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resultados para BON-13-AI.1

em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Portal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利用能量为60-80MeV的~(12)C束流,通过~197An(~(12)C,3n)~206At反应研究了~206At核的高自旋能级结构.用7台BGO(AC)HPGe探测器和一台用于探测低能γ射线的平面型HPGe探测器进行了γ射线的激发函数、γ-γ-t符合及γ射线的角分布测量.基于这些测量,首次建立了包括25条γ跃迁的~206At高自旋能级纲图.确定了一个半寿命为(908±400)ns、自旋和宇称为10的同质异能态.基于较重的双奇核~(208,210 )At能级结构的系统性,对~(206)At的10~-同质异能态进行了讨论.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Amorphous samples of polyether ketone with cardo(PEK-C) have been studied in the solution state by C-13, H-1 high-resolution NMR, The H-1 and C-13 1D NMR spectra were assigned using two dimensional chemical shift correlated spectroscopy, 2D homonuclear correlated(COSY) and heteronuclear correlated (HETCOR) spectroscopy present important information. In this work, the structural units of PEK-C was determined by NMR. For some peaks, these assignments are confirmed by two dimensional long-range heteronuclear correlation experiments, A little modification is made on the original C-13 peak assignments for the main chain, The symmetry and the isotacticity of the chain structure for PEK-C are obvious on NMR data.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测定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的1,2-聚丁二烯样品在四种溶剂的50.3MHz ~(13)C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_1)和核Overhauser效应(NOE)值。并用Schaefer logx~2相关时间分布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研究了1,2-聚丁二烯在溶液中的~(13)C-NMR弛豫的溶剂效应及其与结构的关系。发现聚合物与溶剂的溶解度参数之差△δ越大,聚合物在溶液中协同链段运动趋向越明显,~(13)C自旋-晶格弛豫速率(1/T_1)越大;1,2-链节较少,分子链较柔顺时,~(13)C-NMR弛豫受溶剂影响较显著。NMR弛豫参数对结构变化的反应在良溶剂中比在不良溶剂中敏感。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H-1 and C-13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spectra of 2, 2'-bis(p-aminobenzoic ester)-1,1'-binaphthyl were assigned and confirmed using 2D H-1-H-1 COSY, C-13-H-1 HETCOR and C-13-H-1 long-range HETCOR methods. This provided a basis for NM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imilar compounds.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从1,1'联2,2'萘酚出发合成了新型具有非共平面结构的联萘类二酐单体,即2,2'(3,3',4,4'-四酸二酐)二苯甲酰氧基-1,1'-联萘.通过联萘二酐与不同二胺单体的溶液缩聚反应制备得到了一系列新型聚酯酰亚胺.聚合物表现出良好的溶解性、热性能及薄膜透光性.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13 NMR技术取得巨大的进步,并获得了与日俱增的广泛应用。目前,已成为化学、化工、生物、医学等领域不可缺少的分析技术。C-13 NMR波谱模拟在有机化合物结构自动解析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能帮助科学家们对复杂的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并对测定的化合物的化学位移进行验证。本论文在该领域进行了很多有意义的尝试,工作的目的是采用多元统计方法为化合物的C-13 NMR波谱模拟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主要工作如下:1. 对饱和烷烃类化合物进行了~(13)C NMR波谱模拟,通过使用校正的分子连接性指数和几何参数,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其结果比Crant和Paul的烷烃模拟要好。2. 对环烷烃类化合物进行了~(13)C NMR波谱模拟,得到了具有较好预测能力的相关数学模型。3. 对饱和醇类化合物进行了~(13)C NMR波谱模拟,通过提取共振碳的拓扑指数、电荷参数和几何参数,构造了比较满意的数学模型。4. 对脂肪胺类化合物进行了~(13)C NMR波谱模拟,通过使用拓扑指数、电荷参数和几何参数,获得了比较好的相关数学模型。5. 对饱和醛酮类化合物进行了~(13)C NMR波谱模拟,通过使用拓扑指数、电荷参数和几何参数,获得了比较好的相关数学模型。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在复杂的海洋环境条件下,管道的动力学特性受到内外部流体的作用而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处在海底平稳流动作用下的悬跨管道的涡致振动进行分析,特别地考虑到管道内部流动的作用,给出了内流速度对管道响应幅度的影响,进而指出其对管道疲劳的意义。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由于世界范围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向力学工作者提出了挑战,本文作者就环境流体力学的重要性,研究范围与方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界面断裂力学是目前国际力学界的前沿研究课题.本文对这门新兴分支学科的发展背景,近期进展及未来展望作了简要介绍.主要分析了各向同性及各向异性弹性材料间的界面裂纹;界面裂纹的力学模型;界面裂纹的弹塑性场及界面裂纹的断裂观念.讨论了界面断裂力学未来热门课题。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理性力学基础》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之一。
    《理性力学基础》系统地介绍了理性力学的主要科学体系和基本理论。《理性力学基础》由四部分,共十五章组成。第一部分综合介绍了理性力学的科学意义、方法和特点,从理性力学角度概括论述变形几何学与运动学、力学基本定律与场方程以及本构方程的一般原理。着重阐明张量和场方程的时空无差异原理,以及本构方程所应遵循的客观性原理。第二部分着重介绍简单物质的理论体系。作为典型范例进一步阐明弹性物质和简单流体的本构方程以及弹性体有限变形边值问题的分析方法。第三部分详细介绍黏弹性物质、弹塑性物质及晶体塑性的基本理论。第四部分主要介绍含缺陷物质的本构理论。
    《理性力学基础》可作为力学、应用数学、理论物理等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力学工作者及高等院校力学专业教师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理性力学目的和意义
1·2 理性力学的特点与体系
1·3 理性力学的方法
1·4 符号
第二章 变形几何学和运动学
2·1 直角坐标系的张量
2·2 物体的构形与运动
2·3 变形梯度
2·4 应变度量和面元、体元变形
2·5 应变率
第三章 基本定律与场方程
3·1 质量守恒定律
3·2 应力原理与动量守恒定律
3·3 能量守恒定律和熵定律
3·4 功共轭与应力度量
3·5 场方程
3·6 随体坐标系
第四章 本构方程的一般原理
4·1 时空系的变换
4·2 基本定律的客观性
4·3 本构方程的一般原理
第五章 简单物质
5·1 张量函数
5·2 张量函数表示定理
5·3 简单物质的本构方程
5·4 本构方程的简化形式
5·5 各向同性物质
5·6 简单固体
5·7 简单流体和流晶
5·8 内部约束
5·9 特殊类型物质
5·10 衰退记忆
第六章 弹性物质
6·1 弹性物质的本构方程
6·2 物质对称性
6·3 各向同性弹性固体
6·4 超弹性物质
6·5 各向同性超弹性物质
6·6 主轴表示
6·7 储能函数表示式
6·8 二次弹性
6·9 均匀变形场
6·10 储能函数的实验确定
第七章 弹性体有限变形边值问题
7·1 边值问题的提法
7·2 若干典型问题
7·3 平面应变问题
7·4 不可压缩各向同性弹性体
第八章 简单流体
8·1 直线流动
8·2 曲线流动
8·3 伸长历史恒定运动
8·4 定常测黏流动
8·5 Poiseuille流动
8·6 Couette流动
8·7 圆锥-平板流动
8·8 端部正应力效应
8·9 Stokes流体测黏流动
8·10 定常拉伸流动
第九章 黏弹性物质
9·1 线性黏弹性理论
9·2 非线性黏弹性固体
9·3 本构泛函展开
9·4 非线性黏弹性流体
第十章 弹塑性物质
10·1 微小变形塑性理论
10·2 张量的时间导数
10·3 有限塑性变形的本构方程
10·4 塑性大变形基本方程
10·5 Drucker公设与有限塑性变形
第十一章 晶体塑性理论
11·1 晶体塑性变形运动学
11·2 硬化规律
11·3 硬化系数表示式
11·4 晶体塑性本构关系
11·5 滑移剪切率γ(α)的存在性与惟一性
11·6 率相关流动规律
第十二章 缺陷连续统的线性理论
12·1 张量场的微分运算
12·2 协调条件
12·3 缺陷的几何意义
12·4 位错弹性理论
12·5 位错塑性理论
12·6 一般缺陷塑性理论
12·7 晶体塑性位错理论
12·8 Nye张量及缺陷塑性理论小结
12·9 位错塑性理论二维公式及算例
第十三章 非黎曼几何及流形简介
13·1 Euler空间张量场的绝对微分
13·2 曲率张量
13·3 线性空间
13·4 仿射联络空间
13·5 非完整变换
13·6 拓扑空间
13·7 微分流形
第十四章 缺陷连续统的非线性理论
14·1 非Niemann物质流形的构造
14·2 缺陷的几何意义
14·3 缺陷连续统的弹性理论
14·4 缺陷连续统的塑性理论
14·5 晶体塑性位错理论
第十五章 理性力学若干应用
15·1 有限变形的精确描述
15·2 曲线坐标的相应公式
15·3 本构方程的客观性原理
15·4 物质对称性
15·5 主轴法
15·6 客观应力率
附录 曲线坐标
1 基向量与度量张量
2 逆变导数
3 应力张
4 运动方程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全书以命令行方式通过大量教学实例和工程应用实例,介绍了建立模型、求解和结果后处理的全过程。

目 录

前言

第1篇教学实例篇

第1章简单拉压杆结构

1.1铰接杆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

1.2人字形屋架的静力分析

1.3超静定拉压杆的反力计算

1.4平行杆件与刚性梁连接的热应力问题

1.5端部有间隙的杆的热膨胀

第2章梁的弯曲问题

2.1等截面简单超静定梁的平面弯曲分析

2.2工字形截面外伸梁的平面弯曲

2.3矩形截面梁的纵横弯曲分析

2.4悬臂梁的双向弯曲

2.5 圆形截面悬臂杆的弯扭组合变形

2.6悬臂等强度梁的弯曲

2.7弹性地基半无限长梁在端部力和力偶作用下的变形

2.8偏心受压杆的大变形分析

第3章杆系稳定性计算

3.1利用梁单元计算压杆稳定性

3.2利用实体单元计算压杆稳定性

3.3悬臂压杆的过曲屈分析

3.4平面钢架的平面外失稳

第4章实体模型应力分析

4.1 均布荷载作用下深梁的变形和应力

4.2一对集中力作用下的圆环

4.3用实体单元分析变截面杆的拉伸

4.4用二维实体单元分析等截面悬臂梁的平面弯曲

4.5变截面悬臂梁在端部集中力作用下的平面静力分析

4.6纯弯曲悬臂曲梁的二维静力分析

4.7端部集中力作用的悬臂圆环曲梁平面弯曲的三维分析

4.8均匀拉力作用下含圆孔板的孔边应力集中

4.9两端固定的厚壁管道在自重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力

第5章膜和薄壳问题

5.1含椭圆孔的椭圆薄膜在外部张力作用下的静力分析

5.2圆形薄膜大变形静力分析

5.3柱形容器在内压作用下的静力分析

5.4圆柱形薄壳在均匀内压作用下的静力分析

第6章板的弯曲和壳体计算

6.1简支和固支圆板的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弯曲

6.2悬臂长板的大挠度弯曲

6.3用壳体单元分析受均布荷载作用的固支圆板大挠度弯曲

6.4利用拉伸操作建立膨胀弯管模型

6.5两端简支开口柱壳在自重作用下的静力分析

6.6圆筒在一对横向集中力作用下的变形

6.7两边简支开口柱壳在集中力作用下的大变形曲屈

第7章简单振动系统

7.1单自由度弹簧质量系统的频率计算

7.2悬索自由振动的频率

7.3用弹簧单元连接的圆盘的扭转振动

7.4圆杆连接圆盘的扭转振动

7.5钻杆的扭转自由振动

第8章梁的振动分析

8.1简支梁的自振频率计算

8.2 自由―自由梁的纵向自由振动

8.3有轴向压力作用的简支梁的自由振动

8.4用壳体单元计算悬臂等强度梁的自由振动

8.5矩形截面薄壁悬臂梁的自由振动

第9章膜板和实体振动

9.1 圆形张紧薄膜的自由振动

9.2薄膜二维非轴对称自由振动分析

9.3薄膜三维非轴对称振动分析

9.4悬臂长板的自由振动频率

9.5悬臂宽板的模态分析

9.6固支圆板的自由振动

9.7用实体单元分析圆环的振动

9.8机翼模型的振动分析

第1 0章平面建模分析和三维实体建模

10.1 带三个圆孔的平面支座分析

10.2角支座应力分析

10.3 体斜支座的实体建模

10.4四分之一车轮的实体建模

10.5轴承支座的实体建模

第1 1章最优化设计

11.1概述

11.2最优化问题框架

11.3 ANSYS优化设计流程

11.4变截面悬臂梁的外形形状优化

11.5平面刚架的优化设计

第12章层合板和断裂力学

12.1 四边简支方形层合板在均布外载作用下的变形

12.2均布拉力作用下含裂纹板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

第2篇工程应用篇

第13章用APDL实现空间网壳结构参数化建模

13.1 K系列球面网壳结构的特点和建模

13.1.1 K系列球面网壳的特点

13.1.2几何描述

13.1.3杆件连接关系

13.2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介绍

13.2.1参数和表达式

13.2.2 ANSYS 中的基本指令

13.2.3分支和循环

13.3用户界面设计语言UIDL介绍

13.3.1 单行参数输入

13.3.2多行参数输入

13.4网壳建模程序设计

13.4.1模型建立的步骤

13.4.2节点坐标计算

13.4.3单元连接

13.4.4变量说明

13.4.5节点坐标计算公式

13.4.6主框图说明

13.4.7单元连接关系定义

13.4.8源程序

13.5程序使用说明

13.5.1加载程序

13.5.2界面说明

13.5.3注意事项

13.6应用举例

13.6.1基本参数

13.6.2输入数据并生成模型

13.6.3输入单元参数和荷载后开始计算

13.6.4选择结果输出方式

第14章塔式起重机静动力分析

14.1塔式起重机基本概念

14.2塔式起重机拓扑模型

14.3塔机模型受力分析

14.3.1部件受力特征分析

14.3.2截面参数定义

14.3.3自重荷载和配重

14.3.4选用合适的分析模型。

14.3.5 固定塔身底部的4个节点

14.4塔机建模程序设计

14.4.1塔身节点计算和单元连接

14.4.2塔顶建模

14.4.3塔臂建模

14.4.4平衡臂和斜拉索建模

14.5塔机静力分析

14.6塔机模态分析

14.7塔机静动力分析程序

第15章长柱形天然气罐在内压作用下的静力分析

15.1概述

15.2建立模型

15.3利用轴对称壳单元SHELL51计算

15.3.1单元基本性质和约定

15.3.2求解过程

15.3.3源程序

15.3.4计算结果

15.3.5简体部分理论解

15.3.6结果讨论

15.4利用8节点2D实体单元PLANE82单元计算

15.4.1建立模型

15.4.2计算过程

15.4.3计算结果及讨论

15.4.4源程序

15.5用20节点3D实体单元solid95计算1/4模型

15.5.1建立1/4三维模型

15.5.2计算步骤

15.5.3计算结果分析

15.5.4与弹性力学解答的对比

15.5.5计算程序

附录

附录A常用结构单元参考

附录B结构分析命令速查

参考文献

Relevância:

100.00% 100.00%

Publicador:

Resumo:

外来生物入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严重的危害,它不仅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丧失而且威胁着全球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入侵种在入侵区域的种群扩散是入侵种带来风险的最根本问题,也是其造成危害的重要原因。研究入侵物种的扩散规律可以了解其在入侵地的入侵状况和扩散趋势,这对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14种在我国具有较强威胁性的外来入侵植物,通过对其入侵历史动态的分析,判断其在我国的入侵与扩散阶段,进而预测其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这14种外来植物为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土荆芥 (Chenopodium ambrosioides.)、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皱果苋(Amaranthus viridis)、北美独行菜(Lepidium virginicum)、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钻形紫菀(Aster subulatus)、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一年蓬(Erigeron annuus)、牛膝菊(Galinsoga paviflora)、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a)和北美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紫茎泽兰最早于20世纪40年代入侵我国,经过1940—1960年长达20年的时滞期,紫茎泽兰开始在云南及其临近的省份如四川、贵州和广西迅速扩散。其中,紫茎泽兰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扩散速度为20公里/年,而在垂直地带性北亚热带地区的扩散速度为6.8公里/年。紫茎泽兰仍没有入侵到垂直地带性暖温带地区。尽管1990年后,紫茎泽兰在云南基本停止扩散,但其在邻近省(市)的快速传播表明紫茎泽兰在我国仍处在扩散阶段,还没有达到饱和阶段。生态位模型预测结果和紫茎泽兰在已经入侵地区扩散的地理生态式样基本相符。我国南部及中南部地区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合紫茎泽兰生长。而在华中地区,由于环境条件不太适宜,其扩散速度会相对较慢。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气候条件完全不适合紫茎泽兰生存。因此,我国南部和中南部广大未入侵地区将会受到紫茎泽兰入侵和快速扩散的严重威胁,对此应该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自从紫茎泽兰于1978年首次入侵四川省以来,已经在四川、重庆和湖北大面积扩散。紫茎泽兰在此新近入侵区域主要沿河流、公路、铁路扩散。其中沿安宁河、108国道和成昆铁路向北扩散的平均速度为19公里/年,而沿金沙江-长江向东北扩散的平均速度为33公里/年。特别是2000年以后,紫茎泽兰沿金沙江-长江的扩散速度达到了88公里/年。紫茎泽兰得以如此迅速扩散是其本身生物学特性和当地地理生态特点多种因素之间一系列耦合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和1998年金沙江-长江特大洪水也促进了紫茎泽兰在该地区的扩散。另一方面,紫茎泽兰在新近入侵地区的垂直分布范围说明随海拔高度上升所引起的垂直地带性气候变冷是紫茎泽兰入侵和扩散的自然限制条件。   此外,通过对其余13种外来入侵植物入侵历史过程重建发现,除了牛膝菊、反枝苋和皱果苋最早入侵地位于内陆地区以外,其余10种外来入侵植物的最早入侵地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南部沿海和西南边境地区。这13种外来植物通常不是通过单一途径传入,而是通过两种或多种途径传入不同的地点。相应地,入侵后也呈现不同的扩散模式。这13种外来植物在我国大体上包括5种入侵和扩散式样即1)从南部沿海和西南边境分别向内陆扩散,如霍香蓟、飞机草,北美商陆;2)从东部沿海向内陆扩散,例如钻形紫菀,小蓬草、北美独行菜和喜旱莲子草;3)从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和西南边境分别向内陆扩散,如刺苋;4)从南部沿海向内陆扩散,如土荆芥;5)从最早入侵的内陆地区向周边地区扩散,如反枝苋、牛膝菊和皱果苋。分布区动态分析显示当前这13种外来入侵植物在我国都还处在扩散阶段,而且有些外来植物还处在快速扩散阶段,如飞机草。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我们对这13种外来入侵植物开展了生态位模型适生区预测和比较分析。并且结合其扩散动态和当前分布现状,我们对其潜在的分布区及扩散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预测。飞机草、土荆芥、霍香蓟、牛膝菊和北美商陆,这5种外来植物的现有分布区明显小于其在我国的适生区,因此它们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很广,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喜旱莲子草、反枝苋、皱果苋、北美独行菜、一年蓬、钻行紫菀和北美商陆在我国的入侵范围与其适生区域之间基本重合,但在其入侵范围内仍存在大面积的未入侵区域。这些未入侵地区通常被已入侵区域所包围,因此也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刺苋和小蓬草在我国的潜在的分布区相对较小,这些植物已经基本上完全入侵了其适生区。因此,这些植物在我国向临近区域继续扩散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