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resultados para R-0


Relevância:

60.00% 60.00%

Publicador:

Resumo:

以宁夏云雾山草原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对0~20cm土层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群落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顺序为退耕草地<百里香群落<铁杆蒿群落<大针茅群落<长芒草群落,与退耕草地相比,封育草地各粒径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表明随着植被的恢复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提高并趋于稳定,土壤碳汇效应有可能增强。(2)植被恢复主要影响大团聚体(>0.25mm)中活性有机碳含量,其中0.5~0.25mm粒径团聚体中活性有机碳含量最高,微团聚体(<0.25mm)中活性有机碳含量最低。(3)植被恢复前期(退耕草地-铁杆蒿群落)0~10cm土层>0.5mm粒径团聚体中活性有机碳含量较10~20cm土层有所增加,<0.5mm粒径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不大,恢复至后期到长芒草阶段时,0~10cm土层<0.5mm粒径团聚体中活性有机碳含量也开始提高,各粒径0~10cm土层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均比10~20cm土层有所提高。(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团聚体总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r=0.9394),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

Relevância:

60.00% 60.00%

Publicador:

Resumo:

为探讨黄土高原草地植被演替过程活性有机碳的变化规律,揭示草地退耕后的分布特征,在云雾山草原区采集不同草地群落土壤,采用高锰酸钾氧化法对0~100 cm土层活性有机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草地群落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均高于坡耕地,活性有机碳含量大小顺序为:长芒草(Stipa bungeanaTrin.)群落>大针茅(Sti-pa grandisP.Smirn.)群落>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Web.ex Stechm.)群落>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Ronn.)群落>退耕草地>坡耕地,且群落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恢复初期(坡耕地-退耕草地-百里香)活性有机碳含量增加较多,恢复到长芒草群落活性有机碳含量达到最大值,趋于稳定;活性有机碳的密度与含量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并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呈现减小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活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r=0.9742),土壤活性有机碳比总有机碳更能反映草地植被恢复初期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

Relevância:

60.00% 60.00%

Publicador:

Resumo:

依据陕西安塞田间试验,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在自然条件下对黄土丘陵区旱作农田传统翻耕化肥(CF)、翻耕有机肥(CM)、翻耕无肥(CN)、免耕化肥(NF)、免耕有机肥(NM)、免耕无肥(NN)等处理下盛花期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及影响因子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种不同处理的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在11:30、16:00出现。NM、NF处理对提高大豆净光合速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有机肥(NM)最为显著。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之间达极显著正相关(P<0.01,r=0.9994)。气孔导度日变化也为双峰,峰值分别出现在11:30、16:00。不同处理下,大豆的水分利用效率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低谷出现在13:00以后。其中,NF、NM处理能显著提高大豆盛花期的水分利用效率。相关分析表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温、光合有效辐射及基于叶温的蒸汽压亏缺是大豆光合作用的促进因子,而胞间CO_2浓度、空气CO_2浓度、空气相对湿度则为主要的限制因子。CF、NF处理在8:30~10:20和13:00,CM、NN处理在8:30、11:30~13:00、17:...

Relevância:

60.00% 60.00%

Publicador:

Resumo:

延安地区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利用延安气象站1951-2005年的日降雨量数据,采用日雨量侵蚀力模型估算延安地区降雨侵蚀力,结果表明:该地区降雨侵蚀力主要集中在6-9月,占到了全年的85.6%。年降雨侵蚀力的平均值为1765.73MJ.mm/(hm2.h),55年间,年降雨侵蚀力变异程度适中,从整体上看,趋势保持平稳,其离差系数Cv和变异趋势系数r分别为0.41和-0.071。

Relevância:

60.00% 60.00%

Publicador:

Resumo:

以半湿润地区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夏玉米(Zeamays L.)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3个生育期冠层叶片氮素、叶绿素相对值(SPAD值)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其差异;同时对各层叶片含氮量、SPAD值与施氮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生育期不同叶层叶片含氮量按上、中、下层顺序呈明显递减规律,从全生育期不同施氮处理看,上层比中层增加6.64%,中层比下层增加5.18%。随施氮量增加,中上层叶片含氮量差异增大,中下层叶片含氮量差异减小。冠层内叶片SPAD值垂直分布规律与叶片含氮量分布规律相类似。相关分析表明,全生育期各层叶片SPAD值与叶片含氮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R=0.503**)。进一步分析发现,各层叶片SPAD值、叶片含氮量与施氮量的相关性以上层叶关系最为密切,揭示了夏玉米氮素营养诊断的较好叶片是上层叶位。

Relevância:

60.00% 60.00%

Publicador:

Resumo:

一 毛细管电泳检测酚基体中对甲苯磺酸 以苯酚和对甲苯磺酸的混合物为模拟样品,毛细管电泳检测了苯酚基体中的对甲苯磺酸。选择了检测波长,考察了磷酸缓冲液的浓度和pH对分离的影响,选用桂皮酸作为内标,采用内标法和标准曲线法得到了对甲苯磺酸在50mg/L苯酚基体中的标准曲线,其线性范围为1.25-12.5 mg/L(R=0.9997),检测限为O.75mg/L(S/N=3),并应用毛细管电泳测定了四个实际样品。二 安培检测毛细管电泳微系统的制作和表征 以有机玻璃为基体,刻上槽后,在其中放入5.8cm长25μm内径的熔融石英毛细管,将进样管、分离毛细管、电化学检测池、电极(包括分离电极、工作电极)集成在一块9*5cm的有机玻璃片上制作了一个毛细管电泳微系统。比较了电化学在线处理条件下进样的重现性,并且以10~(-4) mol/L的多巴胺作为实验对象,表征了所制作的毛细管电泳微系统。三 毛细管电泳微系统的初步应用 采用柱端安培检测,以30μm直径的碳纤维微盘电极为工作电极,用自制的毛细管电泳微系统分离了多巴胺和邻苯二酚的混合溶液,并从分离电压、缓冲液浓度、pH、电化学处理条件、检测电位等多方面优化了两者的分离。在优化条件下,多巴胺的检测限为3.6*10~(-8)mol/L(S/N=3),线性范围为5.0*10~(-7)-1.0*10~(-4)mol/L(R=0.9993),邻苯二酚的检测限为1.5*10~(-5)mol/L(S/N=3),线性范围为8.0*10~(-4)-6.0*10~(-5)mol/L(R=0.9977)。并加标检测了兔子血浆中8.O*10~(-7) mol/L的多巴胺。

Relevância:

60.00% 60.00%

Publicador:

Resumo:

近年来,电荷在两互不相溶电解质溶液界面上的电化学转移过程从实验和理理论上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这主要是由于它与许多重要的生物和化学体系密切相关,如相转移催化、化学传感器、药理学中的药物释放以及模拟生物膜等。液/液界面常被看作人工膜和生物膜的简单模型,渺液界面电分析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界面上的电荷转移反应以及伴随发生的相关的化学反应。本文简要回顾了油液界面电分析化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其双电层结构模型,油液界面电分析化学及可质子化的药物在油液界面上转移的基本理论。用三电极系统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可质子化的药物在水/1,2m-二氯乙烷界面上转移反应的机理,以及相比和溶液的pH值对药物转移反应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用三电极系统研究了相比(r=0.0004一1和1~2500)对可质子化的药物吡啶在水/1,2-二氯乙烷界面(W/DCE)上的转移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用离子分配图表示出来。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随着相比的增大,吡啶以中性分子形式存在的区域增大,质子化吡啶的转移式电位降低。2.设计了一利特定的电化学池,可使水相和有机相的体积减小到100μL以下。将含有支持电解质的水溶液滴在银/氯化银电极上,然后将1,2-二氯乙烷溶液覆盖在水溶液的表面,再与有机相参比电极和对电极构成常规的三电极系统,研究了相比为1行:附吩时可质子化药物阿米替林、苯海拉明和苯海索在水/1,2-二氯乙烷界面(W/DCE)上的转移反应,确定了它们的亲油性及转移反应的机理。

Relevância:

60.00% 60.00%

Publicador:

Resumo:

(1)N_(8161)和N_(8162)对ReO_4~-的萃取及反萃取性能与正三辛胺相近,在一定酸浓度范围内萃取率可达95%以上。但在溶液中其它阴离子浓度较大时,对萃取ReO_4~-影响很大,其顺序为NO_3~- > Cl~- > HSO_4~-。(2)用边续变化法、斜率法、饱和容量法和元素分析的方法确定萃合物的组成为R_3 NHReO_4。(3)萃合物的IR和NMR光谱分析表明,萃合物以离子对的形式相互结合。其结构为(R_3 NH)~+(ReO_4)~-。(4)N_(8162)和它的萃合物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它们均在100 ℃以上开始失重,300 ℃附近大量失重。(5)N_(8161)和N_(8162)萃取HReO_4的反应焓相近,而在25 ℃时,N_(8161)的浓度平衡常数比N_(8162)大一个数量级。它们萃取HCl、H_2SO_4、HNO_3、HReO_4的浓度平衡常数顺序为HReO_4 > NHO_3 > HCl > H_2SO_4。(6)N_(8161)、N_(8162)和TOA及其它们的萃合物界面研究表明,烷基的位阻越大,其吸附能力越小,饱合吸附量越小,相应的分子截面积越大,形成胶团能力越大。萃取过程的乳化能力与临介胺团浓度顺序相同N_(8161) > TOA > N_(8162)。(7)在N_(8162)萃合物浓度不变时,添加剂(辛醇)的lgC与r曲线有极大值。当辛醇浓度大于0.3时,萃合物对界面张力的影响被掩盖。在有添加剂存在时,萃合物在界面上的吸附量降低,临介胶团浓度增大。(8)通过对萃合物的量子化学计算,进一步的确定了萃合物的结构为(R_3NH)~(+0.998) (ReO_4)~(-0.998)。(9)通过本研究证明, N_(8161)和N_(8162)比较稳定,可以在工业上应用。

Relevância:

60.00% 6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叙述了2.4-二甲基戊二烯基稀土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质谱的鉴定。测定了Gd(2.4-GH_(11))_3的单晶结构,此外还合成了(2.4-GH_(11)K.TMEDA及K_2C_8H_8·3THF并也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在所合成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中,没有属于C=C双键的吸收峰,表明分子中配位体以η~5形式的大π键体系与稀土金属离子结合,在Ln(2.4-GH_(11))_2Cl·TMF和Ln(2.4-GH_(11))Cl_2·GH_THF的红外光谱中,于1060波数附近出现一强而宽的吸收峰,即化合物中有四氢呋喃分子络合。化合物的室温NMR谱有四个吸收峰,2.4-二甲基戊二烯配位体可能为η~5平面∪或W构型。化合物的水解'H-NMR谱与质谱都证实水解产物为2.4-二甲基-1.3-戊二烯。它是-2.4二甲基戊二烯阴离子水解所得的唯一产物,它表明化合物中的配位体确为2.4-二甲基戊二烯阴离子。(2.4-GH_(11))_2Cl·TMDA配合物晶体结构是应用低温X-射线衍射技术用Nicolet R_3 M/E型四园衍射仪LT-1低温装置并利用重原子法测定的最小二乘法精修至收敛时的一致性因子R=0.055. Rw=0.057。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1.322(4)A, b=9.242(3)A, c=15.956(5)A. β=106.70(3)分子中2.4-二甲基戊二烯阴离子呈平面∪构型。钾离子与四甲基乙二胺二啮体结合形成的络合阳离子和2.4-二甲基戊二烯阴离子相间排列形成无限链状结构分子。2.4-二甲基戊二烯阴离子的C-C键长明显分为中间与外端C-C键两组。外端组C-C键双性质较强键长较短。表明C3具有负电荷的共振杂化体贡献较大。分子中K-C键最短的是K-C(1.5)。而不是具有较多负电荷的C3-K键。这可能是由于几何因素造成的。K_2C_8H_8·3THF的晶体结构是采用与前者相同的方法测定的。它属三斜晶系,PT空间群,晶胞参数a=10.263(3)A, b=13.157(4)A, c=9.443A, α=87.51(2)°, β=114.93(2)°, γ=76.81(2)°. V=1111.6A, R=0.051. 晶体中负二价的环辛四烯阴离呈平面构型,具有中心对称性,两侧与两中心对称相关的钾离子连接,相邻的非等效的钾离子间通过两四氢呋喃分子的氧原子相连接,从而形成了无限链状结构的分子。环辛四烯反映了Huckel的4n+2芳香性规则。该结构的特别之处在于四氢呋喃分子的氧原子以桥键形式与两个钾离子同时连接。而这种形式的桥键在其它化合物中似还未发现。Go(2.4-GH_(11))_3的晶体结构亦是采用与前述相同的方法测定的。其晶体为三斜晶系,PT空间群,晶胞参数a=12.541A, b=12.853A, c=8.432A, α=91.44°, β=108.61°, γ=117.97°, V=112.54A~3. 结构测定表明,Gd(2.4-GH_(11))_3分子具有C_3h对称性。三个配位体阴离了的九个带负电荷的碳原子近似以三帽三角棱柱形式与钆离子配位。分子中2.4-二甲基戊二烯阴离子的C-C键长-亦分为而组。外端C-C键较中间C-C键强,键长较短,亦表明C3具有较多的负电荷。2.4-二甲基戊二烯阴离子本身近似呈平面∪构型。C2,C4偏离由C1 C3 C5三碳原子构成的平面0.067A。方向上远离中心钆离子。可能在此以离子性为主的化合物中,钆离子与不带电荷的C2 C4间的相互作用有些排斥性质。与Nd(2.4-GH_(11))_3不同的是,在Gd(2.4-GH_(11))_3分子中,Gd-(C(1,5)键最短,而不是Gd-C(3)键。这可能是由于钆离子的半径较小,化合物的空间位阻效应较大所致。

Relevância:

60.00% 6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用代数方法推导了正交晶系五十九个空间群的结构半不变量相同的二价表达式。就每一个空间群都得出了一系列公式。在222点群中的空间群都有形如以下三式的公式:E_(2h+2h';2k+2k'.0) = (N~(3/2)/g1)<(-1)~(α1)UE_(hkg))~2-1)UE_(h'k'α')|~2-1) >_(hkp;h'k'α') (0.1) E_(2h+2h'0.2α+α) = (N~(3/2)/g2)<(-1)~(α2)UE_(hkg))~2-1)UE_(h'k'α')|~2-1) >_(hkp;h'k'α') (0.2) E_(0.2h+2h'2α+2α) = (N~(3/2)/g3)<(-1)~(α3)UE_(hkg))~2-1)UE_(h'k'α')|~2-1) >_(hkp;h'k'α') (0.3) 其中g_i, α_i (i = 1, 2, 3) 与具体空间群有关。在mm2点群中的空间群都可得出六个公式,在mmm点群中的空间群都可得出二十八个公式。首先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将PT,P_(21),P(2/N),C_(2/c)空间群的二价代数表达式进行了应用,然后将P_(2,2,2),P(na21)空间群的二价代数表达式进行了应用。由于未找到mmm点群空间群的结构实例,故为mmm点群空间群的公式未予应用附加地,推导了四方晶系I_(42a),I_(41/a)两空间群的公式,对I_(42a)的公式也进行了应用,由应用结果可得出:(一)代数方法推导的思路和数学方法是验证正确的,在含有主原子的结构中,由强度量算法的二十至三十个相角基本与正确值吻合(一般只有一、二个不等)。(二)在代数方法计算的同时,也进行了概率Σ_4元素的计算,可以得出,代数方法速度要快得多,特别是正交晶系中,时间上的优势更突出,数据剔除的依据也更比概率Σ_4关系明显。(三)代数方法在含有重原子的结构中比只含轻原子的结构中好用。这种特点和概率Σ_4关系一样。另外,和论文题目独立地,在低温条件下作者测定了杂多酸K_(11)[DY(SiMo_(11)O_(39))_2],28H_2O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的P_(21/n)空间群,Z = 4, 晶格参数为:a = 17.256(3), b = 26.817(4), C = 21.797(4)A, β = 104.39(1)°,最后的R = 0.0637。

Relevância:

60.00% 60.00%

Publicador:

Resumo:

锗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有关资料表明,有机锗化合物对人体的多种疾病,尤其是癌症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从而使锗化合物的合成,药理研究成为一个新兴的、引人注目的领域。在本论文中,我们建立了一套锗及其形态分析的新方法,并提出了氢化物发生一银语胶光度法连续测定砷和锗、微量硒测定的新方法,探讨了锗、砷、硒三种氢化物的性质及测定锗,砷时其它石生成氢化物元素的干扰和消除方法。本论文的工作分为以下六部分。一、微量锗测定新方法的建立微量锗的测定,从目前资料来看,主要采用苯基荧光酮一表面活性剂、碱性染料-锗钼杂多酸和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连用的方法,对于使用显色剂的各种测定手段,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选择、重现性差及操作繁琐的缺点;原子吸收测定锗,原子化效率不高,条件要求较为苛刻。所以,我们的工作旨在寻求一个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测定锗的新方法。通过试验,我们采用硼氢化钾将溶液中锗以锗化氢的形式发生出来,用硝酸银、有机溶剂,动物胶的混合溶液吸收,锗化氢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形成黄色的溶胶显色,在425nm处有最大吸收,成功的建立了测定微量锗的新方法。新的方法将锗化氢的发生、吸收、富集、显色在一个系统中同时进行,达到简便、快速的要求,灵敏度高,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32 * 10~4 l·mol~(-1)·cm~(-1),对岩矿、土壤等固体样品的测定,检测下限为0.05ppm,对水样的测定,检测限可达2PPb,通过对三十多种离子的干扰试验表明,绝大部分离子均不干扰锗的测定,选择性好,对水、土壤、植物样品,煤飞灰等样品进行测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二、锗的形态分析方法的研究锗的形态分析还未见有作者进行系统研究,这方面的工作几乎还是一个空白。以医学界人士研究发现,在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治疗各种疾病上,有机形态的锗起着更加积极的作用,随着锗的有机药物的合成,对药物中的锗进行形态分析就愈来愈重要。我们在试验中发现,热的稀硝酸介有效的将无机形态锗以样品中浸取出来,并在确定的柠檬酸铵(PH5.5)的缓冲液中被硼氢化钾还原至GeH_4,用氢化物发生-银溶胶光度法测定。同时,有机形态锗则在此稀硝酸中保持稳定,且在所采用的氢化物发生条件下,不能被还原至 GeH_4,故不在两种形态锗共存时,进行无机锗的测定,利用湿法消解,使样品中锗全部转化为无机形态,测定锗的总量,差减法而可求得有机锗的含量。本文对固体,液体样品中锗的形态分析分别进行了讨论,对固体样品的浸取条件进行了详细研究。用该方法进行锗的形态分析,不仅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而且具有较高的重视性和稳定性。对无机形态锗和锗总量测定的回收率分别为95-105%。90-100%,并成功的对某些药物,水及合成样进行了分析。三、含锗样品消解条件的研究本文研究了多种湿法消解体系,对含锗样品消解过程中存在着的回收率低,稳定性差的原因做了较为详细的探讨,经过试验证明,在常用的湿法消解体系中,加入氢氟酸的作用并不是为了防止锗的挥发,常用的酸HNO_3, H_2SO_4, HClO_4在消解过程中并不会引起锗的挥发损失,引起的回收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硅胶的吸附,而加入F~-使回收率提高是因为F~-使硅胶以SiF_4形式挥发而使锗的吸附得以解析所改。对生物样品的消解,本文提出了HNO_3-HClO_4-NH_4F-(NH_4)_2MoO_4新的消解体系。体系对样品消解完全、回收率高(90-105%),对各种加标样品及实际样品消解测定,稳定性,准确性均令人满意。四、氢化物发生一银溶胶光度法连续测定砷和锗锗砷同属可生成氢化物元素,将它们在一个系统中同时发生出来,吸收显色测定,将使实际样品的分析更加简便,快速。为同时发生两种氢化物,我们选择了各种强酸、弱酸、缓冲液作为反应介质,以柠檬酸铵缓冲液和草酸铵介质为最佳,并确定了介质的数值酸度PH 5.5-6.0。在这种条件下,锗砷可被充分发生出来。利用A_3H_3 GeH_4的极性及还原能力的差异,使气体通过两支串镁的,盛有不同硝酸银溶液的吸收管,先得A_3H_3吸收显色,GeH_4不被吸收而导入第二个吸收管吸收,达到两种氢化物分别吸收、两个元素连续测定的目的。本方法操作简便,反应快速、灵敏度高,锗砷标准曲线参数分别为Ge {r = 0.9997 a = 0.0047 b = 0.207 A/μg As { r = 0.9996 a = -0.0011 b =0.309A/μg对水样的测定,锗,砷检测限分别达到2PPb和1PPb。利用这种方法,成功的进行了GSD,GRD,煤飞灰等复杂样品及水样的分析。五、氢化物发生-硒化银溶胶法测定微量硒硒做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既参与人体的各种代谢,必不可少,摄入过量则又有害,硒的生物学效应及环境毒性方面研究的迅速进展,要求人们简便快速、准确灵敏的进行种样品中微量硒的分析。本文在0.2NH_2SO_4-2%硒石酸介质中,用硼氢化钾宁将Se(IV)以H_2Se形式发生出来,用硝酸银-阿拉伯胶溶液吸收,形成硒化银溶胶显色,建立了硒化氢发生-硒化银溶胶光度法测定微量硒的新方法,本方法不仅反应快速、操作方便,而且具有较高灵敏度和选择性,显色后的溶液在 246nm处有最大吸收,检测限为0.04PPM。本文探讨了硒化氢发生、吸收显色的各种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佳条件。用于进行硒酵母、人发、米、尿等样品中微量硒的测定,并且与其它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对照,结果完全一致。六、测定锗,砷,硒时共价氢化物元素的干扰及消除可生成氢化物元素之间的干扰是采用氢化物发生技术分离测定元素的主要干扰因素之一,由于各元素性度接近,这种干扰往往很难消除。许多文献却提到这种干扰问题,但对消除干扰却缺乏有效方法,这就使复杂样品中这些元素的测定遇到很大困难。本文采用氢化物发生-银溶胶光度法对锗,砷,硒三种元素氢化物的性质进行了试验,探讨了它们在酸性,中性,碱性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及与变价离子、氧化剂反应的能力,得出:三种氢化物的稳定性为GeH_4 > A_3H_3 > H_2Se,而其还原能力则与上述顺序正好相反。基于氢化物的稳定性及还原能力的差异,我们提出了测定锗,砷时消除其它共价氢化物元素干扰的简便,有效方法,对锗的测定,采用U形管中填充浸润KIO_3酸性溶液脱脂棉的方法,发生出来的气体通过U形管,可方便的消除其它七种共价氢化物元素的干扰,具有高效性。测定微克锗, As~(5+), As~(3+), Sb~(3+) Pb~(2+), Bi~(4+), Sn~(2+)的允许量可达毫克级,百倍于Ge(IV)的Te~(4+), Se~(4+)也不产生干扰。对砷的测定,则采用U形管中填充浸润乙醇胺的DMF混合液的脱脂棉的方法消除干扰,1000-5000倍量的Pb~(3+), Bi~(3+), Sn~(4+), Sn~(2+), Sb~(3+), 15-100倍的Ge~(4+), Se~(4+), Te~(4+)不干扰砷的测定。

Relevância:

60.00% 60.00%

Publicador:

Resumo:

6.6-二甲基富烯与金属镁、CCl_4在THF中还原偶联可产生双碳桥联二环戊二烯基氯化镁,[C_5H_4C(CH_3)_2C(CH_3)_2C_5H_4]Mg_2·Cl_2·4THF。该化合物与无水氯化稀土反应可产生双碳桥联二环戊二烯基稀土氯化物;(I)(II)两类化合物经元素分析,热失重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电子能谱、水解产物的质谱,核磁共振谱分析及(I)类化合物中镱的络合物的晶体结构分析确定了该化合物的组成及结构。采用低温技术,用Nicolet R_3M/E型四园衍射仪,LT-1低温装置收集衍射数据。并用重原子法解出结构,块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R = 0.0507, R_w = 0.0530。晶体[C_5H_4C(CH_3)_2C(CH_3)_2 C_5H_4]TbClMg_2Cl_4·7THF属三斜晶系,PT空间群,a = 16.911A, b = 13.208A, c = 13.772A, α = 116.52°,β = 111.30°, γ = 87.61°, V = 2549.02A~3, M = 1116.1,晶胞中含2份化学式量,D_C = 1.45g/cm~3, μ = 22.6cm~(-1)(Mokα)。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为一离子对型络合物,络阴离子的结构为桥联二环戊二烯为-螯含配体,该配体的二个环戊二烯基和两个Cl~-离子与Yb~(+3)离子络合成四面体构型。每个环戊二烯基均以η~5和Yb~(+3)离子成键。该螯合物具有一定的张力。两个桥碳原子及与桥碳原子相连的环戊二烯基环上的碳原子的键角较正常的碳正碳面面体角扩张了约5°。另一THF分子为填隙分子。该离子为两个共用三个氯顶点的变形八面体。两个镁以三重氯桥键相连。这种三重氯镁桥键是首次发现。氯镁核键基本保持离子键的特征,其氯镁键长与氯镁的无机盐键长极为相近。Yb~(+3)离子的配位数与8,Mg~(+2)离子的配位数为6。6,6-二甲基高烯与苯基理在1:1的乙醚,汽油溶剂的中0 ℃反应产生一个叔烷基取代环戊二烯基锂。该锂盐与无水氯化钙反应可产生取代环戊二烯基氯化钙;该化合物的组成已为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水解产物质谱,核磁共振氢谱所证实。红外光谱中700、752、1470、1500、1600cm~(-1)吸收峰示有苯环存在,1360,1380cm~(-1)示有谐二甲基,1025cm~(-1)示有取代环戊二烯基。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的化学位移值为:7.21ppm示有苯环,6.13,6.30ppm示有环戊二烯基。1.53ppm为甲基上的氢的化学位移值。

Relevância:

60.00% 60.00%

Publicador:

Resumo:

I LnCl_3-LiCl-THF配合物的研究深入地研究了氯化稀土和氯化锂于四氢呋喃溶液中,以不同的摩尔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反应速度随着稀土元素原子半径的减小,LiCl/LnCl_3摩尔比的增大,以及四氢呋喃用量的增加而加快。通过紫外质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等证明,随着不同的LiCl/LnCl_3摩尔比和结晶条件的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组成的LnCl_3-LiCl-TNF配合物。对(LaCl)(THF)_2(μ_2-Cl)_4[Li(THF)_2]_2和(LaCl)DME(μ_3-Cl)(μ_2-Cl)_5(La·DME)Li(THF)_2晶体的结构分析表明,前者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0.542(4), b=32.236(4), c=11.182(6)A °; β=113.50(3) °, V=3484.97 A °~3. Z=4, R=0.0471;后者为三斜晶系,PT空间群,晶胞参数是:a=11.123(3), b=16.564(5), c=8.653(3)A °;α=95.16(3), β=95.63(3), γ=74.71(3) °;V=1527.0A °~3。Z=2,R=0.0303。实验结果还表明,μ_2-和μ_3-氯桥键是LnCl_3-LiCl-THF类配合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配位键,这种键是通过多重键的方式起着稳定分子结构的作用。当进行与有机配体的交换反应时,由于它们的特殊稳定性,能起到阻止轻稀土有机配合物歧化反应的作用。II环戊二烯基轻镧系氯化物的合成及其稳定性的研究对(G_5H_5)_3Ln·THF和LnCl_3·3LiCl-THF (Ln=La, Nd)溶液反应的研究表明,由于μ_2-氯桥键的作用,轻稀土环戊二烯基化合物中环戊二烯基的再分配反应,在0℃或室温下都能迅速进行。通过两者不同的摩尔比反应,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 NMR和质谱鉴定,方便地合成了C_5H_5 LnCl_2·2LiCl·5THF和(C_5H_5)_2LnCl.LiCl·nTHF (Ln=La, Nd)等配合物。这一结果表明(C_5H_5)_2LnCl.LiCl·nTHF配合物不仅能稳定地存在于THF溶液中,而且能在一定条件下析出结晶。对(C_5H_5)_2LaCl.LiCl·4THF的晶体结构测定表明,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c2m空间群。a=12.306(4), b=23.056(6), c=26.701(11)A°; V=7575.81A°~3;而(C_5H_5)_2LaCl·LiCl(DME)_2THF晶体则属于六方晶系,a=12.967(4), b=12.967(4), c=24.108(10)A°;V=3510 A°~3。通过(G_5H_5)_3Ln·THF与LnCl_3·3THF (Ln=La, Nd)的反应进一步研究了轻稀土环戊二烯基氯化物的稳定性。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合成了[(η~5-C_5H_5)_4La_3Cl_5·3THF]_2·9THF和(C_5H_5)_2 NdCl·THF配合物,前者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1.690(3), b=11.750(5), c=18.433(6)A°; α=98.75(3), β=95.62(3), γ=118.92(2)°; V=2147.06 A°~3. Z=1, R=0.099。对环戊二烯基轻稀土氯化物的稳定性进行了较详细地讨论。结果表明,THF的用量和化合物的溶解度是影响产物组成的决定因素。当THF的量不足以溶解所生成的产物时,就会歧化成溶解度最大((C_5H_5)_3Ln·THF)和最小(LnCl_3·nTHF)的两种组分。反之,环戊二烯基轻稀土化合物(Ln=La, Nd)中环戊二烯基的再分配反应就能顺利进行。经元素分析和结构测定,在((C_5H_5)_3Nd·THF)和NdCl_3·LiCl-THF溶液的反应体系中,偶然分离得到了[(η~5-C_5H_5)_4Nd_4(μ_4-o)(μ_2-Cl)_8] [Li(DMP)_2THF]_2这一不合常规的化合物,其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na2,空间群a=19.010(7), b=23.231(6), c=14.180(4); V=6261.91 A°~3。Z=4, R=0.054。说明在一定条件下,μ-氧桥键也起到了稳定分子结构的作用。推测了各类环戊二烯基轻稀土氯化物在THF中的合成反应机理,在LiCl存在的反应体系中Ln cl cl Li桥键能与环戊二烯基发生交换反应;在(C_5H_5)_3Ln·THF和LnCl_3·3THF的反应体系中,首先存在着LnCl_3分子之间的互相作用,因而易于形成双核或多核配合物。这类配合物以晶体形式析出时,易于发生结构上的变化,即化合物的结晶形态与溶液中的形态不一定相同。探索了环戊二烯基烯丙基稀土化合物新的合成方法。找到了真空加热脱水制备氯化稀土的最佳条件,其产物纯度在97%以上。通过加入Co_3O_4/Wo_3催化助燃剂的方法,提高了测定稀土有机化合物中碳含量的准确性。

Relevância:

60.00% 6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水解产物质谱、核磁共振、热失重分析及x-光单晶衍射分析,确认合成了下述两种新型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并对它们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和讨论。(1) ErCl_3 + C_6H_5CH_2C_5H_4Na → (THF) C_6H_5CH_2C_5H_4ErCl_2·3THF + NaCl; (2)GuCl_3·nTHF + C_9H_7K → (THF) C_9H_7GuCl_2·3THF + Kcl; 在第一种配合物的合成中,讨论了苄基环戊二烯与无水氯化稀土反应的条件。并首次成功的合成了苄基环戊二烯基稀土配合物。对于第二种化合物的合成,采取了与文献不同的反应条件及合成方式。提高了产物收率并第一次得到了茚基稀土二氯化物的单晶结构表征。上述两类配合物均对空气、水汽敏感,均可溶于四氢呋喃溶剂中,难以溶解在汽油等烷烃溶剂中。其中C_6H_5CH_2C_5H_4ErCl_2·3THF在DME·Et_2O甲苯等溶剂中也有较为良好的溶解性。在C_6H_5CH_2C_5H_4ErCl_2·3THF的红外光谱中,1600cm~(-1)、1490cm~(-1)和1450cm~(-1)为苯环骨架振动吸收峰,700cm~(-1)为取代苯环的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2980cm~(-1),2880cm~(-1)为CH_2的振动吸收峰,1600cm~(-1)、1040cm~(-1)和860cm~(-1)为环戊二烯基的特征吸收峰,1060cm~(-1)、910cm~(-1)为四氢呋喃分子的特征吸收峰,460cm~(-1)为Ln-Cl键的特征吸收峰。其分子结构见图I,晶体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a = 11.622A. b = 10.281A, c = 26.040A. β = 86.65°、V = 3106.09A、E = 4L。最终端离因子R = 0.050。中心离子Er~(3+)处于八面体中心,配位数为8。化合物C_9H_(17)GdCl_2·3THF的红外光谱中,出现的四氢呋喃分子特征峰为1050cm~(-1), 900cm~(-1)。茚基特征峰为845cm~(-1)和1020cm~(-1);GuCl键吸收峰为460cm~(-1),热失重分析表明,配合物分子中含有三个四氢呋喃分子。单晶结构见图II,单晶属单斜晶系,P21空间群,晶胞参数a = 10.468A, b = 11.888A, c = 11.854A, β = 108.46°, D = 1399.3A~3。最后一改性因子R = 0.042。平均键长Gd-C(环)为2.739,Gd-O为2.444A,两个Gd-Cl键长分别为2.583A和2.721A,夹角Cl(1)-Gd-Cl(2)为158.0°。比较所得两个配合物,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形式,单晶结构也非常相似。在苄基环戊二烯基化合物结构中Cl(1)-Er-Cl(2)夹角为156.3°,而C_9H_7GdCl_2·3THF中相应角度为158.0°,前者较后者小的不到两度,这可能与取代环戊二烯基的空间位阻小大有关。

Relevância:

60.00% 60.00%

Publicador:

Resumo:

一 结构因子相角的代数解法晶体结构研究中的相角问题,一直是晶体学工作者努力探求的基本问题。几十年来,关于相角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直接法的成熟和普遍应用就是这个进展的显著标志。在直接法相角问题研究中,历来存在两种基本方法,即概率法和代数法。当前直接法的迅猛发展,则主要以概率法为基础,其应用的基本公式即是来自∑关系中的∑_2关系和由此发展出的TANGENT公式,并结合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和辅助公式,从而使直接法的发展一直呈方兴未艾之势。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相角问题的代数法研究则有日趋下降之势,尤其近十年来则显著落后了。作者从近年来的∑关系研究中,看到要解决相角问题,代数法仍然有其潜在的应作价值,并认为在概率法可以得到应用的许多方面,在代数法那里都应找到对应的类似内容,而代数法在研究和应用中所表现出的不同于概率法的那些方面也正是在相角问题研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问题,这就是我们进行代数法研究的目的和出发点。(一)1.5和2.5阶代数式的提出及对±2~(II)型相角的估算。(二)一般类型相角的估算(三)结构相角通用代数式的推导。代数法不仅可用于结构半不变量O,π型相角的计算,而且可用于非结构半不变量的种种类型相角的估算,其中包括型和一般类型相角,而且其应用效果完全可以和概率法相比拟,在机时利用上前者有一定优势。通用代数式的获得将为代数法的普遍应用和计算机计算创造了方便条件。二稀土杂多酸根配合物K_8H_5[La(SiWMo_(10)O_(39))(SiW_3Mo_8O_(39))]·nH_2O的晶体结构采用低温技术,在-90 ℃的干燥氮气保护下,收集晶体衍射数据,以直接法解出结构。a = 17.485(5), b = 27.096(6), c = 21.642(5)A, β = 107.79(2)°, z = 4。最后的R值为0.097。中心离子La(III)同两个杂多酸根提供的8 个氧配合。而其中的W、Mo同氧的配位情况基本相同,者是与氧六配位,形成变形配位八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