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 resultados para 2003-10-BS
Resumo:
通过聚合物包膜尿素(PCU)在30℃纯水中的溶出试验,精确描述了PCU尿素溶出的动力学特征。将PCU尿素溶出过程分成4个阶段:滞后阶段、溶胀阶段、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同时,基于Fick扩散第一定律,确立了PCU尿素溶出速率与包膜层通透性的关系方程,并根据此方程,推断出PCU尿素溶出过程中包膜层通透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溶胀阶段,溶出速率系数K(包膜层通透性的量度)逐渐变大;在稳定阶段,K为一稳定值;在衰退阶段,K随时间t变化可以用公式K=mt~(n-1)表示(式中m和n均为常数)。当n>1时,包膜层的通透性逐渐增大,肥心尿素溶出加快;当n=1时,包膜层通透性稳定,肥心尿素以一级动力学方式溶出;当n<1时,包膜层通透性逐渐减小,肥心尿素溶出变慢,导致明显的“尾留效应”。
Resumo:
对拮抗番茄灰霉病菌的D2 -4菌株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经研究发现在28℃ ,180r·min -1条件下 ,最佳发酵时间为96h左右 ,培养20~24h的种子液以7 %的接种量转接有利于提高抑菌活性 ,装液量为60mL/250mL三角瓶 ,均匀设计试验得出,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黄豆饼粉1.10 %、葡萄糖2.71 %、蔗糖1.00 %、NaCl0.10 %、酵母膏0.10 %、pH值6.61。
Resumo: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70种植物的繁殖体(31种为种子,39种为果实)形状。用繁殖体三维(长、宽、高)的方差衡量繁殖体形状。方差越小,繁殖体越接近圆球形;方差越大,繁殖体越细长或扁平。研究结果表明,1)所量测的70种植物的繁殖体(种子或果实)形状差异很大,最小的方差不足0.03,最大的超过0.18。2)大部分一年生杂草的种子繁殖体近似于圆球形。3)黄蒿、马齿苋、碱地肤、狼尾花、灰绿藜、刺沙蓬、菟丝子、大籽蒿、狗尾草的繁殖体比较接近圆球形(方差小于0.09),它们可能具有持久种子库。4)萝摩科植物萝摩、杠柳、细叶白前繁殖体具绢毛;菊科植物女菀、飞廉、黄金菊、山莴苣、苣荬菜和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有冠毛;石竹科植物石竹和鸢尾科植物野鸢尾有翅;香蒲科植物小香蒲有宿存花柱;可能这些植物都可被风传播。糙隐子草、披碱草、水稗草、牛鞭草、冠芒草具芒,它们可能具有固结自身的作用;苍耳、雾冰藜、鹤虱带钩或刺,易于被动物传播。5)草甸植物野豌豆、海滨天冬、小黄花菜作为传播体的种子较圆;草甸植物女菀、山莴苣、黄金菊、披碱草、野古草、牛鞭草、狼尾草作为传播体的果实扁平或细长;流沙上的先锋植物或沙生系列演替前期植物沙蓬、刺沙篷、乌丹蒿、差巴嘎蒿、狗尾草、雾冰藜、东北木蓼、山竹子等的繁殖体多数偏离圆
Resumo:
为研究凋落物对CO2,N2O排放和CH4吸收的影响,从2002年9月3日到2003年10月30日,采用静态密闭箱技术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两种类型土壤生态系统的CO2,N2O和CH4的通量进行测定。两种土壤类型分别为表层有凋落物覆盖和没有凋落物覆盖。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对CO2,N2O和CH4通量有显著性影响(P<0.05)。有凋落物样地的CO2,N2O和CH4通量的日变化趋势和无凋落物样地中三种气体的日变化趋势相似,且CO2,N2O和CH4的日通量峰值都出现在18:00。有凋落物样地的CO2,N2O和CH4通量的季节变化趋势和无凋落物样地中三种气体的季节变化趋势也相似,但在一年之中,CO2和CH4的峰值出现在六月,N2O的峰值却出现在八月。研究结果还表明有凋落物样地CO2,N2O的日排放通量和年均排放通量明显大于无凋落物样地中两种气体的排放通量,但有凋落物样地的CH4日吸收通量和年均排放通量却小于无凋落物样地的CH4吸收通量。
Resumo:
以半干旱的辽西地区广布的油松针叶纯林、油松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林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 ,通过主分量分析方法将 9个抗蚀性指标分为 3类 :无机胶粒团聚类因子、有机胶粒团聚类因子和抗分散类因子 ,并以抗蚀性指数 ,来评价辽西地区土壤的抗蚀性 ,以期为辽西地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和造林树种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土壤抗蚀性上坡小于下坡 ,阳坡半阳坡小于阴坡半阴坡 ;坡度越大土壤抗蚀性越差 ;阔叶林林下的土壤抗蚀性大于针阔混交林 ,大于针叶纯林。
Resumo:
采用特异性引物 ,以菲、芘降解菌株ZL5的代谢性质粒为模板 ,扩增出邻苯二酚 2 ,3-双加氧酶 (C2 3O)基因 .将该基因和表达载体pET - 30a(+)连接 ,转化E .coliJM10 9(DE3) ,获得了高效表达的转化子 .SDS -PAGE结果表明 ,转化子的C2 3O蛋白不仅在细胞内存在 ,而且能被分泌到胞外 ,薄层扫描显示 ,转化子细胞内和细胞外表达蛋白总量占细胞总蛋白的 4 2 % .酶活分析表明 ,分布在转化子细胞内、外的表达蛋白都具有较高的C2 3O比活力 .Southern杂交将菌株ZL5的C2 3O基因定位在内生质粒的不同酶切片段上 .图 5表 1参 12
Resumo:
硫脲既是一种硝化抑制剂也是一种脲酶抑制剂。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硫脲与尿素或硝铵尿素(UAN)配施能有效抑制土壤中尿素的水解、减少NH3挥发损失和延缓氮素的矿化过程,同时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
Resumo:
基于西水自然保护站 2 0 0 1年 1∶5万林相图 ,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栅格版 )支持下 ,从景观总体特征、斑块面积、斑块周长、斑块数和分形维数等角度对其景观格局和破碎化程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 ,各景观组分中草地面积最大 ,保持得较为完整 ;杨类、白桦软阔类、针阔混交林、疏林地、农田和未成林地面积小 ,呈零散分布 ;青海云杉林的面积和周长较大 ,但其边界密度大 ,显示出较高的破碎化程度。各景观组分的分形维数均较低 ,远离于 2 ,更趋向于 1,表明各景观类型的边界褶皱程度均较低 ,整个景观的边界形状较为简单。
Resumo:
利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沈阳市苏家屯区耕地土壤(0~20 cm)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空间变异性特征.结果表明,各变量符合正态分布或经对数转换后符合正态分布,最佳的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均为球状模型.有机质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C0与C0+C比值为24.11%),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具有中度的空间相关性(C0与C0+C比值分别为29.53%、60.77%、58.82%).各变量的空间自相关距离分别为26.051、28.293、15.132和23.813 km.有机质和速效氮的空间变异主要受结构性因子(如成土因子)的影响,速效磷和速效钾主要受随机性因子(如施肥)的影响.Kriging插值绘制出的养分含量空问分布图显示了养分的空间分布格局,它将有助于进一步监测养分动态,为农业和环境管理提供数字地图支持.
Resumo:
采取典型抽样的方法对沈阳市行道树进行了全面的群落调查。结果表明 ,研究区内行道树共 13科 ,2 4属 ,2 2 91株 ,森林覆盖率为 15 13%。胸径 <0 2 5m(1级胸径 )和 0 2 5~ 0 5m(2级胸径 )的树木分别占 4 3 0 %、17 9% ;树高 <4 6m (1级 )的树木占 4 9 8% ,介于 4 6~10 7m(2级 )为 4 3 3% ;健康状况为中等以上 ,沈阳市行道树处于种群稳定时期 ,但树种多样性指数不高 ,结构单一。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和行道树的选择标准 ,提出了沈阳市行道树树种选择与配置的对策与建议。
Resumo:
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实施后土壤物理性状变化的分析,了解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使砂壤土的物理性粘粒逐渐增加,物理性砂粒相应减少,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大,改善了土壤结构;同时以延河项目区人工种草为例,经计算消除降水影响后,所得水保措施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量达2.35%。
Resumo:
土壤有机质作为土壤C库,其含量和动态变化对全球C循环、土壤肥力、土壤质量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SOM模型利用经验性的假设和已有数据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动态变化进行模拟,尤其是可以对无法取得足够必要数据的试验进行模拟,所以SOM模型成为定量研究土壤有机质积累分解的重要手段.利用SOM模型有助于对土壤有机质分解机理的研究,并且可通过SOM模型对土壤CO2排放量、植物生产量进行预测,同时也可对农业管理措施做出评估.文中对几种SOM模型进行了概述,尤其对有影响的RothC模型和CENTURY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
Resumo:
以延边地区天然赤松林内更新幼树为对象 ,分析幼树的分枝数、分枝概率分布和分枝角的变化动态 ,探讨了赤松幼树的分枝特性及其与微生境的关系。结果表明 :①林隙内赤松幼树轮生侧枝及二级枝条平均分枝数均比生长在林中空地的少 ;②林隙内和林中空地两种生境内 ,赤松幼树的轮生侧枝、二级侧枝的分枝概率分布均有区别 ,分枝数量较少的侧枝的发生概率高 ,而分枝数量较多的侧枝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 ;③林隙内的赤松幼树 ,同林中空地的相比 ,树干上轮生侧枝的分枝角均较大且在树干上从下到上变化较小。
Resumo:
在研究标本和文献的基础上 ,报道了云南省柳叶藓科植物的 1 1个新分布记录种和 3个变种 ,包括 1个中国新分布记录种细肋镰刀藓 (DrepanocaldustenuinervisKop .) ,并对它们的生境和地理分布作了初步讨论 .
Resumo: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 (PCA)和多组判别分析法 (MGDA)研究了东北地区城市地带性植被类型判别模型 :①以东北地区 2 10个城市 (镇 ) 7个气象因子为变量 ,组成 2 10× 7矩阵 ,用PCA方法进行分类和排序 ,其结果明显划分 7个城市 (镇 )地带性植被类型 ;②影响城市 (镇 )地带性植被类型分布的气候因子 ,主要是热量和水分条件以及二者的综合状况 ;③采用MGDA法建立了东北地区城市地带性植被类型判别函数模型 ,预测城市地带性植被类型 ;④确定城市(镇 )地带性植被类型 ,并提出了 3种城市森林生态建设模式 ,为城市森林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