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 resultados para 850
Resumo:
多孔SiO2膜层经热处理后,具有很高的激光破坏阈值,但是结构中有许多Si-OH亲水基团,导致光学透过率受环境相对湿度的影响很大。实验目的是改善膜层内部结构,使膜层结构中的亲水基团转变为疏水基团。提高膜层的疏水性,增强膜层的透过率稳定性。系统地研究了膜层透过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在氨气和六甲基二硅氮烷(HMDS)混合气氛下热处理膜层,处理后生成Si-O-Si(CH2)3非极性疏水基团,使膜层的疏水性大大提高,因而膜层的透过率稳定性有大幅度提高。稳定性的提高延长了膜层的寿命。处理后膜层的表面粗糙度良好,均方根表
Resumo:
利用气相传输平衡技术(VTE)和后退火处理工艺在(0001)蓝宝石衬底上获得了高度[100]取向的γ-LiAlO2薄膜.X射线衍射表明是由单相的γ-LiAlO2所组成,此薄膜经850~900℃/120h空气中退火处理后显示出高度的[100]取向,这一实验结果意味着有望通过VTE方法制备用于GaN基器件外延生长的γ-LiAlO2(100)-Al2O3(0001)复合衬底.
Resumo:
The hydrolytic property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LiAlO2 (LAO), important factors for its application, were examined by AFM and X-ray rocking curve. We found that H2O may be deleterious for LAO surface polishing when the root mean square (RMS) value is less than 1 nm. However, when the RMS value is more than 1 nm it may be useful for LAO polishing. (100)-plane LAO substrates are annealed in the range of 850-900 degrees C in flux N-2, Slick AlN layer probably is produced on the substrate surface. M-plane GaN layer has grown on the substrate by 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OCVD) method. Theses results show that LiAlO2 crystal is a promising substrate of fabricating high-efficiency LEDs by MOCVD. (c) 2006 Elsevier B.V. All rights reserved.
Resumo:
Nd3+-doped Y2-2x La-2x O-3 (x = 0.08) transparent ceramics were fabricated by conventional fabrication process.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of the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absorption band of Nd3+ : Y1.84La0.16O3 was broad covering the wavelength range 780-850 nm. When doped with 1.5at% Nd3+, the cross sections of the sample at 820 nm and laser diode pumped 808 nm were 1.81 x 10(-20) cm(2) and 1.54 x 10(-20) cm(2), respectively. The strongest emission peak of the sample was centered at 1078 mn with long fluorescent lifetime, broad emission bandwidth and high quantum efficiency. Because of the additive La2O3, the spectroscopic quality parameter (X-Nd) of matrix was' decreased from 1.6 to 0.46, thus the fluorescence branch ratio of F-4(3/2) - (4) I-11/2 transition was increased to 56.82%. These properties of Nd3' : Y1.84La0.16O3 transparent ceramic are benefitial to achieve high efficient laser output and ultrashort modelocked pulse.
Resumo: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of Ce-doped yttrium orthoaluminate (Ce:YAlO3 or Ce:YAP) crystals grown by temperature gradient technique (TGT)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effects of the growth conditions on the properties were analyzed.. Methods of optical absorption (OA), photoluminescence (PL), photoluminescence decay (PLD), X-ray excited luminescence (XL) and cathodeluminescence (CL) were used in these investig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bsorption band peak at 202, 394 and 532 nm originated from F and F+ color center induced by the weak reducing growth atmosphere, green emission band near 500 ran derived from Ce3+ -Ce3+ pairs and band at 650 similar to 850 run from some unintentional impurity in crystals.
Resumo:
阐述了用光学薄膜进行色散补偿的基本原理,介绍了设计的基本过程.根据Ti:Sapphire飞秒激光器中腔内色散补偿的要求,设定了色散补偿目标,通过计算机优化,得到了一种40层的Ta2O5/SiO2介质膜系.该膜系能在720~870am范围获得大于99.5%的反射率,在510~550nm获得大于90%的透射率,在740~850nm提供较平滑的-40fs^2的群延迟色散.这样的结果经过7次反射后,可以补偿5-mm Ti:sapphire晶体产生的绝大部分群延迟色散。
Resumo:
项目应用“生物体与环境条件相适应、适者生存”的原理,采用“自然环境下反复考验、示范小区测定和模拟试验三结合”,通过调查、测试、形态解剖和生理分析等研究,历经10年多时间,发现榕属中有一种能忍耐长时间洪涝和干旱的有别于细叶榕的湖榕可能是生态型变种。利用湖榕和水翁两耐涝树种混交配种铺地黍草种营造护岸林模式,已成功地在高州水库汛期防限水位85±0.5米高程范围四个示范点水间带营造了共长2公里,宽5~10米的护岸林带。项目设计制作的“闭空油桶钢结构浮架”设备,可调节试验材料入水的深度,解决了在库面现场进行树种耐涝指标定量测试的难题。
Resumo:
本文主要通过大量的植物群落学调查和植被、环境状况的数量分析,分别从植物区系、森林群落及其主要木本物种、干扰和物种多样性五个方面分析了三峡大老岭地区山地植被景观的空间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1) 植物区系:科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性质为主;属一级温带性质明显,北温带、东亚和泛热带诸分布类型突出;区系上属于华中植物区系地区的东部。 2) 在垂直梯度上:种子植物属热带分布诸类的比例自海拔400至800米(~1100米)之间呈上升趋势,然后下降;温带分布的第8、9、10、11类随海拔而上升;地中海-中亚中心分布的第12、13类只见于比较干热的河谷地带;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属在海拔900~1100m和1600~1800m段取得小的峰值;世界分布属的比例随海拔而上升,蕨类植物属则相反。 分别用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型比列构成,和全部521个属的种类数量,对15个海拔段作聚类分析:前者首先反应了海拔1100~1200m处的划分,与植被干扰状况的垂直分布差异一致;后者强调了海拔900/1000m和1800/1900m 处的分异,可能反映了地带性常绿阔叶林基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和常绿落叶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异。 3) 对本地区森林植被的数量分类结果表明:基本上可以分为中低海拔次生落叶 针阔混交林和中高海拔山地常绿落叶阔混交林两大群。第一群主要包括栓皮栎林-杉木林-马尾松林组(低海拔段)和短柄抱栎林-锥栗林组(中低海拔段)。第二群包括中低海拔沟谷常绿阔叶林组、中海拔段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组和高海拔段米心水青冈林-茅栗林组。 DCCA排序区分了11个群落类型或群落组。采用的7个地貌因子变量中效果显著的可归纳为三组:①海拔,主要反映热量和降水梯度;②坡度和坡位,可能主要反映土壤厚度及其水分和养分状况;③坡向及坡位,反映光照条件。其中植被格局的海拔梯度效应最显著。沿海拔梯度分段分析上述诸因子对植被格局差异影响的垂直分布,表明海拔因子的局部效应在海拔600-800m和1500-1700m段最显著;坡向的效应在海拔1600m以上最突出;坡面、坡位、坡形、坡度等因子的作用在海拔中部最大。对植被格局影响因子的贡献进行定量分离,表明地形对对大老岭森林格局具有强烈的控制作用。 4) 对大老岭森林植被275个主要的木本种类进行TWINSPAN分类,得到16个种组;DCCA排序结果将上述16组合并为8群,两方面都主要反映了沿海拔和坡位+坡向的分化;海拔中部的局部地形差异导致物种组的分化比两端更细致和强烈。 根据物种生活型及其在植物群落中的地位,分6个种组进行排序和环境解释,表明:①尽管低海拔地段受到强烈人为干扰,常绿种类仍显示了数量和性质沿海拔梯度的变化;②珍稀物种在海拔梯度上形成两个相对集中的区段,大致对应于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的上下边缘;③先锋树种在中低海拔的中上坡位富集;④在中、高海拔的中低坡位,落叶的乔木伴生种显示了极大的多样性;⑤为数不多的针叶树种在海拔和局部地形梯度上也有明确分异;⑥它们和落叶的栎(Quercus)、栗(Castanea)、水青冈(Fagus)、鹅耳枥(Carpinus)属物种在大老岭地区不同地形部位的植被中起着主要的建群作用。 具体统计海拔梯度上,常绿和落叶的乔、灌木4类物种分布的种数变化表明:海拔1100m以下人为活动干扰与木本物种多样性呈一致的负相关;海拔1100m以上常绿种减少与与落叶种的增加形成对照;1100~1700m之间是落叶乔木种最丰富的地段,海拔1700m以上四类物种数量急剧下降,与山顶脊附近生境多样性降低、植物群落类型趋同有关。另外,典型亚热带的棕榈和蕉只见于海拔1000m以下;针叶树种以海拔1150m左右为界分成两组。前述4类物种的分布边界在海拔850~1050m和海拔1650~1750m之间形成比较明显的峰值,基本对应着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的上下边缘。 根据海拔分布范围,将样方中出现的558种木本植物按常绿乔/灌种和落叶乔/灌种分别分成5个热量生态类群。统计各自的面分比表明:a. 落叶灌木种的多样性分布重心在海拔梯度上的位置比落叶乔木种高,常绿种则相反,因此灌木和类的分布特征能更好的反映次生环境中的植被-气候关系;b. 在海拔850~1850m的木本物种形成巨大的多样性,仅出现于这一段的物种也很可观;亲缘物种的分化和替代突出,反映其对生物多样性发生和维持的意义重大;c. 亚热带中山地带对落叶种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远大于常绿种。 5)统计全部群落样方内枯立木、倒伏木、断头木和伐桩四类受干扰木的大小、数量、物种以反映地形对干扰的影响:①枯立木以2~15cm径级个体为主,小径级的树种选择性不强,主要分布在山南坡口上坡位,海拔1800m以上尤多,在陡峭的坡地中部减少;其大径级个体的物种构成和分布格局反映了与生境干旱有关干扰的存在。②倒伏木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1800m之间坡面中部和顶脊两侧,发生频率与坡度成正比;坡地中部以中、小径级阳性树种为主,山坡顶脊两侧的倒伏木则多为大径级的群落优势种。③断头木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1700m,和海拔1900m以上。小径级的断头木分布格局接近于枯立木,较大径级的断头木则多与倒伏木的分布相关,断头木中少有典型的阳性树种,主要由林下荫耐种构成。④人为砍伐的伐桩主要为中大径级的植被建群种或优势种个体,在海拔1000m以下,1100-1200m和1600-1800m形成三个峰值,其分布主要与人口密度、生产方式、林木种类以及交通运输便捷程度有关,通常沟谷和山脊线上的伐桩密度较大。大老岭地区人为干扰主要反映在海拔1100m以下,自然干扰的格局在海拔1100m以上才得到反映。 6)在不同取样尺度上,对大老岭地区森林群落各层次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分析表明:i. 乔木层α多样性在海拔1200-1800m之间取值较高,灌木、草本层α多样性的垂直梯度不显著,但在海拔1200-1800m之间的波动变化较为剧烈,南坡面有最丰富的灌木层多样性而西坡乔木层的物种最丰;从植被整体上,海拔1000m以下物种丰富度较低,1000-1700m之间变化剧烈,1700m以上丰富度水平较高。ii. 海拔1000-2000m之间94个样方中,乔、灌、草三层多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影响因子的大小顺序是:坡位>海拔>坡向>坡面>坡度>坡形。乔、灌、草各层几种多样性指数在多维的地形因子梯度上形成各异的分布格局,反映了山地物种多样性格局控制因子的多样性和多尺度,及局部地形因子对景观尺度上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的强烈影响。iii.对海拔1050m和1670m处植被α多样性的变尺度分析表明:随取样尺度增大,低海拔乔木、灌木层α多样性增长速率比高海拔大;后者草本层的多样性增长比较快。海拔1050m处群落各层的α多样性在800m~2尺度上渐近稳定;海拔1670m处,400m~2尺度上各层α多样性指数已基本稳定。 南、北、西坡面β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大致减少,在海拔1600m以上更明显,在海拔梯度中部变化剧烈。反映不同坡面上群落间异质性水平是:西坡>北坡>南坡。 在对植被、环境上述各个方面的格局特征分析基础上,对三峡地区侵入岩山地类型建立了一个综合的植被景观格局模式。 文章最后就两个景观尺度植被-环境的综合性问题进行了讨论:1)气候、植物区系、植被和物种分布等对老岭以至于三峡地区和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的位置、宽度的反映;和气候、地形、干扰等因子对这一生态过渡带格局和动态的影响;2)三峡地区生物多样性垂直分布的特征、维持和变化的现代机制,以及保护的重点和策略
Resumo:
下载PDF阅读器发光生物因其活体能自发荧光而倍受关注,萤火虫(鞘翅目:萤科)是被研究最多的发光生物,因为成虫发光在其性选择以及求偶交配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萤火虫的发光是一个消耗能量(ATP),的化学反应过程,因而其发光在成虫之外的虫态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萤火虫成虫和幼虫的发光行为、功能意义进行了综述,并结合萤火虫的饲养观察对其卵和蛹的发光行为进行了描述,探讨了卵和蛹的形态阶段发光的生物学功能以及生物荧光的起源进化.这将有助于理解萤火虫及其它生物自发荧光的本质和起源进化过程.
Resumo:
Dmrt(Double sex and Mab-3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基因是一类含有高度保守的DM(Double sex and Mab-3)结构域的基因家族,该基因家族的很多成员都参与了性别决定和分化过程的调控。目前已研究了很多物种的Dmrt基因,但对于具有重要进化地位和经济价值的贝类,却鲜见相关报道。Dmrt5作为Dmrt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是否也参与了动物的性别决定与分化的调控,至今为止没有定论。采用RACE-PCR技术,从马氏珠母贝(Pinctadamate
Resumo:
通过线粒体Cytb基因全序列分析,探讨了青海湖裸鲤和花斑裸鲤的起源关系及其进化模式.系统发育分析进一步支持了青海湖裸鲤和花斑裸鲤3个mtDNA谱系的划分.形态上具有高鳃耙变异的个体未形成特有的进化枝,证明了第一鳃弓外鳃耙变异并不具有系统发育意义.对青海湖裸鲤和花斑裸鲤进化枝扩散模式的网络分析表明,黄河独有的单倍型A1是一个创立者单倍型,全部青海湖裸鲤的样品来自于它的辐射,而青海湖裸鲤可能仅仅起源于黄河花斑裸鲤两个主要支系中的一个.Fs检验和核苷酸不配对分析暗示了青海湖裸鲤和柴达木盆地花斑裸鲤在历史上经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