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 resultados para 35.72
Resumo:
<正> 保护生态学从1969年沿用开始,一直作为一个概念和术语,没有发展成为一门有明确研究对象、范畴和方法论的独立学科。直到1993年由George W.Cox编辑,由Wm.C.Brown Publishers出版的《保护生态学:生物圈和生物存活》(Conservation Ecology:Biosphere and Biosurvival)才奠定了保护生态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该书中G.W.Cox将传统生态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运用了保护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全书短小精悍,结构明快,共352页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生态学的概念,介绍了生态学的发展历史。接着介绍了"绝灭生态学"(The ecology of extinction),作者回顾了过去及近代生物的绝灭率,绝灭物种的生活史足迹等,认为:近代物种绝灭率由于人
Resumo:
2007年3月初辽宁发生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暴风雪灾害。在对2007年3月3—5日辽宁特大暴风雪和寒潮天气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这次天气的强度、时空分布、形成过程和造成的危害。结果表明:本次暴风雪在辽宁省绝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强降雪、降温及大风的天气特征,其中48h内全省平均积雪达20cm以上,最大降水量达106mm;最大风速为32m.s-1;主要的天气过程是500hPa高空槽、850hPa急流和切变及地面气旋的共同作用所致。这次特大暴风雪灾害给全省各行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针对这场灾害的特点,提出了减轻和应对类似暴风雪灾害的建议和相应措施。
Resumo:
将DNA错配修复基因mutS(2 5 6kb)克隆于分泌型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 ,以N端融合 6个组氨酸的形式在E .coliAD494(DE3)中进行了IPTG诱导表达。SDS PAGE分析证实有一与预期分子量相应的诱导表达条带 ,其表达量占全菌蛋白质的 35 %左右 ,且表达蛋白以可溶形式存在。利用固定化金属离子 (Ni2 +)配体亲和层析柱纯化目的蛋白 ,其纯度为 90 %以上。与含有错配碱基DNA双链的结合反应证明该蛋白具有特异性识别、结合含有错配碱基DNA双链的生物活性
Resumo:
辽宁省现执行的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存在着环境功能与实际情况的差别,对水功能区目标期望值过高,难以适应当前环境管理需要。在GIS技术支持下,对辽宁省地表水环境功能进行了调整、核定和重新划分。建议将辽宁省地表水主要水系共划分781个水环境功能区,其中源头水域15个,自然保护区7个,饮用水源保护区204个,渔业用水区287个,景观娱乐用水区54个,工业用水区35个,农业用水区179个;采用基于组件的GIS开发技术,设计实现了辽宁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信息系统,从而为辽宁省水环境功能区划信息管理、水资源保护及科学制定水环境管理方案提供决策支持。
Resumo:
为了考察生物脱氮系统中硝化菌群 (氨氧化菌和亚硝酸氧化菌 )的种群多样性及硝化菌群随溶解氧降低的种群变化规律 ,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用于自养生物脱氮系统中功能微生物菌群的快速分子检测技术 ,采用DGGE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分子检测技术对硝化菌群的 16SrDNA的特异性PCR扩增产物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OLAND生物脱氮系统中氨氧化菌和亚硝酸氧化菌随溶解氧的降低表现出了不同的种群变化规律 ,氨氧化菌种群多样性受溶解氧的影响非常大 ,而亚硝酸氧化菌的种群多样性比较单一 ,且不受溶解氧的影响。结合FISH (全细胞荧光原位杂交 )分析结果表明 ,在OLAND限氧稳定运行后期 ,亚硝化单胞菌属 (Nitrosomonas)是主要的氨氧化菌 ,占OLAND限氧亚硝化阶段反应器中总细菌数的 72 .5 %左右
Resumo:
采用SBR工艺对高盐度海产品加工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海产品加工废水中氯离子浓度不超过10000mg/L的情况下,采用具有一定耐盐度冲击负荷能力的SBR工艺是可行的;当进水中COD_(Cr)浓度为700~1000mg/L、NH4+-N浓度为80~120mg/L、[Cl-]≤8000mg/L的情况下,出水COD_(Cr)、NH3-N去除率分别为77.9%~81.2%、69.5%~76.6%,当进水中氯离子浓度继续增加,系统受盐度的影响加剧,处理效果变差。
Resumo:
以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混合培养物的无细胞抽提液为基本反应液 ,在试管中建立了Vc二步发酵离体实验系统 .将底物山梨糖加入反应体系后在pH 7.0 ,35℃下保温 2 4h,2 酮基 L 古龙酸生成 .加入巨大芽孢杆菌胞外活性物质对离体系统的产酸没有影响 ,一定量的L 山梨糖脱氢酶可促进产酸 .试验了pH、θ/℃、金属离子、电子受体、去污剂等对该系统产酸的影响 ,并就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离体系统产酸的最适pH和θ/℃分别是 8和 40℃ ,Fe3+促进产酸 ,Co2 +抑制产酸 ,2 ,6 二氯酚定酚作为电子受体促进细胞膜组分产酸 ,但对细胞质组分没有影响 ,TritonX 10 0和Tween 80抑制产酸 .图 8参 7
Resumo:
从长期施用阿特拉津的土壤中筛选到1株能够以阿特拉津为惟一碳源生长的菌株SYSA,经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对SYSA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pH 7~8,30℃时,在以阿特拉津(20 mg/L)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经146 h培养,降解率为87%。
Resumo:
不同氮营养水平对高油玉米吉油一号籽粒产量、蛋白质、氨基酸和油脂的影响的研究表明,不同氮营养水平对高油玉米籽粒产量影响较大,施氮增产10.5%~22.9%。在本试验条件下的经济最佳施氮(N)量为180.3 kg·ha-1。不同施氮水平较不施氮均能明显增加高油玉米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中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分别增加7.1%~13.3%(平均10.6%)、22.1%~39.1%(平均29.9%)和25.0%~40.7%(平均35.0%),其中施氮175 kg·ha-1时蛋白质含量最高(10.75%),施氮125 kg·ha-1时蛋白质品质相对较好(谷醇比相对较高,醇溶蛋白占蛋白质比例相对较低)。不同施氮水平较不施氮均能明显增加高油玉米籽粒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增加11.9%~20.3%(平均17.3%)和12.4%~20.4%(平均17.1%),其中施氮175 kg·ha-1时氨基酸总量(11.50%)和必需氨基酸总量(4.19%)均相对较高。适量施氮能增加高油玉米籽粒油脂含量及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油酸含量,其中施氮175~225 kg·ha-1时籽粒油分、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油酸含量均较高,较不施氮分别增加7.0%~7.5%,7.4%~8.3%、7.0%~8.5%和8.1%~8.4%,而过量施氮会明显降低籽粒油分、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油酸含量。
Resumo:
通过分析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海拔(A1:1700 m,A2:1800 m,A3:1900 m,A4:2000 m,A5:2050 m)梯度岳桦叶片中各种生理指标含量的变化,探讨了林线树木适应高山环境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比叶面积(SLA)显著减小,A5与A1相比下降了35.90%,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叶绿素含量随海拔梯度升高而降低,但叶绿素a/b比值(Chla/Chlb)和Car的相对含量(Car/Chl)随海拔梯度升高而增加;在海拔1900 m左右,MDA含量和MP均处于最低水平,各种酶的活性均为最低;当海拔超过2000 m,接近森林分布的界限时,MDA含量和MP升高,并达到最大值,各种酶的活性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综合本次研究表明,在海拔1900 m比较适合岳桦的生长;海拔超过2000 m,岳桦体内生理抗性下降,不利于岳桦的生长发育,因此高海拔限制了岳桦的分布。
Resumo:
研究了杉木林采伐迹地及采伐后的炼山迹地的土壤物理性质、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采伐迹地的非毛管孔隙比杉木林地增加23%,自然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则下降25%;炼山迹地土壤容重比杉木林地增加10%,非毛管孔隙、自然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分别下降61%、48%和26%.采伐迹地有机质、全N、全P和全K含量分别比杉木林地下降14%、14%、35%和22%,炼山迹地分别下降37%、37%、47%和7%.采伐迹地碱解N和有效K含量分别比杉木林地增加24%和31%,有效P含量比杉木林地下降15%;炼山迹地的碱解N、有效P和有效K含量分别比杉木林地下降25%、43%和40%.采伐迹地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比杉木林地增加1.4、11.3和0.8倍;炼山迹地细菌数量比杉木林地减少24%,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了5.0和0.5倍.采伐迹地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分解酶活性分别为杉木林地1.9、1.6和2.1倍,而炼山迹地分别为后者的35.4%、90%和106%.湿润土壤有机质、全N和全P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有利于碱解N、速效P、速效K积累和脲酶活性的增加.真菌数量随毛管孔隙的增加而减少.通气良好有利于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
Resumo:
樟子松已成为三北沙区防护林主要乔木造林树种,但是,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在科尔沁沙地引种的沙地樟子松却出现了生长衰退、枯梢直至死亡的现象,而天然状态的樟子松在该阶段却正处于旺盛生长期。为了比较沙地人工樟子松林与天然林的林分结构、生长特点及所处立地的生态因子的异同,对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最早引种沙地樟子松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红花尔基(天然樟子松分布区)的樟子松林进行了综合调查。结果表明,Weibull分布函数可较好地模拟人工林树木直径分布,正态分布函数可用于模拟天然林树木直径分布。基于树干解析的树木生长模型(Chapman-Richards)分析,人工林胸径、树高与材积的相对生长率与平均生长率的最大值比天然林分别提早11、22年,6、18年和35、59年。人工林材积的生长加速度高峰值出现在14年,而天然林则出现在33年;人工林的数量成熟龄为43年,天然林为102年;因此,可以推断天然林的寿命比人工林要长近60年。这一结果可以归纳为以下综合作用:1)两种起源地生态因子的巨大的差异,主要包括:人工林区的纬度、平均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海拨高度等较天然林区高;2)人工林的林分密度较天然林大;3)人工林区的干扰强度较天然林强。图4表6参23。
Resumo:
利用地统计学的方法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甸子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草地和玉米地春季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 ,草地表层、亚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异函数均可很好地拟合成球状模型 ,具有明显的空间结构特征 ,其空间相关度分别为 0 979、0 999,变程分别为11 5 7m、19 4 1m ,分数维分别为 1 5 71、1 5 35 ,Moran’sI系数表现为在近距离内 (0 5~ 2 5m)为较强的正相关 (I=0 3~ 0 8) ,随着距离的增大 ,相关性变小 ,>5m后表现为较弱的负相关(I =0 2 )的变化趋势 ,克立格制图均表现出中央和四周高 ,西北角存在明显过渡带的空间分布格局 ,表层和亚表层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而耕地表层、亚表层土壤含水量变异函数分别拟合成线性和球状模型 ,其空间相关度分别为 0 344、0 914 ,变程分别为 7 6 7m、9 31m ,分数维分别为 1 92 8、1 6 81,Moran’sI系数分析和克立格制图表明表层、亚表层土壤含水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草地和耕地土壤含水量变异函数模型及参数、分数维、Moran’sI系数和克立格制图均存在明显的区别。同草地相比 ,玉米地土壤含水量空间格局特征表现为空间依赖性小 ,随机性大 ,空间自相关作用范围小 ,破碎化程度高。所以有必要采取退耕还草的措施来保护和恢复沙地生态系统的健康。
Resumo:
采用田测法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稻田需水规律 .试验采用淹灌、湿润灌和间歇灌 3种灌水处理 .结果表明 ,在整个生育期内由田测法测得的淹灌、湿润灌和间歇灌 3种处理的蒸散量分别为 889.1、6 35 .9和 775 .9mm ,蒸散速率分别为 6 .9、4 .9和 6 .0mm·d-1.与淹灌处理相比 ,湿润灌和间歇灌处理分别节水 2 8.5 %和 12 .7% .在充分供水的情况下 ,由Penman法计算的潜在蒸散值分别比田测法小 2 9.30 % .淹灌、湿润灌和间歇灌 3种处理的生物产量分别为 16 4 38.2 2、15 887.94和 15 75 7.88kg·hm-2 ,经济产量分别为 80 14 .0 1、782 8.91和 785 3.93kg·hm-2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3种处理间的产量差别不显著 .淹灌、湿润灌和间歇灌 3种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 (WUE)分别为 9.0 1、12 .31和 10 .12kg·hm-2 ·mm-1,淹灌的WUE分别比湿润灌和间歇灌减少 2 6 .8%和 11.0 % .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湿润灌的节水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