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resultados para 6 dihydro 5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高等断裂力学》系统论述断裂力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力学原理、分析方法以及断裂力学的实验测定和工程应用。深入阐明了断裂力学各个重要发展阶段的新颖学术思想和原创性工作,同时融会贯通地介绍了国内学者在作者熟悉的若干领域内的创造性贡献。  《高等断裂力学》共14章。第1章介绍断裂力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第2~5章介绍线弹性断裂力学;第6~8章论述弹塑性断裂力学;第9及第10章分别介绍疲劳裂纹扩展和界面裂纹;第11~14章阐述裂纹体弹性动力学和裂纹动态扩展。  《高等断裂力学》适合从事断裂力学研究和应用的科技工作者及工程师使用和参考,也可供力学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参考.

目录

丛书序
序言
第1章 引论
1.1 历史背景
1.2 工程意义
1.3 脆性破坏特征
1.4 断裂力学起源与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章 线弹性断裂力学
2.1 裂纹尖端弹性应力场
2.2 应力强度因子理论
2.3 裂纹扩展能量原理
2.4 裂纹尖端塑性区
2.5 厚度对KC的影响
2.6 裂纹扩展阻力曲线
参考文献

第3章 应力强度因子分析方法
3.1 Williams级数展开与边界配置法
3.2 复变函数方法
3.3 权函数法
3.4 积分变换法
3.5 奇异积分方程
3.6 有限单元法
参考文献

第4章 平面应变断裂韧性
4.1 标准试样
4.2 试样取向与制备
4.3 测试仪器和有效性分析
4.4 KR曲线测试
参考文献

5章 复合型裂纹的脆断理论
5.1 复合型裂纹变形特征
5.2 应力参数准则
5.3 分支裂纹应力强度因子
5.4 能量释放率准则
5.5 复合型裂纹脆断试验
5.6 理论与实验比较
5.7 塑性变形对金属材料复合型裂纹脆性断裂的影响
参考文献

6章 弹塑性断裂力学
6.1 J积分原理
6.2 HRR奇性场
6.3 J积分准则
6.4 J控制扩展
6.5 断裂韧性JIC测试
6.6 Dugdale模型
6.7 带状颈缩区模型
6.8 裂纹张开位移准则
参考文献

第7章 裂纹顶端弹塑性高阶场
7.1 高阶场基本方程
7.2 一阶场和二阶场
7.3 高阶场前5项完整结果
7.4 J-Q双参数方法
7.5 J-k断裂准则
7.6 平面应力裂端弹塑性场
参考文献

第8章 理想弹塑性介质扩展裂纹尖端场
8.1 v=0.5时的裂尖渐近场
8.2 v<0.5时的裂尖场
8.3 理想弹塑性介质Ⅲ型扩展裂纹
8.4 扩展裂纹与J积分
参考文献

第9章 疲劳裂纹扩展
9.1 等幅载荷下裂纹扩展
9.2 影响疲劳裂纹扩展的因素
9.3 裂纹闭合效应
94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确定
95等幅载荷下疲劳裂纹寿命预测
96变幅载荷下疲劳寿命预测
97缺口根部的疲劳裂纹
参考文献

第10章 界面裂纹
101弹性界面力学
102界面裂纹弹性断裂力学
10.3 典型的界面断裂问题
10.4 界面断裂试验
参考文献

第11章 弹性动力学基本概念及方法
11.1 动态惯性效应
11.2 线弹性动力学基本方程
11.3 复变解析函数
11.4 Laplace变换
11.5 Wiener-Hopf分解
11.6 动态断裂的能量概念
参考文献

第12章 静止裂纹的弹性动力学基本解
121突加反平面剪切载荷
12.2 突加裂纹面正压力
12.3 突加平面内剪切应力情况
124有限长裂纹面突加载荷情况
12.5 动态载荷裂纹的起始扩展
参考文献

第13章 均匀材料中动态扩展裂纹
13.1 动态裂纹定常扩展
13,2裂纹面上集中剪切力
133黏结区模型
13.4 Broberg问题
13.5 对称扩展剪切裂纹
136时间无关载荷作用下裂纹扩展
13.7 时间相关载荷作用下裂纹扩展
13.8 II型超剪切波扩展裂纹
13.9 裂纹尖端超弹性区对I、II型裂纹速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14章 双材料界面动态裂纹扩展
14.1 准静态动态裂纹扩展
14.2 双材料界面裂纹含接触区跨音速扩展
14.3 界面裂纹的超音速扩展
参考文献
索引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Tris-thenoyltrifluroacetonate of Nd3+ has been prepared and dissolved in DMF solation with very high concentration, and the contained hydrogen has not been substituted by deuterium. The absorption spectrum, emission spectrum, and fluorescence lifetime of the solution were measured. Very obvious characteristic fluorescence peaks were observed at 898 and 1058 nm. Based on Judd-Ofelt theory, three intensity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Omega(2) = 4.9 x 10(-20) cm(2), Omega(4) = 5.1 x 10(-20) cm(2) and Omega(6) = 2.5 x 10(-20) cm(2). Line strengths S-cal, oscillator strengths f(cal), radiative transition probabilities A(ed), radiative lifetimes tau(r) and branch ratios beta were calculated too. The measured lifetime tau of 1058 nm peak is 460 mu s, and that of 898 nm 505 mu s. Comparison between theoretically computed radiative lifetime tau(r)(682 mu s) and the measured lifetime indicates that the non-radiative transition probability of the solution is very low and the fluorescence quantum efficiency very high. High values of three intensity parameters prove the high asymmetric surroundings of Nd3+, which is important for Nd3+ to absorb the excitation energy. Spectropic quality factor Omega(4)/Omega(6) > 1 makes radiation at 898 nm stronger than at 1058 nm.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研制了一种晶体的静态消光比、电光晶体的静态消光比或动态消光比、电光晶体的半波电压和波片的相位延迟的综合性自动化测量仪。该仪器采用偏振光干涉测量技术、调制光源技术、解调电路、软件除法技术,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既可用于科研,也可用于生产现场,实现晶体消光比、半波电压和波片相位延迟3个参数的一体化快速自动化测量。实践证明,运用文中的测量原理和方法,晶体的消光比测量可达到10^-6,波片相位延迟的测量重复性精度优于0.5°,此外,运用电光晶体的纵向调制技术,还可精确测量出电光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研究了掺铒TeO2-ZnO-PbCl2碲酸盐基氧卤玻璃在977nm激光二极管抽运下的发光和上转换发光特性,结果发现除红外1.53μm^4I13.2→^4I15/2发光外(荧光半高宽高达69nm),该玻璃还存在很强的^2H11/2→^4I15/2(527nm),^4S3/2→^4I15/2(549nm)和^4R9/2→^4I15/2(666nm)可见上转换发光.应用Judd-Ofelt理论计算得到玻璃强度参数Ω1(t=2,4,6)分别为Ω2=5.87×10^20cm^2,Ω4=2.08×10^2-cm^2,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Lattice-matched (Delta(a/a) = 1.8-3.4%) (001) LiGaO2 substrates have been employ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grow ZnO thin films by pulsed-laser deposition at 350-650 degrees C with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of 20Pa. XRD shows that a highly c-axis-oriented ZnO film can be deposited on (001) LiGaO2 substrate at 500 degrees C. AFM images reveal the surfaces of as-deposited ZnO films are smooth and root-mean-square values are 6.662, 5.765 and 6.834 nm at 350, 500 and 650 degrees C, respectively. PL spectra indicate only near-band-edge UV emission appears in the curve of ZnO film deposited at 500 degrees C. The deep-level emission of ZnO film deposited at 650 degrees C probably results from Li diffusion into the film. All the results illustrate substrate temperature plays a pretty important role in obtaining ZnO film with a high quality on LiGaO2 substrate by pulsed-laser deposition. (c) 2006 Elsevier B.V. All rights reserved.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用电子束蒸发及光电极值监控技术在石英基底上沉积了三倍频分离膜,将部分样品置空气中于250℃温度下进行3h热退火处理。然后用Lambda900分光光度计测量了样品的光谱性能;用表面热透镜技术测量了样品的弱吸收值;用调Q脉冲激光装置测试了样品分别在355nm和1064nm的抗激光损伤阈值。实验结果发现,样品的实验光谱性能良好。退火前后其光谱性能几乎没有发生温漂,说明薄膜的温度稳定性好;同时弱吸收平均值从退火前的1.07×10^-4下降到退火后的6.2×10^-5,从而使对基频的抗激光损伤阈值提高,从14.6J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该成果收集了近10年来我们对光合作用与环境方面研究的主要文章共57篇,概括为6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原始论文52篇,技术方法5篇。主要的新进展与特色为:a)阐 明CAM植物代谢与PEPCK的调节特殊性。鉴别菠萝和芦荟为CAM-PEPCK亚型,PEPCK是其光下C4酸的脱羧酶。首次证明PEPCK受底物和碳代谢中间产物的调控,纯化酶的负效应剂G6P、FBP、PEP及正效应剂Mn2+的作用在于改变酶蛋白的构象。b)首先指出PEPC也是活性氧攻击的靶蛋白,其失活原因在于酶蛋白氧化降解和构象改变。不同光合途径植物对光氧化的敏感性有别。光氧化条件下C3与C4植物产生.O2- 速率、耗散激发能和PSII稳定性有一定差异。脂氧合酶(LOX)抑制光合电子传递的位点在PSII氧化侧和Q和PQ上。c)指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能力)、抗UV-B能力(积累较多的UV-B吸收物质),提高叶片吸收的光能中非光化学耗散的比例,增高光合电子流向光呼吸、O2和NO2-光还原等电子传递支路的传递速率和比例是森林植物适应于自然光环境的强光的重要保护策略。d)从马尾松年轮的δ13C分析追踪了前80年来亚热带自然林区CO2浓度的上升速率(0.7~2.3μl/L/年)。对森林中不同人类活动干扰地点大气CO2、NOX和SO2浓度的现场检测和主要树种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证明其与人类干扰活动的形式和强度有关,为全球变化及其后效应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通过电脑调控水稻生长大棚的CO2浓度发现不同品种间对高CO2浓度适应性的显著差别,明确了适应性较强的4个品种,并从多种指标证明高CO2浓度对水稻的光氧化损伤具有缓解或防护效应。e)盐藻细胞中甘油和蛋白质受介质盐浓度调控,固定化培养提高甘油分泌量。改进和发展了利用对有机自由基DPPH. 的清除比例与数量来评价植物抗氧化性的简易可行的分光光度法。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黄精族隶属于广义的百合科,通过对其研究历史的回顾,指出了它目前存在的问题,即(1)族的概念和范围不清、(2)属间的界限模糊、(3)族内各属的系统排列不明确.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形态、解剖、胚胎、孢粉和细胞方面对族内各类群进行了野外调查和一些实验工作,本此基础上,并结合前人的工作,对黄精族的系统发育进行了探讨. 一, 形态本文通过黄精族各属大量标本,尤其是国产类群标本的认真研究,并结合6个多月的野外调查资料,分析了本族植物21个形态性状及其状态在属间和属内的分布,指出了一些性状的稳定性及其系统学价值, 二,解剖本文对黄精族5属17个种的茎、根状茎及子房进行了解剖学观察,同时对7属41种植物的叶表皮进行光镜观察,并对5属12种的叶表皮进行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表明:(1)七筋姑属花葶的维管柱缺乏纤维鞘,这和本族其它类群不同.(2)扭柄花属、黄精属、竹根七属和鹿药属植物子房中具草酸盐针晶,而七筋姑属和万寿草属未发现这种晶体.(3)本族植物的气孔器均为无规则型,但邻近细胞及其周壁的形状在不同类群中是不同的,据此我们将本族叶表皮划分为七个类型,并认为叶表皮邻近细胞呈多边形、周壁直是黄精族叶表皮最基本的形式. 三,胚胎本文对黄精族3属4种植物以及铃兰(Convallaria majalis)进行了胚胎学研究,其中小玉竹(Polygonatum humile)和铃兰得到了完整的胚胎学资料,实验结果显示(1)黄精族植物小孢子发生过程中胞质分裂均为连续型,胚乳发育为核型;(2)小玉竹的胚囊发育方式为葱型,鹿药(Smilacina japonica)为英地百合型.万寿竹(Disporum cantoniense)和长蕊万寿竹(D. bodinicri)为蓼型,铃兰为葱型或英地百合型;(3)周缘细胞的有或无在小玉竹,鹿药和铃兰中是不稳定的. 四,孢粉本文对6属42种植物花粉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萌发孔的类型和数目在本族中不稳定,系统价值不大;(2)花粉外壁纹饰比较稳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分类学性状.我们将黄精族植物的花粉外壁纹饰划分为9种类型.并认为孔穴型是一种原始类型,其它类型是由它演化而成, 五,细胞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与其它性状的综合分析,本文认为黄精族植物有五种原始染色体基数:七筋姑属x=7;万寿竹属和扭柄花属x=8;黄精属x=9:鹿药属和舞鹤草属x= 18;竹根七属x=20. 在上述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工作,对黄精族的各种性状进行了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1.包括万寿竹属、扭柄花属、七筋姑属、黄精属、竹根七属、鹿药属和舞鹤草属的黄精族是一个单系类群. 2.本文赞同Dahlgren et al.(1985),Tahktajan (1987)对黄精族系统位置的处理,即它与铃兰族,蜘蛛抱蛋族和沿阶草族关系较近,且共同组成铃兰科.相比之下,黄精族是该科中比较原始的一个族. 3.本文在性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20个比较稳定、系统价值较大的性状,并指出了它们的演化趋势;同时总结出黄精族原始类群应具有如下特征:(1).具细线形根状茎;(2).地上茎具分枝;(3).叶茎生;(4).具腋生的圆锥或总状花序;(5).花为三基数,花被片离生;(6).花被片具多条开放型脉;(7) .胚珠多数;(8).胚囊发育为单孢子型;(9).厚珠心胚珠;(10) .花粉外壁具覆盖层. 4.本文认为黄精族植物可分为三支:一是以染色体基数x=9及其衍生的类群,包括黄精属,竹根七属、鹿药属和舞鹤草属;二是以x=8为基数的一支,它包括万寿竹属和扭柄花属;三是七筋姑属单独形成的一支,它的染色体基数x=7.同时认为万寿竹属是本族比较原始的一个类群. 5.本文认为东亚北方是黄精族植物起源地. 6.本文赞同汤彦承(1978.见汪发缵、唐进1978)对卵叶扭柄花(Streptopus ovalis (Ohwi) Wang et Y.C.Tang)的分类学处理,而不赞同汪发缵、唐进(1983)把金佛山鹿药(Smilacina jinfoshanica Wang et Tang)从鹿药属转隶至黄精属的观点. 7.本文认为鹿药属和舞鹤草属亲缘关系较近,但区别特征明显,从而不赞同LaFrankie (1986),李恒(1990)将二者合并的观点。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银杉属Cathaya是我国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和匡可任建立的松科单型属,该属是否成立及该属在松科中的系统位置至今仍众说不一。银杉Cathazyaargyro phylla是银杉属的唯一幸存种,被誉为第三纪的活化石,并被列为我国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也是世界植物红皮书所列少数几种濒危裸子植物之一,保护区虽已设立数个,但该物种的濒危原因仍为未解之谜。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松科植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探讨了银杉属的系统位置及松科的属间关系,并通过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探讨了银杉的濒危机制及保护策略。 1.松科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为选取合适的分子标记,本文先探讨了ITS-1在松科等裸子植物中的系统学价值。对1 6种裸子植物(其中含松科10属12种)的ITS-1的扩增结果如下:ITS-1在裸子植物属闻存在极大的长度变异(约600-2600bp),因而不适用于属级以上的系统学研究;在同属种中,ITs-1的长度虽较一致,但与被子植物的ITS-1相比,裸子植物的ITS-1太长(如在松属中超过2600bp),难以进行大规模研究。银杉属ITS-1的扩增产物中,一个片段的长度与松属ITS-1的长度相当,另一个片段的长度与云杉属ITS-l的长度相当,这三属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此外,在松科植物ITS-1的研究中必须注意真菌“污染”这一问题。 由于ITS不适用于裸子植物属间关系的研究,因而本文运用rbcL-accD基因片段及trnK基因的PCR-RFLP分析探讨银杉属的系统位置及松科的属间关系。rbcL和trnK虽然都是叶绿体基因,但位于trnK内含子区的natK基因与rbcL基因在所受的选择压及进化速率上相差甚远,通过这两个基因研究结果的比较有助于评价系统树的可靠性。此外,考虑到松科的10个属中有9个属的rbcL基因序列已被测定,我们补测了银杉属的rbcL基因序列,进而对松科10个属的rbcL基因序列进行了全面分析。PCR -RFLP分析及rbcL基因的序列分析结果如下: A. PCR扩增的松科rbcL-accD基因片段均长约2550bp,属间没有明显的长度变异,1 8种限制性内切酶的单酶切及7种组合双酶切共获得86个酶切位点,其中54个为变异位点。PAUP和MEGA软件分析均表明:银杉属、松属、黄杉属和落叶松属构成一个单系群,且银杉属与松属的关系似乎近于它与另外二属的关系,但这一结果来得到bootstrap分析的较强支持;黄杉属近缘于落叶松属;冷杉属近缘于油杉属。 B.PCR扩增出的松科trnK基因均长约2557bp,在属间也没有明显的长度变异。16种限制性内切酶的单酶切及7种组合双酶切共获得92个酶切位点,其中68个为变异位点。变异位点中的35个具有系统发育信息,其中28个位于matK基因上。分布于整个trnK基因上的informative位点和仅分布于matK基因上的informative位点分别用于PAUP(version 3.1.1)分析,且PAUP分析中分别用Wagner简约法和Dollo筒约法构建系统树。总体看来,Wager简约树和Dono简约树的结构基本一致(Cedrus的位置除外):Abies、Keteleeria、Tsuga和Pseudolarix分为一支,且这一支在所有的简约树中均得到分辨;Pseudotsuga近缘于Larix,而Abkes相对近缘于Keteleeria; Cathaya与Ables-Keteleeria-Pseudolarix-Tsuga这一支的关系较远,它与松科的其它属聚在一起,但b∞tstrap分析也不支持它与任何一个属有很近的关 系,说明Cathaya是比较孤立的一个属。Cedrus的位置较特殊,在Wagner简约树中它位于松属以外的其它8个属的基部(因松属为外类群),而在Dollo筒约树中它位于Al}ies-Kete~eer uz-Pseudo/zr/x- Tsuga达一支的基部,并且它与这一支的关系得到了bootstrap分析的较强支持。 C.银杉的rbeL基因长1425bp,其序列与松科其它9个属的rbcL基因序列均有较大差异,从遗传距离(Mega软件中的P-distance)上看,银杉属作为一个属是无可非议的。PAUp和Mega软件分析均表现:Abies、Keteleeria、Pseudolter和Tsuga分为一支,且Cathaya与这一支的关系较远;Pseuaiotsuga近缘于Larix,且这二属间的关系得到了bootstrap分析的强烈支持;Abies近缘于Keteleeria,Pseudolarix近缘于Tsuga,且这两支也得到了bootstrap分析的较强支持;Cathaya与Pinus聚为一支,但支持强度不高。Cetirus的位置与trnK基因的PCR-RFLP分析结果极为相似。 根据rbcL-accD基因片段及trnK基因的PCR-RFLP分析以及rbcL基因的序列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 Cathaya作为一个属不仅是成立的,而且是一个较为孤立的属,将它置于其它任何属内都是不正确的,该属与Abies-Keteleer ia-Pseudolarx-Tsuga这一支的关系较远,相对而言Cathaya与Pinus的关系可能稍近一些。<2>松科主要分为两大支:一支含Abies、KeteZeera、Pseudolarx和Tsuga,该支中Abies近缘于KetelaeriaPseudolarix近缘于Tsuga;另一支含Pseudotsuga、Larix、Cathaya、Pinus和Picete,该支中Pseudotsuga明显近缘于Larix;Cedrus可能更近于Abies-Keteleeria-Pseudolarix-Tsuga这一支。 2.银杉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本研究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对银杉的1 1 3个个体(分别采自现存全部4个居群:金佛山、花坪、大瑶山和八西山)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21个1O-mer的寡核苷酸引物共检测11个位点,其中42个位点是多态的,占37%,这一多态位点百分率仅为裸子植物多态位点百分率平均值的一半左右,说明银杉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很低。对多态位点的分析发现银杉屠群内发生了十分严重的遗传漂变,因而导致屠群间的强烈分化。AMOVA分析表明:银杉的遗传变异中,34.7%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闻,这一数值是裸子植物GST平均值(6。8%)的5倍多;在金佛山屠群中,17%的遗传变异存在于亚居群间,这一数值也是裸子植物GsT平均值的两倍多。银杉的这一居群遗传结构与其它裸子植物的居群遗传结构截然不同。此外,我们提出了度量遗传多样性水平的分化指数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并发现遗传多样性水平的高低与生境的复杂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银杉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很低,其适应幅必然很窄,且由于严重的遗传漂变导致居群间的强烈分化,使基因流受阻,进而产生严重的近交,近交又使银杉的适应能力进一步下降,并使极为有限的遗传多样性进一步丧失,这种恶性循环会导致银杉濒危程度的加剧,甚至绝灭。 鉴于银杉独特的居群遗传结构,即有相当大一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之间,取样保护时,不仅要在每个居群中取足够多的个体,而且要在尽可能多的居群中取样。就原地保护而言,由于每个居群和亚居群都有独特的基因型,因而都具有保护价值。另外,人工加强居群间的基因流(如人工授粉)对提高银杉各居群的适应能力肯定是有益的。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土圞儿属(含8种)和旋花豆属(含2种)隶属于豆科、菜豆族、刺桐亚族。土圞儿属呈东亚-北美间断分布,旋花豆属分布于喜玛拉雅地区。传统上,这两个属被认为系统关系非常近。目前对于土圞儿属中种的划分和分类问题缺乏世界范围内的深入研究,因此该属应予以修订。另外,土圞儿属内种间和土圞儿属与旋花豆属间的系统关系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对这两个属进行了世界范围内的分类学修订。同时,基于形态学、解剖学、孢粉学特征和分子系统学方面的研究,对土圞儿属内部和这两个属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如下: 1. 形态学 在标本室研究和野外考查的基础上,对土圞儿属和旋花豆属植物形态性状的变异式样及其分类学意义进行了分析,发现块茎的形态、小叶的大小和形态、花序的类型和花冠的形态等特征在种内稳定,是比较可靠的分类学性状。通过对花序的研究,认为花序的类型可能反映了土圞儿属内各种之间的演化关系,推测肉色土圞儿可能是土圞儿属中较为进化的种类,而云南土圞儿和纤细土圞儿则可能较为原始。 2. 叶表皮特征 首次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对土圞儿属和旋花豆属全部8种植物的叶表皮进行了观察。发现这两个属叶表皮的性状,特别是表皮细胞的形状、垂周壁的式样和蜡质纹饰的特征,对于理解土圞儿属内和这两个属之间的系统关系有重要意义。叶表皮的特征支持以下结论:纤细土圞儿是一个独立的种,而不是云南土圞儿之下的一个变种;对于土圞儿属进行亚属的划分是不合理的。 3. 孢粉学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对7种土圞儿属和旋花豆属植物的花粉进行了观察。这两个属的花粉均为三孔沟,三角球形或球形。土圞儿属的花粉可划分为两种类型:肉色土圞儿的花粉外壁为典型的网状纹饰;其他的种花粉外壁较光滑,具颗粒状或短条纹状纹饰。肉色土圞儿花粉外壁纹饰的类型可能反映了其在Apios属中较进化的位置。旋花豆属的花粉特征和肉色土圞儿相似,这也许说明了两者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4. 分子系统学 通过对土圞儿属和旋花豆属6种植物的两个DNA片段ITS和H3D进行简约性分析,构建了这两个属之间的系统关系树。结果如下:土圞儿属和旋花豆属是亲缘关系较近的姐妹群;土圞儿属自身组成一个单系群,是一个自然的类群;北美的土圞儿聚成一支,隐藏在东亚的种里。分子证据和花序类型、花粉形态等重要的形态学证据相吻合。基于上述证据,我们对土圞儿属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的格局及其可能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5. 分类修订 对土圞儿属和旋花豆属进行了分类修订,考证了关于这两个属曾发表过的所有的名称。确认了土圞儿属应包含6种,旋花豆属有2种。排除了5个不包括在土圞儿属内的种名。此外,本文还给出了这两个属各个种的地理分布图、分种检索表、形态描述和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