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起源沙地樟子松林结构与生长比较研究(英文)


Autoria(s): 朱教君,范志平,曾德慧,姜凤岐,MATSUZAKITakeshi
Data(s)

30/06/2003

Resumo

樟子松已成为三北沙区防护林主要乔木造林树种,但是,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在科尔沁沙地引种的沙地樟子松却出现了生长衰退、枯梢直至死亡的现象,而天然状态的樟子松在该阶段却正处于旺盛生长期。为了比较沙地人工樟子松林与天然林的林分结构、生长特点及所处立地的生态因子的异同,对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最早引种沙地樟子松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红花尔基(天然樟子松分布区)的樟子松林进行了综合调查。结果表明,Weibull分布函数可较好地模拟人工林树木直径分布,正态分布函数可用于模拟天然林树木直径分布。基于树干解析的树木生长模型(Chapman-Richards)分析,人工林胸径、树高与材积的相对生长率与平均生长率的最大值比天然林分别提早11、22年,6、18年和35、59年。人工林材积的生长加速度高峰值出现在14年,而天然林则出现在33年;人工林的数量成熟龄为43年,天然林为102年;因此,可以推断天然林的寿命比人工林要长近60年。这一结果可以归纳为以下综合作用:1)两种起源地生态因子的巨大的差异,主要包括:人工林区的纬度、平均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海拨高度等较天然林区高;2)人工林的林分密度较天然林大;3)人工林区的干扰强度较天然林强。图4表6参23。

Identificador

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47592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36861

Idioma(s)

中文

Fonte

朱教君,范志平,曾德慧,姜凤岐,MATSUZAKITakeshi.不同起源沙地樟子松林结构与生长比较研究(英文),JournalofForestryResearch,2003-06-30,(02):67-70+95

Palavras-Chave #樟子松 #沙地 #比较 #生长模型 #林分结构
Tipo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