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 resultados para 7038-214
Resumo:
为了探讨密闭仁用杏园衰败的原因,采用常规的方法研究了间伐对仁用杏园土壤养分、水分及树体生长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减小了土壤容重,略微增加了土壤孔隙度;间伐显著提高了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0-20 cm土层土壤全氮,略微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全磷;间伐显著提高了0-80 cm土层土壤速效氮、0-4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和0-6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且间伐强度越大土壤养分越高;间伐显著提高了0-500cm土层土壤水分,在干旱的春季、夏季优为显著,且间伐强度越大,土壤水分越高;间伐显著促进了仁用杏生长,提高了坐果率和杏仁产量。白于山山区仁用杏间伐后密度应为167~222株/hm2。
Resumo:
为探讨黄土丘陵区草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时空互代"法采集宁夏云雾山自然保护区8个不同植被恢复年限的春、夏两季0~20cm和20~40cm的土样,用室内密闭静态培养—碱液吸收法测定了新鲜和风干土样的基础呼吸。结果表明:土壤基础呼吸随植被恢复年限增加呈增加趋势,土壤呼吸强度和累积呼吸量都表现为植被恢复73年和78年较高,而耕地和植被恢复3年最低。采样季节对呼吸强度测定有较大影响,春季土样能更好地反映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变化。风干土样可以通过预培养后测定土壤的呼吸作用,且能更加稳定地反映不同土壤之间的差异。在测定土壤基础呼吸时,利用1d或3d的培养平均值能更稳定地表现不同土壤的特性。累积呼吸量可较呼吸强度更直观地反映不同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与土壤呼吸强度密切相关。
Resumo:
以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易旱区已进行17年的田间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培肥措施(不施肥、施用氮磷钾及氮磷钾与有机肥配合施用)下两种种植制度(一年1熟及一年两熟)和撂荒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SMBC、SMBN)及可溶性有机碳、氮(SOC、SON)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一年1熟的小麦-休闲种植制度相比,一年两熟小麦-玉米轮作提高了0~10cm土层SMBC、SMBN、有机碳(TOC)、全氮(TN)和土壤SOC、SON的含量,而对10~20cm土层上述测定指标影响不大。与不施肥(CK)或单施化肥处理(NPK)下小麦-休闲和小麦-玉米轮作方式相比,撂荒处理显著提高了0~10cm土层各测定指标的含量。不同培肥措施相比,氮磷钾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了0~10cm、10~20cm土层SMBC、SMBN含量;NPK处理0~10cm土层SMBN含量显著增加,10~20cm土层SMBN和0~10cm、10~20cm土层SMBC含量增加但未达显著水平。不同培肥措施和种植制度对SMBC/TOC和SMBN/TN的比例无明显影响。
Resumo:
本文通过LnCl_3·nTHF和[C_5H_4(SiMe_3)]Na反应得到了两类配合物[C_5H_4(SiMe_3)] LnCl_2·nTHF (Ln = Nd,Sm,Gd;n = 0,1,2)、[C_5H_4(SiMe_3)] LnCl_2·HCl·nTHF (Ln = Nd,Sm,Gd;n = 1,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分析、质谱、核磁共振和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分子组成,特别是带氯化氢的产品在红外光谱中有1250 cm~(-1),835 cm~(-1),748 cm~(-1)自的三甲基硅基特征吸收峰。对氯化稀上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发现LnCl_3·4THF (Ln = Sm,Gd)是与NdCl_3·4THF之间存在着变态关系。GdCl_3·4THF。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 = 30.765(7),b = 8.219(3),C = 17.534(3)A~·,β = 93.71(2)°;SmCl_3·4THF。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 = 30.921(13),b = 8.287(7),C = 17.665(8),β = 94.17(4)°。LnCl_3·4THF的单位晶胞中存在着八个分子,每对分子互相等同,但每对分子内部两个分子之间互不等同。SmCl_3·2THF·DME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a,晶胞参数为a = 13.547(8),b = 8.607(4),C = 16.029(9)A°,β = 90.53(5)°。铲原子与三个氯原子。两个四氢呋喃中的氧原子以及DME中的两个氧原子键合,形成七配位的配合物,但是配位多面体不是理想的五角双锥,而是形成了比五角双锥(D_(5h))对称性更低的多面体(C_(3v))。它能看作是在正八面体的一个面的中心加上第七个原子的结果,而且这八面体主要受到决定上述那个面的三个原子伸展开的畸变。在制备C_5H_5SiMe_3时,如果不用减压蒸馏,而在常压下直接蒸馏,则得到的不是C_5H_5SiMe_3而是它的二聚体(C_5H_5SiMe_3)_2。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确定了它的组成和结构,特别是在1650 cm~(-1)处出现(C_5H_5SiMe_3)_2的孤立双键吸收峰。用C_5H_5SiMe_3和Ee(CO)_5回流反应制得了[C_5H_4(SiMe_3) Ee(CO)_2]_2。经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顺磁共振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红外光谱中有桥羰基的吸收峰,质谱图中498的离子峰的出现标志着上述二聚体的存在。用[C_5H_5Fe(CO)_2]_2作为制备双金属配合物的原料,用Na/Hg并还原[C_5H_5Fe(CO)_2]_2。反应时间为6-7小时得到中间体[C_5H_5Fe(CO)_2]_2Na·4THF的深紫红色晶体。反应时间加长,中间体被破坏,反应到15小时时生成了[C_5H_5Fe(CO)_2]Na·TMEDA的黄色晶体,特别是中间体的获得及晶体结构的测定对我们解释反应的机理非常重要。[C_5H_5Fe(CO)_2]_2Na·4THF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为a = 10.155(5),b = 17.121(4),C = 18.667(6)A°,β = 97.61(3)°,V = 3216.9A°~3, 2 = 4。铁的配位数为七,钠的配位数为六,钠离子和桥连羰基氧以配位键结合,每个钠离子连结着两个[C_5H_5Fe(CO)_2]_2~-,而每个[C_5H_5Fe(CO)_2]_2~-又连结着两个钠离子,组成一个无限链状分子,键状分子间以Van de W力结合。[C_5H_5Fe(CO)_2]Na·TMEDA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_(2,2,2,)。晶胞参数为a = 6.001(4),b = 10.644(6),C = 24.214(11)A~·。α = β = r = 90°。z = 4 V = 1546·7A°~3,铁的配位数为五。钠的配位数为四,钠离子和羰基氧以配位键结合,每个钠离子连结着两个[C_5H_5Fe(CO)_2]~-,每个[C_5H_5Fe(CO)_2]~-又连结着两个钠离子,体系就是以这种连结方式或正负电荷交替的形式无限螺旋分子,每个链节存在着两个[C_5H_5Fe(CO)_2]Na·TMEDA分子,链节的长度为a轴的轴长,说明螺旋分子以a轴轴长向上平移。用LnCl_3·nTHF和[C_5H_5Fe(CO)_2]Na反应制得了[C_5H_5Fe(CO)_2] LnCl_2·nTHF (Ln = Nd, Sm, Gd; n = 1, 2),用[C_5H_5Fe(CO)_2] LnCl_2和[C_5H_4(SiMe_3)]Na或用[C_5H-4(SiMe_3)] LnCl_2和[C_5H_5Fe(CO)_2]Na得到[C_5H_5Fe(CO)_2] [C_5H_4(SiMe_3)] LnCl·nTHF (Ln = Nd, Sm, Gd; n = 0, 1, 3),配合物[C_5H_5Fe(CO)_2] LnCl_2·nTHF及[C_5H_5Fe(CO)_2] [C_5H_4(SiMe_3)] LnCl·nTHF中存在着2000 cm~(-1)左右的终端羰基吸收峰及1766 cm~(-1)左右的桥连羰基吸收峰。说明稀土和铁之间是以羰基相连的。在TOTOE质谱仪上,配合物[C_5H_5Fe(CO)_2]Gd~·Cl·THF出现[C_5H_5Fe(CO)]GdCl_2、[Fe(CO)_2] Gd~+Cl_2的离子峰,配合物[C_5H_5Fe(CO)_2]-[C_5H_4(SiMe_3)] GdCl·THF出现[C_5H_5Fe(CO)_2] [C_5H_4]Gd~+Cl、[C_5H_5Fe(CO)_2]Gd~+Cl·[C_5H_4C(SiMe_3)] Gd~+Cl等离子峰。所有稀土有机配合物都溶于四氢呋喃、苯,对空气和水敏感。
Resumo:
尼龙1010是我国特有的工程塑料。但对它的结构与性能的基础研究并不多见。迄今为止,许多聚酰胺的晶胞参数已被测定,并比较准确地计算出它们的结晶密度ρ_c。可是,尚未见到过有关尼龙1010的ρ_c的报道。此外,结晶高聚物的平衡熔融温度T°_m和平衡熔融热ΔH°_m是非常重要的热力学参数,尤其是后者更是用量热法计算结晶度的基准。早在50年代,Flory等对它的T°_m和ΔH°_m进行了许多研究,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这些数值的准确性不高,不能当作平衡状态的数值。尼龙1010经γ-射线辐照后,有可能提高它的使用温度,扩大它的应用范围和领域。但至今未见到过大剂量下γ-辐照尼龙1010及其添加强化交联剂BMI的γ辐照产物的热学性能和结晶过程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迫切需要准确的尼龙1010的ρ_c、T°_m、ΔH°_m的数值,以及大剂量下γ-辐照产物的热学性能和结晶过程的详细研究,以便更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这一材料为四化建设服务。本文用DSC差示扫描量热仪、红外光谱仪、广角X-射线衍射仪以及TMS热机械仪等研究手段,准确地测定了尼龙1010的平衡热力学参数,并对尼龙1010及其添加强化交联剂BMI的γ-辐照产物的热学性能和结晶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用红外吸光度-密度外推法求得尼龙1010的ρ_a(非晶密度)= 1.003 ρ_c = 1.098g/cm~3。1.098g/cm~3与用X-射线衍射法求得的1.135g/cm~3比较,认为后者更为合理。用介稳态结晶试样的ΔH_m-(V-bar)_(sp)的线性关系,求得尼龙1010的平衡熔融热。ΔH°_m = 244.0J/g。企图用常用的Hoffman Tm-Tc外推法来确定尼龙1010的平衡熔融温度T°_m,但未能成功,并指出其升温过程中重结晶异常迅速是此法行不通的主要原因。用Kamide提出的双重外推法成功地求得尼龙1010的平衡熔融温度:T°_m = 487 K = 214 ℃通过详细地研究尼龙1010及其添加强化并联剂BMI的γ辐照产物的热学性能,发现强化交联剂BMI的加入,使尼龙1010大分子的交联更容易,但也使得空间网络较松散;同时γ辐照尼龙1010在再次等速升温过程中出现冷结晶峰是辐照产物中存在可结晶部分、交联网络阻碍可结晶部分结晶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交联网络使可结晶部分在降温过程中来不及结晶,当再次升温到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时,链段冻结被解除,可结晶的分子链段进行有序排列而结晶,导致冷结晶峰的出现。冷结晶峰的强度和位置与辐照产物中可结晶部分的多少、交联网络的大小即相邻交联点之间的分子量Mc的大小、交联网络的松散程度以及试样的热历史都有关。选择适当的等温结晶温度,用DSC-2C型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尼龙1010及其γ-辐照产物和添加强化交联剂BMI的γ-辐照产物的等温结晶过程。用DSC-2C 3600 TADS计算机自带的部分面积程序进行动力学数据处理。通过仔细的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发现γ辐照尼龙10104 Avrami指数n几乎不受辐照剂量R和强化交联剂BMI的影响,且一般为3.75,这说明尼龙1010及其γ辐照产物的结晶过程接近于均相三维成核。随着辐照剂量R和强化交联剂BMI含量的增大,折迭链表面自由能σe值增大,σe值的分布可能变宽,σe值的这种变化可以归因于辐照剂量R和强化交联剂BMI的含量增大时,交联网络增多,交联密度增大,Mc值的分布变宽,链尾和小链圈的数目增多,活动性减小,同时链尾也增长,结果导致σe(链尾、链圈)增大,从而σe值变大,σe值的分布可能变宽。σe值的这种变化也正是过冷度增大、拖尾现象严重、总的动力学速率常数Kn和结晶速率t_(0.5)~(-1)变小的总根源。由此可见,对于分子量不同或分子结构有差别的同一种结晶高聚物来说,σe值可以作为衡量结晶能力大小的定量标准。
Resumo: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获得了更高的平均寿 命,很多国家都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的行列。由于长寿具有遗传的倾向,所以 科学家们致力于人类长寿及衰老性疾病发生机理的研究,目的是为了使人类 在获得更长寿命的同时能够抵御或减缓老年性疾病的侵袭,远离衰老带来的 困扰,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线粒体是真核生物的重要细胞器,具有长度为约为16569bp 的环状 DNA 分子。在人类群体,特别是欧洲群体的相关性研究中,线粒体DNA (mtDNA)编码区和控制区的一些多态性位点显示出与长寿及衰老性疾病的 相关。特别是mtDNA 控制区的C150T 变异除了在多个长寿人群中富集之外, 更是具有改变mtDNA 重链复制起始位点的功能。 为了探讨mtDNA 控制区多态性位点与中国汉族长寿人群是否存在相关 性,本研究在中国四川省都江堰地区采集了556 名年龄90 至108 岁的互无 关系的长寿老人血液样本,其中男性202 名,女性354 名。同时还采集了 214 名长寿老人的亲属和312 名无关对照的血液样本,年龄分别在10 至69 岁之间和22 到73 岁之间。我们对这些样本的mtDNA 通过测序和RFLP 等 手段进行了扫描,采集并记录了mtDNA 单倍型类群信息和控制区位点多态 信息。 在该人群中,本研究发现mtDNA 的主要单倍型类群与长寿没有显著的 相关性,总体单倍型类群频率分布在三个组别中基本一致(p=0.318)。对 mtDNA 控制区C150T 变异的频率在三个组别中做了包括总体频率差异,区 分mtDNA 单倍型类群的频率差异,区分样本性别的频率差异以及mtDNA 单倍型类群与性别信息联合的频率差异的分析。虽然在个别的比较中得到了 显著差异,但经过多重检验校正后,结果均变得不显著。此外,对146、152189 和195 等四个同样处于mtDNA 控制区复制起始区域的变异位点的初步 分析,同样没有获得显著的差异。不支持此前在欧洲长寿人群和日本长寿人 群得到的结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第一次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对mtDNA 控制区多态性与 长寿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mtDNA 与人类长寿的关系还有待于更深层次的 机理性研究和功能性研究来揭示。
Resumo:
根据历史文献分析,已知南海海名最早出现于周宣王(827BC--782BC在位)时的《江汉》诗中。秦汉之间214
Resumo:
A new method developed for detecting possible subtle changes in Si-H bonds of a-Si:H after light soaking is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method promises a sensitivity orders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that reached by the usual IR spectrometer. Some preliminary results on phosphorus doped a-Si:H are gi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