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7 resultados para 317.21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持续发展是当代发展的主题。作为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一的生态学,正在成为科学社会的一个热点.但是,在我国现实社会中生态学到底处于何种地位?在未来21世纪,它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在本文中,作者提出了讨论性的观点.1.针对生态学的国际前沿,参与全球性的生态环境研究计划;2.面向我国国民经济主战场.为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作贡献。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随着人口爆炸和经济活动的超前,一个大规模消耗淡水资源的景观出现,城乡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用水等需求激增,使淡水资源日益变成国际贸易商品,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人类逐渐认识到了水的多功能作用,人们从事的多种水事活动,无不都是从追求经济效益出发,以至伴随而生的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诸多问题的产生不仅制约着经济的的发展,而且还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这一切促使人们开始全社会的节水活动,共同解决水问题。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我国地域辽阔 ,各种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人为活动诱发的灾害日趋严重。由于乱砍滥伐 ,使森林资源锐减 ,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特别引起注意的是我国在 50~ 60年代已得到控制的蝗灾 ,近年因干旱已有所复活 ,除此以外 ,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活动诱发的各类灾害 ,造成每年数千人至数万人的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约 1 0 0 0~ 2 50 0亿元 ,对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造成严重威胁。本文根据上述情况分析了中国灾害的特点 ,列举了近年数起灾害实例 ,以引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严峻的现实提醒大家 ,减灾工作已是 2 1世纪的当务之急 !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21世纪 ,随着人口增长 ,耕地不断减少 ,经济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对粮食的需求将与日俱增 ,中国粮食生产任务十分艰巨。因此 ,对粮食生产进行科学布局 ,明确各类区域发展取向 ,是实现 21世纪中国粮食供需平衡目标的基础。   根据历年科学考察和试验研究结果 ,以及各地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农业生产水平 ,21世纪的中国粮食生产 ,应实施“发展东部 ,提高中部 ,开发西部”的战略布局 ,(现阶段中国粮食总产、单产、人均产量及其增率见表 1): (1)东部平原粮食产业化生产与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发展带。①东北平原优质商品玉米、大豆、大米生产基地建设区 ;②华北平原优质商品小麦、玉米生产基地建设区 ;③华中长江中游平原优质商品大米生产基地建设区 ;④华东长江下游平原优质商品大米、小麦生产基地建设区 ;⑤东南丘陵优质大米生产区。 (2)中部高原粮食生产力及其生产环境质量提高带。①黄河上中游西北高原小麦、玉米、马铃薯生产区 ;②长江上游西南高原水稻、小麦、玉米生产区。 (3)西部高寒农业、绿洲农业的粮食生产潜力与光能、水、土资源潜力开发带。①新疆绿洲农业优质小麦、玉米生产区 ;②西藏高寒农业高产青稞、...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文章对中国水资源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解决对策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人类进入 2 1世纪 ,土壤侵蚀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环境问题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这是因为土壤侵蚀威胁着我们星球的生产力 ,包括粮食、纤维和可再生资源。据估计 ,在过去 50a间 ,土壤侵蚀已导致 4 .0× 10 8hm2 的土地丧失其生产力。另一方面 ,侵蚀泥沙及其伴随的养分和农药流失也对人类的生存环境 ,如空气和水质 ,造成严重污染 ,并引起其它一系列环境问题。如何减少土壤侵蚀所造成的损失和维持我们星球生产力的持续性 ,是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工作者亟需回答和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尽管土壤侵蚀研究在上一个世纪取得了重要进展 ,然而 ,由于土壤侵蚀过程的复杂性和影响因子的多变性 ,有许多科学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例如 ,堤岸和河岸侵蚀过程、沟蚀过程和泥沙搬运等方面的研究仍很薄弱 ,沙尘暴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和侵蚀泥沙沉积对水生生物群落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仍是空白。2 0 0 1年 1月 3— 5日 ,来自 3 0个国家和地区 2 10名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研究者会聚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Honolulu) ,共同讨论 2 1世纪土壤侵蚀研究面临的挑战和任务。2 1世纪国际土壤侵蚀研究学术研讨会由美国农业工程学会 (ASAE)主办...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在小油菜上进行施用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配合施肥、三元肥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单施生物有机肥比单施无机三元肥的小油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36.17%和21.77%;种植后土壤中有机质比单施无机三元肥提高11.12%。油菜生产中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作物品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与三元肥配合施用不会造成明显减产。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在回顾中国历史与近5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基础上,结合当今地球系统科学、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国际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最新动向,提出了新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应以收集、发掘人类文明演进的地理证据,分析历史上人地交互作用的时空特征为核心,以探寻当今地理学历史渊源人类适应环境变化模式的历史证据为目标,以文献分析、野外调查、考古发掘等传统方法与现代实验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的集成为手段,以编制5000年来华夏故土嬗变与文明演进的历史图谱为主要平台的发展新思路,并认为中国历史地理学在国际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20世纪我国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基于地球系统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态势,结合我国地理学发展的自身特点及国家需求,本文从理论研究、方法论、学科建设、能力建设等方面,对21世纪我国地理学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自1999年我国开始试行以"退耕还林"工程为主的生态退耕以来,到目前已历时十年。特别是进入21世纪,工程实施强度较大,因此从国家尺度上进行宏观生态退耕格局的分析对于评估生态退耕政策和确定未来政策导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TM遥感监测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库为基础分析2000-2005年生态退耕的时空格局。在此基础上,以黄土高原典型地区陕西中北部为研究区,采用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探讨了生态退耕工程实施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05年间,生态退耕主要集中在中国中部地区,尤其是在黄河和长江的中上游地区,生态退耕面积与建设占用面积基本持平。在各生态类型区中,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区生态退耕面积最大,达到了1162.50km~2,主要用于还林;(2)整体看来,研究区内生态退耕的空间格局是合理的,即适宜性越差的耕地退耕比例越大。从退耕区域的适宜性水平来看,有77.35%的地区属于勉强适宜区,其中退为林地的面积为603.32km~2,退为草地的面积为528.94km~2。整个研究区内前者大于后者。然而,退耕地中仍有19.38%属于中度适宜区,原因可能来自于退耕指标分配等管理因素,另外,当地农民外出务工从而将中等适宜度的耕地退耕。结果表明,当前仍有大面积不适宜和勉强适宜的耕地存在,在未来工程实施过程区应该首先考虑该类地区。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以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动态为核心的人类-环境耦合系统研究逐渐成为土地变化科学(LCS)研究的新动向。基于覆盖中国21世纪初5年间隔的遥感卫星数据获取的1km网格土地利用变化空间信息,依据近5年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分异的显著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经济发展与国家宏观政策因素综合考虑,设计针对21世纪初5年新的中国土地利用动态区划图,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因素。总体上,21世纪初5年中国处于土地利用快速变化期,黄淮海平原、东南沿海地区与四川盆地城乡建设用地显著扩张,占用大规模优质农田,导致南方水田面积明显减少;西北绿洲农业发展与东北地区开垦导致北方旱地面积略有增加;受西部开发"生态退耕"政策的影响中西部地区林地面积显著增加,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成效明显,对区域土地覆盖状况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一时段国土开发与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包括"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国家重大政策,加之快速的经济发展是该阶段土地利用变化格局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书述及下列问题:长江流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国内外环境评价、长江流域在国家经济持续发展中的地位、物质生产与分配能力的增长是否就等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产业或部门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基点。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用DSC方法研究了聚丙烯(PP)、PP与间同1,2-聚丁二烯(s-1,2PB)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结果表明:Mo法处理PP及PP侮1,2PB(90/10)共混物是非常适宜的,而用Ozawa法处理则存在缺陷。用Jeziomy法处理共混物也是适宜的,但对PP处理存在缺陷;s-1,2PB对PP有加速结晶的作用;s-1,2PB使PP的结晶活化能降低,s-1,2PB在PP结晶过程中起到异相成核的作用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A new high-performance material, poly(sulfone-imide) was prepared by Ni(0)-catalyzed coupling of aromatic dichlorides containing imide structure and 4,4'-dichlorodiphenylsulfone. The copolymers were produced with high yield and moderate to high inherent viscosities of 0.52-1.13 dL/g. Wide-angle X-ray diffractograms revealed that the polymers were amorphous. Most of the polymers exhibited good solubility and could be readily dissolved in various solvents such as N-methyl-2-pyrrolidinone(NMP) and N,N-dimethylacetamide (DMAc). These polysulfone-imides had glass-transition temperatures between 317 and 345 degreesC and 10% weight loss temperatures in the range of 450476 degreesC in nitrogen atmosphere. The tough polymer films, obtained by casting from cresol solution, had a tensile strength range of 21 158 MPa and a tensile modulus range of 2.1-3.3 GPa.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回顾了高分子合成化学方法和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历史,结合高分子化学的研究现状,展望了21世纪的高分子化学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