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碱类生物碱及其中药配伍规律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Data(s) |
2002
|
---|---|
Resumo |
利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n)系统地研究了乌头属植物和中药煎煮液中的乌头碱型生物碱的质谱行为。实验表明,ESI-MSn不仅是一种灵敏的药用植物中乌头生物碱的分析方法,也是研究中药配伍规律和阐释中药复方合理内涵的有效工具。低能诱导碰撞解离肠导下,具有乌头碱骨架类型的生物碱断裂规律相似:丢失C8乙酰基或长链脂肪酰基是它们在MSZ中的特征断裂,在MS3和MS4中丢失1-4CH3OH,1-3H2O,CO,BzOH,CH3(N)或C2H5(N)是其他所有可能的断裂方式,并且结构的微小差别也能在串联质谱中得到反映。利用这些规律分析了生附子、生草乌、生草乌花、生白山草乌和制雪上一支蒿中的生物碱,我们不仅发现所有已知的化合物,还部分表征了50余种新化合物,其中具有15C,17C,19C和ZOC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酰基,以10-OH-中乌头碱和10-OH-乌头碱为骨架的脂碱以及三脂型脂碱为首次在乌头属植物中发现。该结果提出了脂类生物碱在乌头属植物中普遍存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我们发现中药煎煮液具有缓冲溶液的性质,酸性和糖是影响剧毒性双酯型生物碱水解的两个因素。在pH5.0-5.5和糖的存在下,大部分双酯型生物碱水解为苯甲酰单酯型生物碱,少部分被转为脂碱,在pH2.8到3.5之间(半夏等与附子禁用中药煎煮液的pH),双酯型生物碱十分稳定,既不水解,也不转为脂碱。这样,我们不仅解释了传统中医药配伍理论的合理内涵,也表明她可能.存在着不足。此外,脂碱难溶于水,大部分脂碱煎煮后仍残留在药材组织中。最后,为评价脂碱的抗癌效果,我们用在水相下合成了8-棕榈酰-苯甲酰乌头原碱,体外实验表明,0.001mg/ml的8-棕榈酰-苯甲酰乌头原碱对肝癌细胞SMMC-7721和黑色素瘤细胞B16即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并且提示它们可能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
Identificador | |
Idioma(s) |
中文 |
Fonte |
乌头碱类生物碱及其中药配伍规律的电喷雾质谱研究.王勇[d].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002.20-25 |
Palavras-Chave | #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 #乌头碱 #脂类生物碱 #中药 #配伍规律 |
Tipo |
学位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