO(BO_3)_3是Eu~(3+) 611nm发射的良好基质;Gd~(3+)离子通过Gd~(3+)-Gd~(3+)能量传递,对Eu~(3+)离子的发光有敏化作用,而Sm~(3+)离子由于自猝灭而使Eu~(3+)离子发光减弱。3 固相反应合成了M_4LnO(BO_3)_3: Dy~(3+)(M=Ca, Sr, Ba;Ln=La, Gd, Y, Yb, Lu)多晶粉末。测试了Dy~(3+)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发现Dy~(3+)的黄/蓝比随着Ca~(2+)→Sr~(2+)→Ba~(2+)而减小,同时,随着La~(3+)→Gd~(3+)→Yb~(3+)→Lu~(3+), Dy~(3+)离子的~4F_(9/2)→~6H_(13/2)跃迁产生的黄光发射强度依次增大,波长也向长波方向移动。4 固相反应合成了Ca_4YO(BO_3)_3:Tb~(3+), Ce~(3+)多晶粉末,该体系是Tb~(3+)离子绿光发射的良好基质。同时,Ce~(3+)离子没有发光现象,且存在Tb~(3+)→Ce~(3+)的能量传递,从而使Tb~(3+)离子的发光减弱,这在一般的体系中是比较少见的。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生物小分子配体的二、三元及多元体系中稀土的化学形态研究是考察稀土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生物效应的关键,对阐明稀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稀土与生物小分子溶液体系的研究 (1)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研究了Yb(III)分别与组氨酸、苏氨酸、脯氨酸以及Zn(II)分别与脯氨酸、色氨酸组成的五个新二元溶液体系。经计算机程序优化得到体系中生成的物种类型及各物种的稳定常数。所有体系均有1100型物种生成,Yb(III)-组氨酸体系还有1102型物种生成。(2)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研究了Pr(III)、Gd(III)、Tb(III)、Yb(III)四种稀土离子和Ca(II)、Zn(II)两种生命金属离子与组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及脯氨酸组合成的五个新三元体系。发现五个双氨基酸体系中均有三元配合物物种生成。除稀土(/Zn)-Pro-Thr体系外,三元配合物均广泛存在并有很高含量。总体来看,稀土的配位行为相近,其中Gd(III)和Tb的尤为相似。在包括组氨酸的体系中,Ca(II)和Zn(II)的三元配合物明显比稀土物种稳定。而在其它体系中,Ca(II)、Zn(II)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接近或小于稀土的相应物种。2. 金属离子与生物分子多元体系的数学模型法研究 (1)对稀土离子(钆)、生命金属离子(钙或锌)与两种氨基酸配体共存的五个新四元体系,利用已有的二、三元配合物稳定常数,经程序进行了模拟计算,对各金属物种的分布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组氨酸参与配位的两个体系中,稀土Gd(III)对Ca(II)或Zn(II)的物种分布影响较小。而在其它三个体系中,与三元体系相比,金属的三元物种含量均降低,自由离子和二元配合物的含量升高,这说明稀土在生物配体体系中对Ca(II)或Zn(II)具有竞争取代作用。(2)首次建立多相模型用数学模型法研究了人体血浆中二十二种配体(包括磷酸根、碳酸根、蛋白质生物大分子及生物小分子)同时存在的条件下Gd(III)、Ca(II)、Zn(II)的分布情况及Gd(III)的存在对Ca(II)、Zn(II)物种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入血浆中的稀土绝大部分以磷酸盐和碳酸盐沉淀形式存在。可溶态稀土主要分布于与运铁蛋白、草酸、免疫球蛋白、柠檬酸、天冬氨酸等生成的物种及含羟基物种之间,并且可溶态稀土的分布受稀土总浓度和pH值的影响。稀土的浓度高于血浆中本底值时将对Ca(II)、Zn(II)的物种分布产生影响。以上工作取得的新成果不仅丰富了稀土的生物无机化学,而且为阐明稀土生物效应和评估稀土农用安全性提供了科学数据。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用狂犬病毒免疫产蛋鸡,获得的免疫卵黄经水稀释脱脂-两步盐析-凝胶过滤法分离,得到的IgY经SDS-PAGE分析其纯度在98%以上。纯化的 IgY 经二硫苏糖醇(DTT)还原,得到重链 (HC) 和轻链 (LC)。另外,IgY 经胃蛋白酶(pH4.0, 37℃)酶解后,得到片断抗体Fab。采用 MALDI-MS手段较准确地测定了 IgY及HC, LC, Fab的平均分子量,分别为 167250Da, 65105Da, 18660Da 和 45359Da,测量误差在 0.2%以下。研究表明,和哺乳动物的 IgGs相比,鸡卵黄 IgY的结构有两个特点:1.它的重链较长而轻链较短;2.胃蛋白酶敏解后产生 Fab而不是 F(ab')_2。对抗幽门螺杆菌 IgY 的研究表明,鸡卵黄免疫球蛋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热、酸、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处理的条件下,IgY能够保留大部分抗体活性。免疫亲和捕获和 MALDI-MS手段相结合产生了免疫和质谱技术。我们在研究中发展了这一技术,提出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免疫分析方法。以干扰素-抗干扰素单抗为模型,确定了混合物中抗原蛋白质的存在,确定了抗原蛋白质上与抗体结合的大致位点。在MALDI-MS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实验中,采用了在线纯化蛋白质样品的新技术,简单、快速,能够提高蛋白质分子量测定的灵敏度,各种离子的信噪比和丰度得到改善。笼内金属富勒烯的有效提取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它的各种性质至关重要。采用高温高压法有效地提取了烟炱中的笼内金属富勒烯 M@C_(82) (M=Y, La, Gd, Tb),选择的提取溶剂为 1,2,4-三氯苯,金属富勒烯的产率较高,为烟炱的0.5%。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对生物小分子体系及人体血浆多元本系中稀土化学形态的研究是考察体内稀土吸收、代谢和生物效应的关键,对阐明稀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用pH滴定法和数学模型法研究了生物小分子体系及人体血浆中稀土、钙和锌的化学形态。取得了很有价值的新结果。1.稀土及钙、锌生物小分子溶液体系的研究(1)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用pH滴定法对Pr、Gd、Tb、Yb、Ca、Zn六种金属离子与乳酸、天冬酰胺、瓜氨酸、硫代苹果酸、丁二酸五种小分子生物配体形成的三十个二元体系进行了研究。利用SCOGS2程序处理滴定数据,得到了各体系中合理的物种类型及稳定常数值。在两种氨基酸体系中,稀土和钙均只生成1200型一种配合物,而锌而有1100和1200型两种物种出现。在其它三种小分子有机酸体系中,稀土只生成1100型一种配合物,而钙和锌的物种则相对较多。一般来说,配合物稳定性顺序为:稀 > 稀土 >钙。(2)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用pH滴定法对Pr、Gd、Tb、Yb、Ca、Zn六种金属离子与以柠檬酸为第一配体,分别以乳酸、谷氨酸、组氨酸、脯氨酸、亮氨酸、天冬氨酸为第二配体组成的三十六个三元体系进行了研究,能过计算确定了体系中存在的物种形式,并得到了各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值。另外,对各体系中金属的物种分布情况也作了深入的研究。各三元体系中均有三元物种生成。除M-Cit-Pro体系中三元配合物种类较少外,其余体系中稀土的三元配合物物种都在两种以上,而锌和钙的三元物种相对要少一些。空间位阻效应对三元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较明显。各体系中稀土离子的配位行为相近,相应三元配合物稳定性有随离子半径减小而增大的趋势。钙的相应三元配合物没有稀土的稳定。锌的配合物稳定性与相应稀土配合物的稳定性相差不大,有的比稀土的低。2.稀土及钙、锌与生物分子多元体系的数学模型法研究(1)利用已有的金属离子与生物小分子二、三元体系的数据,经COMICS程序计算,得到了稀土Pr和Ca共存于以柠檬酸为第一配体,分别以乳酸、谷氨酸、组氨酸、脯氨酸、亮氨酸、天冬氨酸为第二配体的四元体系中金属的物种分布情况,并对体系中的物种变化作了分析。各体系中钙对镨的物种分布基本无影响。而镨对钙有较大影响,且对钙的三元配合物的影响更为强烈。(2)对Tb(III)、Ca(II)和Zn(II)在含有29种配体的人体血浆模型中的物种分布进行了数学模型法研究,并研究了Pb(III)对Ca(II)和Zn(II)物种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Tb(III)在人体血浆中主要以TbPO_4和Tb_2(CO_3)_3沉淀的形式存在。可溶Tb(III)在浓度较低时,主要与运铁蛋白结合成生[Tb(Tf)];在浓度较高时,主要以[Tb(HSA)]和[Tb_2(Tf)]的形式存在。Tb(III)浓度的升高将导致自由Ca(II)离子含量的增加和Ca(II)配合物含量的降低。Tb(III)在较高浓度时使Zn(II)配合物的含量降低,对[Zn(Tf)]的影响最显著。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论文旨在开发能使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功能互补、协同优化的无机/有机复合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并研究其发光性质,以发展一类新型的高性能发光材料。基于无机组份与有机组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差异,采用能保持其性质均不改变的低温软化学合成法-溶胶-凝胶技术。无机组份选择具有优良光、热稳定性的SiO_2,有机组份选择具有和无机SiO_2相似折射率和优良力学性能的有机硅烷TMSPM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两种杂化基质材料SiO_2/P (TMSPM)和SiO_2/P(HEMA),所得的杂化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性。由于原位聚合物与无机SiO_2基质同时形成,不仅使杂化基质具有一定的韧性,而且可有效降低无机SiO_2凝胶基质的热聚集和光损耗,是制备复合发光材料的优良基质材料。稀土 (Tb~(3+), Eu~(3+))配合物分别以预掺杂法,原位(in-situ)掺杂法掺入溶胶中,制备了块状杂化材料和用旋转涂覆法(spin-coating method)制成了杂化发光薄膜。利用荧光光谱、红外光谱等现代谱学方法对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分析。采用预掺杂法制备了稀土Eu~(3+)的1,10-菲罗啉、β-二酮类有机配合物掺杂的杂化发光薄膜。当以稀土Eu~(3+)离子的特征发射波长监控时,得到的激发谱均匀260-450 cm范围内的宽带代替了稀土离子的特征窄带激发光谱,可以判断在凝胶薄膜中已经形成了配合物,而且杂化凝胶薄膜的发射峰值比纯硅胶薄膜的发光强度高数倍,杂化薄膜的荧光寿命大于纯硅胶薄膜,表明与纯硅胶相比,杂化基质更能使稀土配合物分子与外界隔绝,避免了稀土配合物分子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降低了非辐射去活化过程,是一种更好的保护性基质。采用原位掺杂法制备了掺杂稀土Tb~(3+)的羧酸类配合物的杂化块状发光材料。除部分羧酸自由基外,羧酸配体已经通过原位合成法成功地掺入到了杂化基质中。羧酸配体与稀土离子所形成的结构、给电子效应、共轭效应及空间位阻效应特性对于其杂化材料的发光强度、荧光寿命等均会产生影响。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稀土离子激活的碱土硼磷酸盐MBPO_5:RE(M=Ca, Sr, Ba;RE=Sm, Eu, Tb, Dy), Ba_3BPO_7:RE和Ba_3BP_O_(12):RE、稀土硼磷酸盐Ln_7BP_2P_(17):RE (Ln=La, Gd)、碱土(稀土)磷酸盐M_3(PO_4)_2:RE (M=Sr, Ba),ABLa(PP_4)_2:Ce,Tb (A=K, Na;B=Mg, Zn)、碱土(稀土)硼酸盐SrB_4O_7:RE(Re=Sm, Eu),BaB_8O_(13):Eu,SrB_6O_(10):Sm, M_3Gd_2(BO_3)_4:RE (M=Ca, Sr),B_3O6:Eu(RE=La, Gd)和稀土硼钨酸盐Cd_3BWO_9:Eu。通过XRD、IR光谱和Raman光谱等表征了其结构。测定了上述19个基质的数十个发光体的UV佩VUV光谱和RE-L_3(RE=Sm,Eu, Gd)边的XANES和EXAFS。碱土硼磷酸盐Ba_3BPO_7和Ba_3BP_3O_(12)、稀土硼磷酸盐Ln_7BP_2O_(17) (Ln=La, Gd)和稀土钨硼酸盐Gd3Bwo9等6个基质中稀土离子的UV-VUV光谱和除个别基质(REB_3O_6等)外的VUV光谱均属首次报道。发现土稀土离子激活的这些发光体在VUV范围有丰富的基质吸收带。认为基质中阴离子的结构和基质的晶体结构可能是影响基质的吸收带位置的重要因素。通过XANEs和UV-VUV光谱的联系,结合经验公式首次确证了一些复合氧化物基质中一些RE~(3+)在vuv范围的f-d跃迁位置。根据VUV光谱测定结果推测了一些基质中RE~(3+)的CTB位置。首次应用RE-L_3边的XANES和UV-VUV光谱两种方法分析比较了RE~(3+)(RE=Eu, Sm)离子在空气条件下在碱土硼磷酸盐、硼酸盐和磷酸盐基质中的还原。首次应用高分辨发射光谱和RE-L_3边的EXAFS研究了在一些基质中发光中心的配位数、键长和格位对称性等结构因素。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s)由于具有全色、低压直流驱动、视角广、高效率和易于制备大屏幕等优点,在平板显示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引起世界范围内科技界和企业界的广泛重视。稀土配合物作为发光及载流子传输层材料,具有窄带发射和发射波长分布范围广的特点,有利于实现高的色纯度。然而,有机电致发光的机理还未完全弄清楚,稀土配合物电致发光器件距离实际应用还比较远,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本论文研究了Tb~(3+)、Eu~(3+), Sm~(3+)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性质,制备了绿色、红色和橙色电致发光器件,并对稀土配合物的电致发光机理进行了探讨。对于试配合物,以acac为第一配体,研究了第二配体AAP和bath对配合物和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并对器件的优化进行了讨论;以Tb(acac)_3bath为发光中心,发现电致发光中~5D_4→~7F_5跃迁相对~5D_4→~7F_5跃迁的增强现象;以Tfacac为第一配体,首次讨论了F取代H对于配体的三重态能级的降低和对配合物以及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强度的增强作用,对于提高稀土配合物电致发光的性能提供了参考依据。对于铺配合物,以Tfacac为第一配体,以phen和bipy为第二配体,制备了红色电致发光器件并进一步验证了F取代H对于配体的三重态能级的降低作用;以HTH为第一配体,国际上首次报道了室温下Eu~(3+)离子的~5D_1→~7F_J的跃迁,并且其强度依赖于驱动电压的强度,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的不同表明二者的发光机理有所不同,并对铺配合物电致发光机理进行了讨论;以HTH为第一配体,国际上首次报道了衫配合物的电致发光现象,并且最大得到了21 cd/m~2的发光强度;为了改善稀土β-二酮配合物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差的缺点,引入了稀土芳香梭酸配合物,并对配体进行了引入长链的化学修饰,提高了配合物在一般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用旋涂法制备的器件的最大发光亮度达到了174 cd/m~2.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等离子体平板显示(PDP)是目前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中的佼佼者,使挂壁彩电成为现实,但其关键部分之一-PDP荧光粉的发展却存在着相当滞后的问题,因此急需开发出性能更好的PDP荧光粉或对现有荧光粉的性能进行改善。改善PDP荧光粉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选择合适的合成路径,因此本文探索了软化学合成方法-水热法在合成 PDP荧光粉合成中的应用,同时也采用高温固相法、共沉淀法对PDP荧光粉进行了合成,通过对比分析探索合成方法对PDP荧光粉光谱性质的影响。分别采用水热法、高温固相法、共沉淀法对掺杂稀土发光离子的稀土正硼酸盐(Y,Gd)BO_3、正磷酸盐(La,Gd)PO4、矾酸盐(Y,Gd)VO4、矾磷酸盐Y(P,V)O_4和硼硅酸盐LoBSIOS进行了合成,并用XRD、IR、SEM、XPS、TG-DTA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上述PDP荧光粉的真空紫外(VUV)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及发射光谱性质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新的、有意义的结果。(1)首次采用水热法以稀土氧化物、氢氧化物或硝酸盐与硼酸为原料合成了(Y,Gd)BO_3:RE~(3+)(RE=Eu,Th)系列荧光粉,并对其VUV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sEM分析发现水热法以氢氧化物、硝酸盐合成的荧光粉粒度在100-200nm之间。XPS揭示不同基质中带结构具有一定的差异。光谱分析发现(Y,Gd)BO_3:RE~(3+)的VUV光谱中110-175nm范围内存在着基质硼酸根(B3场)的吸收带,该吸收带随基质中G矛"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并发生了红移,认为红移是由于基质中B-O反键轨道能量的变化引起的。对能量传递过程进行分析认为G矛十起到能量传递中间体的作用,使基质对激活剂的敏化效率随G矛十浓度的增大而提高。(Y,Gd)BO3:RE3+中基质敏化效率的提高也可能是由于基质敏化带的红移使Gd3十或RE3+更容易从基质中获得能量。我们认为作为PDP荧光粉Eu3+或Th3+在GdB03基质中的发光性能更好。对水热合成的(Y,Gd)BO3:Eu~(3+)荧光粉进行热处理发现,荧光粉的亮度随热处理温度的提高而明显增强,说明一定温度下热处理有利于提高荧光粉的发光性能,这可能是由于热处理后荧光粉的结晶度提高,内部缺陷减少。比较水热法、高温固相法和共沉淀法对荧光粉性质的影响时发现三种方法制备的荧光粉光谱特性基本一致,但高温固相法和共沉淀法制备的荧光粉粒度较大,形貌不规则。(2)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G矛十浓度的PDP荧光粉(L a,Gd)Po4:RE3+(RE=Eu,Tb),发现以稀土硝酸盐溶液和伽玩)2HPO4为原料,在pH值为5·240oC下反应3天可以合成出结晶度较高的纯相。从SEM照片中观察到水热法制备的荧光粉为晶化很好的棒状晶体。对水热法制备的LaP04:Eu3+和GdPO4:Eu3+进行热处理后发现热处理后晶体的尺寸变小,但形貌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发光性能效果稍有提高。首次对共沉淀法合成的不同Gd3+浓度的(La,Gd)PO4:KE3+(RE=Eu,Tb)荧光粉的VUV光谱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Gd3+在能量传递过程中的作用,发现随基质中Gd3十浓度的增大,基质对发光离子的敏化效率提高,认为Gd3+起着能量传递中间体的作用。同时观察到(La,Gd)PO4:Eu3+中电荷迁移带随着Gd3+浓度的增大而发生红移,这也可能会导致基质对Eu3+敏化效率的提高。首次利于xPs分析了LaPO4和GdP04的价带结构,发现LaP04的价带由O2的2P能级构成,而GdPo4的价带则是由O2-的2p能级和Gd3+的4f能级共同构成,这种价带结构的差异可能对(La,Gd)PO4:RE3+在VUV区的吸收产生影响。(3)首次对水热法合成的(Y,Gd)VO4:Eu3+的VUV光谱进行了研究,观察到120-170nm范围内存在着vO43一离子团的弱吸收带,200nm处存在着来自2P(O)→4f(Y)或5d(均跃迁的激发带,20onm以后的激发宽带是由Eu3+的电荷迁移带与VO43-的吸收带重叠而成的。对不同Gd3+浓度的(Y,Gd)VO4:E矿"的vLJ'v光谱进行研究发现,在一定G矛+浓度范围内Gd3+的加入使基质vo43+对Eu3+的敏化效率提高。对(Y,Gd)VO4:Eu3+中的能量传递过程进行分析认为,(Y,Gd)vo4:Eus+中可能存在着VO_4~(3-)→Eu~(3+)和VO_4~(3-)(vuv)→Gd~(3+)→VO_4~(3-)(UV)→Eu~(3+)等几种能量传递方式,Gd3+起着能量传递中间体的作用。(4)首次采用水热法合成了Y(P,v)O4:Eu3"红色荧光粉,发现初始体系pH为12.5、在240℃下反应6天可以得到Y(P,V)o4:Eu3+纯相。结合XRD和SEM分析发现Y(P,V)O4:Eu3+荧光粉的粒径随VO3-4浓度的增大而增大,YPO4:Eu3+的粒径为100-150nm,而YVO4:Eu3+的粒径则为400-450nm。对水热法合成的Y(P, V)O4:Eu3+的VUV光谱进行研究发现基质对Eu3+的敏化效率随VO3-4户含量的增多而提高。通过比较发射光谱中~5D_0→~7F_2与~5D_0→~7F_1跃迁的强度发现二者强度之比随VO_4~(3-_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说明荧光粉的色纯度随VO4含量的增多而更好。比较水热法和高温固相法合成的Y(P,V)O4:Eus"的VUV光谱发现水热法制备的荧光粉在真空紫外区的吸收较弱,说明水热法制备的荧光粉虽然粒度较小,形貌规则,但发光性能不如高温固相法制备的Y(P,V)O4:Eu3+荧光粉。(5)分别采用水热法和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单掺稀土发光离子的LaBSIOS,并对它们的光谱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产物的SEM照片发现水热法可以制备出粒度为2-3μm,形状近似于球形的产物,而高温固相法制备的样品形貌不规则,粒度分布范围广。对水热法制备的LaBSiO_5:Eu~(3+)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发现1300-400cm~(-1)范围内为BO_4基团和SiO_4基团的振动峰。首次对高温固相法制备的LaBSiO_5:Re~(3+)(RE=Eu,Sm,Th)的vuv光谱性质进行了分析,认为其VUV光谱中125-200nm范围内存在着BO_4基团的吸收带(125-165nm)和SiO4四面体的吸收带(165-183nm)。比较两种方法制备的荧光粉的光谱性质和亮度发现两种方法制备的荧光粉光谱性质基本一致,而水热法制备的LaBSiO_5:RE~(3+)(RE=Eu,Sm,Tb)在254nm紫外光激发下亮度相对较低。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PDP(等离子平板显示器)是一种最有前途的大屏幕壁挂式彩电,而它需要VUV激发下的高效荧光粉,同时由于VUV荧光粉也是无汞荧光灯的需求,所以研究VUV激发的稀土激活的荧光粉是实际应用的需要.对于光谱分析该工作采用了理论计算与光谱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所测光谱各个谱峰进行了详细的指认.得到了以下的结论和成果:1.得到了大量的含氧酸盐中稀土离子的VUV光谱数据.2.首次系统地应用两种方法预测了三价稀土离子的f-d跃迁位置,并首次系统地通过计算预测了三价稀土离子在含氧酸盐中的电荷迁移带的位置.3.首次实验观察到Ce<'3+>的电荷迁移带,观察到了Tb<'3+>的电荷迁移带.4.在所有含Dy<'3+>的样品中都观察到Dy<'3+>的f-d跃迁.5.LaPO<,4>和ABLa(PO<,4>)<,2>(A=K,Na;B=Mg,Zn)基质中,观察到了Ce<'3+>的5个f-d跃迁,指认了Tb<'3+>的5个f-d跃迁,指认了掺杂Ce、Tb的VUV光谱中的所有谱峰.6.对所研究基质中的稀土离子的f-d跃迁和电荷迁移带进行了系统地预测和指认.7.通过总结不同稀土离子在相同基质中的VUV光谱,并参考文献的相关报导,总结了所研究基质的基质吸收位置.8.通过Eu<'3+>的灾光探针作用和ce<'3+>的发射光谱等,确证三价稀土离子在La<,2>CaB<,10>O<,19>基质中同时取代了八配位的Ca<'2+>和十配位的La<'3+>,占据了两种格位.9.合成了一种新型绿色长余辉材料,具有亮度高,余辉时间长,可用日光激发等优点.10.合成了一种UV激发下性能优异的掺Eu<'3+>的红色荧光粉,亮度可以跟商业红粉Y<,2>O<,3>:Eu相比拟,而基质材料与Y<,2>O<,3>相比降低了成本.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分子组装技术是一种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有序薄膜组装技术,包括Langmuir-Blodgett(LB)膜技术及自组装技术.该论文中,对稀土配合物及稀土杂多化合物的分子组装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感兴趣的研究结果:合成了Na<,9>EuW<,10>O<,36>,Na<,9>DyW<,10>O<,36>,Na<,9>SmW<,10>O<,36>,K<,13>Eu(SiW<,11>O<,39>)<,2>,K<,13>Eu(GeW<,11>O<,39>)<,2>,K<,15>Eu(BW<,11>O<,39>)<,2>等稀土多金属氧酸盐,用LB膜技术将其组装入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ODA)和十八胺(ODA)分子中,得到稀土杂多化合物LB膜.以稀土离子为亚相,制备了邻十六酰基苯甲酸-稀土(铽和铕)和对十六烷氧基苯甲酸铽LB膜.以1,2-二羟基苯-3,5-二磺酸铽(Tiron-Tb)为亚相,制备了DODA/Tiron-TbLB膜.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前驱体,制备了Na<,9>EuW<,10>O<,36>,Na<,9>DyW<,10>O<,36>的自组装膜.荧光光谱研究表明,在自组装膜中配体能将能量有效地传递给稀土离子.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稀土离子掺杂的发光薄膜,包括三元氧磷灰石稀土硅酸盐Ca2RS(SiO4)6O2(R=YGd)体系,YVO4体系,LaPO4体系以及钒磷酸盐形成的固熔体体系1并研究了稀土离子Eu3+,Tb3+,Dy3+,Sm3+,Er3+和类汞离子Pb2+在这些薄膜中的发光性质和能量传递性质。同时利用软石印法结合毛细管微模板技术实现了发光薄膜的图案化。SEM以及AFM结果表明,利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的发光薄膜表面致密均匀,无开裂。通过增加镀膜溶液的粘度、镀膜的次数可以有效的控制薄膜的厚度,使其达到理想的范围。由此可见溶胶一凝胶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制备发光薄膜的方法。在三元氧磷灰石稀土硅酸盐Ca2R8(SiO4)6O2(R=YGd)体系中,稀土离子Eu3+,Tb3+在Ca2Y8(SiO4)6O2基质中占据低刘·称性格位6h(Cs)和4f(C3),并以其特征的红光发射(5Do-7F2)和绿光发射(5D4-7F5)为主。Eu3+,Tb3+发光的最佳浓度分别为Y3+的10mol%和6mol%,Ca2Y8(51O4)6O2:Eu3+薄膜样品的发光强度和寿命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加,Ca2Y8(SiO4)6O2:Tb3+薄膜样品的发光强度和寿命在800℃时最大,随后又随烧结温度的升高有所下降,Pb2+可以敏化Ca2Gd8(SiO4 )6O2中Gd3+的基质晶格,通过Pb2+→Gd3十→(Gd3+)n→A3+形式传递和转移能量。在YVO4体系中,利用Pechini溶胶一凝胶法以无机盐为主要原料,柠檬酸为络合剂,利用聚乙二醇调节镀膜溶液的粘度,制备了YvO4:A(A=Eu3+ Dy3+,Sm3+,Er3+)纳米发光薄膜。结合软石印法,通过简单工艺实现了发光薄膜图案化烧结过程中图案化薄膜有一定程度的收缩,存在一定的缺陷。得到的条纹在紫外灯下发出明亮的红光。掺杂的稀土离子在YVO4薄膜中显示它们特征发射,同时VO43-和稀土离子之间存在能量传递。Dy3+,Sm3+,Er3十发光的最佳浓度皆为Y3+的2mol%,这三者的发光淬灭是由交叉驰豫引起的。在LaPO4发光薄膜中,Etl3+以591nm的5Do-7Fl跃迁发射为主,呈现红橙光;Tb3+以543nm的5D4-7F5发射为主,属于绿光发射。Ce3+则由其特有的5d-4f双峰发射组成。Tb3+和Eu3+掺杂的样品发光强度和荧光寿命随烧结温度的升局而增加。Tb3+和Eu3+的寿命曲线符合指数衰减,但Tb3十在LaPO4:Ce,Tb薄膜中,所得的寿命曲线不符合单指数衰减。Ce3+和Tb3+之间存在吸收能量传递。通过计算得到能量传递效率可以达到95%以上。XRD结果表明,从x=0到x=1 YVxP1-xO4:Eu3+薄膜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错石结构的固熔体。在YVxP1-xO4:Eu3+(0≤x≤1)系列薄膜中,随着x值的增加,Eu3+的发光强度和红橙比逐渐增大。除x=0,其它的Eu3+的红橙比都大于1,说明在发射光谱中,以Eu3+禁戒5Do一7F2电偶极跃迁为主,Etls十在基质中处于低对称性格位。当x=0时,即Y0.98Eu0.l2PO4薄膜中,Eu3+,仍处于D2d低对称性格位,但5D0一7FI橙光发射却比SD0一7F2红光发射强。x对Y0.98Eu0.02VxP1-xO4(0≤x≤l)薄膜寿命曲线有很大的影响,当0≤x≤0.5时,Eu3+5 D0-7F2发射呈单指数衰减;当x≥0.6时,Eu3+5D0-7F2发射的衰减曲线比较复杂,不能用单指数拟合。YVxP1-xO4:A3+(0≤x≤1,A=Er,Sm)薄膜中,由于存在VO43-A3+,以及VO43-(VO43-)n-A3+(n≥1)形式的能量传递,同时由于浓度淬灭,VO43-的蓝光发射在0.1≤x≤1范围内,随x的增加而减弱,当x=1时,VO43-的蓝光发射被完全淬灭,而A3+发光强度随x的增加而增加。在RVO4:A3+(R=Y,La,Gd,A=Eu,Sm,Er)纳米发光薄膜中,R对稀土离子发光性质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基质晶体结构的不同。A3+在YVO4和GdVO4中属于D2d对称性,在YVO4和GdVO4薄膜中A3+的光谱性质基本相同,而LaVO4属于单斜晶系,具有独居石结构。A3+在LaVO4中属于C1对称性。C1对称性比D2d对称性低,A3+的发光光谱中谱线的位置以及谱线的劈裂数目都略有不同。由于Gd3+和发光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A3+在GdVO4基质中的发光最强。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绿色能源”。氧化忆稳定氧化错(YSZ)是目前sOFC普遍采用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由于YSZ只有在高温时(大于1000℃)才具有较高的离子导电性,而SOFC在高温时会带来一系列技术性的问题,如机械强度的不稳定、材料的老化及各构成材料之间的相互扩散等。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在中、低温范围内(600-800℃)具有较高离子电导率(大于10-2S.cm-l)的电解质材料。在众多的候选材料中,稀土作为基体和掺杂元素的固体电解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萤石型化合物CeOZ、钙钦矿型化合物LaGaO3,以及阴离子空位型化合物La2MO2O9等的研究,开阔了寻找固体电解质材料的视野。本论文主要研究稀土与钥复合氧化物的合成、结构及其电学性质,希望进一步提高现有材料的导电性能和寻找新型固体电解质材料。基于母体化合物La2Mo2O9在580℃左右有一个相变点,因为存在相变点的固体电解质在实用方面(如SOFC)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从稀土掺杂的角度出发,对母体化合物进一步改性,稳定其高温结构相。为此,我们利用改性柠檬酸盐法合成了系列化合物La2-xRExMo2O9(RE=Ce,Pr,Nd,Sm,Gd,Tb,Dy,Ho,Er,Yb)。结果发现,只有Nd和Sm可以进入La2Mo2O9中La的格位;利用本方法合成样品的温度比用固相法低250℃左右;所合成的样品粒度分布非常均匀,并且随着Nd和Sm掺杂量的增加而变大;Nd和Sm的掺杂稳定了其高温相,电导率有所提高。从而使此类固体电解质在实用方面成为可能。合成了一种新型稀土与钥的复合氧化合物Ce6MoO15,电学性质测试发现,它是一性能优良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以此化合物为母体)进行低价金属离子的掺杂取代后发现,它们的导电性又进一步地提高,进而派生出多种固体电解质体系如Ce6-6 MoO15-δ、Ce6+x Mo1-x O15-6、Ce6Mo1-xBixO16-6以及Ce6-xAxMoO15-6。(A=Li,Ca,Sr和Ba)等。本研究工作中主要合成了Ce6-xRExMoO16-6(RE=Pr,Nd,Sm,Gd,Tb,Dy,Ho,Er,Yb;x=0.0-6.0)等系列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及电学性质测试。结果发现所有样品均为类莹石结构;样品的导电性起源于氧离子空位;在相同的温度下,样品电导率相当于或高于经典的固体电解质(如YSZ),并且样品的抗老化性能有所提高。所有这些实验事实证明,它们在中温区是一种高效氧离子导体,从而为此类化合物在SOFC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通过合成AgScMo2O8,尝试了一种钥酸盐固溶体的合成方法,即钥酸盐水溶液合成法。这种方法不需要加入有机物(如柠檬酸等)作为络合剂,而是通过钼酸根与金属离子之间的酸碱对效应直接合成。我们对此化合物的结构、电学性质进行研究后发现:此化合物在较低的温度即已完全成相;室温下,Agsco208为单斜结构,不同于AgLnMo2O8(Ln=Y-Lu);随着温度的升高,AgscMo2o8在485℃、539℃附近各有一个不可逆,可逆相变点出现。在可逆相变点出现的同时,伴随着其电导率有一个很大的突跃。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属离子与生物分子作用的研究是生物无机化学研究热点之一。研究稀土、钙和锌离子与生物小分子的作用及其在体液中的物种分布对于考察稀土在体内的运输、代谢、生物效应及其对生物金属离子钙、锌生物功能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亦可为阐明稀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新工作并取得重要的新研究结果。1.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用PH电位法对Yb,Zn两种金属离子与甘氨酸、丙氨酸、撷氨酸、半肤氨酸、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六种小分子配体组成的二元体系进行了研究,通过SCOGsZ程序确定了体系中存在的物种并测定其稳定常数。通过对比得到配合物稳定性的一些重要规律。2.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研究了四种稀土离子(Pr(111)、Gd(111)、Tb(111)、Yb(111))和两种生物金属离子(Ca(II)、Zn(II))与以柠檬酸作为第一配体,七种小分子生物配体(甘氨酸、丙氨酸、撷氨酸、丁二酸、半胧氨酸、天冬酞胺、谷氨酞胺)为第二配体的三元体系。通过SCOGSZ程序确定了各体系中合理的物种类型并测得其稳定常数。运用COMICS程序,对各体系中金属离子随酸度变化的物种分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上述工作发现三元配合物是一类重要的物种。也发现稀土与钙、锌三元配合物稳定性相近,这表明稀土可与钙、锌竞争生物配体。3.运用COMICS程序,以金属离子与生物小分子二元和三元体系的数据为基础,模拟计算得到Gd(III)与ca(II)/Zn(ll)共存的以柠檬酸作为第一配体,甘氨酸、丙氨酸、撷氨酸、丁二酸、半胧氨酸作为第二配体的四元体系中稀土离子对钙、锌离子物种的影响。发现稀土可明显影响钙的物种分布,而对锌的略有影响。4.合成了Gd(III)与丙氨酸、Sm(III)与异亮氨以及Yb(III)、Zn(II)与亮氨酸配合物单晶,并测定其晶体结构。上述配合物分别具有双核二聚体结构以及氢键组装 的Zn(II)四面体和Yb刀4立方烷结构。研究发现无多齿经基配位和稀土与配体卜2的摩尔比利于二聚体结构生成;高pH和多齿OH-配位利于生成立方烷结构5.在HF/LANL2DZ水平,研究了La(III)与半耽氨酸的配位作用。得到了它们的优化结构、体系能量、能隙及电荷分布,取得了与实验相一致的结果。6.运用数学模型法研究了人体液中Gd(III)、Ca(II)和Zn(II)的物种分布,并考察了外源性Gd(III)对Ca(II)和zn(II)物种分布的影响。发现不可溶的物种是Gd(III)的重要物种。也发现Gd(III)对Ca(Il)、Zn(II)物种分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可能引起了Ca(II)、Zn(II)的生物功能某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