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3 resultados para 1,15-Alkanediol C30
Resumo:
研究了不同浓度 ( 0~ 2 0 0 μg·g-1)菲胁迫和恢复培养后大豆幼苗生长、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及丙二醛 (MDA)含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 ,2 0 0 μg·g-1菲处理 5d后大豆幼苗生长受到抑制 ,但幼苗恢复培养后经短暂停滞期后仍可恢复生长 .菲污染对大豆幼苗SOD活性变化的剂量 效应关系的作用形式比较复杂 ,胁迫 2d时为线性关系 ,胁迫 5d和 8d时为抛物线型 .在菲处理前期 ( 2d) ,幼苗SOD活性被 10 0和2 0 0 μg·g-1菲显著诱导 [分别为对照的 1.15倍 (P <0 .0 5 )和 1.2 6倍 (P <0 .0 1) ].菲暴露 8d时 ,SOD活性显著降低 ,2 0 0 μg·g-1菲处理组SOD活性为对照的 88% (P <0 .0 5 ) .菲处理 5d后恢复培养 2d和 4d ,5 0和10 0 μg·g-1菲处理组幼苗SOD活性得到恢复 ,而 2 0 0 μg·g-1菲处理组幼苗SOD活性仍明显高于对照 (P <0 .0 5 ) .试验亦反映出 ,10 0和 2 0 0 μg·g-1菲处理 5d和 8d ,幼苗MDA含量均比对照显著增加 (P <0 .0 5和P <0 .0 1) .可以认为 ,SOD活性可作为大豆幼苗遭受短期菲胁迫的生物标记物 .
Resumo:
运用遥感与GIS技术,结合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三工河流域下游阜北绿洲近23 a来表层土壤(0~20 cm)盐分动态特征及其主导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景观类型间相互转换频繁,区域绿洲化进程的同时,荒漠化也在加重,并且绿洲化进程强于荒漠化;②通过对1982年和2005年土壤盐分的理论模型拟合,符合指数模型,并且,F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③Kriging插值及其与同期的绿洲景观类型图进行叠加运算表明,在自然和人为作用下,区域土壤盐化程度加重,高盐区面积增加,低盐区面积减少,土壤盐分在20 g.kg-1以上的分布面积增加了15.36%,而在5~10 g.kg-1范围减少43.85%;④水库输水灌溉是引发区域地下水位抬升的直接因素,间接导致土壤盐渍
Resumo:
探索了适合于小麦品种抗旱生态分类的聚类方法 .选用 2 1个农艺性状和 15个冬小麦品种 (系 ) ,在聚类分析的各环节上 ,通过采用不同的策略 ,大规模进行了各种分类结果的比较 .结果表明 ,在与专家经验分类接近程度上 ,数据转换方法中 ,原始数据法依次大于普通相关阵基础上的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法、Promax斜交旋转法、主成份法 ;相似性度量上 ,欧氏距离大于马氏距离 ;聚类方式上 ,对应分析法和模糊聚类法大于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类平均法 ;所有可组合的方法中 ,以对应分析法和直接用原始数据的模糊聚类法的分类结果最接近专家经验分类 .结合各方法理论上优缺点的分析与检验 ,认为这两种方法也是较理想的方法 .
Resumo:
分别对生长于冬季和夏季的五倍子蚜虫冬寄主藓类植物湿地匍灯藓 (Plagiomniumacutum (Lindb .)T .Kop .)和侧枝葡灯藓 (Plagiomniummaximoviczii(Lindb .)T .Kop .)的净光合速率及其与光照、温度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2种藓类的最大光合能力在夏季分别为 12 5 6 7和 94 6 3μmolCO2 ·kg-1DW·s-1,而在冬季只有 5 8.1和 6 2 .1μmolCO2 ·kg-1DW·s-1;其暗呼吸强度夏季也比冬季显著增强 ;光补偿点均在 2 0~40 μmol·m-2 ·s-1,光饱和点在 2 0 0~ 40 0 μmol·m-2 ·s-1之间 ,夏季比冬季略高 .它们在夏季的表观量子效率分别为 1 5 35和 1 5 5 9,冬季只有 0 45 6和 0 45 9.光合最适温度在 2 0~ 35℃之间 ,夏季比冬季有所升高 .在 0~ 2 0℃条件下测得的温度系数 ,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种类均相似 ,约在 1 15~ 1 2 3之间 .它们对高温和低温都表现出一定的抗性 ,在 -15~ -10℃的低温以及 40~ 45℃的高温条件下均能够保持一定的净光合速率
Resumo:
为给旱作小麦高产栽培提供依据,在半湿润农田系统下以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研究了施肥、除草及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草对小麦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影响不明显;种植密度和施肥极显著影响小麦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正常密度(播量150.0 kg.ha-1)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比低密度处理(播量90.0 kg.ha-1)分别高15.5%和9.1%。相比不施肥、单施氮肥和单施磷肥,氮磷配施具有较高的增产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施氮量有助于提高小麦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过量施氮有降低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趋势。综合来看,在正常种植密度、氮磷配施和135 kg.ha-1施氮量下,半湿润地区的冬小麦能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
Resumo:
微机制图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 ,成为各个领域研究人员实用的研究手段。在水文研究中 ,利用SURFER软件 ,将实测的水文要素散点值输入计算机 ,通过数据的网格化处理 ,即可生成不同需求的趋势图。可定性、定量、定位地反映水文要素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 ,为水文要素规律的研究提供分析图件。
Resumo: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秸秆不同用量对径流、入渗和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有增加入渗和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覆盖率大于40%条件下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但当覆盖度低于40%时对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不明显。在土壤含水量10%,降雨强度120 mm/h的雨强条件下,秸秆覆盖能推迟起流时间1~15min,增加累积入渗量37%~113%,减少径流总量3%~40%,减少土壤侵蚀10%~80%。
Resumo:
<正> 1 引言沈阳地区位于辽宁省中北部,属中温带受季风影响的半湿润大陆性气候。该地区地貌类型多样,东北和西南紧靠长白山余脉千山山脉,属低山丘陵,中西部是辽阔平原地貌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全地区有大小河流15余条,大部向西南的辽中、新民等地汇集再出境入海,上游是旱坡地,而且林地的森林覆盖率较低。1995年7~8月,沈阳地区连降大雨,达658.3mm,相当于27a的全年平均降雨量的总和,造成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致使平原地区大片农田被淹达20d左右,面积达6.67×10~5hm~2。这次洪水源于天然降雨并汇集上游地区地表径流而形成的,水体混浊,悬浮物
Resumo:
应用原核生物 16SrDNA特异性引物rD1和fD1,对分自 4个分类接种群的 12株纯培养Frankia菌总DNA进行扩增 ,得到 1条长约 15 0 0bp的扩增产物。选用 2种内切酶HinfI ,MspI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 ,得到稳定的酶切图谱。对图谱的分析结果表明 ,Frankia菌间存在极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Resumo:
针对辽宁省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出现的衰退枯死现象 ,系统地研究了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的主要特征 .结果表明 ,衰退的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外貌景观呈灰绿色 ,针叶纤细 ,开花结实率低 ,平均单株球果数量为 10 4~ 16 5个 ,成熟种子千粒重为 6 96~ 7 39g ,种子空粒、涩粒较多 .生长季内 2年生针叶营养元素季节变化规律相似 ,但N、P含量下降 ,K含量明显增高 ,表明养分循环失调 ;衰退林分 2年生针叶叶绿素含量较高 ,健康林分 1年生较高且增幅较大 .松枯梢病的侵害是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的最明显标志 .林分衰退后 ,树高和胸径生长量下降明显 ,林分胸径分布结构“左移”(径级小的株数增多 ) ,衰弱 (亡 )木数量增加了 15 9%~ 2 7 2 % ;根量分别减少了 2 2 9%~ 2 8 9% ,其中吸收根减少量最大
Resumo:
21世纪,中国的人口和经济的持续增长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生态脆弱的限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消减资源利用引起的环境影响是学术界和决策者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从资源流动的视角研究资源利用过程及其引起的环境影响。我们把资源流动过程分解为开采、加工、转化、消费等几个关键环节,评价其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影响,并寻求改善的途径。因其资源消耗量大、生态环境影响严重,我们选取了林木、煤炭及石油研究其资源与产品流动及其环境影响。林木产品的产量、进出口量和消费量数据来自中国森林统计年鉴(1949-2001)。煤炭、石油的开采量、进出口
Resumo:
Rare earths are a series of minerals with special properties that make them essential for applications including miniaturized electronics, computer hard disks, display panels, missile guidance, pollution controlling catalysts, H-2-storage and other advanced materials. The use of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TBCs) has the potential to extend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and the life of a gas turbine by providing a layer of thermal insulation between the metallic substrate and the hot gas. Yttria (Y2O3),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are earth oxides, has already been used in the typical TBC material YSZ (yttria stabilized zirconia).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BC materials, especially in the latest ten years, rare earths have been found to b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ll the new candidates of TBC materials contain a large quantity of rare earths, such as R2Zr2O7 (R=La, Ce, Nd, Gd), CeO2-YSZ, RMeAl11O19 (R=La, Nd; Me=Mg, Ca, Sr) and LaPO4. The concept of double-ceramic-layer coatings based on the rare earth materials and YSZ is effectiv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hermal shock life of TBCs at high temperature.
Resumo:
The reaction of Cu(BF4)(2) with pyridine-2,6-dicarboxylic acid (H(2)pydc) and trans-1,2-bis(4-pyridyl)ethylene (bpe) under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afforded a porous mixed-valence (CuCuII)-Cu-I coordination polymer. Coexistence of tetrameric and decameric water clusters within the channels of the complex leads to a novel water chain. The metal-organic framework provides both hydrophilic and hydrophobic environments for stabilizing the clusters and retains its integrity upon dehydration and rehydration.
Resumo:
目的 探讨胆总管 (CBD)探查后内置可降解支架并行Ⅰ期缝合在动物实验中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 160只Wistar大鼠模拟CBD探查术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Ⅰ期缝合组 (对照组 ) ,内置可降解支架后行Ⅰ期缝合组 (实验组 )。观察手术前后大鼠碱性磷酸酶 (ALP)、体重、CBD外径的变化 ;记录缝合时间和总手术时间 ;术后观察胆漏的发生率、支架降解情况 ,并取肝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 两组在缝合时间、总手术时间及胆漏的发生率上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术后第 5周时内支架完全降解 ;对照组术后ALP持续性增高 ,实验组术后ALP一过性增高 ;实验组术后体重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对照组术后CBD较实验组明显扩张 ;对照组术后肝损伤的发生率 (8/15 )显著高于实验组 (1/15 )。结论 CBD探查后内置可降解支架并行Ⅰ期缝合的方法在动物实验中是较为安全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