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中国生态退耕的空间格局及黄土高原典型区退耕的生态位适宜性分析(英文)


Autoria(s): 董金玮; 刘纪远; 史文娇
Data(s)

2010

Resumo

自1999年我国开始试行以"退耕还林"工程为主的生态退耕以来,到目前已历时十年。特别是进入21世纪,工程实施强度较大,因此从国家尺度上进行宏观生态退耕格局的分析对于评估生态退耕政策和确定未来政策导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TM遥感监测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库为基础分析2000-2005年生态退耕的时空格局。在此基础上,以黄土高原典型地区陕西中北部为研究区,采用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探讨了生态退耕工程实施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05年间,生态退耕主要集中在中国中部地区,尤其是在黄河和长江的中上游地区,生态退耕面积与建设占用面积基本持平。在各生态类型区中,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区生态退耕面积最大,达到了1162.50km~2,主要用于还林;(2)整体看来,研究区内生态退耕的空间格局是合理的,即适宜性越差的耕地退耕比例越大。从退耕区域的适宜性水平来看,有77.35%的地区属于勉强适宜区,其中退为林地的面积为603.32km~2,退为草地的面积为528.94km~2。整个研究区内前者大于后者。然而,退耕地中仍有19.38%属于中度适宜区,原因可能来自于退耕指标分配等管理因素,另外,当地农民外出务工从而将中等适宜度的耕地退耕。结果表明,当前仍有大面积不适宜和勉强适宜的耕地存在,在未来工程实施过程区应该首先考虑该类地区。

NationalKeyProgrammeforDevelopingBasicScience(No.2009CB421105);theKnowledgeInnovationProgramofth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No.KSCX1-YW-09-01)

Identificador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563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44177

Idioma(s)

中文

Fonte

董金玮;刘纪远;史文娇.21世纪初中国生态退耕的空间格局及黄土高原典型区退耕的生态位适宜性分析(英文),JournalofResourcesandEcology,2010,1(1):36-44

Palavras-Chave #生态退耕
Tipo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