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8 resultados para Naphtalène-2,3-dicarboxaldéhyde (NDA)
Resumo: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for the derivatization of carbohydrates with 1-phenyl-3-methyl-5-pyrazolone (PMP) was simplified. One-third of the derivatization time was saved. Five monosaccharide derivatives have been well separated by MEKC and HPLC under optimized conditions. Good reproducibility could be obtained with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values of the migration times within 5.0 and 2.3%,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he developed method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carbohydrates in Aloe powder and food. These methods are quite useful for routine analysis of monosaccharides and oligosaccharides in real samples. (C) 2003 Elsevier B.V. All rights reserved.
Resumo:
通过功能互补试验 ,从慢生型大豆根瘤菌USDA110菌株基因文库中筛选到能互补广宿主根瘤菌NGR2 34的bdhA突变体菌株NGRPA2和苜蓿根瘤菌的bdhA突变体菌株Rm1110 7、使之恢复Hbu+ 表型的克隆 ;经酶活测定和Southern杂交证明该克隆含有bdhA基因。测定了bdhA基因全序列 ,并在GenBank登记 (登记号为 :AY0 775 81)。该基因由 789个碱基对组成 ,编码分子量为 2 7.5 9ku、含 2 6 2个氨基酸残基的 3 羟基丁酸脱氢酶。在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内插入interposonΩKm ,并通过同源重组构建了BradyrhizobiumjaponicumbdhA突变体 (bdhA ::ΩKm)。植株试验未显示bdhA基因的突变对结瘤、固氮有明显影响。
Resumo:
在田间完全旱作条件下采用3个密度和2种播种方式观察了3种多年生豆科牧草生长第2年对土壤水分的消耗利用情况。结果表明:苜蓿主要耗水深度在2~3 m,最深可达5 m,其中、高密度处理3 m以上土壤水分含量都在稳定田间持水量之下,已经开始形成土壤下伏干层;沙打旺耗水深度在0~2 m,最低含水量(11.61%)处于80~100 cm,在雨季可以恢复到稳定田间持水量之上;达乌里胡枝子主要耗水深度在1 m以上,最低含水量也在稳定田间持水量之上。单播沙打旺、苜蓿和达乌里胡枝子全生长期内对土壤水分的消耗分别为249.9、180.2和136.6 mm,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是29.39、26.04和8.91 kg.mm-1.hm-2。混播、加大播种密度都会增加3种牧草土壤水分消耗,降低土壤储水量,提高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但影响程度因牧草种类、播种方式以及不同的生长时段而异。
Resumo:
该文在东北地区多年平均的年均温、年降水分布图,海拔高程图、坡度图、坡向图和植被图的基础上,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结合,预测3种落叶松(Larixsp.)的"气候-地形"潜在分布区。预测精度用敏感性、指定度和总正确率进行评价,3个树种的敏感性为61%~88%,指定度为80%~99.8%,总正确率为80%~99.8%。年均温、年降水和海拔是控制3种落叶松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采用5种气温变化方案(+1℃、+2℃、+3℃、+4℃和+5℃)和6种降水变化方案(-30%、-20%、-10%、+10%、+20%和+30%),预测气候变化对各个树种潜在分布的影响,探索不同的树种对气候因子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气温每上升1℃,兴安落叶松(Larixgmelinii)将减少12%;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var.changpaiensis)将增加23%;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ntii)将增加500%。降水每增加10%,兴安落叶松将减少12.5%;长白落叶松将增加64%;华北落叶松将减少15%;随气候的"暖干化"(+5℃,-30%),兴安落叶松将向西北方退缩100 km左右;长白落叶松向西北方扩展100 km左右;华北落叶松将向东北方扩展800 km左右。随气候的"暖湿化"(+5℃,+30%),兴安落叶松将向西北退缩400km左右;长白落叶松将向西北方扩展550 km;华北落叶松将向东北方扩展320 km左右。
Resumo:
本研究采用微电极胞外记录技术和微电泳技术探讨了树(左鼠右句)前额叶神经元的电生理及其alpha-2去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性质发现:1.树(左鼠右句)前额叶神经元的自发放电以中频(1-10次/秒)为主。2.树(左鼠右句)前额叶存在多模和单模感觉相关神经元。3.树(左鼠右向)前额叶存在clonidine敏感神经元。4.在树(左鼠右向)前额叶多模神经元中,有较高比例的clonidine敏感神经元。本研究提示:树(左鼠右句)前额叶的clonidine敏感神经元大多为单模和多模神经元。推测这些感觉相关神经元的信息处理功能可能与alpha-2受体有关。此外,本研究表明树(左鼠右句)前额叶神经元电活动具有前额叶的特征。
Resumo:
本论文的实验研究内容包括"大鼠眶额叶与吗啡成瘾关系的研究"及"在自由活动的称猴大脑上进行神经元单位放电记录方法的建立"两部分。第一部分在第一部分,着重探讨了眶额叶在吗啡诱导的心理成瘾中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人类的眶额叶参与了强迫性的药物渴求行为。然而,我们不知道眶额叶在其中是起抑制作用还是促进作用?在人类,眶额叶的功能失调通常会打断动机化行为、不能预测后果以至不能进行正确地判断或者产生难以妙制的重复性行为,那么眶额叶的损伤对吗啡的奖赏效应以及吗啡诱导的药物依赖有什么影响呢?此外,DAD2受体的活动在吗啡成瘾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眶额叶中DAD2受体的活动对吗啡诱导的心理成瘾的影响如何呢?另外,给动物或者人系统注射巴氯芬一GAB标受体的激动剂能缓解吗啡诱导的心理成瘾,那么眶额叶GAB绳受体的激活对吗啡诱导的心理成瘾是否具有抑制作用呢?因此,在第一部分我们以大鼠作为吗啡渴求的动物模型围绕上述三个问题开展实验工作。在第一部分的研究中,运用条件化位置偏好的模型,分别研究了大鼠眶额叶电损伤、大鼠眶额叶微量注射DAD2激动剂和拮抗剂以及GABAB受体激动剂一巴氯芬对吗啡诱导的药物依赖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鼠眶额叶在吗啡一环境刺激这个特殊的条件化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2)如果条件化建立之后眶额叶的功能受损,可能导致眶额叶抑制功能的障碍,表现出抑制功能的减弱,因而不能抑制原来在一定的条件下引导的行为反应,所以,表现出对药物渴求的增加;长期滥用药物所导致眶额叶的功能受损势必会增加对药物的依赖。(3)眶额叶的DADZ受体可能对药物心理渴求起着抑制作用,当DAD2受体受到抑制时,眶额叶对吗啡渴求行为的抑制被削弱,导致动物渴求行为明显增加。同时,本研究也证实了眶额叶的GABAB受体活动没有涉及到对心理渴求的调节; 第二部分在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在自由活动的称猴大脑上进行神经元单位放电记录方法的建立"。单个神经元活动的胞外记录是现代神经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在细胞水平上研究大脑的感觉、运动、认知功能等常用而又极其重要的方法,它在研究动物脑与行为的关系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传统的记录系统里记录设施通常限制着动物的活动,也影响了动物行为的自然展示,因而对动物脑功能与某些行为关系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我们对神经元胞外记录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建立起一套轻便的记录系统和适合在户外自由活动的琳猴大脑上进行神经元单位放电的胞外记录及追踪动物行为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就可以在室外自由活动称猴的大脑上记录到信噪比高且能稳定数小时的放电神经元;在单位放电的记录过程中,动物是处于室外自由活动状态不会因为实验操作引起动物的紧张;伴随着神经元单位放电的记录,同时进行着动物相关行为信息的记录;其中下列几个因素在方法的建立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特殊设计的可移动的微电极;(2)小而轻的放大器;(3)信号的无线传输方式;它的建立为我们研究细胞活动和动物行为关系以及研究非人灵长类社会行为的细胞学基础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
Resumo:
1 初级视觉皮层功能,GABA系统功能在衰老过程中的变化 本章首先对衰老过程中神经形态学和神经电生理学上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然后报道了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实验采用神经电生理的手段,探讨初级视觉皮层(primary visual cortex;V1)功能,以及GABA(gamma-aminobutyric acid)系统功能在衰老过程中的变化。 实验1和2均采用单细胞记录技术,检测了中年猴V1细胞的方位选择性、方向选择性、自发放和最大反应,并与年轻和老年猴进行对比;比较了年轻和老年猴V1细胞的感受野外周抑制能力。在实验3中,我们记录了年轻和中年大鼠在给予GABA直接或间接的激动剂,戊巴比妥钠或氯胺酮{通过拮抗NMDA(N-methyl-D-aspartate)受体}后,其皮层的EEG(electroencephalogram)活动,并分析与年龄相关的差异。结果如下: 实验1:中年猴V1细胞的方向选择性和自发放介于年轻猴和老年猴之间,而方位选择性和最大反应与年龄之间没有相关性。 实验2:感受野外周区的最优刺激明显降低了年轻和老年猴具有高方位选择性细胞的比例。同时,年轻猴所有细胞,以及老年猴高方位选择性细胞具有较高的最大抑制比,与它们相比,老年猴无明显方位偏好细胞的最大抑制比显著降低; 实验3:戊巴比妥钠注射后,在年轻和中年大鼠上,alpha (8-12 Hz) 和beta (12-20 Hz) 频段EEG功率增加,theta (4-8 Hz) 功率减少,这些变化在中年大鼠上较为明显。氯胺酮注射后,中年大鼠theta功率比年轻大鼠具有更大幅度的降低。 我们的结果表明,视觉皮层功能的下调在衰老早期就已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系统功能普遍降低有关. 2 奖赏机制,极低频磁场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本章首先对自然奖赏和药物成瘾机制、极低频磁场生物学效应,以及极低频磁场对奖赏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综述,然后报道了作者的博士论文研究工作。实验目的是探讨大鼠眶额叶皮质(orbitofrontal cortex;OFC)活动与食物奖赏刺激的相关性,以及极低频磁场对小鼠空间认知能力的影响。 实验1采用EEG记录技术,检测了大鼠OFC在食物奖赏和渴求过程中EEG各频段的功率变化。在实验2中,使用了一种探索型Y-迷宫实验范式,它仅依赖于啮齿类动物天生的探索欲望,避免了奖赏效应的干扰,利用此新型迷宫,我们检测了25和50 Hz磁场对小鼠空间识别记忆能力的影响。其结果如下: 实验1:大鼠OFC的delta频段(2-4 Hz)EEG活动与食物刺激显著相关,其相对功率在食物渴求时下降,在食物奖赏时升高。 实验2:与短时照射相比,长时的50 Hz磁场照射降低了小鼠对新异臂的探索能力,而25和50 Hz磁场暴露都不影响小鼠的活动力。 本研究表明,食物奖赏与OFC的delta频段EEG活动密切相关,而我们以前发现,大鼠和猴OFC的gamma(20-100 Hz)活动与吗啡成瘾相关,提示了OFC在自然奖赏和药物成瘾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另外,本实验首次证明,极低频磁场损害了小鼠不依赖于奖赏系统的空间认知能力,而我们先前发现,极低频磁场可以强化吗啡诱导的条件化位置偏好,从而说明极低频磁场对吗啡成瘾具有独特的生物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