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 resultados para Ni-Zn ferrite
Resumo:
于2010-11-23批量导入
Resumo:
在不同条件下退火的Ni~+注入n-GaP DLTS谱中观测到表观激活能在0.60~0.70eV范围内的多个多子峰和少子峰。对各样品掺杂层内的能带弯曲及Ni杂质各荷电状态浓度空间分布在DLTS测量的零偏-反偏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计算。结合分析实测各能级热发射率数据,对其中起源于Ni_(Ga)中心的DLTS峰作出了判断。
Resumo:
于2010-11-23批量导入
Resumo: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new method for measuring diffusion coefficients in liquid metals under convection-less conditions with solid/liquid-liquid/solid trilayer. The advantage of this kind of trilayer is that effects from gravity-induced convection and Marangoni-convection can be omitted, so that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is determined more accurately. The Ta/Zn-Sn/Si trilayer were prepared with a multi-target ion-beam sputtering deposition technique and annealed in an electric furnace under an argon atmosphere. The interdiffusion of liquid zinc and tin at 500 degrees degree C was investigated. The diffusion concentration profiles were determined b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The interdiffusion coefficients range from 1.0x10(-6)cm(2)/s to 2.8x10(-6)cm(2)/s, which is less than previous values measured by capillary reservoir technique under 1g-environment where various convection exist. The precise interdiffusion coefficients of liquid zinc and tin result from the removing of disturbances of various kinds of convection.
Resumo:
针对鞍山大孤山排岩场由大小不一的石砾组成、无任何土壤、保水性能差、植物所需的营养成分极其贫乏、含有限制植物生长的有毒有害物质等特殊的立地条件,以营养成分丰富的城市污泥、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配制的人工土壤做为修复基质,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从人工土壤的保水性能、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含量及其活动性等方面研究粉煤灰钝化污泥用做无土排岩场植被再建的可行性,并进行了现场验证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当地城市生活污泥、粉煤灰以及铁矿尾砂为原料进行合理配比的人工土壤具有较好的持水保水性能;而且该人工土壤中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的含量都极其丰富,处于高肥力水平;人工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农用标准。因此将这种养分含量较高的粉煤灰钝化污泥人工土壤用做无土排岩场生态修复的基质从理论上是可行的。 人工土壤熟化过程中对地下水的潜在影响研究表明:粉煤灰的加入有效抑制了污泥中氮素硝化作用的发生,同时也降低了钝化污泥人工土壤中SO42-、Cl-的浓度;人工土壤溶液中Cd、Pb、Cu、Zn、Ni、Cr、Mn平衡浓度均显著低于水质中重金属含量的毒害临界水平。因此,将该人工土壤用于鞍山大孤山排岩场植被再建,其土壤浸提溶液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潜在威胁。 现场试验研究表明,钝化污泥人工土壤用做陡坡无土排岩场的修复基质适宜于乔木刺槐的生长,具有较好的植被成活率及生长势,该修复模式用于陡坡无土排岩场植被再建是可行的。
Resumo:
本文对沈阳市郊大民屯镇不同年限蔬菜温室土壤化学性质进行研究与分析。得到主要结论如下: 蔬菜温室0~20 cm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铵态氮、硝态氮均处于较高的养分水平,并且随温室使用年限的延长,呈增加的趋势。土壤有酸化的趋势,土壤电导率呈升高态势。土壤有效态Fe、Mn、Cu、Zn含量分别为8.57~60.30 mg kg-1、2.69~22.43 mg kg-1、0.64~7.52 mg kg-1和0.56~9.29 mg kg-1,变异系数为50%左右;随着温室使用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效态Fe、Mn、Cu、Zn含量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土壤Ni、Cd的有效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延长趋于增加,有效Pb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土壤重金属Cr的有效态含量与种植年限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不同年限蔬菜温室土壤剖面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高于相邻的露地菜田土壤,并随种植年限的延长而增加,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温室土壤中铵态氮的含量随温室种植年限的变化相对较小,在土壤剖面不同层次中变化也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与露地菜田土壤相比,温室土壤中有效态铁、锰含量下降,有效态铜、锌、铅、镍含量增加。0~30 cm土层土壤交换性Ca呈下降的趋势,交换性Mg呈上升的趋势,土壤Ca/Mg比值呈下降的趋势。
Resumo:
本文通过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红松(Pinus koraiensis)、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木质部年轮中Pb、Cd、As、Zn、Cu、Mn、Al、Fe、Cr、Ti、V、Ni、P、K、Ca、Mg、Na等元素的含量分析,试图追溯和再现长白山地区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研究结果表明:红松、蒙古栎树木年轮中Pb、Cu、Fe、Cr、Ti、V、Ni、As等微量元素的浓度都呈现一致的时间动态形式。除木髓附近年轮中略高以外,而后近二百年时期的年轮内,元素深度保持比较一致的低水平。从而证明近代长白山生态环境一直相对稳定,目前人类环境冲击对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尚不明显。红松、蒙古栎树皮和木质部年轮中有毒有害元素的含量可作为同一气候带类似树种的生物背景值。在相对原始、洁净的地区进行树木年轮元素分析,使年轮中元素的自然行为特点得以清晰展现。如边心材转化对Mn、Mg、Ca等元素再分布的影响,木质部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年轮中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等。与此同时,本文亦对年轮法有效性和准确性地影响因子,如木材类型、元素的再迁移、树木生长形式作了初步探讨,为我国今后开展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Resumo:
本文运用土柱淋溶试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Cd、Pb、Cu、Zn和As等五种重金属元素在草甸棕壤中垂直迁移的规律。试验表明,一般情况下各重金属元素向下迁移的深度不超过10cm,绝大部分还是滞留在表层污染土中,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不会因淋溶迁移而导致地下水的污染。从不同重金属元素的迁移情况来看,Cd和Zn的迁移能力较强,Cu、Pb和As的迁移能力较弱。随着土壤pH值降低,Cd、Pb、Cu和Zn的迁移加强,As的迁移减弱。加大淋溶水量,能促进各种重金属离子随土壤水溶液的迁移。在供试浓度下,各重金属元素对水稻的生长没有危害,但对紫花苜蓿的生长却有影响,水稻籽实(或糙米)和紫花苜蓿茎叶中各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都有增加,甚至超标。土壤施用石灰,能抑制各重金属元素在草甸棕壤中的迁移及被作物的吸收,是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的一个有效措施。但是利用施加腐殖酸来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往往会因造成土壤pH值下降、增加某些重金属的可溶性而遭失败。试验还表明,Cd、Pb、Cu和Zn的迁移在酸雨条件下会加剧,但As的迁移仅在弱酸性酸雨条件下增加,强酸性酸雨反而抑制As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