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5 resultados para 158-957I
Resumo:
为了探讨不同灌溉制度对玉米根系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基因型间差异,在大型活动防雨棚和棚外田间条件下,利用一组玉米遗传材料杂交种户单四号、父本803和母本天四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玉米杂交种在根系生长、分布和水分利用效率上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在充分灌溉条件下,玉米杂交种在浅层的根长密度大于亲本,但在水分亏缺条件下,玉米杂交种根长密度在整个剖面上都显著大于亲本;同一玉米基因型在不同的灌溉制度下根长密度在土壤剖面的分布也不同,拔节期不灌溉条件下玉米根系在深层土壤中的分布较充分灌溉条件下大,保证了玉米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充分吸收,而后期灌水延缓了表层根系生长的衰退,产生明显的补偿效应;拔节期干旱而抽雄期和灌浆期灌水显著提高了3种基因型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通过合理灌溉优化玉米根系分布特性以提高玉米吸水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是节水栽培上的可行途径。
Resumo:
对黄土丘陵沟壑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土壤酶活性、微生物与土壤主要肥力指标对黄土丘陵沟壑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土壤肥力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模式0~20 cm土壤酶活性之间差异明显,而20~40 cm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之间土壤酶活性差异较小,研究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土壤微生物数量差距较大。本研究利用因子分析法来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主要肥力指标,并根据各因子之间综合得分得出:日光温室的土壤肥力效益最好,然后依次为农田、拱棚、经济作物、果园。
Resumo:
研究了地表覆盖方式对辣椒(Capsicum anmuum L.)水分利用效率、品质、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及植株和土壤中氮素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可增加辣椒整个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覆盖地膜和覆盖秸秆+地膜比其他地表处理方式能显著增加辣椒的产量和经济收入,提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水分利用效率。覆盖可显著降低耕作层(0—2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但对各土壤铵态氮含量无显著影响。对品质而占,覆盖地膜处理辣椒果实pH、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其电导率、阳离子交换量和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覆盖可增强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叶片中的全氮含量,显著降低每百千克产量氮肥吸收量。从提高辣椒的品质、环境安全、肥料利用和经济效益各因素考虑,生产中辅以科学的水分管理,覆盖地膜和覆盖秸秆+地膜是可行的地表覆盖方式。
Resumo:
随着稀土在农业、畜牧业、工业及现代生物医学上的广泛使用,稀土元素将不可避免地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但稀土元素是否为人体必需元素目前并不清楚,研究稀土对许多生物功能的作用及其机理,阐明稀土进入体内后是有害?还是有益?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性研究课题。而拉曼光谱技术较其他技术相比,在生物领域的研究中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并己成为研究生物分子的一种有利工具。因此,应用拉曼光谱技术研究稀土离子对生物体系的作用便成为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目前,在稀土的生物效应研究中,拉曼技术的应用很少,本论文的许多工作都是国际上首次开展的。 一、细胞质膜微囊的拉曼光谱研究细胞质膜微囊被认为是细胞膜进行信号传递的部位,它由鞘磷脂、胆固醇、糖脂构成基本骨架。这一结构具有怎样的构象? 稀土离子对其构象有何影响? 这将是本论文试图解决的首要问题。我们针对由鞘磷脂、胆固醇、糖脂三者所形成的脂质体,首次应用拉曼光谱研究此三元膜的构象,同时研究稀土离子对此模拟膜的构象影响。结果表明:糖鞘脂、胆固醇的存在并没有改变鞘磷脂的0—C—C—N~+骨架构象,极性头仍然平行膜表面;随着胆固醇浓度上升,鞘磷脂脂双层有序性下降,流动性升高;糖鞘脂的加入,同样造成膜的有序性降低,流动性升高,与胆固醇不同的是,当糖鞘脂的浓度达到20 mol%时,膜的流动性最大。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当糖鞘脂浓度大于20 mol%时,膜上将出现糖鞘脂 - 糖鞘脂这样的富集区,此时,糖鞘脂主要以自身聚集的形式存在于膜上,这一微区的形成将减弱糖鞘脂对邻近鞘磷脂的影响,对膜流动性的影响也将随之减弱。另外,糖鞘脂或胆固醇的存在,并不能影响对方对鞘磷脂构象改变的规律,这说明,二者在功能上是不拮抗的,它们在调节细胞膜的构象上起着相互补充的作用。稀土离子对鞘磷脂、胆固醇、糖鞘脂三者所形成的三元膜构象影响与对鞘磷脂双层膜的影响类似,即不改变鞘磷脂头基构象,但可造成膜的有序性降低,流动性升高。二、金属离子对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结构的改变必将带来功能的变化,稀土离子生理作用的首要表现之一即是影响蛋白质的结构。本试验首次通过对加入稀土离子的蛋白质溶液的拉曼光谱进行分析,计算其二级结构,最终获得稀土离子对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我们具体分析了稀土离子Eu~(3+)和Dy~(3+)在不同浓度下(2.O * 1O~(-3),2.0 * l0~(-4),2.0 * 10~(-5),2.0 * 10~(-8) mo1/L)对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中18个酪氨酸都呈“暴露式”,即苯环上的0H基团是与溶剂H_2O分子形成氢键。稀土离子的加入没有改变酪氨酸的微环境。但色氨酸谱峰强度的改变说明:稀土离子加入蛋白中可能与暴露的色氨酸残基吲哚环作用,发生能量传递。我们应用拉曼光谱计算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方法分别计算不同浓度稀土离子作用下牛血清白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发现:牛血清白蛋白α -螺旋的含量随着稀土离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同时无规卷曲的含量逐渐升高。牛血清白蛋白氨基酸序列中共有3个色氨酸,分别为Trp-3、Trp-158和Trp-237。通过分析牛血清白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并且模拟牛血清白蛋白的二级结构,得知:当稀土离子浓度较低时,主要和Trp-3作用。随着离子浓度升高,稀土离子可能进一步和Trp-158发生作用,进而影响肽段的二级结构,使肽链的结构变得相对松散,刚性降低,α -螺旋的含量减少。三、应用二相关拉曼光谱研究稀土离子对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作用二维拉曼光谱作为一种较新的技术,在研究谱峰的细微变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一技术问世的时间只有几年,国内尚无文章发表。本试验主要研究在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稀土离子,获得一系列共振拉曼光谱,对其进行二维分析,了解稀土离子对这两种蛋白的氧化态和自旋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稀土离子浓度作为微扰,稀土离子对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结构的影响是十分微弱的,以至于常规的拉曼光谱无法检测到这种变化,而二维相关光谱却表现了其高分辨率的独特优势。通过一维光谱得知:稀土离子没有结合在卟啉核上,二维同步相关光谱和异步相关光谱表明:稀土离子加入血红蛋白中,使结构敏感峰发生了同步的变化,且这种变化明显先于其它峰的变化,这说明:稀土离子使卟啉核的大小以及电子云密度发生改变。由于血红蛋白由血红素分子和珠蛋白两部分组成,血红素分子的这种变化只能是它所处的肽环境发生变化导致的,即稀土离子作用于血红蛋白的珠蛋白。结合血红蛋白与稀土离子作用的荧光光谱我们认为:稀土离子对血红蛋白的作用主要是结合到肽链上,改变了血红素所处的肽环境,使血红蛋白结构的刚性增加,这可能还意味着血红蛋白形变能力的降低。Ca~(2+)和稀土离子对血红蛋白的作用是十分相似的,二者都不与血红素分子直接作用,而是通过肽链影响卟啉核的电子排布和卟啉核的大小。四、金属离子对DNA的作用二价金属离子与DNA结合可以造成DNA多种结构变化,有关稀土离子与DNA作用的研究很少,而应用拉曼光谱技术研究这种作用的工作迄今未见报道。本论文将应用拉曼光谱技术研究稀土离子与DNA的相互作用,试图找到稀土离子在DNA上的结合位点,同时也研究了一些金属离子与DNA的作用,并将二者加以比较。得到了以下结果:1.Eu~(3+)、Dy~(3+)、Pr~(3+)、Lu~(3+)等稀土离子与Ca~(2+)、Mg~(2+)一样主要与DNA的P0_2~-发生结合,并且这种结合对脱氧核糖也产生影响,但对碱基不产生影响。2.Ni~(2+)、Zn~(2+)不仅和DNA的磷酸基团结合,同时也与鸟嘌呤的N7结合,并影响DNA的主链构型,但B型构象依然存在。3.Cu~(2+)离子可以与DNA的磷酸基团、鸟嘌呤的N7结合,但与碱基的结合更强,对DNA结构的影响也更大,它不仅改变DNA的构象,使B型构象消失,还影响碱基的堆积和糖基的振动。4.Ce~(3+)首先通过断裂磷酸基团,进而影响碱基的堆砌,造成A—T间氢键断裂,DNA的A—T富集区趋于解链,B型构象消失,DNA双螺旋受破坏。并且由于核糖 - 磷酸键的断裂,使脱氧核糖的振动也发生改变。5.所研究的这些离子对DNA结构影响的能力顺序为:Ce~(2+)> Cu~(2+)>Ni~(2+)、Zn~(2+)> Eu~(3+)、Dy~(3+)、Pr~(3+)、Lu~(3+)、Ca~(2+)、Mg~(2+)。
Resumo:
本论文应用应力应变和动态力学方法,系统地表征了L_n-PIR的粘弹行为及其对聚合物链结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依赖性,建立了有关力学量与分子量和分子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数学模式。结果表明,聚合物的粘弹力学量可以用有效分子量的概念来描述:P=K{(M-bar)_ηexp[(M-bar)_w/(M-bar)_n-1]}~(-α) <1>不同类型的分子量的K_D值是不同的,其K_D大小顺序为:(M-bar)_n > (M-bar)_w > (M-bar)_k > (M-bar)_z。弹性物理量对分子量分布的依赖性较粘性物理量为小。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对屈服行为的影响,可以归结为分子链缠结行为的作用。L_n-PIR的屈服强度与链缠结点数(m-1)之间的关系满足如下指数方程λ_yσ_y=5.99*10~5(m-1)~(0.47),达因·厘米~(-2) <2>聚合物的屈服活化能与解链缠结活化能等值等效,均是为使分子链开始解缠结,克服缠结间链段的分子间作用力所做的功,是链缠结分子量的函数。对L_n-PIR,ΔEy与Me之间的关系为 ΔEy=-148.0+40.0 logMe,千焦/摩尔 <3>在M-bar=Mc时,ΔEy达最大值,为其流动活化能。L_n-PIR的屈服破坏能等效于解分子链缠结能,是为使缠结点解脱,克服缠结点的单体单元之间的范德华力所做的功。ΔEd是缠结点数(m-1)的函数ΔEd.=1.38*10~4(m-1),焦耳·摩尔~(-1) <4>单个链缠结点对ΔEd的贡献是相同的,约为0.143er,相当于相互缠结的两分子链段的链节单元之间的距离接近于范德华平衡半径re=2.84A的分子间作用力。另由于L_n-PIR聚合物本体内存在的紧密的分子链缠结结构,导致非牛顿效应,其流变行为和应力松弛行为偏离牛顿线性流动规律。L_n-PIR的本体粘度与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关系为η_0~(100)=8.91*10~(-19) (M-bar)_η~(4.25)exp[-0.30*4.25((M-bar)_w/(M-bar)_n-1)],达因·厘米~(-2)·秒 <5>正应力系数与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之关系为ξ_0~(100)=1.43*10~(-32) (M-bar)_η~(6.86)exp[-1.10((M-bar)_w/(M-bar)_n-1)],达因·厘米~(-2)·秒<6>由于分子链的热运动状况不同,回复柔量对分子链结构和分子结构的依赖性是随温度而变化的。L_n-PIR在25 ℃和100 ℃时,回复柔量与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关系为25 ℃: Je-o=0.158(M-bar)_η~(-0.75)exp[+0.298((M-bar)_w/(M-bar)_n-1)],达因~(-1)·厘米~2 <7> 100 ℃: Je-o=1.32*10~6(M-bar)_η~(-1.81)exp[0.704((M-bar)_w/(M-bar)_n-1)]达因~(-1)·厘米~2 <8>最大松弛时间与(M-bar)_η、MWD之关系为Jm=1.19*10~(-6)(M-bar)_η~(1.72)exp[-0.282((M-bar)_w/(M-bar)_n-1)],秒<9> Rouse松弛时间与(M-bar)_η、MWD之关系为Jr=1.79*10~(-14)(M-bar)_η~(3.46)exp[-0.567((M-bar)_w/(M-bar)_n-1)],秒 <10>。
Resumo:
本文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水解产物质谱、核磁共振、热失重分析及x-光单晶衍射分析,确认合成了下述两种新型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并对它们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和讨论。(1) ErCl_3 + C_6H_5CH_2C_5H_4Na → (THF) C_6H_5CH_2C_5H_4ErCl_2·3THF + NaCl; (2)GuCl_3·nTHF + C_9H_7K → (THF) C_9H_7GuCl_2·3THF + Kcl; 在第一种配合物的合成中,讨论了苄基环戊二烯与无水氯化稀土反应的条件。并首次成功的合成了苄基环戊二烯基稀土配合物。对于第二种化合物的合成,采取了与文献不同的反应条件及合成方式。提高了产物收率并第一次得到了茚基稀土二氯化物的单晶结构表征。上述两类配合物均对空气、水汽敏感,均可溶于四氢呋喃溶剂中,难以溶解在汽油等烷烃溶剂中。其中C_6H_5CH_2C_5H_4ErCl_2·3THF在DME·Et_2O甲苯等溶剂中也有较为良好的溶解性。在C_6H_5CH_2C_5H_4ErCl_2·3THF的红外光谱中,1600cm~(-1)、1490cm~(-1)和1450cm~(-1)为苯环骨架振动吸收峰,700cm~(-1)为取代苯环的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2980cm~(-1),2880cm~(-1)为CH_2的振动吸收峰,1600cm~(-1)、1040cm~(-1)和860cm~(-1)为环戊二烯基的特征吸收峰,1060cm~(-1)、910cm~(-1)为四氢呋喃分子的特征吸收峰,460cm~(-1)为Ln-Cl键的特征吸收峰。其分子结构见图I,晶体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a = 11.622A. b = 10.281A, c = 26.040A. β = 86.65°、V = 3106.09A、E = 4L。最终端离因子R = 0.050。中心离子Er~(3+)处于八面体中心,配位数为8。化合物C_9H_(17)GdCl_2·3THF的红外光谱中,出现的四氢呋喃分子特征峰为1050cm~(-1), 900cm~(-1)。茚基特征峰为845cm~(-1)和1020cm~(-1);GuCl键吸收峰为460cm~(-1),热失重分析表明,配合物分子中含有三个四氢呋喃分子。单晶结构见图II,单晶属单斜晶系,P21空间群,晶胞参数a = 10.468A, b = 11.888A, c = 11.854A, β = 108.46°, D = 1399.3A~3。最后一改性因子R = 0.042。平均键长Gd-C(环)为2.739,Gd-O为2.444A,两个Gd-Cl键长分别为2.583A和2.721A,夹角Cl(1)-Gd-Cl(2)为158.0°。比较所得两个配合物,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形式,单晶结构也非常相似。在苄基环戊二烯基化合物结构中Cl(1)-Er-Cl(2)夹角为156.3°,而C_9H_7GdCl_2·3THF中相应角度为158.0°,前者较后者小的不到两度,这可能与取代环戊二烯基的空间位阻小大有关。
Resumo:
通过对地震剖面、钻井及拖网采样资料的分析,认为礼乐盆地发育有海相的中
Resumo:
Phosphatidylcholine (PC) and six other PC-similar lipids are coated on interdigital electrodes, IEs, as sensitive membranes. Eight alcohols (C-1-C-4) are tested in a flow system at room temperature. It is found that all responses are log(response)-log(concentration) linear relations. These results agree with Steven's law in psychophysics. Moreover, the thresholds of the sensors are coincident with human olfactory thresholds. The authors have analysed the data of the lipid hypothesis suggested by Kurihara et al. We have found that this hypothesis is also in agreement with Steven's law. Lipid microresistors are real mimicking olfactory sensors. A definition of an olfactory sensor is sugges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