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 resultados para ESI-FTICRMS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探索一套简单、易于操作的小尺度生态经济耦合效应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模型。【方法】基于生态经济协调理论,在继承传统指标的基础上,引用了2个创新性指标——能值可持续性指数(ESI)和生态压力指数(EFPI),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县南沟流域生态恢复的生态经济耦合进行评价。【结果】县南沟"农-经济林果型"生态恢复模式的生态经济处于基本协调状态。【结论】"农-经济林果型"模式有效地改善了流域生态条件,促进了经济发展,产生了生态经济耦合效应。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生态恢复不但是自然和技术过程,更重要的是经济过程,生态经济耦合是生态恢复成败及能否持续的关键。综合应用经济学、能值和生态足迹分析工具,系统研究了黄土丘陵区县南沟流域生态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及其特征,旨在探索生态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机制。结果表明,2000~2005年流域产业结构及其多样性显著改善,生产力显著提高并跨越低水平进入高水平发展阶段,农民的生活状况已经由温饱逐步迈向小康水平。基于能值的生态经济耦合分析结果显示2002~2005年流域环境负载率(ELR)下降,持续性指数(ESI)增加。生态足迹结果显示流域2000年和2005年的生态盈余分别为0.03hm2和0.239hm2,新指标万元产值生态足迹(EFprod)分别为53.5hm2/万$和33.6hm2/万$,生态压力指数(EFPI)分别为0.980和0.838,流域处于弱可持续状态。上述结果显示生态恢复提高了流域资源利用和转换效率,环境负载率下降,人类经济活动对生态生产性有效空间的占用减少,可持续性提高。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恢复是黄土丘陵区实现生态经济良性耦合、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C2-对称性的1,1’-联萘-2-酚(BINOL)及其衍生物在不对称催化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联萘酚自身能够与具有路易斯酸性的亲氧过渡金属配位完成不对称催化,但往往不能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给出满意的结果;可以通过对其骨架中多个可修饰位点的改造和修饰,从而影响金属中心周围的环境,达到不对称诱导的目的。因此对联萘酚的结构改造成为人们始终关注的焦点和努力的方向。 本论文以天然的手性酮(-)-葑酮、(+)-樟脑、(-)-薄荷酮为原料合成两个系列的手性吡啶醇类化合物2a-c,12a-b,并通过与3-或3,3’-单或双(硼酸嚬呐醇酯)- 2,2’-双(甲氧甲基)-1,1’-联-2-萘酚的Suzuki偶联反应在联萘酚的3,3’-位引入手性吡啶醇取代基,合成了两个系列手性联萘酚衍生物,十对非对映异构体8a-c,9a-c,19a-b,20a-b,所有反应中间体及最终产物均已用1H NMR,13C NMR,IR和ESI-MS表征和验证结构。 探讨了两个系列手性配体在芳香醛不对称ZnEt2加成反应、苯甲硫醚不对称氧化反应中的应用。其中,第一系列六对非对映异构体8a-c,9a-c在芳香醛的不对称ZnEt2加成反应中表现出中等的反应活性及较好的对映选择性,最高可达96% e.e.对映选择性;在苯甲硫醚的不对称环氧化中,这些配体表现出较好的反应活性和中等的对映选择性,最好可达51%e.e.对映选择性。第二系列四对非对映异构体19a-b,20a-b在芳香醛的不对称ZnEt2加成反应中也表现出中等的反应活性及较好的对映选择性(91% e.e.值),但较第一系列配体要低一些;在苯甲硫醚的不对称环氧化中,这些配体同样表现出较好的反应活性和中等的对映选择性,但较第一系列配体显示出较高的手性诱导能力,e.e.值最高可达71%。 同时,将部分配体与金属钼(Ⅵ)配位合成手性金属配合物,对部分配合物进行单晶结构的表征,确定配合物中具有分子内氧桥键的结构。并初步探讨了金属配合物在非官能团化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中的应用。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随着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MALDI)和电喷雾电离(ESI)技术的发展,“软电离”质谱在一些新领域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论文运用这些新技术对二萜类生物碱、环糊精与氨基酸复合物和环糊精与肽复合物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一、附子中二萜类生物碱的质谱研究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研究了附子提取物中C-19二萜类生物碱。实验结果表明:MALDI适合同时检测粗提物中多种生物碱,并且在分析速度和灵敏度方面明显优于其它方法。在附子甲醇提取物中检测到三类14种已知生物碱(单双酯型生物碱、阿替生型生物碱和脂类生物碱)和三种未知生物碱。同时还进行了生物碱萃取方法优化实验研究,并探讨了复方煎煮过程中成分-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生物碱的极性、碱性和毒性与生物碱C-8取代基相关,而且该基团在电离过程中容易形成中性碎片;在煎煮过程中甘草促进附子中剧毒的双酯型生物碱水解为低毒性的单酯型生物碱,从而证实了复方解毒机理。把电喷雾质谱(ESI-MS)和多级串联质谱(MS~n,n = 2-10)结合用以分析附子中脂类生物碱的成分。ESI-MS能够依据分子量的不同实现脂类生物碱的有效分离,并且Ms~n可以提供有关分子结构的信息。这样,就在附子乙醚提取物中确认出了12种已知脂类生物碱,并发现四种新的脂类生物碱。二、环糊精/氨基酸和环糊精/肽两种复合物的气相行为在10mM醋酸铵缓冲的环糊精(CD)/氨基酸(AAs)溶液的ESI-MS谱中,分别观察到α、β-CD与9种氨基酸复合物的正负离子;结合碰撞诱导解离(CID)技术确定了气相复合物的价键性质和结构。溶液中CD和AAs之间的疏才斜目互作用由于ESI过程中溶剂化作用的减弱而减弱,甚至完全消失,而分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和氢键可能因此被加强。去质子化复合物的CID实验显示:当CD复合物从溶液相转入气相时,分子之间的主要作用力发生变化,静电相互作用成为主要作用力。研究还发现:β-CD/芳香氨基酸复合物的稳定性与氨基酸侧链和cD空腔之间的尺寸适合有关。因为CD/芳香氨基酸复合物与CD/其它氨基酸复合物的解离途径是不同的。由于芳香侧链被包结在CD空腔内,当CD/芳香氨 基酸复合物解离时,CD发生“爆裂”。为了进一步解释气相中CD和氨基酸的复合形式,引入氨基酸侧链极性表面积以评价氨基酸侧链对复合物稳定性的贡献。结果显示:氨基酸侧链羟基对复合物稳定性没有明显影响,这更加证明了在气-液两相中CD/芳香氨基酸复合物的结构是一致的。用ESI-MS和MS~n对α、β-CD与谷胱甘肽(GSH)及其修饰物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环糊精均能催化GSH氧化反应。1:1和1:2CD/GSH复合物的CID揭示了分子之间具有较强的氢键作用。与GSH二聚体相比,1:2复合物作为催化氧化反应的中间体能够提供双分子GSH氧化反应的空间条件。此外,在1:1CD/GSH复合物的CID谱中观察到了GSH的氧化产物,说明在cID的离子富集和活化过程中会发生复合物离子-复合物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结果不仅解释了CD催化反应的机理,同时揭示了气相复合物的化学性质。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芳香环状低聚物的合成是应现代航天、航空、电子、机械等高技术领域对先进复合材料的需求而在八十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研究领域,其特有的结构和性能决定了芳香环状低聚物的广泛应用前景。芳香环状低聚物不仅在开环聚合制备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在其侧链上引入各种官能团,开展其在功能材料方面的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开拓这类新型芳香大环化合物的应用为目的,“假高稀”条件下,合成了22种新型结构的芳香大环化合物,并对它们进行了精确的结构表征。本文从开环聚合制备高性能树脂的思想出发,以6氟双酚A为单体合成了一系列的含氟聚芳醚环状预聚体,环状低聚物的产率达到74%,并在1 wt%的联苯二酚钾的引发下,进行快速地熔融开环聚合,得到了重均分子量约为6万,分子量分布约为2.6的线性含氟聚芳醚;本文设计了酮亚胺路线合成得到了聚醚醚酮(PEEK)环状预聚体。开创了由AA,BB型单体一步法合成PEEK环状中间体的新方法,这种合成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所得环状低聚物的环尺寸较小,环张力较大,易于进行开环聚合的特点。PEEK环状预聚体成功地进行了阴离子开环聚合得到高分子量的线性聚合物,这一新方法的开拓将把PEEK在先进复合材料领域的实际应用向前推进一步。建立了一套先进的分析芳香环状低聚物的方法,结合质谱、核磁、GPC、单晶X.射线衍射和DSC等手段表征了各种环状低聚物并揭示了环状低聚物的组成。本文着重研究了激光质谱(MALDI-TOF MS)和电喷雾质谱(ESI MS)在芳香环状低聚物分析中的应用,特别在基质的选择上,经对比研究表明1,8,9-葸三酚是分析芳香环状低聚物的最为有效的基质,并已广泛地应用在我们的研究工作中,同时还发现了一种适用于芳香环状聚酯分析的新型基质,α-氰基-4-羟基肉桂酸。用软硬酸碱理论解释了芳香环状低聚物与不同阳离子的亲合选择性。本文首次运用电喷雾质谱来分析芳香环状低聚物,证明电喷雾质谱与激光质谱有明显的互补性,是继激光质谱之后新发现的表征芳香大环化合物的有效手段,特别适用于含极性基团的芳香大环化合物的表征,进一步完善了芳香大环化合物的表征体系。自从美国G.E.公司利用环状聚碳酸酯的开环聚合制备线性聚碳酸酯以来,大多数芳香环状低聚物的开环聚合是经阴离子途径进行的,聚合后部分引发剂的端基残存于聚合产物中,常用的阴离子引发剂含有无机盐和酚氧碱金属离子,这些基团的存在将对聚合物的加工和性能带来一定的影响,因而探索其它的开环聚合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假高稀”条件下,高选择性地合成CSA、CSK和CSS三种含硫醚键的芳香环状低聚物,通过四圆衍射首次对含硫醚键芳香环状二聚体的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含硫醚键的芳香环状低聚物为缺乏环张力的大环。自由基聚合反应是重要的聚合方法之一,本文通过CSA和CSK环状低聚物的开环聚合深入、细致地研究了通过硫醚交换反应进行的自由基开环聚合,并利用顺磁共振波谱证实了其自由基开环聚合的性质。本文合成了一系列含溴、硝基、羧基及磺酸钠基团的芳香环状低聚物,以期开拓非开环聚合用的芳香大环化合物的研究领域。另外在芳香环状聚醚的合成新方法上做出了创新性的工作,首次通过界面缩聚方法高产率地合成了含硝基的芳香环状聚醚砜,并对芳香大环化合物的化学反应,修饰改性及功能化研究进行了探索。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由于其独特的电子结构,笼内金属富勒烯(碳笼内包容金属原子)的研究一直吸引着人们极大的兴趣,目前已经合成并分离出的笼内金属富勒烯主要包括碳笼内包容铱、钪、镧系原子等。在本论文中我们利用质谱技术对笼内金属富勒烯Gd_2@C_(82)气相离子行为和C_(60)与丙烯酸甲酯气相离子反应进行研究,X光电子能谱对碳笼内轧原子的价态进行研究。笼内金属富勒烯Gd_2@C_(82)是利用电弧放电法合成的。将碳份与三氧化二钆 (C:Gd=1:100, 摩尔比)灌入碳棒,将为棒前处理后,在氦气份保护下进行放电。通过对空心富勒烯在不同沸点的溶解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大碳数的空心富勒烯在高沸点容剂中有较大的溶解度。利用两步高温高压法,既先利用1,2,4-三甲2基苯对大碳数的空心富勒烯进行分离,然后利用吡啶对笼内金属富勒烯进行提取。利用三种不同的质谱电离方式:电喷雾 (ESI),激光解析飞行时间(LDI-TOF),共振电子捕获技术(REC)来研究笼内金属富勒烯的气相离子特征。实验结果表明LDI-TOF和REC电离技术得到的质谱谱图中,笼内金属富勒烯和空心富勒烯均出现分子离子峰,但在电喷雾质谱谱图中只有笼内金属富勒烯出现分子离子峰。结合这一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说明碳笼内钆离子偏离碳中心位置。通过对比笼内金属富勒烯Gd@C_(82)和三氧化二钆中钆离子的光电子能谱谱图,Gd@C_(82)的电子结构应表示为Gd~(3+)@C_(82)~(3-)。利用四极杆质谱仪对C_(60)分子[C_(60)H]~+和加成产物为[C_(60)C_4H_3O]~+,后者是丙烯酸甲酯分子经过α短裂后与质子化[C_(60)H]~+ 发生加成反应所得的产物,在限制性Hartree-Fock条件下,采用AM1半经验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加成产[C_(60)C_3H_3O]~+八种可能结构的产物进行计算,得出了三种可能的最稳定的环加成同分异构体。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1. 利用解吸化学电离质谱(DCI-MS),研究了C_(60)与烷基甲醚和伯醇自身化学电离(self-CI)产物之间的气相离子-分子反应,观察到加成离子[C_(60)C_2H_5O]~+和质子化分子[C_(60)H]~+是C_(60)与烷基甲醚等离子体反应的主要产物;相反,没有检测到C_(60)与伯醇离子体系形成的相应加成产物。利用AM1半经验方法对[C_(60)C_2H_5O]~+的十四种可能结构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最稳定的加成产物是[3+2]环加成产物,并提出了该加成产物的形成途径。2. 使用同样方法研究了C_(60)与丙烯酸甲酯离子体系发生的气相离子-分子反应,观察到加成离子[C_(60)C_3H_3O]~+和质子化分子[C_(60)H]~+为主要产物。利用AM1半经验方法对[C_(60)C_3H_3O]~+的八种可能结构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三种环加成产物为最稳定结构。3. 合成了一系列L7和σ因子肽片段,并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MALDI-MS)、电喷雾质谱(ESI-MS)和圆二色(CD)对高效液相色谱(HPLC)提纯的合成肽进行了表征。4. 利用ESI-MS研究了L7和σ合成肽与蛋白质G和蛋白质A的复合物,发现了该复合物产生的最佳条件及其稳定性;并结合亲和色谱,证明了L7和σ合成肽与蛋白质G或蛋白质A形成的复合物是具有特异性的非共价复合物。5. 通过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亲和色谱和MALDI-MS的联用,发现L7和σ肽与IgG的Fc片断在蛋白质G和蛋白质A的结合位置不同。6. 利用鸡多克隆抗L7抗体通过免疫键合印迹法发现L7和σ肽之间没有交叉反应性。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以过氧化物为引发剂,采用反应挤出的方法,制备了用马来酸配官能化的聚丙烯。并对接枝反应的机理及提高接枝率的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工作还合成了低分子量,多端胺基或竣基的尼龙6,用反应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P/PP-g-MAHIPA6三元共混物。研究了该三元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热性能、流变和染色性能等。用电喷雾质谱(ESI-MS)和GPC等手段,对接枝聚丙烯产物的二甲苯一丙酮抽提液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前人工作提出了以下聚丙烯熔融接枝马来酸配的反应机理:1、在聚丙烯熔融接枝马来酸配的反应条件下,马来酸配自由基只能发生歧化终止,因此在整个接枝体系中没有马来酸配的均聚物生成;2、过氧化物均裂产生的自由基在引发聚丙烯大分子的同时,也可以引发马来酸配单体,由于马来酸配自由基只能歧化终止,这一部分MAH单体将不能参加接枝反应;3,在接枝反应过程中,不是所有的聚丙烯大分子链上的三级自由基都发生p断链,也不是所有的二级自由基都发生偶合终止。只有没有参与接枝反应(即没有接枝上MAH )的三级(或二级)自由基才能发生β断链(或在链间形成交联结构);4、在聚丙烯熔融接枝MAH时,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类的两性物质可以在保持产物的分子量的同时提高产物的接枝率。5、反应过程中的氧化作用对于产物的接枝率的影响可以忽略,但对最终产物的分子量有一定影响。该机理可以很好的解释所有实验结果。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利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n)系统地研究了乌头属植物和中药煎煮液中的乌头碱型生物碱的质谱行为。实验表明,ESI-MSn不仅是一种灵敏的药用植物中乌头生物碱的分析方法,也是研究中药配伍规律和阐释中药复方合理内涵的有效工具。低能诱导碰撞解离肠导下,具有乌头碱骨架类型的生物碱断裂规律相似:丢失C8乙酰基或长链脂肪酰基是它们在MSZ中的特征断裂,在MS3和MS4中丢失1-4CH3OH,1-3H2O,CO,BzOH,CH3(N)或C2H5(N)是其他所有可能的断裂方式,并且结构的微小差别也能在串联质谱中得到反映。利用这些规律分析了生附子、生草乌、生草乌花、生白山草乌和制雪上一支蒿中的生物碱,我们不仅发现所有已知的化合物,还部分表征了50余种新化合物,其中具有15C,17C,19C和ZOC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酰基,以10-OH-中乌头碱和10-OH-乌头碱为骨架的脂碱以及三脂型脂碱为首次在乌头属植物中发现。该结果提出了脂类生物碱在乌头属植物中普遍存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我们发现中药煎煮液具有缓冲溶液的性质,酸性和糖是影响剧毒性双酯型生物碱水解的两个因素。在pH5.0-5.5和糖的存在下,大部分双酯型生物碱水解为苯甲酰单酯型生物碱,少部分被转为脂碱,在pH2.8到3.5之间(半夏等与附子禁用中药煎煮液的pH),双酯型生物碱十分稳定,既不水解,也不转为脂碱。这样,我们不仅解释了传统中医药配伍理论的合理内涵,也表明她可能.存在着不足。此外,脂碱难溶于水,大部分脂碱煎煮后仍残留在药材组织中。最后,为评价脂碱的抗癌效果,我们用在水相下合成了8-棕榈酰-苯甲酰乌头原碱,体外实验表明,0.001mg/ml的8-棕榈酰-苯甲酰乌头原碱对肝癌细胞SMMC-7721和黑色素瘤细胞B16即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并且提示它们可能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选取天然产物虎眼万年青作为研究对象,对一其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针对不同成分极性的显著差异,分离、纯化出13种化合物,并鉴定了其中的弱极性的小分子物质。采用COZ超临界提取技术,对易挥发的19种成分分别作了鉴定。对其中具有药理活性的多糖、皂营及生物碱等成分,经进一步分离、纯化,并借助现代波谱技术,对其单一成分进行了跟踪、表征。研究了虎眼万年青不同组分的抗肿瘤、抗辐射作用。首次筛选出了有显著药理活性的虎眼万年青中性多糖53,并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等角度,即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较全面地研究了S3的免疫增强作用。结果表明,53能显著增强小鼠T淋巴细胞的转化、提高NK细胞细胞毒活性,不同程度的使CD3、CD4、CD4/CDS升高而使CDS下降,从分子水平证实了S3对辅助性T细胞(Th)的增强作用及对抑制性T细胞(Ts)的降低作用,推测Tl:可能是其主要的原发刺激细胞。此外,S3不仅能促进细胞因子IL-2的产生,还能使IL-1mRNA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从基因水平进一步证实了53有提高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首次利用电喷雾质谱(ESI-MS),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得到了具有较高稳定性的新型簇合物离子K+K(NO3)n:和NO3-(KNO3)m。并利用现代量子化学程序对低聚合度簇合物离子的可能组态进行了总成键能的计算,给出了相对稳定的组态。计算结果说明,n=2,3,6组态稳定性高的原因是总成键能高,而m≤4阴离子簇合物不能直接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溶剂化作用。电喷雾质谱的进样过程与晶体的成核过程相类似,通过气相离子簇合物的组态信息和形成机理的研究,可以为晶体成核理论和化学键理论提供某些证据。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随着软电离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基质辅助激光解析(MALDI)和电喷雾(ESI)两种软电离技术的出现,使质谱分析生物大分子成为可能,将质谱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展到生命科学的诸多研究领域,特别是成为了蛋白质组分析,医学诊断,药物分析等领域不可替代的新工具。首先,采用凝胶电泳与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的高分辨率和高质量精确度性能相结合的新方法,对不同肺病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了快速直接的蛋白质组分析,为肺疾病诊断学、肺病相关机理的研究以及高分辨质谱在蛋白质组分析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一维(1-D)和二维(2-D)凝胶电泳与高分辨FT-ICR MS相结合,对慢性支气管炎(cblonic broncnitis,CB)和囊泡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表面蛋白A和D进行了鉴定;并对表面蛋白的翻译后修饰(hydroxy-prollne)进行了直接的确定;对来自于不同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患者的BALF中的特异性蛋白进行了鉴定,鉴定出表面蛋白A的两个降解片段,为研究与肺病相关的SP-A降解产物的可能降解途径提供了初步的信息。证实了FT-ICR MS的高分辨率和高质量精确度在蛋白质的鉴定过程中的突出作用:(i)利用单个多肤的精确质量,可以避免依赖离子的串联质谱数据进行蛋白质鉴定,即无需对谱图中的离子进行串联质谱分析,就可实现蛋白质或蛋白质混合物的快速、确切的鉴定;(ii)在数据库检索中应用很小的误差范围可以大大提高蛋白质鉴定时的选择性;(iii)通过来自于微量蛋白质的少量肤峰就可以进行蛋白质的准确鉴定。通过MALDI/EST FT-ICR MS、园二色谱(CD)和H/D交换实验(hydrogedeuteriuln exchange)对一系列人SP-C及其类似物进行了表征。证实了溶液相中FFI-SP-C和rh-SP-C的非共价二聚体的存在;研究了人SP-C在有机溶剂中的构象变化和聚集行为,为探讨肺病相关机理奠定了基础。其次,以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为研究手段,对部分生物类黄酮及其络合物进行系统的质谱研究,发现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在电喷雾条件负离子模式下具有不同的特征质谱行为,为质谱区分这两类化合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黄酮金属络合物的研究中,四种二价过渡金属(Cu(II),Zn,Mn(II)和Fe(II))与芸香普均可以形成络合物,探讨了芸香普一铜络合物软电离条件下的碎裂机理,并利用多级串联质谱数据探讨了络合物C和D的结构,为质谱方法探讨金属清除疾病相关自由基的机理以及提高金属的生物利用度奠定了基础。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首先,由于电喷雾质谱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研究非共价复合物。为了深入揭示环糊精复合物和气液两相相关性,本章系统的研究了α,β两种环糊精和联苯胺的包合物,并分别用IHNMR和荧光光谱表征了其在液相中的行为,用ESI-MS,表征了他们在气相中的行为。ESI-MS检测这些复合物发现:两种环糊精都与benzidine形成较稳定的1:1复合物,-CD还能与benzidine形成2:1的复合物。这也部分证明了环糊精基于分子大小和空间结构匹配的分子识别作用。通过这些特异性复合物在气液两相中行为的相关性研究,证实了复合物离子的相对强度,相对碰撞诱导解离(CID)与其液相稳定性相一致。本文还研究了α-CD和二茂铁衍生物的非共价复合物的电喷雾质谱,实验结果表明非共价复合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通过循环伏安的电化学方法提出了两种可能存在的包合物的结构。我们对黄茂中的皂甙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和分离,并成功的应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跟踪监测混合物中的皂贰化合物,建立混合物中便捷,实用,高效的测定皂贰的质谱方法。来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研究了正负离子条件下传统中药黄茂中的有效成分黄蔑甲贰的特征质谱行为,确定了小柱梯度淋洗的条件,可以此鉴定传统黄芪中有效成分,为传统黄芪药材及相关药品的快速鉴别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质谱技术为研究手段,深入探讨了碱金属离子对黄茂甲贰结构分析的影响,发现在相同的碰撞活化诱导解离能的条件下,锂离子的加合物能够给出更丰富的碎片离子信息。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首先,对虎眼万年青中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提取研究,采用柱层析和薄层层析等方法,并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跟踪洗脱流分,首次从虎眼万年青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两个新化合物。其一为单菇内酷loliolide,通过FT-ICRMS高分辨质谱、IR和NMR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确定,并通过IHNMR和旋光法确定了其绝对构型。此外,还利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ESI一MSn)技术对其质谱裂解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其分析结果与NMR解析结果完全一致,建立了该类化合物结构解析的简便、快速的质谱新方法;另一化合物为生物碱类化合物,采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对其质谱裂解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初步推断,进一步的NMR结构确定正在进行中。其次,对虎眼万年青多糖成分进行了分离提取研究,并结合体外抑瘤活性评价实验,确定了两种具有抑瘤生物活性的多糖成分OC一2一1一c和OC一2一卜d。并通过SDS凝胶电泳和糖基组成分析,初步证明了虎眼万年青中的活性多糖成分为阿拉伯半乳糖蛋白(AGPs),为进一步研究虎眼万年青抗肿瘤活性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此外,还对虎眼万年青中的微量元素及其溶出率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其水煎液中Cu/Zn比值明显低于癌症患者血清中的Cu/Zn比值,因此,虎眼万年青可能有助于调节癌症患者体内的Cu、Zn平衡,从而达到抗癌目的;而虎眼万年青中Se、Ge含量很低,不能作为两种微量元素的药用来源。为了进一步研究抗癌药物的作用机理,我们采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对三种临床疗效较好的抗癌药物与DNA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确定了复合物的化学计量比及其结合的特异性,并利用竞争实验方法,研究了抗癌药物的相对结合强度。质谱实验结果与液相行为完全一致,其中抗癌药物米托葱醒为首次利用质谱进行研究。最后,采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对硝酸盐离子簇合物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了双电荷簇合物离子,并且在离子簇合物中还发现了魔数规律的存在。利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研究了双电荷簇合物离子的质谱裂解规律,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此外,还讨论了溶液浓度和毛细管温度对离子簇合物形成的影响规律。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质谱技术以其灵敏度高、样品需求量少、快速准确的特点在生物大分子体系和天然产物的化学成分研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软电离质谱技术的发展,大大简化了化合物的测定过程,提高了分析研究速度,为分析植物及食物中的结构信息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方法。HPLC-ESI-MSn是90年代发展成熟的分析技术,它集液相色谱的高分离能力与质谱的高灵敏度和高专属性于一体,已成为包括药物微量杂质、药物降解产物、药代代谢动力学研究、组合化学合成产物高通量分析以及天然产物的化学筛选在内的现代药学研究领域最强有力的分析工具之一。本文首先采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系统地研究了负离子条件下黄酮普元、黄酮醇普元以及二氢黄酮普元等化合物的特征质谱行为,并对中药黄芬中三种黄酮昔化合物进行了研究。利用这些特征碎片离子,可以简便快捷的区分结构类似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同分异构体。通过对黄酮C一昔类化合物的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n)研究,提出黄酮C-苷类化合物的特征碎裂规律,证明〔M-H-60]-,〔M-H-90]-,〔M-H-120〕-为黄酮C-苷类化合物的特征离子。为鉴定植物粗提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奠定了基础。之后我们进一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在线区分混合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根据黄酮类化合物的电喷雾质谱规律以及化合物的色谱保留时间分析鉴定了黄答中的七种黄酮类化合物。建立了一种有效检测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 Georgi)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快速灵敏的分析方法,为建立黄答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了借鉴。对于黄酮类化合物灵敏、快速和准确的分析方法的建立,不仅为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的快速鉴定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而且对生药的鉴别和制剂的质控起到重要的作用。利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对化学结构相似的黄酮营、二氢黄酮营和黄酮醇昔类化合物进行了对比研究。并且首次利用高分辨质谱FTICR-MS及SORI-CID技术对naringin进行了质谱研究。利用其超高分辩率、准确质量确证了中性碎片丢失,进一步证明了我们对其碎裂机理的推断。之后,我们通过金属离子与黄酮昔溶液混合后,采用电喷雾串联质潜法进行测定。实验表明通过人为加入某些金属离子如Li+,Na+和K+,特别是Li+可以提高黄酮昔类化合物分析灵敏度,从而提供较多结构信息。并且在串联质谱中表现不同的碎裂行为,为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分析提供补充信息。研究表明结合〔M-H]-,〔M+Na〕+,〔M+Li〕+离子串联质潜提供的信息,能够有效的鉴定黄酮普的结构。本文通过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n)和液质联机技术(HPLC-ESI-MS/MS)研究了原小聚碱型生物碱。首次利用高分辨质谱FTICR-MS和SORI-CTD技术对原小桨碱型生物碱进行了高分辨质谱研究,提出了各种碎片离子的碎裂途径,并总结了原小聚碱型生物碱的质谱碎裂规律,为鉴定此类型的生物碱提供了依据。之后通过电喷雾串联质谱研究了四种生物碱化合物质谱行为。最后我们利用液质联机技术(HPLC-ESI-MSn),通过与标准品的液相保留时间对照及原小聚碱型生物碱的质谱碎裂规律,建立了分析鉴定常用中药中原小聚碱型生物碱的快捷方法。并通过选择离子监控技术(SIM)提高了对于同分异构体的分离鉴定。通过色谱UV吸收峰定量研究了这四种药用植物中小璧碱和巴马汀的含量,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化学基础,为建立中药质量控制标准及植物分类学提供一定的依据。采用HPLC法考察了常见的黄连药对组合煎煮对黄连中小聚碱、巴马丁煎出量的影响。为制药工艺的优化奠定了基础。之后我们以中药理论为指导,按药物性味对改良半夏泻心汤中各药进行分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不同配伍条件下小璧碱、巴马丁煎出量的变化。为组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供了一定的化学物质基础依据。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首先,利用现代软电离质谱技术--一电喷雾质谱技术以及电喷雾源内碰撞诱导解离(CID)技术,对传统中药--一黄连中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小聚碱及其同分异构体表小粟碱化合物的质谱碎裂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碰撞能量的变化,两者的质谱碎裂规律具有明显的差异,据此,建立了简便、快速、准确的小巢碱和表小聚碱两种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区分的质谱新方法,为该类药材及其相应的中药制剂的质控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其次,还利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ESI-MSn)技术,系统地研究了传统中药--一黄连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质谱碎裂规律,我们通过一级质谱的数据,获得了黄连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子量信息,并对其中五个已知的生物碱进行了初步的确认,同时,通过一级质谱的结果,首次在黄连中发现的分子量为366的未知生物碱类化合物,并通过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对上述六种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合标准样品的串联质谱数据和文献资料,确认了五个已知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小粟碱、巴马汀、药根碱、黄连碱和13-甲基小桨碱,并推断未知生物碱类化合物为13-甲基巴马汀,建立了黄连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简便、快速的质谱分析表征新方法,并为其他传统中药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析与表征积累了重要的理论数据,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传统中药中未知生物碱类化合物确认和结构分析的质谱方法。此外,还利用量子化学DFT-B3LYP方法,6-31G(d)基组,详细研究了传统中药黄连中小璧碱分子的质谱碎片的相对稳定性。并通过对结合能的理论计算,探讨 质谱碎裂过程中关键基团的相对活性。结合几何参数比较和前线分子轨道分析等方法,从理论上解释了小聚碱化合物的质谱碎裂规律的合理性、分子结构特征及基团活性等,为研究该化合物的药效作用机理,以及药物分子的全合成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还利用电喷雾质谱和薄层层析等方法,对含有黄连的传统复方--一半夏泻心汤进行了初步的考察研究,通过复方中黄连的阴、阳性溶液对比分析,发现在半夏泻心汤中主要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如:小聚碱、巴马汀、药跟碱、黄连碱在复方煎煮过程中在仅仅表现在数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变化,进一步揭示了在半夏泻心汤复方中黄连中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变化规律,为阐明传统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最后,确定了黄连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毛细管电泳分析的最佳条件,并对黄连中小粟碱化合物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建立了生物碱类化合物毛细管电泳分析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