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resultados para IBM

em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Portal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介绍了IBM pC/AT Nicolet 4094数字示波器之间的通信,采用了串行异步通信和并行通信两种方式,为材料动态力学性能试验瞬态波形的采集和处理提供了一种重要手段。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IBMJS21 Blade Center上进行2次HPCC测试,介绍HPCC的结果分析方法,并采用分层模型AHPCC对HPCC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其目的是通过在高性能机群上执行HPCC测试说明HPCC测试对机群系统的评价和诊断能力。实验发现,在之前的HPL测试结果一直不理想并且无法更进一步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情况下,采用HPCC测试能够较好地评价系统和诊断系统问题。通过分层模型的评价,能够得到更多关于目标系统的性能参数和发现可能的性能瓶颈,为系统设计及构建积累有价值的经验。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国际流行的太阳能系统瞬态模拟程序——TRNSYS是一个大型程序包,它只能在容量足够大的计算机上使用。本文介绍的是改进的TRNSYS,它可在IBM-PC微机上运行,能模拟各种太阳能系统,便于推广使用。本文对其结构及使用方法作出介绍,并以算例说明。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应用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IBM-2)的理论对混合对称态作了一些讨论。首先给出IBM-2普遍的和一种简化的Hamiltonian的Casimir算子展开式,通过对几种简化Hamiltonian动力学对称性和F-旋对称性的分析,并且考虑最主要的核子相互作用,选择了一种较理想的简化Hamiltonian。其次,用最小二乘法提取了部分U(5)类核和O(6)类核的玻色子等效电荷,并用此计算了它们的混合对称态的电磁跃迁几率。最后,用数值方法系统地计算和分析了~(150,152,154)Gd核混合对称态的能级和电磁跃迁几率,得到~(150)G和~(152,154)Gd核最低能量的混合对称态分别为2_M~+和I_M~+。另外,还详细讨论了Majorana相互作用参数对能级和电磁跃迁几率的影响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简单介绍了原子核集体运动的代数模型-IBM-2,评述了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种确定有效玻色子数的半经验方法,并且提出接近半满壳处偶偶核的有效玻色子数饱和的概念(50~82大壳饱和值为6,82~126大壳饱和值为7,126~184(?)大壳饱和值为8),把稀土区偶偶核的E2和M1之间的关联性及它们的饱和性解释为有效玻色子数的饱和,E_2~+的饱和解释为半满壳附近中子质子四极四极相互作用远大于对力的结果;并把本文关于有效玻色子数的结果用于Q_o和E_2~+系统学,F旋多重态和数值计算中,结果比过去有较大改进;本文还给出了哈密顿量参数的改变对能谱影响的经验规律,并用NPBOS程序计算了~(132-150)Nd偶偶核同位素,~(134)Ba等,对它们的状态特别是其中的混合对称态进行了细致的讨论,能谱和电磁跃迁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本文还计算了~(142)Ce的混合比并与实验进行了比较;此外,本文还通过具体的核对IBM-2数值计算参数g_(πv)~((1)) (1=0,2,4)进行了讨论,对M1跃迁算子的两体项作了初步的分析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旨在给出计算土壤水分、温度变化的物理模型及计算方法,并寻求表面蒸发阻抗的经验公式。土壤水分流动及含量变化由一维等温模型(Isothermal Model)来描述,土壤内热流及其温度变化是通过强迫-恢复法(Force-Restore Method)来描述。问题最终归结为求解一个非线性抛物线型方程及二个一阶非线性联立常微分方程,采用预测-校正法在IBM-370机上进行对亚利桑那(Arizona)无植被土壤(Bare Soil)七天的实测数据进行模拟,最后给出计算结果及实测数据的完整比较。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近年来有证据证明,光系统II(PS II)反应中心在结构与功能上存在着异质性,它与光舍原初过程、激发能的分配和调节、胁迫因子导致的光合单位的损伤与修复等密切相关。本论文主要研究了高温胁迫诱导PS II及其异质性的变化,以及人工电子受体与PS II还原侧异质性电子传递的关系.根据研究需要,建立了精确测定无活性PS II中心相时含量的软件和方法,圆满完成了本研究任务。此外,也参加了新的非调制式动力学荧光计的研制及其软件的编写. 以下是本论文的主要结果: 1.用N80-BASIC语言结合汇编语言重新编写了本室快速(ms级)叶绿素动力学荧光计的测控程序,使快速荧光上升曲线的采样速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达到100μS/点),可对Fo、Fi等关键荧光参数进行精确测定,为无活性PS II中心相对含量的准确测定奠定了基础.新研制的荧光计的软件用C语言编写,可在IBM PC兼容机上运行,采样速度最快可达25μs/点,对Fo和Fi等参数的测定更加可靠和精确.新荧光计从软、硬件两方面进行了彻底地更新,具有高信噪比、高响应、高精度、低功耗等优点,其性能己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2.高温胁迫诱导小麦类囊体膜吸收光谱的变化,结果显示40℃-50℃20分钟以内的高温胁迫导致681nm的吸收峰下降,同时引起663nm的吸收峰增加,表明高温胁迫引起部分叶绿素蛋白复合体的破坏和游离的叶绿素分子的增多.在更严重的高温胁迫下(55℃5分钟以上),体内游离的叶绿素分子(△A663)本身也遭到进一步的降解. 3.小麦类囊体膜低温( 77K)荧光光谱的分析。结果证实温和的高温胁迫(40℃20分钟以内)可导致激发能更多地从PS II向光系统IcPsi)分配,而更严重的高温胁迫(45℃- 55℃20分钟以内)对PS II和PS I的叶绿素蛋白复合体(F684和F736)均有破坏作用. 4.高温胁迫诱导小麦叶片荧光诱导动力学、荧光猝灭及其荧光参数的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温胁迫首先导致有效量子产量(E.Y.)的下降,胁迫作用进一步加强导致最适量子产量(0.Y.)下降,而对光化学猝灭qP的影响较晚.这说明和PS II电子受体侧的电子传递和与二氧化碳固定有关的酶系统对高温胁迫极为敏感.其次,PS II放氧系统的损伤也早于PS II原初反应中心的失活.同时,在自然界条件下,存在着高温和高光强对植物的加强协同的光抑制和破坏作用. 5.在研究高温胁迫诱导荧光动力学及其参数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测定和计算高温胁迫的植物样品中无活性PS II中心相对含量的合理方法.认为在高温胁迫导致可变荧光( Fv)猝灭的情况下,应以Fvi(Fvi=Fi-Fo)对室温对照的可变荧光(FVCK)的比值作为计算无活性PS II中心相对含量的指标(Fvi/FVCK).我们在弱激发光下测得正常的小麦和菠菜的无活性PS II中心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155±0.011和0.094士0.010. 6.高温胁迫诱导有活性和无活性PS II中心异质性的相互转化的研究。结果发现50℃以下小于10分钟的处理,对PS II有活性和无活性中心的比值无明显影响:而经过50℃和55℃高温处理5-10分钟,有活性PS II中心才明显向无活性中心转化并发现这一转化过程发生在Fo己明显增加和Fv明显猝灭之后,也就是说它迟于高温胁迫对PS II天线色素蛋白复合体( LHCII)与PS II反应中心结合的破坏以及对放氧侧的损伤. 7.高温胁迫后的室温恢复期中有活性和无活性PS II中心相互转化的研究.发现在高温胁迫不太严重时(如50℃1分钟),无活性PS II中心的含量降至对照的70%,在随后室温60分钟恢复过程中继续降为50%。而Psn氧化侧的活性在此过程中可以得到部分恢复。高温胁迫进一步加强(如55℃5分钟和55℃10分钟)后,无活性PS II中心数目在随后的60分钟室温恢复期中,从恢复开始时为对照的130%和150%继续增加到240%和290%,且有加速转化的趋势。这说明高温胁迫诱导PS II还原侧异质性中心的转化除包含一个快速、直接的机制外,还启动了某种间接转化的机制. 8.对DMQ和DCBQ两种人工电子受体对有活性和无活性PS II中心的作用提出了不同见解。Cao和Govindjee(1990)认为DMQ(>20μmoI.L-1)只接受有活性PS II中心的电子,而DCBQ(>15, μmoLL-1)可完全接受有活性和无活性两种PS II中心的电子。但Lavergne等(1993)认为DCBQ不能接受无活性Psn中心的电子.我们用Stern-Volmer猝灭公式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MQ在较高浓度下(如120μmoI.L-1)才可完全接受有活性PS II中心的电子.但DCBQ的浓度在比Cao等几乎高出一个数量级( 120μmoI.L-1)的情况下,也只接受部分无活性PS II中心的电子( 40%)。另外我们发现,DMQ和DCBQ对Fm的猝灭不是随猝灭剂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关系,而是一条近似饱和曲线,说明它至少包括两种以上不同的猝灭机制. 9.Mg2+诱导PS II异质性(Cα/Cβ)的研究。我们小组发现Mg2+诱导的chl a荧光增强动力学曲线包含Cα和Cβ两个指数成分,说明Mg2+在抑制激发能满溢,调节激发能向有利于PS I1分配的过程中存在异质性。其中Cβ比Cα具有更长的迁移寿命、更低的活化能和Mg2+半饱和浓度.这些说明Cβ比Cα更有可能在体内生理条件下发生迁移,从而在两个光系统之间起调节激发能分配的作用. 10.提出了高温胁迫诱导PS II异质性中心相互转换的可能模型.高温胁迫导致PS II异质性的转化包括几个步骤:有活性的α型PS II专荧光猝灭态的PS II专有活性的β型PS II专无活性的β型PS II专破坏了的PSⅡ.前两种转化一般具有可逆性.当高温胁迫进一步加强后,转化失去可逆性,在胁迫去除后,有活性PS II中心可继续向无活性中心转化,后者还有可能进一步受到破坏。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库在IBM PC/XT微机上实现,以全部汉字方式进行人机对话与输出,共包含污水环境中原生动物702个种,涉及32个目,88个科,284个属。对每个阶元都有主要的形态特征描述。本库具有信息查询,统计计数,分类检索等功能,程序采用模块化结构,系统以“菜单”提问方式运行。本数据库的建立将有助于环保工作者快速、准确地综合分析污水环境中原生动物群落的结构变异,以便对环境污染程度作出可靠的评价,也为原生动物分类学研究者使用分类学资料提供很多方便。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随着以数据为中心的超级计算时代的到来,在各种以图为数据结构的应用中数据规模日益增大,数据量的急剧增加使得串行最优路径算法成为应用的性能瓶颈,已不能满足大规模最优路径求解的实时性要求。然而,最优路径求解算法的并行化却对图的类型有高度的敏感性,尤其是对一些稀疏图,如交通网络图,目前并没有很好的算法提供足够的并行性[1]。对此,本文提出、实现和优化了一种新的基于网络划分和迭代更新的并行最优路径算法,并用真实的交通网络数据在IBM JS21集群和曙光5000A两种平台上对算法进行了评测。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性能,在IBM JS21集群上,使用16个进程会出现约15倍的加速比;而在曙光5000A上,算法使用同一节点内的16个核获得了约20倍的超线性加速比。 本文的另一部分研究工作集中在新的并行计算模型方面。研究者所提出的并行计算模型有很多,从基于共享存储器结构的第一代并行计算模型,到针对于分布式存储结构的第二代并行模型,再到考虑存储层次性的第三代并行计算模型,却较少有模型考虑到通信的层次性。 大规模集群系统往往由几百到几千、甚至上万个节点构成,网络拓扑结构复杂。在这样的大规模集群系统中,点对点通信的性能并不总是一致的。这种非一致的通信性能随着网络拓扑的复杂化呈现层次性的变化,本文首先提出了层次化非一致性带宽和延迟(Hierarchical Communication Latency and Bandwidth:HCLB)的概念,并以进程映射对MPI Allgather的四种算法性能影响说明了由多核结构引起的通信层次性;之后,本文将大规模集群系统中的HCLB现象模型化,提出LogGP(h)并行通信模型。LogGP(h)在LogGP模型基础上,通过参数h将网络拓扑结构抽象到模型中,很好的表达了通信层次性。本文在具有8个刀片的IBM JS21集群上对点对点通信和集合通信开销进行模型分析和实际测试,实验结果表明,LogGP(h)较未引入参数h的LogGP模型更精确。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国的软件企业规模很难成长起来;而像微软、IBM这样的公司,却能够发展成巨型的企业。 应该说,没有一个国家对软件产业的政策比18号文件更加优惠。但是,为什么这么优惠的条件,软件产业却没有像想象的那样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呢?我觉得,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瓶颈就是没有形成完善的价值链。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针对物理链路可靠性低、容错性要求高、实体异构程度高的基础设施网格化需求,在系统分析当前主流的网格体系结构的基础上,研究了移动代理(PVM)系统的特性,根据移动代理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移动代理的四层网格计算模型MAGC(Mobile Agent Based Grid Computing),描述了MAGC模型的层次结构,给出了MAGC模型的一个设计方案,分析了MAGC模型的特点,最后介绍了在Aglet平台下实现的原型系统。本文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 第二章提出了基于移动代理的四层网格计算模型(MAGC),说明了模型中每个层次的功能和层次之间的依赖关系。MAGC模型基于代码迁移,可以解决网络环境恶劣的条件下,网格系统的运行与部署问题。设计了MAGC模型的两个重要基础结构:作业机制和消息机制。设计了移动代理平台抽象层,使网格系统独立于具体的移动代理平台,从而具有一定的可移植性。 第三章在MAGC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MAGC模型的一个实现方案,阐述了MAGC模型中四个子层的功能和组件划分,对每层所包含的组件和组件实现的功能进行了描述,说明了系统的启动方式。 第四章基于MAGC模型构建了一个原型系统,原型系统以IBM开发的Aglets移动代理软件包为基础,实现了作业机制、消息机制和MAGC模型中的移动代理平台抽象层、系统服务层、API层、应用作业层四个子层。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介绍了一种自制单片机多通道数据采集及处理小系统。将其用在波浪能转换装置上,定时测量装置的发电量、电压、电流等。被测数据存放在带电保护的RAM内,系统配置RS232接口,与IBM微机通讯,便于采集的数据作进一步处理。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提出了具有3阶高通、2阶低通的带有自动调谐系统的有源电阻电容非对称带通滤波器结构.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为4.055 MHz,带宽为2.63 MHz.源阻抗为50Ω时,滤波器带内3阶交凋量为18.489 dB·m.滤波器输人参考噪声为47.91×10~(-6)V_(rms)(均方根电压).滤波器采用基于二进制搜索算法(BSA)的调谐方案,其调谐精度为(-1.65%,2.66%).调谐电路的芯片面积为0.282 mm×0.204 mm,不到主滤波器面积的1/5.调谐系统完成调谐功能后会自动关闭,降低了功耗和对主滤波器的串扰.在1.8 V电源电压下,滤波器消耗电流为1.96 mA.该滤波器已在IBM 0.18 μm标准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工艺线流片成功.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asymmetric multiple layer stacked self-assembled InAs quantum dot with different interlayer. We found that asymmetric multiple stacked QD samples with In0.2Ga0.8As + GaAs interlayer can afford a 180nm flat spectral width with strong PL intensity compared to other samples at room temperature. We think this result is du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In0.2Ga0.8As strain-reducing layer. Additionally, for the broad spectral width and the strong PL intensity, this structure can be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quantum-dot superluminescent diodes.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Polymorphous Si nanowires (SiNW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on Si wafer by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PECVD) at 440degreesC,using silane as the Si source and Au as the catalyst. To grow the polymorphous SiNWS preannealing the Si substrate with Au film at 1100 degreesC is needed. The diameters of Si nanowires range from 15 to 100 urn. The structure morpholog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SiNW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high resolution 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s well as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A few interesting nanowires with Au nanoclusters uniformly distributed in the body of the wire were also produced by this techniq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