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resultados para 1966-1973

em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Portal


Relevância:

60.00% 60.00%

Publicador:

Resumo:

<正> 中国科学院青藏综合科学考察队于1966、1973—1976年在西藏全境采集了大量的水生生物标本,作者从中共观察到原生动物458种,其中肉足虫170种,纤毛虫288种。关于西藏原生动物的分类区系、地理分布、生态特点等已另有报道。本文仅对匣壳虫属Centropyxis中一新种、二新亚种进行描述。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在1966年-1985年二十年间作不同柑桔种类品种,薄膜种类、厚度、包装方式、贮藏条件、采收期、包装期、配合防腐保鲜药剂试验处理和重复数千个,观测贮藏效果,果实采后生理生化特性变化数据数十万个。在该基础上,研究形成科学依据清楚,技术简单,效果优异的塑料薄膜单果摺包或袋装贮藏保鲜技术。采用该技术,甜橙贮藏半年失重率由15-20%下降 到2.5-5%,腐烂率由15-30%降到5-10%,干疤率降低为对照的0.5至1/10,果实含醇量由250MG/100ML压低到100MG/100ML以下,果实新鲜饱满 ,风味正常,贮藏期延长三个月以上。该技术也适用于柠檬、柚、蕉柑、温州蜜柑、芦柑。该技术1966年开始试验,1969年进行一千公斤中试。1972年作50万公斤生产试验。1973年组织全国柑桔主要产销八省二市作库、窖、山洞、民房通风贮藏约万吨推广示范,由于 简易、节能,效果优于冷藏,受到全国产销地区果农和农商外贸部门热烈欢迎。迅速推广应用,迄今1986年粗计全国累计应用量达150万吨,以减损30%以及提高品质,延长贮藏期计 ,增值达10亿元,尚未计入节约冷库建设费。该项目1975年的试验证明柑桔范膜单果包装获得优异效果,果实风味正常、干疤、腐烂大幅度下降,同时对照果失重大,萎缩重,果皮气孔关闭,气体交换受阻,产生无氧呼吸,乙醇积累显著增高,果实产生异味,干疤、腐烂重大。据此提出乙醇含量可为作判贮藏柑桔果实生理状况和贮藏场所及措施保鲜效应的指标。品种果皮紧实度与薄膜包装适性呈正相关。柑桔果实带薄膜包装销售显示该技术具有商品保鲜包装效益。该技术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该技术的研究 和应用以及机理探讨均为国际首创。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生态足迹是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重要指标之一,该方法自提出以来得到广泛关注和迅速应用。首先,本文分析了中国1973-2003年木材生产、进口和出口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在1973-1995年期间木材生产呈明显波动变化趋势,1995年后呈现连续下降趋势;木材进口在1995年后特别是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呈增长趋势,而木材出口在1995年后呈逐年下降趋势。然后,采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方法(即森林可持续产量法与森林实际生产法)计算了中国1973-2003年间的林业生态足迹(包括进口与出口林业生态足迹),分析表明,1978-1988年期间,实际生产法计算林地真实面积小于可持续产量法计算结果,而1989-2003年正相反,上述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均大于用全球产量计算的林业生态足迹。说明中国在1978-1988年间森林资源消耗量大于生长量,林业发展是不可持续的;1989年后森林资源消耗出现长大于消的局面,林业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但同林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最后,讨论了林业生态足迹与国家重要政策(包括外贸、经济与森林保护政策)的关系,并提出了减少林业生态足迹与增强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几点建议。图3表1参31。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以贵州省普定后寨地下河流域中下游为例,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利用多时相多数据源的遥感影像(1973年的航片、1995年的TM影像及2004年的SPOT-5影像),从不同等级石漠化风险的角度分析了研究区近30多年来的石漠化风险格局变化的特征,以期了解喀斯特高原山区的石漠化变化特征规律。结果表明:从景观水平上来看,整个区域的景观正在向程度更高的石漠化风险的方向发展,表现为极低度石漠化风险斑块的面积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而高度和极高度石漠化风险斑块的面积却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从斑块类型水平上来看,不同等级的石漠化风险斑块的变化差异明显,在变化幅度和变化趋势上都存在差异,其中极低度石漠化风险斑块面积变化最为明显,呈现出大幅度的下降,而变化最不明显的是低度石漠化风险斑块,无明显的增减趋势。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This paper reports the occurrence of a marine brachyuran crab species Eucrate alcocki SerSne, in SerSne et al., 1973, of the family Euryplacidae Stimpson, 1871, for first time from India, based on a male specimen from Parangipettai fish landing centre in Bay of Bengal, Southeast Coast of India. Although morphologically corresponding with what is currently defined as E. alcocki, the color pattern of the carapace of the present specimen is rather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Chinese material-only the anterior fifth of the carapace is marked with scattered red spots, the rest of the surface is yellowish, with four unusually shaped red blotches which almost look like Sanskrit charac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