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5 resultados para Mangshan loess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在陕北黄土高原 ,根据植被的地理分布、植物区系背景、环境条件的地理变化及造林种草实践 ,从南至北可划分为落叶阔叶林区、森林草原区和干草原、沙化草原区。以延安一线为界 ,南部为森林地区 ,北部为草原地区 ;再以长城沿线为界 ,南部为森林草原区 ,北部为干草原、沙化草原区。延安一线和长城沿线为两条重要的生态分界线 ,就是这两条生态线把陕北黄土高原划分为森林、森林草原及干草原、沙化草原三个植被区。植被区划是造林种草的理论依据之一 ,陕北黄土高原的种树种草应遵循这两条生态线 ,使其与植被分区相符合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调查分析了延安宝塔区和安塞县 7个乡镇近三年来的粮食生产 ,肥料投入以及各土地类型的土壤肥力状况 ,表明 :投入的化肥中 ,氮肥以低浓度养分的碳铵为主 ,平均占肥料总量的 38.3% ,从施入土壤的 N、P、K养分来看 ,K比例很小 ,结构不合理。土壤肥力总体水平低 ,且不同土地类型差异大 ;由于各乡镇自然和经济状况的差异 ,土地投入量不同 ,从而导致粮食产量相差悬殊 ,并且年际波动大。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是培肥土壤和大力推广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干旱缺水 ,要让有限的水资源支撑当地的生态农业建设 ,就要高效利用有限水资源 ,提高单位水的利用效率。通过在延安市燕儿沟的生产实践证明 ,在沟道中兴建截潜流工程 ,引水上山 ,发展坡地果园和保护地蔬菜微灌 ,是高效利用当地有限水资源的一种重要模式 ,很有推广价值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对农业、环境建设、自然资源和农业生态经济“专家”系统建设等限制黄土高原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的有关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 ,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和运作设想 ,以求得在上述几个领域内为黄土高原生态农业、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简介了黄土高原山川秀美的由来 ,论述了山川秀美的基本内涵和黄土高原山川秀美建设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 ,对陕西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进行了简要述评 ,指出了其优缺点 ,并提出了黄土高原山川秀美建设的进一步设想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农业建设的目标是调和自然和人类的关系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导致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 ,控制严重的土壤侵蚀并改善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是建设秀美山川的根本出路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分析了黄土丘陵区农业生产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指出广种薄收习惯是导致土地利用不合理 ,植被遭到破坏 ,进而水土流失加剧和生态环境恶化 ,农业生产力降低的根源。该地区生态农业建设的核心是改变广种薄收习惯 ,治理水土流失 ,不断调整优化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依据土地资源状况提出目前阶段 1 2 34的土地利用结构模式。认为在占总土地面积 2 0 %的基本农田和果园 ,只要实行集约化经营就可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 ,70 %的土地应为林草地。根据生态农业的基本原则和当前生产水平提出生态农业建设三个阶段的不同指标和适宜治理度 ,当前该地区主导产业的发展应以资源—结构—质量型模式为主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依据黄土丘陵区几十年治理开发的正反两方面经验 ,认为该地区要真正抓住西部大开发大好机遇 ,迅速改变落后面貌 ,实现农业和经济的快速及可持续发展 ,必须在指导思想和农业生产上实现三个根本转变。即 :变以粮为主的广种薄收为高效的农林果牧综合发展 ;变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以商品生产为主的集约经营 ;变生态经济相悖论为生态经济统一观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按照新的生态和经济建设思路 ,必须研究与之相适应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笔者在学习江总书记和朱总理重要指示的基础上 ,通过对陕北农村抽样调查及其现状特征的分析 ,研究了陕北丘陵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布局和措施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对黄土高原典型地区土壤侵蚀以往的研究结论进行了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 :(1 )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为降雨、地形及土地利用 ;(2 )土壤侵蚀主要类型为水蚀及重力侵蚀 ;(3)土壤侵蚀主要集中在汛期 ;(4)土壤侵蚀具有垂直分带性 ;(5)在研究的四个典型地区中 :绥德地区侵蚀严重 ,天水地区侵蚀相对较轻微 ,安塞地区侵蚀典型 ,西峰地区侵蚀特殊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采集从北向南依次分布的干润砂质新成土(神木)、黄土正常新成土(延安)和土垫旱耕人为土(杨陵)等典型土壤剖面0~200cm土层土样,通过测定土样颗粒体积分形维数及基本性质,以期阐明黄土高原典型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特征及其与土壤基本性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南到北,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呈下降趋势,而不同土层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差异不显著。土垫旱耕人为土、黄土正常新成土和干润砂质新成土表层(0~10cm)颗粒体积分形维数分别为2.723±0.024、2.609±0.077和2.589±0.025,表层以下(10~200cm)颗粒平均体积分形维数分别为2.729±0.034、2.584±0.054和2.558±0.034;颗粒体积分形维数与<0.01mm的物理性黏粒及<0.002mm的黏粒体积百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0.002~0.05mm的粉粒和>0.05mm的砂粒体积百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粉粒的显著性较小,而土壤中物理性黏粒体积百分含量与土壤全氮、有机碳及矿物固定态铵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砂粒体积百分含量与上述土壤基本性质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研究施氮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不同土层土壤矿质氮含量和累积量的影响。【方法】试验设作物和施肥2个因子,分析不同施氮水平和不同作物处理下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0~100 cm土层土壤矿质氮的差异。【结果】不同施氮处理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及矿质氮累积量有明显影响,土壤硝态氮含量和0~100 cm土层土壤矿质氮累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氮量对土壤铵态氮的影响较小;不同施氮条件下,不同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矿质氮累积量均以0~20 cm土层最高,从总体上看,随着施氮量增加,较深土层(80~10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矿质氮累积量亦有所增加;不同作物间,除施90 kg/hm2磷+45 kg/hm2氮处理时,种植黑麦草作物的0~20cm土层土壤NO3--N含量有所增加外,其余施氮处理对种植两种不同作物土壤的NO3--N含量和NH4+-N含量均未产生明显影响,在相同施氮处理下,黑麦草地和苜蓿地0~100 cm土层土壤总矿质氮累积量的差异不明显。【结论】不同水平氮肥处理均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矿质氮含量及累积量有一定影响,土壤矿质氮含量及累积量均与施氮量密切相关。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黄土高塬沟壑区沟头溯源侵蚀非常普遍,已经对塬面地区的土地、农田、村庄民居、道路和工厂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通过对董志塬的调查发现,影响溯源侵蚀的因素为自然和人为因素两类。自然因素主要包括降雨径流、地形地貌和土质。总结出溯源侵蚀的发生类型为水力冲刷型、陷穴诱发型、裂缝诱发型和人为诱发型。溯源侵蚀的过程从时间顺序上可分为3个阶段,主要分为水力冲刷阶段、水力和重力共同作用阶段、重力侵蚀阶段。最后,根据不同类型的沟头侵蚀与活动特点,提出了沟头的主要防护措施。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实地测定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固原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和连作8a苜蓿草地翻耕轮作不同年限粮食作物后深层土壤水分特征,分析了苜蓿草地土壤干燥化特征和粮草轮作对土壤水分的恢复效应。结果表明:(1)苜蓿连作1a、5a、8a和12a等4类苜蓿草地0~1000cm土层平均土壤湿度值为6.6%,平均土壤水分过耗量702.8mm,平均土壤干燥化速率147.1 mm/a,达到强烈干燥化程度,苜蓿连作5a土壤干层深度超过1000cm,苜蓿连作8a土壤干层深度超过1360cm,苜蓿草地合理利用年限为7a。(2)连作8a苜蓿草地翻耕并轮作4~7a和25a粮食作物等5类粮田0~1000cm土层土壤湿度介于6.74%~11.95%,土壤贮水量恢复值介于210.6~887.3mm,平均土壤水分恢复速率为80.8mm/a。轮作6a后粮田土壤干层轻度恢复程度以上深度达到1000cm。通过粮草轮作使苜蓿草地土壤湿度恢复到当地土壤稳定湿度需要13a以上。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适宜的粮草轮作模式为:7a苜蓿→13a粮食作物。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通过对黄土高原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25年的田间肥料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有机氮组分及其在各级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对水解氨态氮、水解未知氮在土壤各级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最大,对氨基酸态氮的分布有一定影响,而对氨基糖态氮分布的影响较小.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能有效地影响水解氨态氮和水解未知氮与团聚体的结合作用,而氨基糖态氮在土壤氮循环转化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水解全氮与有机碳、全氮以及团聚体分形维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r分别为0.942,0.981,0.910(P<0.001),说明土壤有机氮组分对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性质具有显著影响.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全氮或有机质对1~2mm和0.25~1mm土壤团聚体中各有机氮组分的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