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resultados para Guava Paluma cv.
Resumo:
用MBE生长设备制造了GaAs/Si/AlAs异质结,通过CV研究了异质结的带阶和GaAs层在不同温度下生长对0.5分子层Si夹层的影响,得到Si夹层的空间分布随GaAs层生长温度的升高而由局域变为弥散的温度效应。
Resumo:
Based on the first-order upwind and second-order central type of finite volume( UFV and CFV) scheme, upwind and central type of perturbation finite volume ( UPFV and CPFV) schemes of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were developed. In PFV method, the mass fluxes of across the cell faces of the control volume (CV) were expanded into power series of the grid spacing and the coefficients of the power series wer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the conservation equation itself. The UPFV and CPFV scheme respectively uses the same nodes and expressions as those of the normal first-order upwind and second-order central scheme, which is apt to programming.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experiments about the flow in a lid-driven cavity and the problem of transport of a scalar quantity in a known velocity field show that compared to the first-order UFV and second-order CFV schemes, upwind PFV scheme is higher accuracy and resolution, especially better robustness. The numerical computation to flow in a lid-driven cavity shows that the under-relaxation factor can be arbitrarily selected ranging from 0.3 to 0. 8 and convergence perform excellent with Reynolds number variation from 102 to 104.
Resumo:
证明在非相对论热力学理论系统中,焦耳定律不是玻意耳定律的推论,玻意耳定律也不是焦耳定律的推论.用热力学证明理想气体的低温热容满足关系式∫ε0(CV(θ))/(θ)dθ=+∞,并对以往的争论给予一些评论.
Resumo:
Up-converting phosphor technology (UPT)-based lateral-flow immunoassay has been developed for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Yersinia pestis rapidly and specifically. In this assay, 400 nm up-converting phosphor particles were used as the reporter. A sandwich immumoassay was employed by using a polyclonal antibody against F1 antigen of Y. pestis immobilized on the nitrocellulose membrane and the same antibody conjugated to the UPT particles. The signal detection of the strips was performed by the UPT-based biosensor that could provide a 980 nm IR laser to excite the phosphor particles, then collect the visible luminescence emitted by the UPT particles and finally convert it to the voltage as a signal. V-T and V-c stand for the multiplied voltage units for the test and the control line, respectively, and the ratio V-T/V-C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number of Y pestis in a sample. We observed a good linearity between the ratio and log CFU/ml of Y pestis above the detection limit, which was approximately 10(4) CFU/mI. The precision of the intra- and inter-assay was below 15%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Cross-reactivity with related Gram-negative enteric bacteria was not found. The UPT-LF immunoassay system presented here takes less than 30 min to perform from the sample treatment to the data analysis. The current paper includes only preliminary data concerning the biomedical aspects of the assay, but is more concentrated on the technical details of establishing a rapid manual assay using a state-of-the-art label chemistry. (c) 2006 Elsevier B.V. All rights reserved.
Resumo:
本研究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分析和形态学方法,研究了我国三种珍稀濒危兰科植物硬叶兜兰(Paphiopedilummicranthum)、麻栗坡兜兰(P. malipoense)和独花兰(Changnienia amoena)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主要结果如下: 1.采用1 2个引物对分布于我国云贵地区的4个硬叶兜兰群体共161个体进行RAPD扩增和分析,得出物种水平的多态条带百分率(PPB)为71.6%,Nci的基因多样度(h)为0.217,Shannon多样性指数(1)为0.3301;4个群体的平均多样性水平为PPB=45.2%,h=0.1457,1= 0.2204:低于远交兰花的平均水平。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在总遗传变异中,群体间遗传变异占20.31%.群体内占79.69%;POPGENE给出的基因分化系数 (Gst)为0.2958;遗传分化略高于远交物种的平均水平。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所检测的两个群体中存在明显的空间结构,基因型在群体中以不同的小斑块存在。遗传距离和空间距离不存在相关关系。 2.用于麻栗坡兜兰的RAPD引物同上,但取样范围只有贵州的2个群体共10个个体。就所研究的个体柬看,麻栗坡兜兰的遗传多样性明显低于远交兰花物种的平均水平。物种水平上,多态条带百分率(PPB)为49.5%。Nei的基因多样度(h)为0. 1174, 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1764:在群体水平上,上述三个指标的平均值则分别为12. 75%、0.0486和0.0712,均大大低于硬叶兜兰。然而,尽管作了种种努力,麻栗坡兜兰的取样个体数量仍很少,因此所得结果可能会有误差。 3.用16个引物对分布于河南、湖北、湖南、江西4个省11个独花兰群体共216个体进行了RA PD扩增和分析,独花兰在物种水平PPB=80. 7%,h=0.197.1=0. 3116;在群体水平,上述三个指标的平均值则分别为40. 9%、0.1247和0. 1902,均低于远交兰花的平均水平。AMOVA分析表明,11个独花兰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占43.48%,群体内的占56.52%:在神农架和新宁地区内部,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分别占13.68%和49.3g%(AMOVA)。POPGENE给出的11个群体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580.神农架和新宁地区内的Gst,值分别为0.1194和0.2597。可见,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明显高于远交物种的平均水平。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独花兰的遗传变异在群体内不存在明显的空间结构。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和空间距离不存在相关关系。 4.对独花兰7个群体形态性状的分析发现,12个形态性状在群体内均有较高的变异性,cv变动于0.022-0.30O。庐山群体(LS)在所有性状上的平均值均为最高。营养性状和花部性状的变异性基本一致。除花葶长和花距直径与某些花部性状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外,各性状之间均有显著的相关性。对XN4群体的统计没有发现假磷茎数目与其他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根据以上对硬叶兜兰、麻粟坡兜兰和独花兰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韵研究,结合其他方面的资料;对三种兰花的濒危机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首先,人为采挖和破坏是导致这些兰花物种濒危的直接原因,尤其是麻栗坡兜兰。其次, 适宜兰花生存的生境正在只益萎缩、退化和片段化。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上述兰花群体的数目和规模日益下降,由此引发的遗传多样性降低和遗传结构的改变进一步加剧其濒危状况。对于独花兰而言,较低的繁殖能力又使其生存状态雪上加霜。针对三个物种不同的繁殖特性和遗传学状况,提出如下保护措施。(1)硬叶兜兰由于繁殖能力较强、现存个体尚多,遗传多样性损失不甚严重,因此以保护其所在的生境为基础、实施原位保护,是比较合适的保护策略。(2)麻粟坡兜兰目前受破坏程度非常严重;所剩个体很少,遗传多样性较低,已经很难进行有效的原位保护。因此;应利用迁地保护手段抢救目前尚存的个体。(3)独花兰的繁殖能力较弱,因此在保护生境和严禁采摘的基础上,可采用人工授粉等方式,提高结实率、增加繁殖效率,促使其复壮:在进行迁地保护时,则应注意不同群体间存在较大遗传变异而群体内多样性较低这一现实。
Resumo:
作为植物界广泛存在的一类酚类聚合物,木质素是陆生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生物大分子,而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和基因工程方法,从小麦中分离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CCR),研究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在木质素代谢途径中的调控规律,从其催化的限速步骤入手,来调控木质素的合成,有效的改变木质素的组成、含量和结构,是改善木质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乃至开发木质素资源的关键所在。本文就小麦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的分离、表达特征及其在木质素合成途径中的作用开展了研究工作。 首先用RACE方法从小麦中克隆了CCR的两个cDNA的部分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它们编码的蛋白具有CCR的典型特点,GC含量高于均60%,两者在核酸水平和蛋白水平的同源性为76%和 69%,证明在小麦中至少存在着两个CCR基因。通过 RT-PCR和Northern 杂交确定W-cr6和W-cr19在小麦的发育中具有不同的表达特征,W-cr6主要在茎中表达,而W-cr19的表达集中在根中。以W-cr6为探针,从cDNA文库中筛选到一个全长1317bp的cDNA,命名为TaCCR1。TaCCR1包括开放阅读框 (ORF) 1047bp、5′端侧翼 72bp和3′端侧翼198bp的非翻译序列。TaCCR1能够编码由349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预期的分子量为37.4kD。同源性比较显示TaCCR1基因在核酸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与其他物种的CCR基因的同源性高于60%。 为了分析CCR在木质素合成中的作用,用TaCCR1构建了用于转化烟草的正义和反义表达载体pStCCR和pAtCCR、用于转化小麦的正义和反义表达载体pBSC1和pBAC1。通过农杆菌介导得到了30株反义转基因烟草和12株正义转基因烟草。由于外源基因的抑制作用,转基因烟草在形态、木质素组成和含量、木质部显微结构上都程度不同的发生了变化。正义和反义的转基因株系呈现出株型矮化、木质素含量下降、木质部导管细胞壁受到破坏等现象。同时利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小麦种子5000多粒,部分处理经过初步的PCR和 Southern分子鉴定获得了1株转基因株系,需要对其遗传、生理和形态特征做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还对木质素对小麦茎杆的机械强度的影响做了初步的探讨,得到的结果是小麦茎杆的木质素含量、维管束的数量、茎杆有效的横界面积与其最大弯曲应力存在着正相关,而维管束的结构、密度对茎杆的最大弯曲应力没有明显的影响,从而为通过CCR基因来改善小麦茎杆的抗倒特性建立了生理学基础。
Resumo:
日本紫花牵牛(pharbitis nil CV violet)幼苗经三种不同光周期处理后(I. 16小时暗处理;II. 16小时持续光照;III、16小时暗处理中间施加10分钟光间断)不同时间取子叶提取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后发现,暗处理后24小时子叶中出现一特异蛋白质(MW:19KD,pI4.5)。暗处理后48小时仍能观察到此特异蛋白质。 通过观察光周期诱导前后不同时期去子叶或向子叶施加抑制剂对牵牛开花的抑制作用,推测与光周期诱导相关的mRNA是在暗处理期间合成的,而特异蛋白质的合成则持续到暗期结束后的24小时。在牵牛子叶内进行的光周期诱导需40小时才得以完成(16小时暗处理+随后的24小时)。 通过研究经三种不同光周期处理的牵牛子叶中线粒体在离体情况下蛋白质的合成,观察到经暗处理的牵牛子叶中,线粒体在体外多合成了三种蛋白质(与经NB处理和CL处理的植株相比)。从此推测牵牛经暗处理后,子叶中特异蛋白质的产生有特异时空性。
Resumo:
本实验以冬小麦“农大139”(T. aestivum L. cv. Nongda 139)为材料对春化作用诱导开花的分子机制作了一些探讨,主要结果如下: 1. 应用SDS-PAGE及高分辨双向电泳技术,比较了冬小麦给予春化、脱春化及超期春化处理后的电泳图谱,并结合对春小麦对照样品的分析,结果发现有一些蛋白质和春化作用紧密相关,它们随春化而出现、随脱春化而消失,并在不经低温处理即可以开花的春小麦对照中存在。也就是说,这些开花特异的蛋白质(FSPs)的存在或在诱导下的合成和小麦抽穗开花能力的获得存在一种正相关,因此推测它们在冬小麦由营养生长状态向生殖生长状态转变的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2. 从不同处理的及对照样品中提取mRNA进行体外翻译的结果表明:春化作用过程中低温诱导了mRNA组分的变化,其中一些新产生的mRNA种类与春化诱导的开花能力的获得呈高度相关,即它们是开花特异的(Flower Specific),它们中有的只在春化的特定时期存在并起作用。 3.比较体内分析及体外翻译的结果发现,一些开花特异蛋白质(FSPs)可以同时在体内提取物及体外翻译产物中检测到,因此,春化作用中开花特异蛋白质诱导合成的调节很可能发生在转录水平上。 4.基于以上结果的分析可以推测春化诱导开花是低温导致了开花特异基因表达的结果,超期春化的效应不能被脱春化所逆转则系编码这些开花特异蛋白质的基因在长期低温条件下转变成了组成性表达所致。 有关低温诱导产生的开花特异蛋白质的性质与功能及编码这些蛋白质的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Resumo:
本文以日本紫花牵牛花为材料,观察分析了其对不同光周期的反应应特性以及不同光周期处理条件下子叶蛋白质和mRNA的变状况。实验结果归纳如下:1、经不同天数短日照处理的幼苗导致植株开花特性明显不同。2、实验结果表明,12小时暗期长度可能是诱导光周期的临界暗期长度。3、经双向电泳分析观察到,长日照处理的牵牛子叶内存在着分子量分别为16.5KD(PI4.1), 16.5KD(PI4.2), 21.6KD(PI8.8)及21.7KD(PI8.3)四种蛋白质,它们在短日诱导条件下消失,表明这些蛋白质的存在可能与抑制花芽分化有关。4、提取经短日照诱导和连续光照子叶内的PolY(A~+)RNA, 进行体外翻译,观察表明光周期诱导过程是在转录水平上的调节。短日照处理不仅有促进芽分化的作用,同时还有消除长日照的抑制效应。
Resumo:
采用PEG/DMSO融合法,从普通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cv.Xanthi nc)叶肉和毛曼陀罗(Datura innoxia Mill.)茎或叶愈伤组织原生质体融合获得I5株花盆中健康生长的族间体细胞杂种植株;其中11株是在没有选择压力的条件下获得,4株则是在有IOA和R6G选择系统存在下获得。同时获得一株试管开花且形态异常的植株和一株花盆中生长的嵌合植株。lOmM IOA和I5μ g/ml R6G均能分别有效地抑制烟草叶肉和毛曼陀罗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的分裂;10% DMSO能显著提高原生质体融合率;PEG种类并不重要,但浓度则很重要;BAP较ZT,KT对植株分化有更好的诱导效果。杂种的形态、细胞、同工酶、Southern杂交,花粉育性分析结果如下:1、l5株杂种较双亲普遍株型矮小,生长缓慢,形态接近烟草但不很正常,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两种类型:(1)共有8株,其叶片大小、形状、颜色、开花习惯、花类型(单花)等均与毛曼陀罗接近,但子房败育;(2)共有7株,其株型、叶片形状、颜色、光滑度、花形状、类型(圆锥状花序)、颜色更接近烟草,但少数杂种开单花或先单花后圆锥状花序或先单花后两种花并存,且开花时间不一,部分子房败育。2、杂种染色体数目大都在60~90之间,个别者较少(48条)或较多(125条),没有一株为双二倍体(2n=96),并全部为混倍体。3、15株杂种植株均有双亲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特征谱带;大部分都有双亲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特征谱带,少都仅具烟草的谱带。4、Hae Ⅲ/水稻rDNA的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杂种1较双亲多一条谱带,杂种2较双亲也多一条弱带,其它杂种尚待定。5、花粉活力测定表明毛曼陀罗(种子再生而来)的为99%,烟草(原生质体再生而来)为80~90%,而杂种的为24~61%,育性普遍低于双亲。
Resumo:
对于某些一年生或二年生高等植物,春化作用是诱导其成花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子。冬小麦春化进程中存在着一个核酸代谢的关键期,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离特异表达的基因是研究春化诱导成花机理的一个突破口。 利用TRIzol试剂快速提取冬小麦燕大1817(Triticum aestivum L. cv Yanda 1817)未春化、春化4d、春化20d、5d脱春化的胚芽中的总RNA,去除污染的DNA后,将引物P_1(5'TTTTTTTTTTTCA3')、P_2(5'TTTTTTTTTTCC3')与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OPF_1-OPF_(20)、OPG_1-OPG_(20)组成80个引物对,对不同来源的RNA进行差别显示,共显示了大约10,000种mRNA,结果发现了两个仅在春化20d这一关键期表达而在未春化、春化4d、5d脱春化时不表达的春化相关基因(VRG)VRG49与VRG54。Northern分析进一步表明这两个基因仅与春化20d的冬小麦RNA有杂交信号。将VRG49与VRG54亚克隆于pGEM-4Z载体上,利用T_7测序系统获得了VRG49和VRG54的DNA序列,它们的长度分别为307bp与169bp。 春化21d的冬小麦京冬1号(T. aestivum L. cv Jingdong No. 1)胚芽的mRNA在逆转酶作用下反转录成sscDNA杂交,将过量的未春化、脱春化的mRNA与sscDNA杂交,运用磁珠法分离出未杂交上的sscDNA,以特异的sscDNA为模板,用DNA聚合酷I合成了dscDNA。通过对dscDNA内部EcoRI位点的甲基化、末端补平、EcoRI接头的安装、连接进入λgt10载体的EcoRI位置,以及运用包装系统进行体外包装,建立了库容为4 * 10~6pfu的富集低温诱导的冬小麦cDNA噬菌体文库。用来源于未春化、春化21d、脱春化的冬小麦mRNA合成3种cDNA探针,对噬菌斑进行原位杂交,结果筛选出了3个春化相关基因(VRG)VRG79、VRG111和VRG231。Dot blotting与Northern分析表明VRG79仅在冬小麦春化关键期21d表达。运用PCR方法从λgt10DNA中扩增出VRG79片断并亚克隆于PUC18载体上,通过T_7测序系统获得了VGR79的序列,其包括349个碱基。 通过Internet将VRG49、VRG54、VRG79与GenBank、EMBL、DDBJ、PBD中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基因至少是在植物中新发现的基因,对这些基因推测的一些功能也进行了讨论。
Resumo:
聚-β-羟基链烷酸(PHA)是许多微生物作为碳源、能源的一类贮藏性聚酯,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该聚酯可被微生物完全降解且有与塑料相似的性质,因而研究并提高PHA在植物中的合成为解决环境污染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 聚-β-羟基于酸酯(PHB)是研究的最早、研究的最清楚的一种PHA。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并克隆了真养产碱杆菌(Alcaligenes eutrophus)中合成PHB的一个关键酶——3-酮硫裂解酶基因phbA。DNA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基因与国外报道序列同源性很高,只有一个碱基对的区别。为了检测该基因的功能及导肽的定位效率,构建了带有导肽基因的组成型表达载体,由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Nicotiana tabacum cv. Wisconsin 38)得到转基因植株。蛋白质电泳结果表明导肽可以将外源蛋白定位于质体,phbA基因能翻译成相应大小的蛋白。酶活性分析证实了转基因烟草中phbA编码的3-酮硫裂解酶可以催化乙酰-CoA合成乙酰乙酰-CoA。 将携有导肽序列的phbC(编码PHB合酶)和phbB(编码乙酰乙酰-CoA还原酶)连入pBIB-HYG得到组成型表达载体pZCB,用冻融法转入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烟草为已获得的具有卡那霉素抗性整合并表达phbA的转基因烟草。通过二次转化将携有潮霉素抗性的phbB基因和phbC基因导入已整合phbA的烟草,各基因均由质体导肽控制,最后得到整合PHB合成的三个酶基因的转基因烟草。转基因烟草经PCR、PCR-Southern检测,初步确定整合phbB和phbC烟草植株。以气相色谱初步分析,转基因烟草中PHB的含量可达鲜重的0.233%。 结果表明phbB和phbC基因可以在真核表达系统中编码相应的蛋白。通过色素分析、荧光动力学等手段分析了PHB在叶绿体中的累积对其功能的影响。 为了提高底物乙酰-CoA的供应能力及减少惰性聚酯对植物体的伤害,分离了种子特异性启动子和质体导肽序列,利用忆经克隆的合成PHB的三个关键酶基因,通过一系列DNA重组,分别构建了含有种子特异性启动子的嵌合phbC、phbB的二价表达载体pSCB及嵌合phbC、phbA、phbB的三价表达载体pSCAB,并由导肽将基因表达产物定位于质体。经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油菜(Brassica napus L.) H165,获得转基因油菜植株,并进行了PCR、Southern blot及RT-PCR-DNA杂交等分检测。结果表明,三基因已经分别整合到相应的转基因油菜中,并已在转录水平表达。同时转化了油菜不育系、恢复系和保持系,获得批量转化株,并移入温室栽培。
Resumo:
一、 春化相关基因全长cDNA序列及其启动子的克隆与分析研究 通过建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cv Jingdong No.1)胚芽春化cDNA文库,以春化相关基因VER2的3’端序列为探针,筛选获得全长1195 bp cDNA序列,它编码300个氨基酸。在VER2中存在植物疾病抗性反应蛋白和茉莉酸诱导凝集素两种蛋白的结构域。另外在VER2蛋白中存在核定位信号和多种磷酸酶的作用位点,VER2可能参与了多种调控途径。 以VER2基因的cDNA为探针,利用改进的池式PCR以及高密度膜杂交筛选的方法,从小麦TAC基因组文库中获得41,788 bp的基因组克隆,该序列含有11个基因,其中VER2基因位于第三个基因。VER2基因组序列含有3个内含子,4个外显子与cDNA序列100%同源。通过对转录起始点和转录终止点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从cDNA文库筛选得到的VER2基因为全长序列。 对VER2基因的上游启动子区域进行分析,发现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存在三个小的重复序列,每个片段有482 bp,另有两个较大的重复序列,每个片段有2,161 bp。对上游2.8 kb启动子区(不含重复序列)的响应元件分析,其包括ABA响应元件(ABRE)、茉莉酸甲酯响应元件(Me-JARE)、胚乳特异性表达元件、参与淀粉酶合成的元件以及存在类似GA响应元件(ATAACAAAC)如ATAACATAC等等。根据VER2基因上游6 kb序列结构特点,将VER2启动子区域进行缺失突变形成10个片段,分别以GUS和GFP为报告基因构建成瞬间表达载体和植物表达载体等四类质粒。通过基因枪方法将最大片段(6 kb)驱动GFP报告基因的瞬间表达载体转入经春化处理或未春化处理的小麦幼叶中,结果发现GFP在春化处理的幼叶中表达,而在未春化处理的幼叶中不表达,说明VER2基因的启动子驱动基因转录受春化处理调控。 二、 小麦矮化突变体的研究 通过对小麦矮化突变体gaid遗传生理分析发现该突变体为半显性阻断GA信号途径,由此发现在赤霉素信号途径中,α-淀粉酶的诱导一定程度上通过某些与株高相关的基因控制。突变体gaid呈现对高浓度的脱落酸更敏感,当ABA浓度达到10-6M时,突变体的生长几乎完全受到了抑制,而野生型的生长需要ABA浓度达到10-5M时才能完全受到抑制。通过突变体gaid对乙烯等抑制型生长调节剂的响应实验研究,首次提出GA调控植物伸长生长存在两条信号途径,即GA基础水平信号途径(GA basal level signaling pathway)和GA正常水平信号途径(GA normal level signaling pathway),而乙烯以及高浓的GA合成抑制剂(如PAC)是通过第一条途径(GA基础水平信号途径)起作用。光形态建成中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存在独立于GA的信号途径。 突变体gaid的根系在强光照(63.5 Es-1m-2)和培养基内(低氧)的生长条件下,表现出弯曲、变短、加粗等异常性状,而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这种根系异常生长的表型也减弱,在暗培养中则完全消失,但无论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相对野生型对照而言,突变体的种子根短、侧根少。低浓度的ABA(10-8M)可以恢复突变体gaid根系在强光低氧条件下的正常生长发育。然而利用IAA及其极性运输的抑制剂(TIBA)、乙烯生物合成前提物(ACC)及合成抑制剂(AOA)处理突变体gaid,并没有发现突变体根系的生长发育得到恢复。 突变体gaid可能是一个新的属于小麦GA信号途径中的负调控基因(GAID)发生了突变或超表达,导致其负调控作用增强,呈现半显性的矮化突变。在与另一已知小麦GA信号途径中的负调控基因RHT的关系研究上发现,GAID可能对RHT蛋白磷酸化后的降解途径起抑制作用。通过双向电泳发现突变体gaid与野生型对照(京冬1号)在生长过程中存在差异蛋白,这将有助于对GA信号途径分子机理的深入研究。
Resumo:
植物络合素(phytochelatins,PCs)是含有γ-Glu-Cys重复结构的小分子多肽,其结构通式为:(γ-Glu-Cys)n-Gly(n=2-11)。植物络合素(PCs)由植物络合素合酶(PCS)催化谷胱甘肽(GSH)聚合而成,能够络合重金属离子而具有解毒功能,这是植物解毒重金属胁迫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克隆了来源于重金属抗性植物绊根草(Cynodon dactylon cv Goldensun)的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手段使其在烟草中过量表达,得到了一些有望用于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的工程植株。同时,在水稻(Oryza sativa)种子中利用RNAi技术抑制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的表达,以降低重金属离子在人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籽粒中的积累。 1. 通过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方法从抗性植物绊根草中克隆了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CdPCS1,其1515 bp的读码框编码一个含50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蛋白质序列分析表明它具有植物络合素合酶的结构特征,同时还具有磷酸化位点和亮氨酸拉链结构。 2. CdPCS1基因可以互补对铜和镉离子敏感的酵母突变株ABDE-1(cup1Δ)中缺失的金属硫蛋白基因CUP1的功能,也可以互补对砷离子敏感的酵母突变体FD236-6A(acr-3Δ)中的离子外排载体基因ARC3的缺失。 3. 将CdPCS1转入烟草,共获得过表达CdPCS1的烟草44个株系,其中融合GFP的株系16个。对T0代的转基因植株的PCs含量以及重金属抗性和吸收能力进行了分析,其中抗性实验表明,在300μmol/L 的Cd2+离子胁迫11天之后,野生型植株的叶片出现斑点状坏死,而两个转基因烟草株系S6和K49的植株没有出现受伤害症状。在100μmol/L的CdSO4处理一周后,转基因植株中的PCs含量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多提高了2.88倍。当用300μmol/L Cd2+处理9天再用600μmol/L Cd2+处理2天后,Cd的积累量比野生型植株增加了2倍多;用50μmol/L As3+处理7天再用100μmol/L As3+处理2天后,转基因植株对As的积累量最多增加了3倍多。说明转入绊根草PC合酶基因的烟草增加了植物络合素的合成,并由此增加了对镉离子的抗性以及对镉离子和砷离子的积累。 4. 对转基因烟草中的CdPCS1进行了亚细胞定位研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下分别用转基因烟草叶片组织和叶肉细胞原生质体观察融合GFP的CdPCS1,结果表明融合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 5. .利用RNAi技术抑制水稻种子中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的表达,共获得39个转基因株系。其中35个株系为种子特异性ZMM1启动子驱动OsPCS1基因的RNAi,其余4个株系由组成型的Ubiquitin启动子驱动。RT-PCR的分析结果表明:一个由ZMM1启动子驱动的RNAi转基因水稻株系的种子中,OsPCS1的mRNA水平比对照中的下降了一半。
Resumo:
本文以桃(Prunus persica L. cv. Bayuecui.)栽培种‘八月脆’和芒果(Mangifera indica L.)栽培种‘圣心’为材料,研究外源草酸对采后果实的生理生化效应及其作用机理,为果实贮藏保鲜提供新方法。采后桃果实用1、5 mM的草酸溶液浸果10 min,以浸水10 min为对照,然后在常温下贮藏,测定果实在贮藏期间对草酸处理的一些生理生化反应。芒果经采后杀菌剂(post- P)、采后草酸(post-OA)、采前+采后草酸(pre-OA + post-OA)、采前Ca + 采后草酸处理(pre-Ca + post-OA)处理,以采后浸水为对照,然后分别将果实在常温(25 C)、低温(14 C)和控制性气调(3% CO2 + 2% O2 ,14 ± 1 C)下贮藏,测定草酸处理对芒果的成熟进程、病情发展及其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如下: 1.与对照相比,草酸处理的桃果实在贮藏期间果实的电解质渗漏量和呼吸速率降低、果实硬度高、果实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提高、脂氧合酶(LOX)活性降低。同时,在贮藏后期,果实的活性氧自由基(ROS)产量(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草酸的这些生理效应有利于保持膜的完整性和延缓桃果实的成熟;草酸诱导POD、SOD、PPO活性可能有助于提高采后果实的抗病性。 2.外源5、10 mM浓度的草酸(pH值中和或不中和)对芒果炭疽病原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与草酸降低培养基(PDA)的pH值相关,而且与草酸独特的化学特性相关。 3.在常温、低温和控制性气调贮藏下,采后草酸、采前 + 采后草酸、采前Ca + 采后草酸处理均能有效减缓芒果果实的软化速率,延缓芒果的成熟进程,降低芒果的病情指数,同时改善芒果成熟时的表皮着色,对果实完全后熟时的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滴定酸(TA)含量、果肉口感均没有产生负面的影响。 4.草酸处理增强芒果细胞膜的稳定性,诱导提高芒果抗氧化酶活性,特别是提高果皮SOD、APX活性,降低LOX活性,以及降低果皮O2.、H2O2 和果肉H2O2含量,抑制采后果实的乙烯生物合成。这些生理生化效应与延缓芒果的成熟衰老和提高果实的抗病性相关。 5. 采后草酸、采前 + 采后草酸和采前Ca + 采后草酸处理表现出高效低廉、无毒无副作用、易操作等优点,是芒果采后贮藏保鲜的可供选、具有实际应用前景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