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5 resultados para Vila do Céu do Mapiá - Pauini (AC)
Resumo:
Chemical-looping reforming (CLR) is a technology that can be used for partial oxidation and steam reforming of hydrocarbon fuels. It involves the use of a metal oxide as an oxygen carrier, which transfers oxygen from combustion air to the fuel. Composite oxygen carriers of cerium oxide added with Fe, Cu, and Mn oxides were prepared by co-precipitation and investigated in a thermogravimetric analyzer and a fixed-bed reactor using methane as fuel and air as oxidizing gas. It was revealed that the addition of transition-metal oxides into cerium oxide can improve the reactivity of the Ce-based oxygen carrier. The three kinds of mixed oxides showed high CO and H-2 selectivity at above 800 degrees C. As for the Ce-Fe-O oxygen carrier, methane was converted to synthesis gas at a H-2/CO molar ratio close to 2:1 at a temperature of 800-900 degrees C; however, the methane thermolysis reaction was found on Ce-Cu-O and Ce-Mn-O oxygen carriers at 850-900 degrees C. Among the three kinds of oxygen carriers, Ce-Fe-O presented the best performance for methane CLR. On Ce-Fe-O oxygen carriers, the CO and H-2 selectivity decreased as the Fe content increased in the carrier particles. An optimal range of the Ce/Fe molar ratio is Ce/Fe > 1 for Ce-Fe-O oxygen carrier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Ce-Fe-O oxides was not dramatically changed before and after 20 cyclic reactions. A small amount of Fe3C was found in the reacted Ce-Fe-O oxides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alysis.
Resumo:
研究食品加工剩余物板栗壳对水中Cu2+的吸附性能,为其用于含铜废水的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吸附质溶液pH、Cu2+质量浓度、吸附剂用量、粒径、吸附温度和时间对板栗壳吸附Cu2+效果的影响,探讨吸剂和吸附剂循环利用次数对解吸和再生的影响;并采用穿透曲线和洗脱曲线对动态吸附进行了分析。【结果】吸附质溶液pH值为6、Cu2+起始质量浓度为20 mg/L、吸附剂粒径为0.25 mm时的吸附效果较好,该吸附为放热过程,升高温度虽然可以加快吸附进程,但却降低了吸附量和去除率。Na+和Ca2+对Cu2+的解吸置换能力较弱,0.1mol/L HCl可使96.1%的Cu2+得以解吸回收。通过Thomas模型预测,在固定床柱吸附条件下饱和吸附量为10.94mg/g。【结论】板栗壳对水中Cu2+的吸附性能较好,因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Resumo:
、I钠原子激光增强电离光谱(LEIS)方法的研究-以石墨杯为原子化器在LEIS方法中,最常见的原子化器是火焰。但由于火焰背景噪声严重且难以克服,在火焰原子化过程中,雾化和热离解不充分,仅有10~(-2)%的分析溶液参与吸收以及火焰气体使测定元素受到高度稀释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火焰原子化限制了LEIS方法灵敏度的进一步提高。考虑到石墨炉原子化器较火焰具有取样量少,绝对灵敏度高;样品(包括固态、液态)可直接引入石墨炉内;不会发生如同火焰中所存在的干扰效应;蒸发效率和原子化效率较高,几乎全部样品都能参与吸收等优点,本工作在已建立火焰LEIS方法的实验基础上,将原子化器改换为石墨杯进行了钠原子LEIS方法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仅有的几篇有关石黑炉LEIS的研究报告中,都报导了该方法对钠原子的检出限估计可达到10~(-14)-10~(-15)克,由于此项研究尚处于探索性研究阶段,故有关方法性的系统研究几乎还未见报导。本工作在未使用任何放大器的情况下(实验条件限制)对影响钠原子LEIS信号强度的诸因互进行了实验观察。主要包括:钠原子化条件;激光束位置、阳极电压、激光输出能量、电极位置以及激光脉冲重复率对LEIS信号强度的影响等。并绘制了校准曲线,统计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1%(高浓度)18.2%(低浓度),在现有仪器条件下,还不能测出检出限,测定下限为3*10~(-9)克。对固体粉末直接进行了尝试,检测下限为5*10~(-8)克,进样是为5毫克。在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中,如有条件使用低噪声的放大器及Bxear积分器,选择门检时间窗,或采用分步激发等手段,估计本方法定会达到预想的高灵敏度,检敏度至少提高了个数量级。对石墨炉原子化LEIS法来说,似比较详细的研究报告,截至实验停止时还未见报导。II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发样中Zn、Cu、Mn、Al的测定发中微量元素ZN、Cu、Mn均属人体必需元素,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多种生理功能,临床医学等方面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Al则被认为是异致某种疾病的元素之一。本工作报告了用火焰法测定Zn、Cu;石墨炉法测定Al、Mn的结果,其中,对Al的测定,为摆脱基体干扰,加入改进剂Mg(NO_3)_2,并采用平台石墨炉进行试验,得到了线性较好的工作曲线,但在实际测定时,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只能采用一般石墨管加基体改进剂对少娄样品中Al含量进行测定。Zn、Cu、Al三种元素由标准曲线法测定;而Mn由于Fe的干扰无法消除而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并因此限制了测定样品数。Cu、ZN、Mn三种元素的回收率分别为102.8%, 99.7%, 102.5%,变异系数为9.6%, 11.3%, 9.7%,对本地居民发中(30个发样)Zn、Cu含量进行测定,Zn、Cu的含量范围为148-318ppm,7.2-15ppm,并计算了Zn/Cu比。本方法对发样中四种元素的测定结果与ICP法进行对照。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吻合得较好。
Resumo:
本论文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新型稀土永磁材料Nd-Fe-B氧化过程及抗氧化新体系的研究。Nd-Fe-B永磁体是1983年问世的新型稀土永磁材料。和原有的铁氧体及Sm-Co体系相比,具有磁能积高(50MGOe)。价廉源广,制备简单等三大优点;也有居里温度低(310℃),温度系数大(-0.126%/K),易氧化等三大缺点,我们对Nd-Fe-B合金的氧化过程进行研究,发现该材料热稳定性差,容易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使材料的结构受到破坏,并给材料的磁性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失,整个氧化过程是分阶段的。在室温和干燥的空气中材料基本是稳定的。150℃以下材料磁性受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体系中Nd的氧化。230℃以上材料主体成分Fe也开始氧化,温度升高使反应进程大大加快。到800℃左右反应基本结束,最终产物主要为Fe_2O_3, Nd_2O_3·FeNdO_3和NdBO_3。增加体系中B的相对含量和添加某些新的元素均能提高材料的抗氧化能力,新研制的Nd-Fe-B-Si四元体系和原来的Nd-Fe-B体系相比具有下列显著优点:新体系的抗氧化能力大大提高,经过150℃的长期恒温试验,材料的结构,磁性均未受到破坏,某些体系甚至能在更高的温度下使用,另外,新体系的居里温度Tc也大为提高。比原有Nd-Fe-B磁体高40℃左右。因此该体系是一种大有发展前途的新材料。此外,我们用动态热重法研究了Nd-Fe-B合金的氧化动力学过程,但由于我们新合成的体系构相较为复杂,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第二部分是CuO,Y_2Cu_2O_5,BaCuO_2和RBa_2Cu_3O_(7-δ)超导体(R稀土元素)磁化率及铜价态研究,铜的氧化物具有复杂的化学计量关系和磁学性质。在对CuO的磁化率研究中,我们发现在低温区(77K-110K)和一定磁场下,CuO由顺磁突变为抗磁。这种转变与磁场强度有很大关系。这一结果与前人的工作有较大的出入。而与超导体的形为极为相似。所不同的是,转变温度与样品的重量也有关系。实验结果重复。由于铜氧性质在R-Ba-Cu-O超导体中起决定作用,因此有必要对CuO的低温磁性作进一步研究。此外,我们对文献尚未报道的Y_2Cu_2O_5的磁化率在77-300K温度区间进行了测量,发现它是顺磁性物质,室温有效磁矩μ_(eff) = 2.13μB。高于Cu~(2+)的理论有效磁矩(1.73μB)。经过碘量法价态分析,发现Y_2Cu_2O_5中有部分Cu~(3+),这与磁化率的测定相符合。Tc在90K左右的Y-Ba-Cu-O体系是近期才发现的具有超高温超导材料。该体系有着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在对R-Ba-Cu-O及R-Ba-Cu-O-Ag超导体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此类超导体属II类超导体,在临界温附近该超导体由顺磁转变为抗磁,此种变化与磁场强度有很大关系,当场强大于一定值后,则观察不到这种转变。在对RBa_2Cu_3O_(7-δ) (R = Y, Sm, Eu, Gd, Dy, Ho, Er, Tm)超导体和具有相同配比但由于合成工艺条件不同而不超导的R'Ba_2Cu_3O_(7-δ) (R' = Y, Sm, Eu, Gd)非超导体的铜价态分析中,我们发现此两类化合物中均含有一定量的Cu~(3+)。且超导体中Cu~(3+)的含量高于非超导体中Cu~(3+)的含量(同样比例)。我们还发现Cu~(3+)对水极为敏感,将RBa_2Cu_3O_(7-δ) (除R = Gd, Dy, Er)超导体在未干燥容器中测出的Cu~(3+)量远远低于干燥容器中所测得的值。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引起超导体不稳定的重要原因。由于尚缺乏用其它手段检测到超导体中Cu~(3+)存在的例证。故对此问题还有待于今后继续作进一步的研究。
Resumo:
本文研究了Ce~(3+), Dy~(3+), Eu~(3+), Cu离子以及它们的共掺杂在硫化钙基质中的光致发光和热释发光性质,并用顺磁共振方法研究了磷光体中缺陷的性质及其对磷光体光致发光的影响。在CaS:Ce~(3+)磷光体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并经包膜后稳定性有所提高。计算了新的热释发光峰的陷阱参数。确定了热释发光的动力学级数。在Cas: Dy~(3+)磷光体中,研究了合成条件对磷光体发光性质的影响,讨论了新的热释发光峰的陷阱参数,确定了热释发光的动力学级数。在CaS:Dy~(3+)磷光体中,发现基质对Dy~(3+)离子具有敏化作用,讨论了黄兰比随Dy~(3+)离子浓度变化出现最大值的原因。计算了热释发光峰的陷阱参数,确定了热释发光的动力学级数。在CaS:Ce~(3+),Dy~(3+)磷光体中,研究了Ce~(3+)离子的发光随Dy~(3+)离子浓度的变化,可能具有Dy~(3+) → Ce~(3+)的能量传递。计算了热释发光峰的陷阱参数,确定了热释发光的动力学级数。在CaS:Cu磷光体中,确定了不同Cu~+离子格位所产生的发射峰。根据磷光体中缺陷的转化过程解释了光致发光和热释发光性质随Cu离子浓度增加所呈现的规律性变化。通过实验证明磷光体有可能用作紫外剂量材料。本文还首次研究了CaS:Cu磷光体在UV(3bb nm)辐照下,发生Cu~+→Cu~(2+)的光氧化反应,通过EPR实验证明在Cu'_(Ca)→Cu_i~+处发生光氧化反应。在CaS:Ce~(3+),Cu磷光体中,观察到了Cu离子对Ce~(3+)离子的能量传递现象。在CaS:Eu~(2+)光体中,发光强度随Eu~(2+)离子浓度变化,显示浓度猝灭特性。本文还研究了CaS:Ce~(3+), CaS:Dy~(3+), CaS:Cu以及CaS:Ce~(3+), Cu磷光体中缺陷的性质,在CaS:Ce~(3+)中存在V_S~(2+)空位,并根据这一空位的性质,解释了发光光谱,并且选择适当的助熔剂使发光效率提高。在CaS:Dy~(3+)磷光体中,存在V_S~(2+)-V_(Ca)~(2-)空位对;在CaS:Cu和CaS:Ce~(3+), Cu磷光体中,存在V_S~(2+)空位和Cu'_(Ca)缺陷。
Resumo:
本文合成了LnBa_2Cu_(3(1-x))Ag_xO_(7-δ) (x = 0.1,0.3,0.5, Cu = Y,Dy,Ho,Er,Gd) YBa_(2(1-x))Cu_3Ag_xO_(7-δ) (x = 0.05,0.1,0.2,0.3,0.4,0.5,0.6); Y_(1-x)Ag_xBa_2Cu_3O_(7-δ) (x = 0.05,0.1,0.2,0.3,0.5); YBa_2Cu_3O_(7-δ)Ag_x (x = 0.2~2.0), CuBaCu_3O_(7-δ)Ag_x (x = 0.5,1.0, Cu = Dy,Ho,Er)及与之对照的空白样品等一系列超导稀土复合氧化物,对它们的结构、电学性质、Ag的存在状态及Ag的加入方式进行了研究。对这方面的研究目前仍无全面系统的报道。对CuBa_2Cu_(3(1-x))Ag_xO_(7-δ)的研究表明Ag并未取代Cu的格位,少量的Ag加入(x<0.1)就使结构发生破坏,当x>0.1时样品即失去超导性,对光加Ag的YBa_(2(1-x))Cu_3Ag_(2x)Cu_3O_(7-δ)的研究表明,当x<0.6时仍为90k左右的超导体,Ag没有取代Ba的格位,Ag的加入使杂相比例加大,Ag的加入改善了样品晶粒间的弱连接状况,使电流密度明显提高,Ag以单质及复合物形式存在于样品之中。后加Ag方式对结构、电性、无影响没有提高Jc。对光加Ag的Y_(1-x)Ag_xBa_2Cu_3O_(7-δ)的研究表明,x<0.5时样品仍为90k左右超导体,Ag的加入使杂相比例减少,Ag部分以单质及与13a、Cu形成对改善弱连接状有益的复合场的形式存在,部分进入晶格可能占据了Y的格位使C轴变长。Ag的加入改善了样品晶粒间的弱连接状况,从而使Jc大幅度提高,当x=0.1时Jc = 362 A/cm~2,后加Ag的方式对结构、电性、无影响没有提高Jc。对YBa_2Cu_3O_(7-δ)Ag_x的研究表明,加Ag的样品的Jc比不加Ag样品的Jc明显加大,随着Ag量的加大Jc增加,当x=1时Jc最大,当Ag量大于2.0mol时将有大量Ag析出,Ag的加入不影响超导正交结构,部分Ag进入了晶格可能占据了Y的格位,C轴增长,部分以单质及复合物的形式存在,Ag的加入不影响样品的临界温度,使样品电阻降低,电镜分析表明,Ag的加入改善了样品晶粒间的连接状况。CuBaCu_3O_(7-δ)Ag_x与上面体子有相同的性质,在加入1mol Ag得到,Jc:DyBaCu_3O_(7-δ)Ag_(1.0) 113A/cm~2;HoBaCu_3O_(7-δ)Ag_(1.0) 164 A/cm~2 ErBaCu_3O_(7-δ)Ag_(1.0) 177A/cm~2的样品。样品加Ag后密度明显加大,最大可达6.321克/cm~3,硬度也加大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针对在YBaCu_3O_(7-δ)样品中添加Ag,可以做为一种大幅度提高Jc的途径的特点,进行了各种工艺探索,到目前为止,合成出了临界电流密度为570 A/cm~2的样品。
Resumo:
本文合成了LaBa_2Cu_(3-x)Sn_xO_(6.5) + x (x = 0.2; 0.5; 0.7; 1.0; 1.2; 1.5; 1.7; 2.0; 2.2; 2.5; 2.7; 3.0)系列,2aBaCu_(2-x)Sn_xO_(4.5) + x (x = 0; 0.2; 0.5; 0.7; 1.0; 1.2; 1.5; 1.7; 2.0)系列和La_3Cu_(3-x)Sn_xO_(7.5) + x (x = 0.5; 1.0; 1.5; 2.0; 2.2; 2.5; 2.7)系列等二十八个新复合氧化物。这三个系列二十八个新复合氧化物直至目前为止,文献上未见过报道。我们通过x-ray粉末衍射图分析了它们的结构,肯定了它们是新的单一化合物,计算了它们的晶胞参数并确定它们的所属晶系。元素化学分析表明,所有这些化合物均可用原始计算配比化学式表示。干湿两种合成方法所合成的结构相同。对于这三个系列二十八个瓣复合氧化物,我们选用LaBa_2-Cu_(3-x)Sn_xO_(6.5) = x (x = 0.5;1.0;1.5;2.0;2.5),LaBaCu_(2-x)Sn_xO_(4.5) = x(x = 0.5; 1.0; 1.5;2.0), La_3Cu_(3-x)Sn_xO_(7.5) + x (x = 0.5; 1.0; 1.5; 2.0; 2.5)等十四个化合物,对它们的低温,高温和高湿下的电阻率和导电类型进行了测试,绘得了它们的电阻率和温度的关系曲线。在一定温度下,一个系列内的化合物电阻率随锡的分子含量增加而增大。La_3Cu_(3-x)Sn_xO_(7.5) = x系统人物的电阻率明显大于其它二个系列相应化合物的电阻率。所有化合物在液氮至室温温区内,基本上呈半导体导电类型。在高温以上温区,当温度升至一定温度时之前,化合物呈本导体导电类型达到一定温度之后,当金属导电类型所有新复合氧化物在高温均属P型半导体。本文还研究了这三个系列化合物和将它们掺入二氧化锡中的气敏性能。结果表明:所有这类化合物和将它们掺入二氧化锡中作为添加剂做成的气敏材料,除LaBa_2Cu_(1.5)Sn_(1.5)O_8掺入SnO_2做成的气敏材料外,在本文实验条件下做成的气敏元件对氧化性和还原性气体均无或只有很差的气敏性。LaBa_2Cu_(1.5)Sn_(1.5)O_8作为添加剂掺入SnO_2中(摩尔比0.2:0.8; 0.1:0.9)所制得的气敏文件对高浓度(1%-10%)的一氧化碳,液化气和煤气具有很好的气敏线性响应,当加热电流为300mA时,酒精,汽油和石油醚等还原性气体基本上无干扰。实验表明当摩尔比为0.1:0.9时,材料的气敏性能最佳,但重现性较差,当摩尔比为0.2:0.8时,气敏性稍低,但重现性较好。本文还合成了La_xBa_(1-x)SnO_3(x = 0; 0.05; 0.10; 0.15, 0.20)系列化合物,并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和所属晶系。从结构上分析我们认该系列化合物相互之间为置换固溶体。其晶胞参数随镧的加入量增加而减小。该系列均属几型半导体材料。我们利用该系列材料进行了过敏性研究。结果表明。由La_(0.1)Ba_(0.9)SnO_3制得的高热式气敏器件对低浓度酒精(<1000 ppm)有很好的气敏线性响应。在加热电流为250 mA时,基本上排除了煤气,一氧化碳,液化气和汽油等可燃性气体的干扰。但香烟烟雾对器件检测酒精有一定的影响。La_(0.1)Ba_(0.9)SnO_3气敏材料多添加1%而制得的器件,机械强度达到很好的效果,器件对酒精的灵敏度有降低,而响应浓度区间宽度增加近一倍,选择性几乎不变。该材料具有较好的实验重现性。该系列的其它化合物在本实验条件下所制得的器件对可燃性气体的敏感性较差。
Resumo:
1. 对恒定电位下,不同浓度的 Cl~- 介质中 Cu 的电化学溶解行为用交流阻抗方法进行了充分表征,通过对这些阻抗图谱的解析处理,结合扫描显微镜(SEM)照片,提出了 Cu 的溶解机理。所得结果与文献用其他方法一致。2. H_2SO_4 介质中,测得不同浓度,不同电位下 Cu 的电化学溶解过程的交流阻抗图谱,对所得各种情形下的图谱进行了详细解析,提出了溶解的机理。3. KCl 介质中,还探讨了异硫氰酸苯酯(C_6H_5NCS)的吸附对 Cu 电化学溶解行为的影响,获得了阻蚀行为的特征阻抗图谱。4. 分析阻抗 Bode 图时,发现表面膜或覆盖层的存在与电容和阻抗 Bode 图上的突跃有一定的关联。文献尚未见这方面的有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