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resultados para 700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于2010-11-23批量导入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Taking advantages of short pulse excitation and time-resolved photoluminescence (PL), we have studied the exciton localization effect in a number of GaAsN alloys and GaAsN/GaAs quantum wells (QWs). In the PL spectra, an extra transition located at the higher energy side of the commonly reported N-related emissions is observed. By measuring PL dependence on temperature and excitation power along with PL dynamics study, the new PL peak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transition of the band edge-related recombination in dilute GaAsN alloy and delocalized transition in QWs. Using selective excitation PL we further attribute the localized emission in QWs to the excitons localized at the GaAsN/GaAs interfaces. This interface-related exciton localization could be greatly reduced by a rapid thermal annealing.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The effect of thermal annealing on the Raman spectrum of Si0.33Ge0.67 alloy grown on Si (100) by molecular beam epitaxy is investigated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550-800 degrees C. For annealing below 700 degrees C, interdiffusion at the interface is negligible and the residual strain plays the dominant role in the Raman shift. The strain-shift coefficients for Si-Ge and Ge-Ge phonon modes are determined to be 915 +/- 215 cm(-1) and 732 +/- 117 cm(-1), respectively. For higher temperature annealing, interdiffusion is significant and strongly affects the Raman shift and the spectral shape.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以开顶箱法分别控制CO2、O3浓度,在CO2、O3浓度升高及其二者相互作用条件下,分析沈阳城市森林主要树种油松、银杏活性氧水平,抗氧化系统活性以及膜脂过氧化程度动态变化,揭示城市油松、银杏抗氧化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 1. 在短期(60天)内CO2浓度倍增(700µmol mol-1)使油松、银杏超氧自由基(O2-.) 产生速率与过氧化氢(H2O2)含量减少,而抗坏血酸(ASA)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GR)活性升高,丙二醛(MDA)含量下降。与对照相比,大多数测定显示出显著差别。植株抗氧化能力增强,对活性氧清除能力提高。但长期(70天以上)CO2浓度倍增处理则使试验结果发生逆转。 2. 高浓度O3(80nmol mol-1)使O2-. 产生速率提高,H2O2 含量增加,MDA含量也随之增加。ASA含量与SOD、APX及GR活性在高浓度臭氧熏蒸的前期升高,但随着臭氧暴露时间的延长ASA含量与保护酶活性均变得低于对照。因此,在高浓度臭氧熏蒸的前期(30天以内),抗氧化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自身的活性适应环境变化。但连续的高浓度臭氧胁迫导致活性氧含量升高,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在试验后期, 虽然肉眼可见的伤害尚未观察到,但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膜脂过氧化程度加深,油松、银杏的抗氧化系统已经不能抵抗长期臭氧胁迫所带来的氧化伤害。 3. 高浓度O3熏蒸初期,经倍增浓度CO2预处理的油松、银杏O2-.产生速率与H2O2含量,SOD、APX、MDAR、GR活性与自然O3浓度条件下植株无显著差异,表明高浓度CO2预处理银杏、油松对O3的抵抗能力增强。但随着高O3曝露时间的延长,O2-.产生速率与H2O2含量增加,SOD、APX、MDAR与GR活性低于对照,而且(经高CO2预处理后移入自然CO2、O3浓度中的植株)之差异逐渐增大,在试验末期达到差异显著水平,表明高CO2诱导油松、银杏产生的对O3胁迫的高抗性是不稳定的。 4.高浓度O3预处理(50天)使油松、银杏的抗氧化系统活性下降,已如前述。将经高浓度O3预处理的油松、银杏分别置入倍增浓度CO2与自然CO2环境中,随后的20天高CO2处理使活性氧水平低于自然CO2环境,而抗氧化酶活性高于自然CO2环境。这表明倍增CO2浓度能有效的恢复高浓度O3处理对油松、银杏的氧化胁迫。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高浓度CO2和高浓度O3对植物影响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二者交互作用对城市树木的生理及碳氧平衡的影响尚不清楚。银杏(Ginkgo bilob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是沈阳市城市森林的两种重要树种,对大气环境变化的响应具有代表性。本文采用开顶箱法研究了在高浓度CO2(700 μmol•mol-1)、O3(80 nmol•mol-1)及其复合作用条件下城市银杏、油松生长、光合、蒸腾以及呼吸作用的日动态、季节动态变化,揭示了银杏、油松光合对高浓度CO2、O3的适应机制及其本身环境效应的变化规律,为研究城市森林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提供了重要基础。 得出的主要结果如下: 1. 短期(0-30 d)高浓度CO2处理提高了银杏、油松叶片/针叶细胞间CO2浓度、羧化效率和表观量子效率,从而提高了银杏、油松的净光合速率。 2. 一个生长季(100 d)高浓度CO2处理促进了银杏、油松叶片/针叶的生长,提高了细胞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了银杏、油松抵御逆境胁迫的潜能。银杏、油松日变化曲线趋向单峰曲线,缓解了中午的光抑制现象;固碳释氧量提高了近1倍,有助于减缓全球变化的速度。 银杏、油松的气孔导度和羧化效率的降低是发生光合适应的重要原因。 3. 高浓度O3处理可导致两树种的生理伤害,银杏叶片表现为褐斑型伤害,油松则为水锈型,叶片生长受到抑制。同时两树种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电导率升高。 两树种叶绿素含量降低,净光合速率下降。银杏光合速率的降低前期表现为气孔限制,后期转为非气孔限制为主。油松光合速率下降则是两种限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难分主次,表明油松的气孔调节能力弱于银杏,更易受到O3的伤害。造成实验处理后期银杏、油松光合速率下降的非气孔因素是表观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的降低。 高浓度O3处理使银杏、油松的光抑制现象加强,固碳释氧、降温增湿能力降低,且油松降低幅度大于银杏。 4. 高浓度CO2和O3复合处理提高了银杏油松的叶绿素含量,减轻了高浓度O3对叶片/针叶的伤害,促进了叶的生长。 与对照相比,复合处理提高了银杏、油松的净光合速率,降低了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从而使水分利用效率和含水量得到提高。表观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的提高是光合速率大幅度上升的重要因素;呼吸速率的提高则是后期光合速率增幅减小的重要原因。复合处理前期CO2主要是通过气孔调节来缓解O3对树木的伤害,高浓度CO2处理对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大于高浓度O3处理的抑制作用。 高浓度CO2和O3复合处理的银杏、油松的光呼吸速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电导率降低,提高了银杏、油松的抗逆性,这是高浓度CO2缓解O3胁迫对树木伤害的一个原因。复合处理同样缓解了银杏、油松光抑制现象,提高了固碳释氧量,但银杏降温增湿能力降低。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急流牙甲族Sperchopsini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牙甲科Hydrophilidae的水牙甲亚科Hydrophilinae,共包括五属,即水龟虫属 Hydrocassis、革牙甲属 Ametor、Sperchopsis、Anticura、Cylomissus,世界共计有25种,我国分布有2属18个种。 本文回顾了水甲虫、牙甲科以及急流牙甲族的研究简史;综述了水甲虫在分类学、保护生物学、形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研究进展,总结了水甲虫与生态因子的关系以及水甲虫作为生态系统健康指示物的可行性。还简要介绍了昆虫分子系统学,以及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和rDNA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对收集到的700余号急流牙甲族的标本观察和分类研究,发现了一新种(内蒙水龟甲Hydrocassis mongolica sp.nov.)。并且对已知全部种类重新作了描述,特别是长茎革牙甲 Ametor elongatus雄性外生殖器部分,首次对7个种类(长茎革牙甲 Ametor elongatus、粗革牙甲 Ametor scabrosus、帝水龟甲 Hydrocassis imperialis、伪舟水龟甲Hydrocassis pesudoscapha、条纹水龟甲Hydrocassis scapulata、舟水龟甲 Hydrocassi scapha、四川水龟甲Hydrocassis sichuana)的雌性个体进行了描述。编制了急流牙甲族的分属、分种检索表。 采用支序分类学的方法对中国急流牙甲族种类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探讨。结果显示革牙甲属内的A. latus、A. rudesculptus、A. rugosus 及A. scabrosus 构成单系(不包括A. elongates),支持皱革牙甲A. rugosus和A. latus属于革牙甲属。水龟虫属内H. anhuiensis、H. baoshanensis、H. lacustris、H. pseudoscapha、H. scaphoides、H. scapulata、H. sichuana、H. taiwana、H. uncinata、H. schillhammeri构成一个单系。水龟虫属包括两大类群,一类群包括H. anhuiensis、H. lacustris、H. scapulata、H. sichuana 、H. taiwana,另一类群包括H. baoshanensis、H. scaphoides、 H. schillhammeri 、H. uncinata。两类群的不同之处在于后一类群的阳基侧突上有一齿状凸起。 测序了H. scapulata、H. sichuana和H. mongolica雌雄各一个个体的COI和ITS2序列。全部的COI基因序列为828bp,编码275个氨基酸。H. scapulata的ITS2序列有446bp,H. sichuana的有456bp,H. mongolica的有455bp。用MEGA 3.1计算比对距离(pairwise distances)和构建邻近系统树。结果显示对于COI,种内的比对距离分别是0(H. scapulata)、0.008(H. mongolica)、0.004(H. sichuana),种间的比对距离在0.024-0.045之间。对于ITS2,种内的比对距离分别为0.005(H. scapulata)、0(H. mongolica)、0.007(H. sichuana),种间的比对距离在0.028-0.047之间。H. sichuana和新种间的比对距离在0.024-0.037(COI)和0.044(ITS2)。比对距离揭示出种内低于0.008,种间在0.024-1.078之间。因而,它们之间应该是种间关系而不是种内的关系。COI数据集和ITS2数据集所构建的系统树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者显示四川水龟甲和条纹水龟甲是姐妹种,后者显示新种和条纹水龟甲是姐妹种。总之,在内蒙古自治区发现的为一新的物种。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采用开顶箱法研究了在连续两年高浓度CO2(700 μmol•mol-1)、O3(80 nmol•mol-1)及其复合作用条件下银杏和油松的生长、初生代谢产物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年度动态变化,揭示了银杏、油松次生代谢对高浓度CO2、O3的适应机制及其对树木本身的影响,为研究城市森林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得出的主要结果如下: 1. CO2倍增处理在2006、2007两个生长季中都增加了银杏、油松叶片中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同时也显著增加了银杏叶片中单宁、萜类化合物和油松单宁、总酚的含量。但是在2007生长季中,这些物质的增幅相对2006生长季CO2处理减缓。高浓度CO2处理对银杏、油松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和银杏叶中黄酮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在两个生长季中变化不同:在2006生长季中高浓度CO2处理增加了银杏、油松叶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银杏叶中黄酮化合物含量;在2007生长季中则降低了银杏、油松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了银杏叶黄酮化合物含量。 2. O3倍增处理在2006、2007两个生长季中都有降低银杏、油松叶中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银杏叶中单宁、黄酮化合物含量的趋势;同时, O3倍增处理在两个生长季上都增加了银杏叶中萜类化合物和油松单宁、总酚化合物的含量。这表明次生代谢物质对高浓度O3处理的响应由于次生代谢物质的种类和所属植物种类的不同而不同。 3. 高浓度CO2和O3复合处理在2006和2007生长季上对银杏、油松的影响与单因子CO2处理类似。在复合作用中,单因子O3带来的光合产物下降的现象消失,银杏和油松的初生代谢产物都高于对照水平;同时,复合作用下次生代谢物质的变化也与单因子CO2处理一致。这表明在复合作用对银杏、油松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主要通过CO2抵消O3对光合作用的抑制来实现,同时也说明CO2对银杏、油松次生代谢的影响强于O3的影响。高浓度CO2能够保护植物免受高浓度O3的伤害。 4. CO2倍增处理和复合处理增加了银杏和油松叶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这不仅能够增强银杏和油松对环境因子的抵御能力,而且还会增加植物对碳的同化作用,从而增加其对大气CO2的吸收;同时,由于次生代谢物质的抗菌能力,银杏和油松叶内次生代谢物质的增加有可能会减缓其凋落物在土壤中的降解,从而增加土壤碳“汇”。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主要研究了沈阳市主要绿化树种银杏(Ginkgo biloba)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排放的日变化、季节变化规律,同时采用开顶箱法研究了高浓度CO2(700 µmol•mol-1)、O3(80 nmol•mol-1)及复合作用下城市主要绿化树种银杏、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油松、华山松(Pinus armandii)VOCs排放规律,揭示了城市中树木VOCs排放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高浓度CO2和O3的响应,为研究城市森林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实验建立的热解吸与气相色谱联用方法,最小检测量为4×10-10 g,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可满足对树木VOCs分析的要求。研究发现,银杏和油松VOCs的释放具有显著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二者夜间均不排放异戊二烯。α-蒎烯为油松释放VOCs的主要成份,同时发现油松排放的α-蒎烯,β-蒎烯,莰烯和柠檬烯之间具有显著相关关系,说明这几种化合物在遗传控制上有某种共同效应或者具有相同的代谢途径。不同树种排放的VOCs组成明显不同,银杏及蒙古栎主要排放异戊二烯,而油松和华山松主要排放单萜;蒙古栎VOCs释放量显著高于其他树种。市区树木VOCs排放速率显著高于郊区,沈阳市主要绿化树种银杏和油松VOCs的年排放量分别为12.16 t和14.48 t。大气CO2和O3浓度升高条件下,树木VOCs释放规律和排放组成,受植物种类和生长季的影响;单独提高大气CO2或O3浓度可显著影响树木VOCs的释放和组成,但是二者复合作用没有显著影响。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大气环境中O3和CO2浓度的升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但二者交互作用对城市中树木光合生理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华山松(Pinus armandi)是沈阳市城市森林的两个重要树种,对大气环境变化的响应具有代表性。本文采用开顶箱法研究了在高浓度O3(80 nmol•mol-1)、CO2(700 μmol•mol-1)及其复合作用下沈阳市蒙古栎、华山松生长、光合、蒸腾的日动态、季节动态变化,揭示了高浓度O3、CO2及其复合作用对两树种光合生理的影响机制,为研究城市森林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得出的主要结果如下: 1. 高浓度O3处理后,蒙古栎叶片表现为棕斑型伤害,华山松针叶则为叶尖变黄,两树种光合“午休”程度加重,叶片生长受到抑制。同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淀粉含量降低。 两树种叶绿素含量降低,净光合速率下降。蒙古栎光合速率的降低前期主要表现为气孔限制,后期转为非气孔限制为主。华山松光合速率下降则主要受非气孔限制,表明其针叶气孔开闭对光合的影响要小于蒙古栎。造成两树种光合速率下降的非气孔因素是表观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的降低。两树种光呼吸的升高是逆境下的一种保护机制。 在叶绿素荧光方面,两树种Fo、Fm、Fv/Fm、φPSII、ETR、qP降低,NPQ升高,表明高浓度O3作用下, PSII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降低、电子传递速率下降,用于光合光化学反应的光能减少,过剩能量增加,热耗散增加。 2. 高浓度CO2处理短期内提高了两树种叶片胞间CO2浓度、羧化效率、表观量子效率和光反应能力(φPSII、ETR和qP),从而提高了蒙古栎、华山松的净光合速率。一段时间后表现出光合下调的现象,羧化效率的降低和光反应能力(φPSII、ETR和qP)的下调可能是发生光合适应的主要原因。 高浓度CO2处理促进两树种叶片的生长,提高了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淀粉含量。日变化曲线趋向单峰曲线,缓解了光合“午休”现象。 3. 复合处理效应,高CO2处理缓解了高O3处理的不利影响,减轻了高浓度O3对叶片的伤害,与单因子O3处理相比较,Pn、AQY、CE、Fv/Fm、qP升高,NPQ降低。另外,在叶片代谢产物、叶绿体色素含量、以及叶生长量的变化上缓解作用均有体现。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采用开顶箱法模拟大气O3和CO2浓度升高(80 nmol•mol-1,700 μmol•mol-1),对银杏(Ginkgo biloba)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幼树进行了连续两个生长季的熏蒸试验,研究了银杏叶片和油松针叶活性氧产生清除系统的生理变化过程,从活性氧代谢生理机制上揭示其抗性变化规律,为研究城市森林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得出如下结论: 1. 高浓度O3显著增加了银杏叶片ASA含量和抗氧化酶(SOD、APX)活性,增强了活性氧清除能力;但这种抗氧化能力的提高不足以消除高O3带来的氧化逆境,H2O2和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与银杏相比,高浓度O3在试验初期诱导油松针叶SOD和APX酶活性升高,增强了活性氧清除能力;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ASA被耗竭,H2O2过量积累显著地抑制了抗氧化酶活性,加剧了氧化伤害。银杏和油松结果的差异表明,银杏对80 nmol•mol-1浓度的O3具有更高的抗性,而油松针叶活性氧代谢等生理过程受其影响更大。 2. 高浓度CO2对银杏叶片活性氧代谢无显著性影响。然而,高浓度CO2减缓了油松针叶活性氧的产生,抗氧化酶活性呈降低的趋势;但针叶内AS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这说明高浓度CO2促进了油松针叶ASA合成,或者是减少了ASA的消耗。在试验处理后期,针叶内H2O2含量和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处理。 3. 高浓度O3和高浓度CO2复合处理中,高浓度CO2缓解了高浓度O3对银杏叶片和油松针叶造成的氧化胁迫,但其生理机制不同:银杏叶片AS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普遍低于高浓度O3单因素处理而高于对照处理,并且叶片H2O2含量和膜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显著低于高浓度O3单因素处理,这说明高浓度CO2通过减少活性氧的产生来缓解高浓度O3所致的活性氧积累以及膜质过氧化伤害。与银杏不同的是,高浓度CO2使油松针叶内ASA含量显著高于高浓度O3处理,增强了活性氧清除能力,减轻了活性氧对抗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有效的控制了ROS的产生与清除之间的平衡,缓解了高O3带来的氧化伤害。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采用热解吸与气相色谱联用技术对沈阳市主要绿化树种银中杨(Populus alba × berolinensis)、垂柳(Salix babylonica)、榆树(Ulmus pumila)、皂角(Gleditsia japonica)、丁香(Syringa oblate)和水腊(Ligustrum obtusifolium)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排放的日变化、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观测,并估算了这6种树的BVOCs排放通量;同时采用开顶箱法研究了高浓度CO2(700 µmol•mol-1)、O3(80 nmol•mol-1)及二者复合作用下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BVOCs排放规律。研究结果如下所示: (1) 6种绿化树种BVOCs的释放具有显著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且夜间几乎均不排放异戊二烯。 (2) 不同树种排放的BVOCs组成明显不同,银中杨、垂柳和蒙古栎以排放异戊二烯为主;油松主要释放α-蒎烯;榆树、皂角和丁香以释放柠檬烯为主;水腊在不同时段其BVOCs组成情况变化较大,主要释放异戊二烯、柠檬烯和α-蒎烯;其中银中杨和垂柳的BVOCs释放量明显高于其它树种。 (3) 在实测数据基础上,估算出沈阳市6种主要绿化树种银中杨、垂柳、榆树、皂角、丁香和水腊在自然条件下的BVOCs年排放量分别为104.86tC,168.66tC,3.56tC,1.27tC,4.07tC和1.33tC。 (4) 大气CO2和O3浓度升高条件下,树木BVOCs释放规律和排放物组成受植物种类和生长季的影响;单独提高大气CO2或O3浓度可显著影响树木BVOCs的释放,二者的复合作用对BVOCs释放的影响主要介于两者单独作用的结果之间。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以蒙古栎和华山松为对象,通过开顶箱法研究了在连续一年高浓度CO2(700 μmol•mol-1)、O3(80 nmol•mol-1)及二者复合处理条件下蒙古栎和华山松的次生代谢动态变化情况,阐明了高浓度CO2、O3对蒙古栎、华山松次生代谢的影响,为研究城市森林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城市森林适宜树种选择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得出的主要结果如下: 1. 高浓度CO2处理提高了蒙古栎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两种酶活性且于生长季末期达差异显著,对蒙古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无显著影响;对华山松松针中PAL、PPO两种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于生长季末显著提高了华山松POD活性。 2. 高浓度CO2处理增加了蒙古栎叶片中总酚、单宁、类黄酮、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并于生长季的不同时期达到差异显著,其中木质素和纤维素在生长季初期曾显著减少;显著增加了华山松松针中单宁和纤维素含量、显著减少了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对木质素无显著影响。 3. 高浓度O3处理显著提高了蒙古栎叶片PAL、PPO两种酶活性,对蒙古栎POD活性无显著影响;显著提高了华山松松针中PAL和POD(于生长季中期曾显著降低)活性,降低了PPO活性。 4. 高浓度O3处理于生长季初期显著增加了蒙古栎叶片中总酚含量,于生长季末显著减少了类黄酮含量,于生长季初期显著增加末期显著减少了单宁含量,显著增加了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显著减少了华山松松针中总酚、单宁和类黄酮含量,对木质素含量无显著影响,于生长季初期显著增加后期显著减少纤维素含量。 5. 复合处理于生长季末期显著降低了蒙古栎叶片PAL活性,于生长季中期显著提高了POD活性,于生长季中期显著降低了华山松松针中PPO和POD活性。 6. 复合处理显著增加了蒙古栎叶片总酚和木质素含量,先显著增加后显著减少了单宁含量,先显著减少后显著增加了纤维素含量;先显著减少后显著增加了华山松松针中总酚、单宁和木质素含量,先显著增加后显著减少了纤维素含量,显著减少了类黄酮含量。 7. 使用DPPH法对蒙古栎叶片醇提物进行了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高浓度CO2和O3及其复合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蒙古栎总的抗氧化能力,但是不同处理分别于生长季的不同阶段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界面是不同物相之间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最活跃的区域,植物通过植物体与环境之间的界面进行生命活动,其中以植物基本代谢物质COZ为媒介的界面过程研究是界面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部分。本论文以开顶箱(Open toP chamber)法控制CO2浓度,在长期野外实地模拟基础上,研究针叶/大气界面和土壤/大气界面过程,揭示了红松(Pinus koraiensis)和长白松(Pinussylveslriformis)在高浓度CO2下生理生态功能的动态变化,这对预测未来COZ浓度倍增条件下树木的适应性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期700和500μmolmol-1 CO2处理,红松和长白松发生光合适应现象,但净光合速率仍比空气条件下对照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高;②高浓度CO2没有改变两树种的气孔敏感性,Ci/Ca比值增加,气孔响应与光合适应不同步;③红松和长白松的净光合速率与RuBPcase活性、光响应参数、针叶淀粉和全氮含量、相对生长速率具有明显相关性;④红松和长白松的暗呼吸对高浓度CO2的响应是瞬间反应与长期适应性的结合;⑤高浓度CO2提高了两树种的光合水分利用效率;⑥红松和长白松地上、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分配模式在高浓度CO2下改变;⑦高浓度CO2改变了两树种单位叶面积重量、根体积、主根长、分枝等形态结构方面的特征,叶重比和根重比随CO2处理时间而变化;⑧施放高浓度CO2开顶箱内的土壤温度、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升高,土壤/大气间的CO2交换受到抑制;⑨红松和长白松对高浓度CO2的响应有很多不同之处,开顶箱本身的环境对长白松的生长有一定影响,对红松的影响相对较小;⑩红松和长白松对700和500μmolmol-1 CO2的生理生态响应随植物体的生长和CO2处理时间是动态变化的。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HER2/neu基因在肿瘤中的过度表达使其成为许多肿瘤的标志分子。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使其成为前景看好的抗肿瘤药物,对它们的细胞杀伤机制研究日渐深入。但临床研究发现HER2/neu过度表达的肿瘤细胞抵制TNF-α和Trail的肿瘤杀伤作用,因此经常产生耐药现象。为了增加过度表达HER2/neu的肿瘤细胞对TNF-a的敏感性和提高HER2/neu抗体的肿瘤杀伤效应,我们将抗HER2/neu人源化单链抗体scFvC6.5与人翔F-a融合,构建了免疫毒素scFvC6.5-TNF-α,完成了该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率为800μg/L菌液。经过亲和层析和柱复性,融合蛋白的纯度达95%以上。ELISA试验表明scFvC6.5-TNF-a能够特异结合HER2/neu阳性卵巢癌细胞SKO从3和乳腺癌细胞MCF-7,而不结合HERZ/neu阴性的黑色素瘤细胞A-375。MTT试验表明scFvC6.5-TNF-a能够选择性的杀伤SKOV-3和MCF-7细胞,而不影响A-375细胞的生长。同时为了增加过度表达HER2/neu的肿瘤细胞对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sTrail)的敏感性和提高HER2/neu抗体的肿瘤杀伤效应,我们构建了scFvC6.5与人sTrail的融合蛋白scFvC6.5-sTrail。重组子经酶切及测序证明序列正确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及westem一blot鉴定,获得高水平包含体表达菌株,产率为700雌/L菌液。对表达产物进行变性、复性及纯化,SDS-PAGE结果显示纯度达95%以上。用ELISA法检测纯化后蛋白的结合活性表明融合蛋白scFvC6.5-sTrail能够特异结合HERZ/neu阳性卵巢癌细胞SKO从3、乳腺癌细胞McF-7和Trail敏感菌株MDA-MB-231,而不结合HER2/neu阴性和Trail受体阴性的黑色素瘤细胞A-375。MTT法检测其生物活性显示纯化后的scFvC6.5-sTrail蛋白对SKO从3、MCF-7、MDA-MB-231均具有细胞毒活性,并存在剂量依赖性,但对A-375细胞没有作用。细胞凋亡流式分析表明这两种免疫毒素对SKO从3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所致。提示这两种免疫毒素在抗肿瘤靶向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