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 resultados para Gosnold, Bartholomew, d. 1607.
Resumo:
于2010-11-23批量导入
Resumo:
制约半干旱区生态系统恢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一直是生态学界争论的问题,水分或养分或二者的联合限制是现存的3种观点,但是利用野外实验结合生态化学计量比,分析和判断半干旱区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力恢复的限制因子还未见报道。 本论文以科尔沁沙地东南缘退耕后自然恢复的沙质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析因设计的水、氮、磷添加实验,研究与碳循环、氮循环、磷循环等有关的生态系统关键过程,及其对人为干扰(灌溉和施肥)及全球变化(气候变化和氮沉降)的响应。从2004年到2005年采用3因素2水平析因设计进行水(0, 80mm)、氮(0, 20 g N m-2 yr-1)、磷(0, 10 g P2O5 m-2 yr-1)添加实验。2005年增加了0、2.5、5、7.5、10、30、40 g N m-2 yr-1的氮梯度添加实验。通过两年的实验,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该沙质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主要受氮素养分的限制,水分与磷素并不是主要限制因素。施氮量达到7.5 g N m-2 yr-1时生物量明显提高,当氮素添加量达到40 g N m-2 yr-1时,生产力最高为1607.3 g m-2,但是并未找出氮肥添加量的上限。禾本科生物量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间呈指数负相关,拟合方程为:y = 1318.3e-0.2421x(R2 = 0.6887)。 2)添加水增加了土壤CO2排放速率,而施氮肥的影响并不明显。在较干旱的年份(降水量低于450 mm)干旱期(4月15日-6月15日)添加磷肥明显抑制了土壤呼吸,而在较湿润的年份(降水量高于450 mm)干旱期添加磷肥则显著增加了土壤呼吸。土壤呼吸与表层0-10 cm土壤含水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之间呈显著的指数正相关(R2 = 0.6798),拟合方程为:y = 0.1832e0.1299x。 3)氮素添加对半干旱区沙质草地生态系统氮有效性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可提高土壤氮的矿化速率。该沙质草生态系统土壤有效氮主要由NO3--N组成,并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NH4+-N和NO3--N含量在表层0-10 cm有高于10-20 cm的趋势。植物地上部分和凋落物的C:N比极低。土壤全量的C:N比明显受添加水的影响,与氮、磷添加无关。 4)添加磷素改善了半干旱区沙质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磷的有效性,添加氮和水则没有影响。0-10 cm层土壤相对有效磷有高于10-20 cm层的趋势,这说明土壤中的有效磷淋溶作用不强或者是植物主要利用了表土层10 cm以下的土壤有效磷。第一次提出P:N比的概念,利用相对有效磷和相对矿质氮的比值作为土壤相对P:N比,相对P:N比与生物量、ANPP、非禾本科ANPP之间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对P:N比与生物量的线性负相关程度最高,拟合方程为:y = -52.333x + 1356.2(R2 = 0.7263)。 5)水、肥添加对该沙质草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并不显著,不同处理之间以及相同处理的不同层次之间土壤含水量的差异主要源自土壤的空间异质性。根据2005年4-7月的土壤含水量的方差分析结果,可以将表层0-10 cm划分为多变层,10-30 cm划分为过渡层,30-100 cm划分为稳变层。单独添加磷肥或水磷结合可以显著降低白草的蒸腾速率,而且添加磷肥可以抵消添加氮肥所导致的蒸腾速率增加。 6)添加水提高了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而施氮肥降低了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施磷肥也相应地增加了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但幅度不大。本项研究的结果不支持单调上升格局,多样性与生产力呈负相关关系,单调下降和单峰关系两种格局都存在。10-20 cm土层相对矿质氮与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hannon-Wiener均匀度指数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物种丰富度与土壤相对矿质氮之间负相关关系最显著,可以用幂函数进行拟合方程:y = 348.58x-2.1236(n = 8; R2 = 0.8576)。 综合以上的研究结果,建议适量施用氮肥,加速退化沙质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恢复;干旱年份辅以磷肥,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速率。
Resumo:
我们大肠杆菌K12的D-木糖操纵子中克隆了D-木糖异构酶基因,并以Bal31缩短DNA方法,获得了彼此相差约200bp的亚克隆。而后,用质粒系统直接测定了这些亚克隆片段的基因序列,并进一步得出含有D-木糖异构酶基因的1620bp全序列。序列结果表明,其结构基因长为1320bp,编码着由44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与Lawlis和Schellerberg发表的D-木糖异构酶基因序列相比,同源性达99.8%。
Resumo:
介绍了回旋加速器高频单D盒D路Q值的计算与测量方法。重点对Q值的理论计算进行推导,并对计算原理进行说明。然后对计算结果和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的计算和测量结果基本吻合。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计算过程中的近似和短路片接触电阻的取值,其中短路片接触电阻是一个重要因素,在设计腔体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Resumo:
数字、量化、量化效应、模拟、模拟量、A/D换、D/A转换是计算机控制工程和控制理论上的常见概念。静心推敲,发现有不少流行性的误解。例如:不是“量化”而是截尾或四舍五入,不是“数字量”而是bit量,不是“模拟量”而是物理量等。
Resumo:
IEECAS SKLLQG
Resumo:
IEECAS SKLLQG
Resumo:
IEECAS SKLLQG
Resumo:
介绍了用韧致辐射能谱测量高频 D压方法及测量结果。此方法的优点在于不受高频频率、主磁场及分布参数的影响
Resumo:
利用强流低能氘离子束轰击由吸氢金属形成的氘自吸收靶,研究固体内D-D聚变反应规律。并通过对实验测得的D-D聚变伴随粒子能谱,探索D-D聚变反应与靶材料结构的相关性。同时,利用氘团族离子(d3+)和氘核(d+)来轰击吸氘固体,研究固体内D-D聚变反应的特性。实验中观测到了伴随离子能谱中介于质子峰(3MeV)和氚峰(1MeV)之间的一个宽峰。结果分析表明。该峰是由固体靶内超出离子射程几倍至十几倍处发生的D-D聚变反应出射的质子所形成。同时还发现独立氘核产生的这种深部D-D核聚变的反应率高于速度相同的氘团簇离子中的氘核的反应率。
Resumo:
The N ∗(1535) resonance contributions to the pn → d reaction are evaluated in an effective Lagrangian model. The π-, η-, and ρ-meson exchange are considered. It is shown that the contributions from π- and ρ-meson exchange are dominant, while the contribution from η-meson exchange is negligibly small. Our theoretical results reproduce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both total cross section and angular distribution well. This is more evidence that the N ∗(1535) resonance has a large s ¯s component leading to a large coupling to Nφ, which may be the real origin of the Okubo-Zweig-Iizuka rule violation in the πN and pN rea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