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4 resultados para Canada. 1988 Jan. 2.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21世纪中国将进入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竞争国际化,产业集群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以临港产业为代表的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已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经验和国内沿海省市的主导区域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将进一步加大沿海地区与周边地区及内地的资源信息交换,人口的大量流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等都可能对沿海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论文通过3S技术手段,应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度量公式、景观空间格局分析和Kappa 指数系列方法对19882007 年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景观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应用CLUE-S 模型在有无“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两个预案下对该区域2008~2020 年的景观变化进行了预测。应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对研究区1990~2006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以反映研究区可持续发展情况;应用时间序列(ARMA)与支持向量机(SVM)预测了研究区2007~2020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变化。并对研究区进行了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生态安全动态分析及预测研究,最后提出了研究区生态安全对策,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辽宁沿海经济带在19882007年间景观格局变化并不十分显著,景观由少数几种景观类型所控制,各景观类型有不断趋于平均化的趋势,但速度较慢,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土地利用度逐步增大,反映在景观变化上,是以建设用地的持续扩张与耕地以及林地、水域面积缩小为特点,其中建设用地在景观类型转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的景观变化发生在耕地、林地、水域与建设用地之间。 (2在有无“规划”两种预案下,景观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但变化幅度有明显差别。两种预案下耕地都趋于减少,但“规划预案”降幅更大一些。建设用地逐渐增加,但“规划预案”扩张更快,面积更多。建筑用地变化情况的不同导致其它景观类型变化的不同。两种预案下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均有减小的趋势,斑块形状趋于规则,景观的连通性也在逐年增大,其中在“规划预案”中表现得更为显著。 (3)辽宁沿海经济带从1990~2006年间的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均呈逐渐增大趋势,且生态足迹需求明显大于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在逐渐增大,研究区内的生态负荷已超过了其生态容量,现有的区域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其中生态足迹需求增大主要来自能源足迹需求增大,而生态承载力的增加主要是因为水域类面积的增加。17年间研究区的人均万元GDP生态足迹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表明该区域的资源利用效率在逐渐提高。 (4)过去17年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生态压力指数变化趋势为先升后降,区域生态安全经历了生态较安全、稍不安全、较不安全和稍不安全等阶段,表明该区域生态安全正在逐步改善。生态占用指数与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均呈逐步增大的趋势,表明研究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和人民消费水平正在走向较富裕阶段,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也在逐渐改善。 (5)两种预案下,辽宁沿海经济带未来14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均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且人均生态足迹均超过了其人均生态承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赤字,发展模式仍将是不可持续的,其中“规划预案”下的发展模式更加不可持续。 (6)两种预案下,研究区未来14年的生态安全均处于稍不安全状态,其中“规划预案”的生态压力更小一些。两种预案下研究区的生态占用指数和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均有逐年增大的趋势,区域经济均将从较富裕阶段走向很富裕阶段,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程度也由较好阶段步入很好阶段。其中“规划预案”下的区域经济增长更快,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将更好一些。 (7)三种方案可以降低研究区“规划预案”下的生态压力指数,实现区域的生态安全。其中同时提高研究区的生态承载力,降低生态足迹的方案更为合理可行,既保障了区域安全,又实现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8)要保障研究区未来14年的生态安全,建议规划增加水域面积,推进区域热电联产,发展清洁能源并推动区域间资源互补共享。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木质素的生物降解是目前公认的难题之一。本文通过定性,定量二方面研究。对长白山1号地、2地、3号地采集样品中分出的五株真菌进行了测定,主要采用Bavendamn氏反应,虫漆酶,α—酷氨酸酶,瓦氏呼吸仪测呼吸率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280nm吸收变化对上述五株菌对小叶杨、龙爪柳、家榆、山毛桃的碱性游离木质素(free lignin)、碱性细胞回复木质素(cell recovered lignin)、及碱性水溶木质素在24、6、8、10、1214天的降解进行了研究,得出:长白山1号地、2地、3号地存在木质素降解菌,它们分属曲霉属、木霉属及毛霉属,它们均能不同程度的降解小叶杨、龙爪柳、家榆及山毛桃的碱性游离木质素,细胞回复木质素及水溶木质素,其降解主要发生在第八天以后,在第1214天时趋于稳定,其木质素剩余量在50~60%左右。定性实验表明,它们的酶不同于普通白腐菌的酶。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薄弱茶藨属植物进行了植物形态分类、叶柄解剖结构及种子脂肪酸成分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刺李属应与茶藨属合并,作为茶藨属下的一个分类等级。2、东北茶藨属分为2属、8组,共有14种、2种、8变种。其中将R. pauciflorum Turcz. ex Ledeb.降为R. nigrum L.的亚种;将R. palczewskii A. Pojark和R. Liouanum Kitag。分别作为R. spicatum Robs的亚种和变种,将R. repens Bar降为R. triste Pall的变种。3、本属植物叶柄维管束类型为三隙维管束。其维管束形状可以作为划分亚属的依据。2γ-亚麻酸是本属的特征性成分。本文还详细描述了每个种的形态分类学特征。地理分布和文献考证,并附有每个种的叶片外形图,叶柄横切面解剖图及照片,花部外形图及解剖图。以及分种检索表。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四川省是我国酸雨发生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揭示酸雨对当地土壤的潜在影响,本文用模拟酸雨淋洗方法,结合土壤SO_4~(2-)吸附特性和酸缓冲特性对本区五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四种为农田土壤)对酸雨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并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主要的土壤敏感性因子。结果表明,能反映土壤对酸雨敏感性的主要因子有阳离子交换量(CEC)。物理性粘粒(<0.01mm)含量和土壤PH等。试验表明,不同土壤其PH下降敏感性与阳离子淋失敏感性不完全一致土壤阳离子淋失反应与CEC和质地关系密切;而土壤酸化反应除受前二者影响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土壤原始PH的制约。所以土壤敏感性研究中。淋洗液酸度的选择十分重要。在PH4.3的酸雨淋洗下,盐基淋失率(百分数)大小表明五种土壤的相对敏感性为:耕种潮土和山地暗棕壤最大:耕种黄壤次之:耕种紫色土和耕种赤红壤最小。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