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 resultados para 09-TIK-05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以不同浓度CO2(700、500μm o l/m o l)处理的红松和长白赤松幼苗土壤为研究对象,在2003年的7~9月的中旬采样,对0~10 cm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受高浓度CO2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00μm o l/m o l CO2对红松幼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起着极显著(p<0.01)抑制效应,其作用大于500μm o l/m o l CO2处理;受高浓度CO2处理的长白赤松幼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表现出了与红松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相似的变化规律。此外,500μm o l/m o l CO2条件对红松和长白赤松幼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的影响存在着不稳定性。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近年来,随着温室气体体积分数不断上升,研究CO2和O3体积分数升高对植物的影响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二者对植物的复合作用及生理研究不够深入。文章利用开顶式气室研究了大气CO2和O3体积分数升高对银杏(Ginkgo biloba L.)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内,与对照相比,在大气CO2体积分数为700×10-6条件下,银杏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P<0.05),希尔反应活力增大,Ca2+/Mg2+-ATPase活性增强,光合产物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增多;而在O3体积分数为80×10-9的情况下,银杏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希尔反应活力减小,Ca2+/Mg2+-ATPase活性减弱,光合产物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减少;在CO2和O3复合作用(700×10-6+80×10-9)条件下,银杏叶片净光合速率、希尔反应活力、可溶性糖和淀粉均有所增加,且淀粉含量增加极显著(P<0.01),而Ca2+-ATPase活性先增强后减弱,Mg2+-ATPase活性先减弱后增强。说明CO2可缓解O3对银杏的负效应,而O3亦对CO2的正效应有削弱作用。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通过石英砂培养试验,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Cu胁迫对大麦幼苗根系基因组DNA的损伤效应,同时比较基因组DNA损伤与幼苗根系生长、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对Cu污染胁迫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2.5 ̄50mg·L-1Cu处理8d后,与对照相比根长显著变短,根系内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基因组DNA的AFLP图谱与对照相比发生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谱带的消失、新谱带的出现以及谱带荧光强度的改变。三者均对低浓度的Cu污染胁迫响应敏感,其中AFLP图谱变化是对Cu胁迫响应最为敏感的生物标记物,可用于土壤Cu污染的早期诊断和生态风险评价。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生物多样性通常使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等来进行度量,但是在土壤动物群落研究中,由于使用了粗水平的分类方法,因此即使生境变化很大,这些多样性指数在评估群落多样性变化时仍然是不适当的。为了克服这种限制,廖崇惠(1990,2009)提出用DG指数来代替这些标准的多样性指数,并在土壤动物生态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笔者分析发现DG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534,P=0.000),即,高的均匀度反而有低的多样性。另外,DG指数与类群数(r=0.648,P=0.000)和类群密度(r=0.487,P=0.000)呈明显的正相关,类群数的下降可以通过部分类群密度的上升而获得补偿,群落的类群丢失后却可以获得一个不变的甚至更高的多样性值。因此,笔者不支持DG指数用于测度生物多样性,提议使用各类群实际群势与潜在群势比值的平均值来估计群落潜在多度的实现程度。如果继续使用DG指数作为实际生境条件的一个指标,那么与以往不同,DG指数测度的是该生境群落多度增长的一种潜力。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将DNA错配修复基因mutS(2 5 6kb)克隆于分泌型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 ,以N端融合 6个组氨酸的形式在E .coliAD494(DE3)中进行了IPTG诱导表达。SDS PAGE分析证实有一与预期分子量相应的诱导表达条带 ,其表达量占全菌蛋白质的 35 %左右 ,且表达蛋白以可溶形式存在。利用固定化金属离子 (Ni2 +)配体亲和层析柱纯化目的蛋白 ,其纯度为 90 %以上。与含有错配碱基DNA双链的结合反应证明该蛋白具有特异性识别、结合含有错配碱基DNA双链的生物活性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为了确定华中地区板栗(Castaneamollisima)心材腐朽病的病原菌,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和室内显微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硬拟层孔菌(Fomitopsisspraguei(Berk.&M.A.Curtis)Gilb.&Ryvarden)。该菌主要危害板栗活树,造成心材褐色腐朽,最终导致受害树木死亡或风折后死亡。同时根据采集的标本,对该病原菌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绘图。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在不同培养基、pH值、水势及温度条件下,研究了沙地樟子松林下2种常见外生菌根真菌松乳菇和高大环柄菇的生长。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培养基上,2种菌株都能生长;高大环柄菇对pH值适应范围较广,在中性条件下生长最好,松乳菇在弱酸性条件下生长较好;温度对菌株生长影响较大,2种菌株最适生长温度范围均为25~28℃;极端水势条件下(-1500kPa),高大环柄菇和松乳菇均不能生长,低胁迫(-170kPa,-230kPa)能促进高大环柄菇和松乳菇的生长。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在潮棕壤上连续进行18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磷素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施用磷肥有明显的增产和稳产作用。不施磷肥处理,土壤磷素收支赤字,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明显下降,且土壤磷收支的盈亏值与土壤速效磷的增减量呈显著直线相关;施磷肥处理,土壤磷素收支盈余,18年间耕层土壤全磷含量均明显提高,提高幅度为0.02~0.04g·kg-1,土壤速效磷含量亦明显增加,特别是在试验的后几年,土壤速效磷含量似有加速上升的趋势。施氮肥对玉米有明显增产作用,施磷钾肥对玉米增产作用不明显;大豆则相反,施氮肥增产作用不明显,施磷钾肥有显著增产作用。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通过对策勒绿洲的 4种杨树 (新疆杨、箭杆杨、胡杨和灰胡杨 )的P -V曲线和持水力的测定分析 ,得出了初步结论 :人工栽培种新疆杨和箭杆杨的抗旱性能低于乡土树种胡杨和灰胡杨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采用生态学的方法,系统分析了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冠空隙的动态变化对早春草本层植物的分布密度和生物量的影响以及早春草本层植物对林冠空隙的反应,进而探讨了早春草本层植物在红松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中所起的生态作用。本研究为全面系统地揭示红松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更深入地研究森林循环理论提供科学依据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该文利用指数分布、Weibull分布和混合分布3种类型7个方程模拟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径级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径级分布不是理想的倒“J”型,基本为“S”型;用3个负指数方程和修正指数方程模拟均为倒“J”型,在半对数图上为直线;Weibull方程模拟出了单峰,但是效果一般;用2个和3个组分的Weibull混合模型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径级分布进行了成功模拟,3个组分的Weibull混合模型的模拟效果有所提高,但是并没有显著改善.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以长白山区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分别对不同年度进行择伐后形成的天然次生林进行群落学调查,分析择伐后28年恢复期间高度小于3 m的幼苗幼树的天然更新过程及特点。结果表明,恢复初期更新幼苗幼树的树种出现比率较低,随着次生林恢复时间的增加,更新幼苗幼树的树种出现比率超过75%,且15年后变化相对较小;次生林内更新幼苗幼树的分布密度随着恢复时间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恢复15年时分布密度达7 500株/hm2,此后分布密度的变化相对较小;在次生林内幼苗幼树主要是集中分布在距最近立木1.5~3.5 m的范围内,随着次生林恢复时间的增加,幼树的分布范围相对靠近立木,幼苗的分布范围则相对远离立木。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研究了长白山土壤剖面中3种氨基糖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其对土壤有机质库的贡献,样品采自长白山北坡3个样点(海拔分别为600m,1680m和2580m).3种氨基糖对总氨基糖的贡献为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胞壁酸,剖面中氨基糖的含量及氨基糖对土壤有机质的贡献,在表层土壤中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而增加,但在矿质层中规律不同.不同纬度的氨基葡萄糖/胞壁酸比值与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比值不同,说明它们来源于不同的微生物种群.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通过10a的定位观测,研究了长白山地区针阔混交林结构的动态变化。树种及其分布基本保持不变。林分密度从404株/hm2降至387株/hm2,而基础面积从44.83hm2降至43.79hm2。除色木槭之外,冠层林木的株数降低。优势树种的更新状况不佳。死亡与更新的关系表现在群落中植物组成的变化上。当红松开始衰退时,落叶树种的优势明显上升。几种阔叶树的胸径分配与个体的大小相关。不同的胸径等级上的最大增长率与树木本身大小呈负相关。增加的胸径及其向下一个等级发展的趋势,暗示了冠层压迫对高生长的影响。在成熟林的斑块内,树种不断地发生变化,而且斑块内具有一定的循环周期:林冠空隙→树木生长→树木成熟→林冠空隙。上层林冠的树种中除色木槭外,都趋向于减少种群数量。并且两种不同的更新方式和分布范围揭示了树种更新的间断性。在群落的衰退阶段,树种的交替受优势树种变化的影响。

Relevância:

80.00% 80.00%

Publicador:

Resumo:

<正> 由于自然环境恶化和不合理的农业经营方式,导致黑土质量下降。长期以来从土壤理化性质方面对黑土质量下降原因的研究较多,而从土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