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2 resultados para 2006-06-BS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视觉系统会优先选择与当前行为目标相关的刺激,忽略无关刺激。这种视觉优先选择(prioritizing selection)现象及其机制一直是视觉搜索研究所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对预览搜索(preview search)中优先选择的解释机制进行了详尽的探讨,从基于旧干扰物位置的抑制和基于旧干扰物属性特征的抑制两方面系统检验了基于抑制的视觉标记的解释,并基于实验结果提出了预览搜索中优先选择的非抑制加工机制。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共9个实验:研究一考察预览搜索的优先选择是否是基于旧干扰物位置的抑制;研究二考察预览搜索的优先选择是否是基于旧干扰物的属性特征的抑制;研究三使用眼动追踪技术考察预览搜索的眼动模式。本研究的行为实验结果和眼动数据均不支持对旧干扰物进行抑制加工的视觉标记机制,而是为预览搜索中增强对新刺激的注意而产生优先选择的自上而下的加工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可以总结为以下3点: (1) 出现在旧干扰物位置上的靶子和新干扰物没有受到抑制,出现在旧干扰物位置上的探点也没有被抑制。这不支持基于旧干扰物位置的抑制的视觉标记机制,实验结果可以用自上而下的非抑制加工机制来解释。 (2) 旧干扰物的形状和颜色没有受到抑制,新出现的刺激项目的属性特征在优先选择中至关重要,与靶子相似的新干扰物会影响预览搜索中的预览效益。这不支持基于旧干扰物的属性特征的抑制的视觉标记机制,实验结果可以用自上而下的非抑制加工机制来解释。 (3) 在预览搜索中的1000ms后,眼动实验的数据表明对新刺激项目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远远多于对旧干扰物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而且预览搜索中1000ms后的眼动数据模式与半基线条件的模式一致,二者都不同于全基线条件的眼动模式。这为在预览搜索中被试注视新出现的刺激项目而没有注视旧干扰物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实验结果可以用自上而下的非抑制加工机制提供解释。 上述研究发现清楚地表明,旧干扰物的抑制加工在预览搜索的优先选择中不是必要的,本研究的实验结果支持非抑制加工机制。优先选择可以用增强新出现的刺激项目的注意来解释,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加工。这种非抑制加工机制为预览搜索的优先选择提供了更合理全面的解释。本研究的成果不仅深化和扩展了我们对预览搜索的优先选择的加工机制的理解,而且为计算机视觉和人机界面设计等方面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和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学习时间分配是元认知控制中的一个重要成分,是个体在记忆过程中对心理资源的一种控制和管理,是程序性元记忆中自我调节策略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是反映学习者对任务掌握程度的一个传统指标。权衡(tradeoff)是决策行为的一个重要特点。传统的研究大部分关注的是简单情境下的学习时间分配决策,本研究则主要考察在权衡困难学习情境下的学习时间分配决策。所谓权衡困难学习情境是指掌握难度不同的项目会获得不同程度的奖励这样的学习情境:如果选择学习并掌握较容易的项目只能得到较低的奖励,若要得到较高的奖励,就必须选择学习并掌握较困难的项目。显然,权衡困难的学习情境更接近现实情境,具有较好的生态效度。 本研究采用Metcalfe(2002)的研究范式,考察外在收益对学习时间分配决策的影响,比较简单情境和权衡困难情境下学习时间分配决策的优化程度,探讨权衡困难情境下影响学习时间分配决策的因素,以此检验并拓展最近学习区假设。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可以总结为以下5点: (1)分值大小对学习时间分配决策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学习项目的分值增加,所分配的学习时间也显著增加。 (2)在权衡困难情境下,学习时间分配决策存在对项目的分值和难度的权衡。 (3)时间限制是影响权衡困难情境学习时间分配决策的重要因素。只在有时间限制时,权衡困难情境下的学习时间分配才与简单情境下的学习时间分配存在显著差异;否则,两者间没有显著差异。而在中等时间限制条件下,与简单情境相比,权衡困难情境下的学习时间分配决策是次优的。 (4)练习可以改进权衡困难情境的学习时间分配决策策略,并改变学习时间分配决策的速度。单纯的练习降低了随后决策的速度,而提供成绩反馈则提高了随后决策的速度。 (5)成就动机中的希望成功的动机与分配到高分值难项目的学习时间成正相关。 上述发现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学习时间分配决策机制的认识,而且具有重要的教育应用价值。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学业情绪是指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采用问卷、访谈、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等多种方法,从学习不良青少年学业情绪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出发,重点考察了学业情绪对学习不良青少年学业成就及选择性注意和持续性注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学业情绪整合性干预措施,对学习不良青少年进行了学业情绪的干预。结果表明: 1、以1731名初一到高三学生为被试,通过三次取样测试,编制的《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具有较好的理论构想和信、效度指标,是研究青少年学业情绪问题的一个有效工具。 2、采用问卷法,比较了学习不良青少年和一般青少年在学业情绪上的特点,被试为普通初中与高中学生1034人,其中学习不良学生506人。结果表明,学习不良青少年比一般青少年有更少的积极学业情绪、更多的消极学业情绪。学习不良青少年与一般青少年在学业情绪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初一、初二和高二、高三年级。总体上,消极学业情绪有随着学业时间的延续而增强的趋势,积极学业情绪有随着学业时间延续而降低的趋势。男生的积极学业情绪多于女生,女生的消极学业情绪多于男生。学习不良青少年的学业情绪受人际、学业、课堂、个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人际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 3、以1209名青少年为被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学业情绪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模式。结果发现,积极高唤醒学业情绪通过成就目标、学业效能、学习策略间接影响学业成就;积极低唤醒、消极低唤醒和消极高唤醒学业情绪对学业成就有直接影响。学业情绪影响学习不良青少年学业成就的模式形态与一般青少年相同。 4、学业情绪对学习不良青少年的选择性注意和持续性注意有一定影响。对70名高一学习不良青少年研究的结果表明,对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下选择性注意的反应时成绩优于消极学业情绪。对69名高二学习不良青少年研究的结果表明,消极高唤醒的学业情绪能够增加持续性注意的虚报率,降低抑制能力,而积极高唤醒的学业情绪能够提高判断标准,占用更多的心理资源。 5、以358名高中学生为被试(其中学习不良学生52人),通过学业情绪的整合性教育干预发现,该干预能够有效促进学习不良青少年及全体青少年学业情绪的改善;短期内对学习不良及全体青少年的学业成就提高有积极作用。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情绪表达规则是指一个人应当在恰当的情境中表达恰当的情绪。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是个体社会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这一主题引起了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重视。但目前对童年早期儿童的研究中,大多数只考查了儿童对情绪的外显表达与内隐真实体验的区分,没有同时考查儿童对需要使用情绪表达规则的情境的认知,不能全面真实地揭示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在本研究中,以个别访谈法考查了4-6岁儿童同一个体在这两个指标上对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发展,以及发展中的个别差异和个体内部差异,并进一步了解情境因素以及心理理论能力、执行抑制能力的发展对它们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4-6岁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4岁尚处于发展的萌芽水平,5岁和6岁都处于发展的过渡水平。对于同一年龄的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存在较大的个体之间的差异。 (2)4-6岁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内部差异:对表情伪装的认知滞后于对需要使用情绪表达规则的情境的认知,对言语伪装的认知优于对表情伪装的认知;在对情绪表达规则的使用中,自我定向的占多数,其次是他人定向,规则定向所占的比例最少。随年龄的增长,自我定向的比例减少,他人定向的比例增多。 (3)情境变量影响4-6岁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与同伴交往情境中对需要使用情绪表达规则的情境的认知、对言语伪装的认知优于与长辈交往情境中的有关认知;对需要掩藏消极情绪情境中对表情伪装的认知要优于对需要掩藏积极情绪情境中表情伪装的认知。 (4)4-6岁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和执行抑制能力的发展与其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有关。 (5)有关情绪表达规则的提示能够促进儿童对情绪隐私的认知,促进的效果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6岁的效果最好。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发展心理学中关于儿童心理发展一直以来存在阶段论和连续论两种观点,阶段论和连续论都有各自的支持依据,但目前心理学家倾向于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一些脑电生理的数据也支持这一观点,脑电发展对认知发展有很好的提示作用。但现有的脑电生理研究在探讨这一问题尚存在一些不足。由于童年中期是个体发育成熟前的最后一个关键期,大脑重量、额叶发育都非常显著,因此,本研究自童年中期大脑发育的特点入手,从自发脑电和诱发脑电两个角度考察童年中期儿童自发脑电基本频谱相干的发展特点及不同认知发展水平、不同年龄的儿童认知发展与脑电发展的关系。研究一主要考察童年中期自发脑电频谱相干发展特点;研究二考察重量守恒水平不同的儿童在完成重量守恒任务时的脑电活动的时间进程;研究三考察不同年龄儿童完成认知任务的脑诱发电位表现。所得结果如下: 1. 自发脑电频谱相干研究发现在童年中期大脑发育存在7-8岁的加速期,并在11岁存在转折,在9、12岁达到高峰。支持儿童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的观点。 2. 不同守恒水平儿童在完成重量守恒任务时,主要表现为晚正成分的波幅差异,且波幅存在守恒水平与电极位置的交互作用,守恒组倾向于激活右侧额中央区,而不守恒组则倾向于激活中央额区。结果不能支持阶段论,但发展是否表现为连续性,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3. 9-10-11岁三组儿童在完成同一任务时的大脑活动存在显著差异,在脑电水平上,主要表现为N2波幅和电位图的差异,11岁组明显不同于9、10岁组。进一步考察9岁组、10岁普通智力组、10岁高智力水平组、11岁组四组儿童的诱发电位特点(潜伏期、波幅和电位图),发现,9岁组与10岁普通智力组之间N2波幅和电位图差异不显著,而10岁高智力水平组与11岁组在N2波幅和电位图上差异不显著。本实验结果提示认知发展在不同年龄段表现为阶段性,而由于同一年龄段的不同水平与其他年龄组存在水平相当的现象,认知发展从整体上看来表现为一定的连续性。 综合EEG与ERP的研究结果,得出结论,童年中期认知发展和脑电发育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决策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活动过程。研究儿童决策的发展过程对揭示人类决策行为产生发展过程和儿童决策行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7、9、11岁正常儿童和数学学习困难(MD)儿童作为被试,采用信息公告版技术呈现多选择多特征任务,着重探讨一下三个问题:(1)小学儿童决策策略的发展,任务复杂程度和任务特征如何影响决策策略?(2)小学儿童运用策略正确决策的能力如何发展?(3)MD儿童和正常儿童的决策差异?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7-11岁儿童使用信息搜寻策略的灵活性提高,主要表现在9岁到11岁之间。11岁儿童,能根据任务的复杂程度和任务特征选择更有效的策略,具有了“适应性决策者”的特点。 2) 7-11岁是儿童运用策略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随年龄而发展,对不可代偿任务的决策能力在7-9岁快速发展;在较难的可代偿策略任务上,儿童的决策能力逐渐发展,但总体水平仍然较差。 3) 7-11岁儿童决策时间逐渐缩短,且差异出现在7岁到9岁之间。 4) 7-11岁儿童运用可代偿和不可代偿策略的能力沿着两个系统,同时发展。一方面儿童运用“完全加工”策略的能力增强;另一方面,儿童也能更好地运用不可代偿策略,快速而有效地做出正确选择。 5) 7-11岁MD儿童决策能力的发展滞后于正常组儿童。MD儿童比正常儿童需要更多地决策时间;MD儿童在不可代偿/可代偿任务中的决策成绩显著低于正常儿童;MD儿童在不可代偿/可代偿任务中的决策策略存在差异,11岁MD儿童仍然不能根据任务特征选择适应性策略。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创造力发展的年龄特征一直是研究者非常关注的问题。很多研究者认为,只有更全面地探查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才能充分了解创造力的本质,所以,应该在多个领域中研究创造力。本研究以文学领域中儿童比较熟悉并喜欢的讲故事的形式,采用同感评估技术(CAT),对4-7岁儿童的创造力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并深入探讨了经常被人们提到的出现在该阶段中的“入学突降”现象。研究共分为两个部分:研究一考察了4-7岁儿童创造力的发展趋势和创造力的“入学突降”现象;研究二探查了讲故事任务的创造力与言语能力的关系,讨论了创造力的领域特殊性。研究结果发现: 1. 4-7岁儿童的创造力随年龄的增长总体上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存在性别差异。性别差异的具体表现为,女生在4-5岁的发展快于男生,且在6岁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2. 排除入学影响,随年龄增长,6-7岁儿童的创造力显著上升。 3. 6岁已入学儿童的创造力显著低于同年龄未入学儿童,其中女生受到的影响更大。 4. 言语能力是讲故事创造力的基础,只有达到了一定水平的言语能力才能够表现出较高水平的创造力,但是言语能力只是讲故事创造力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5. 研究结果部分支持了创造力领域特殊性的理论。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儿童的故事重述涉及工作记忆和抽象表征能力,是与儿童的日常学业任务密切联系。儿童能否把握时间线索来组织故事重述,反映的是儿童抽象出故事事件内在时间关系的能力,因此对儿童故事重述的探查可以揭示儿童抽象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探查了7-11岁儿童故事重述能力及其策略的发展过程,探讨了时间线索对儿童故事重述的影响,并对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的故事重述及策略进行了比较。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7-11岁儿童故事重述能力总体上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按正确顺序重述的事件数量增多,重述过程中提取和使用的时间线索也增加。其中7-9岁有较快速的发展。 (2)随故事中包含的事件数量的增加,故事难度增大,儿童的故事重述成绩有所下降,故事长度对7岁和9岁儿童的影响大于对11岁儿童的影响。 (3)有、无时间线索语词会影响儿童的故事重述。故事中包含时间语词线索有助于儿童的故事重述。11岁儿童的故事重述已不受有、无时间线索的影响,他们在无时间线索的条件下,更多地主动使用表示因果关系的语词来表征事件关系。 (4)ADHD儿童的故事重述能力在9岁到11岁有较快的发展。但总体而言,ADHD儿童对含有时间线索故事的重述能力显著差于正常儿童。 (5)故事再学习对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的故事重述都存在促进作用。但ADHD儿童故事再学习效果不如正常儿童,低龄儿童中差距尤其明显,随着年龄的增加,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故事再学习效果的差距逐渐缩小。 (6)不同年龄的儿童主要采用四种策略解决问题。随年龄增长,正常儿童和ADHD儿童中使用水平较高的内容主线和逻辑关系策略的人数都有所增加。但ADHD儿童中高水平策略使用人数比例仍低于正常儿童。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研究采用跨通道词汇再认法,在语篇的韵律结构和信息结构两个层面上,考察重读和信息结构的关系在在口语语篇理解中的作用,以探索重读是如何影响语篇表征中的信息的激活以及重读影响语篇理解加工的作用机制。 本研究有以下主要结论: [1] 与无重读的基线条件相比,无论在目标句中旧信息位于新信息之前还是之后,一致性重读(新信息重读、旧信息不重读)都会抑制旧信息在语篇表征中的激活。在一致性重读条件下,不被重读的旧信息引导听者对其分配较少的注意资源,将较多的注意资源分配给较重要的新信息,对新信息进行充分的加工,而将较少的注意资源分配给相对不重要的旧信息。 [2] 在口语语篇理解过程中,与无重读条件比较,重读提高被重读的新信息和被重读的旧信息在语篇表征中的激活。这表明无论被重读的词汇的信息结构如何,重读会提高其所标识的概念节点在语篇表征中的激活。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电子商务是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一个重点,也是社会生活中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方式。本研究试图系统地探讨网上购物中商品/服务类别对消费者认知风险的影响,进一步完善网上购物的风险认知理论,并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科学建议。 研究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不同类别的商品对消费者网上购物时认知风险的影响;另一部分是不同类别的服务对消费者网上购物时认知风险的影响。研究者采用实验室实验与问卷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不同商品/服务类别对消费者认知风险的影响。被试为206名有过网上购物经验的大学生/研究生。 结果表明,第一,在网上商品购买实验的非判断性测量中,商品类别和商品价格的主效应都显著。 第二,问卷测量中,商品类别和商品价格存在着交互作用。对于价格低的商品,搜索型商品、体验型商品和信任型商品的总体认知风险是递增的。对于价格高的商品,搜索型商品、体验型商品和信任型商品的总体认知风险差异不显著。 第三,不同类别服务的总体认知风险差异显著。 第四,网上购物时,商品/服务类别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财务风险、时间风险、身体风险、绩效风险和心理风险而且也给消费者带来了社会风险。 第五,对于大多数商品/服务来说,身体风险并不是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所担心的。 第六,与商品相比,消费者在网上购买服务时,并不在意其时间风险和隐私风险。网上服务的便利性表现得比商品更为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