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resultados para HIV-1 epidemic
Resumo:
本学位论文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 一是关于MAPK信号转导在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 TCS)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中的作用的研究。TCS是I型核糖体失活蛋白(RIP),分子量27Kd,可从传统的中期流产和抗绒癌中药栝楼根块茎(天花粉)中提纯获得。该蛋白具有抗HIV-1活性,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本文用JNK抑制剂CEP-11004,预处理宿主细胞,检测其对TCS抗HIV-1的影响。用以下两种方法检测病毒的复制:一是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p24抗原的水平,二是检测上清中病毒粒子的逆转录酶(RT)活性。结果显示,TCS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IV-1在C8166细胞中的复制。在TCS实验浓度下,HIV-1的复制水平平均为68 ± 4%(p24抗原检测)和52 ± 4%(RT活性检测)。如果用0.4μM CEP-11004对C8166细胞预处理2小时,TCS似乎失去了抗HIV-1活性,HIV-1的复制水平分别恢复为101 ± 4%和101 ± 7%。但无论是p24抗原检测还是RT活性检测,当不含TCS时,CEP-11004预处理病毒宿主细胞,本身并不影响病毒粒子的复制。这说明CEP-11004能够拮抗TCS的抗病毒活性,或者说CEP-11004抑制的信号转导途径的某些信号分子,与TCS的抗HIV-1活性相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的结果也证明,TCS能够以时间依赖和剂量依赖的方式激活JNK激酶,0.4μM的CEP-11004能有效抑制JNK的磷酸化。因此,TCS与它激活MAPK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二是关于人类内源性病毒HERV-W家族囊膜蛋白基因syncytin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的研究。该基因在人的胎盘组织中特异性表达,可能与合胞滋养层的形成有关。另外也少量表达于睾丸组织。本论文采用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证明,syncytin能够在白血病细胞系中表达。进一步的检测还表明,syncytin的mRNA也表达于白血病/淋巴瘤患者的外周血细胞,而不表达于作为对照的10名健康志愿者的血细胞。在15名不同类型的白血病/淋巴瘤患者中,有11名有syncytin的表达。细胞系的表达相对稳定,与C8166细胞系的表达量相比较,介于0.5-2.0倍之间;而在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中的表达则介于0.8-21.7倍不等。上述结果提示,syncytin可能与白血病的形成有关。
Resumo:
三重基序蛋白TRIM5α(Tripartite motif protein 5 alpha)是哺乳动物细胞中一种重要的限制因子,广泛分布于各种哺乳动物细胞中。人类TRIM5α mRNA 广泛表达于人类各个组织中,并且I 型干扰素IFN-α/β/γ 均能与TRIM5α 基因启动子的ISRE 元件结合,上调TRIM5α mRNA 的表达。恒河猴(Macaca mulatta)TRIM5α 是恒河猴体内重要的限制因子。目前对恒河猴尤其是中国恒河猴TRIM5α 的组织分布以及在受到外界刺激时TRIM5α mRNA 表达量的变化研究还未见报道。本论文通过从中国恒河猴各组织中提取总RNA,以β-actin 基因作为内参照,通过逆转录PCR 检测各组织中TRIM5α mRNA 的表达。我们选择用HIV-GFP-VSVG 感染、用佛波脂(Phorbol myfismte acetate, PMA)+离子霉素(Ionomycin, Ion),CD28 抗体+CD49d 抗体分别共刺激恒河猴PBMC,研究不同刺激对中国恒河猴TRIM5α mRNA 表达量的影响。研究发现:TRIM5α mRNA 广泛表达于恒河猴各组织中,在免疫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各组织,如腹淋巴结、睾丸和附睾中表达量最高,而在神经系统各组织如大脑、脊髓中表达量比较少,在其他各组织中未见明显的表达差异。此外HIV-GFP-VSVG 感染、PMA+ Ion 与CD28 抗体+CD49d 抗体分别共刺激PBMC 均能促进PBMC TRIM5α mRNA 表达量的上调。 TRIM5α 作为恒河猴体内的最主要的限制HIV-1 感染的限制因子,除了可能通过促进HIV-1 的脱壳和阻止整合前复合物PIC(pre-integration complex)入核,恒河猴TRIM5α 还能限制HIV-1 病毒颗粒的产生。在这个过程中B30.2 结构域是非必需的,而B-box2 和Coiled-Coil 结构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鹰猴(Aotes trivirgatus)TRIMCyp(omTRIMCyp) 蛋白和北平顶猴(Macaca leouina) TRIMCyp(npmTRIMCyp)蛋白的B-box2 和Coiled-Coil 结构域与恒河猴TRIM5α 的B-box2 和Coiled-Coil 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我们希望了解鹰猴TRIMCyp 蛋白和北平顶猴TRIMCyp 蛋白对HIV-1 病毒颗粒的产生是否有限制作用。本论文主要通过将质粒pNL4.3 分别与质粒pLPCX 、pLPCX-npmTRIMCyp-HA 、 pLPCX-omTRIMCyp-HA和pLPCX-rhTRIM5α-HA共转染293T细胞,通过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内Gag 蛋白和TRIM5 蛋白的表达情况,研究omTRIMCyp 蛋白和 npmTRIMCyp 蛋白对HIV-1 病毒颗粒产生的限制作用。结果表明:北平顶猴 TRIMCyp 蛋白、鹰猴TRIMCyp 蛋白都能不同程度的促进HIV-1 病毒Gag 蛋白的降解。
Resumo:
天然免疫分子TRIM5α(tripartite motif protein 5α)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的宿主细胞内逆转录病毒限制因子。在灵长类动物细胞中,TRIM5α蛋白可以在病毒进入细胞后、逆转录前的阶段抑制HIV-1、N-MLV和EIAV等逆转录病毒的复制。由于TRIM5α分子的作用,绝大部分旧大陆猴(Old World monkey)都不能感染HIV-1。而在新大陆猴(New World monkey)中,鹰猴是唯一不感染HIV-1的灵长类动物。研究证明,鹰猴细胞中存在的TRIM5-CypA融合蛋白(owl monkey TRIM5-CypA,omTRIMCyp)介导了抗HIV-1的作用,从而使鹰猴不能感染HIV-1。研究证明,平顶猴是旧大陆猴中唯一报道可以感染HIV-1的灵长类动物,但是其感染HIV-1的机制并不清楚。根据现行的灵长类动物分类学,原属平顶猴群体(M. nemestrina group)的三个亚种分为猕猴属的三个不同种:巽他平顶猴(Sunda pig-tailed macaque,M. nemestrina),北平顶猴(Northern pig-tailed macaque,M. leonina)和明打威猴(Mentawai macaque,M. pagensis)。本论文对中国云南境内北平顶猴TRIM5基因座和感染HIV-1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通过PCR和测序对北平顶猴基因组TRIM5基因座进行分析,发现一个CypA假基因的cDNA通过逆转座机制插入至TRIM5基因座的3’-UTR区域,形成了一个不同于鹰猴TRIM5-CypA的新型融合基因npmTRIMCyp(northern pig-tailed macaque TRIM5-CypA)。通过RT-PCR对npmTRIMCyp融合基因的转录本进行分析,我们鉴定出npmTRIMCyp共有3种不同的选择性剪接产物,分别为npmTRIMCypV1-V3。进一步克隆和测序这3种不同选择性剪接体,通过丰度和序列分析证实:npmTRIMCypV2是优势剪接体,可能在该融合基因产物的功能中发挥作用。研究发现北平顶猴npmTRIMCyp融合基因主要转录本中外显子7和8均被剪切掉。外显子7剪接丢失机制源于TRIM5第6内含子内 3’剪接位点的G/T突变。我们克隆了npmTRIMCyp融合基因cDNA的蛋白编码区ORF,并构建了重组表达npmTRIMCyp的载体,转染HeLa和HeLa-T4细胞并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株。通过感染HIV-1证实,npmTRIMCyp融合蛋白不能够限制HIV-1的感染和复制,这可能是北平顶猴作为旧大陆猴中唯一对HIV-1易感的灵长类动物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通过HIV-1感染灵长类动物PBMCs实验证实,北平顶猴可以感染HIV-1。npmTRIMCyp可以有效地限制HIV-2ROD的复制,但对SIVmac239只有十分微弱的限制活性。通过构建鹰猴omTRIMCyp和北平顶猴npmTRIMCyp的置换剪接体(SWAP-1和SWAP-2),转染融合基因及其置换剪接体的CRFK细胞激光共聚焦实验证明,npmTRIMCyp、SWAP1和SWAP2在细胞内主要存在于胞浆中。稳定表达融合蛋白和置换剪接体的CRFK细胞感染HIV-1-GFP-VSVG分析表明,含omTRIMCyp外显子7的SWAP-1和SWAP-2均具有限制HIV-1活性,但SWAP-1的活性更强一些,这表明TRIM5结构域的外显子7可能在介导对HIV-1的限制活性中发挥了协同辅助作用。免疫共沉淀研究表明,npmTRIMCyp不能识别和结合HIV-1的衣壳蛋白。对北平顶猴中介导识别逆转录病毒区域的基因组部分进行了测序,共鉴定出46个多态性位点,表明在北平顶猴识别逆转录病毒衣壳区域存在较高的多态性。
Resumo: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全身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害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从目前HIV-1的流行趋势来看,HIV-1 C亚型已经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流行株之一,因此,针对HIV-1 C亚型的疫苗设计颇为重要。gp120作为HIV-1的包膜糖蛋白,能够诱导广泛的中和抗体反应,中和进入机体的病毒粒子,阻止病毒早期感染,所以本实验选取HIV-1 C亚型密码子优化的gp120作为免疫原进行研究。目前的疫苗研究中,腺病毒载体是较理想的病毒载体之一,具有安全性好、外源基因容纳量大、感染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我们以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为载体,构建了表达HIV-1 C亚型密码子优化的gp120的重组腺病毒vAd-gp120,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到了gp120蛋白的表达。树突状细胞(DC)是已知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APC),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的细胞。经抗原致敏的DC可通过MHC-Ⅰ、MHC-Ⅱ途径递呈抗原,并激活T细胞,从而激发体内的体液免疫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我们利用Amaxa系统将HIV-1 C亚型gp120基因转入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构建了以DC为载体的治疗性疫苗,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研究,发现负载gp120的DC能够显著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强CD8T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25的表达以及促进CD8T细胞分泌++IFN-γ,为下一步DC治疗性疫苗的体内研究奠定了基础。
Resumo:
对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90%以上的HIV感染者而言,现有FDA已批准的抗HIV药物的价格十分昂贵。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但HIV感染者已遍布全国,其数量正急剧增长,这必将对生产力和国民经济建设产生严重影响。为预防艾滋病蔓延,我们在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务必研制开发有我国特色的、高效的、便宜的抗HIV药物。因此,我们在抗猴逆转录D型病毒(SRV1)活性研究基础上,对SM458等24个青蒿素衍生物进行了抗HIV-1活性的深入研究。同时,为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还研究了20个天然化合物和中草药配方。除应用MTT比色法外,我们还采用了另外3种体外抗HIV-1活性研究的实验,如合胞体形成抑制,间接免疫荧光法(IFA),p24半定量ELISA等。此外,我们还研究了SM458、SM486和肝龙与AZT的协同作用,并进一步重复了SM458和SM486抗SRV1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AZT的抗SRV1/HIV-1活性十分显著,SM458和SM486 也有较高的抗SRV1活性,其选择指数均接近100;但除了SM458较稳定地表现微弱的抗HIV-1活性外,其它23个青蒿素衍生物没有活性;为初步探索SM458和SM486抗SRV1/HIV-1活性差异的机理,我们进行细胞融合阻断实验,结果表明其作用靶点并非融合。由此说明:SRV1虽然与HIV-1同属灵长类逆传录病毒,但以SRV1进行的抗病毒研究结果,不能完全与抗HIV-1的活性相符合,必须以直接用HIV-1所做的研究为依据。令人鼓舞的是,肝龙表现稳定的抗HIV-1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而其它19个样品中,仅桑黄素、桑白皮和GE-II表现很微弱的活性,JK028和V1-1-Na有待确证。SM458、SM486和肝龙与AZT无协同作用。
Resumo:
1、喜树碱类衍生物抗HIV构效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 喜树碱为传统的抗肿瘤药物。本研究对经过化学结构修饰的喜树碱类衍生物进行抗HIV活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其抗HIV构效关系。 我们对喜树碱类衍生物A系列化合物A1(喜树碱)、A2(10-羟基喜树碱)及A3(7-羟基喜树碱)进行了抗HIV活性检测。化合物A1和A3有较好的抗HIV-1和抗HIV-2活性,化合物A2没有显示抗HIV活性。表明化合物A1的C-10位上-OH基团修饰可能会降低抗HIV活性,化合物A1的C-7位上-CH2OH基团修饰和C-20位-CH3缺失可能会提高其抗HIV活性。对化合物A3和A1的抗HIV机制研究发现:二者对整合酶有一定的结合活性,对慢性感染H9/HIV-1ⅢB 和Jurkat/HIV-1ⅢB细胞中病毒复制没有抑制活性、不能阻断H9/HIV-1ⅢB与正常细胞间的融合,对重组的HIV-1蛋白酶和逆转录酶没有抑制活性。化合物A1和A3不具有选择性杀伤HIV-1ⅢB慢性感染的H9和Jurkat细胞系的作用。进一步进行化合物A3诱导 H9和H9/HIV-1ⅢB、Jurkat和Jurkat/HIV-1ⅢB的凋亡实验显示,化合物A3诱导感染HIV-1ⅢB和未感染病毒细胞的凋亡没有选择性。据此我们初步认为化合物A3和A1的抗HIV作用可能与抑制整合酶活性有关,该化合物可能还作用于其它靶点。 喜树碱类衍生物B系列中化合物B1为20(S)-O - [-O-( 1'-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4'-丁二酸)]-20-喜树碱酯,化合物B2为20(S)-O - [-N-( 1'-氧基-2',2',6',6'-四甲基-1',2',5',6'-四氢吡啶酰胺)-4'-丙氨酸)]-20-喜树碱酯)。我们对化合物B1和B2进行了抗HIV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化合物B2有较好的抗HIV-1和抗HIV-21、喜树碱类衍生物抗HIV构效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 喜树碱为传统的抗肿瘤药物。本研究对经过化学结构修饰的喜树碱类衍生物进行抗HIV活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其抗HIV构效关系。 我们对喜树碱类衍生物A系列化合物A1(喜树碱)、A2(10-羟基喜树碱)及A3(7-羟基喜树碱)进行了抗HIV活性检测。化合物A1和A3有较好的抗HIV-1和抗HIV-2活性,化合物A2没有显示抗HIV活性。表明化合物A1的C-10位上-OH基团修饰可能会降低抗HIV活性,化合物A1的C-7位上-CH2OH基团修饰和C-20位-CH3缺失可能会提高其抗HIV活性。对化合物A3和A1的抗HIV机制研究发现:二者对整合酶有一定的结合活性,对慢性感染H9/HIV-1ⅢB 和Jurkat/HIV-1ⅢB细胞中病毒复制没有抑制活性、不能阻断H9/HIV-1ⅢB与正常细胞间的融合,对重组的HIV-1蛋白酶和逆转录酶没有抑制活性。化合物A1和A3不具有选择性杀伤HIV-1ⅢB慢性感染的H9和Jurkat细胞系的作用。进一步进行化合物A3诱导 H9和H9/HIV-1ⅢB、Jurkat和Jurkat/HIV-1ⅢB的凋亡实验显示,化合物A3诱导感染HIV-1ⅢB和未感染病毒细胞的凋亡没有选择性。据此我们初步认为化合物A3和A1的抗HIV作用可能与抑制整合酶活性有关,该化合物可能还作用于其它靶点。 喜树碱类衍生物B系列中化合物B1为20(S)-O - [-O-( 1'-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4'-丁二酸)]-20-喜树碱酯,化合物B2为20(S)-O - [-N-( 1'-氧基-2',2',6',6'-四甲基-1',2',5',6'-四氢吡啶酰胺)-4'-丙氨酸)]-20-喜树碱酯)。我们对化合物B1和B2进行了抗HIV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化合物B2有较好的抗HIV-1和抗HIV-2活性,而化合物B1的抗HIV活性差。表明化合物B1的C-4’位-CH2被-NH取代,同时C-3’位-CH3修饰可能会提高其抗HIV活性。对化合物B2的抗HIV机制研究发现,化合物B2对慢性感染H9/HIV-1ⅢB细胞中病毒复制没有抑制活性、不能阻断H9/HIV-1ⅢB与正常细胞间的融合,对HIV-1蛋白酶、重组的HIV-1逆转录酶及整合酶没有抑制活性。化合物B2不具有选择性杀伤HIV-1ⅢB慢性感染的H9细胞系的作用。化合物B2抗HIV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2、HIV/AIDS患者疱疹病毒感染状况及性病患者的HIV感染状况分析 疱疹病毒是AIDS患者合并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引起人类疾病的8种疱疹病毒与HIV感染及AIDS进展、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密切相关。为了解HIV/AIDS患者人类8型疱疹病毒感染状况,我们检测了30例AIDS患者、40例HIV携带者及70例正常对照的液标本中8型疱疹病毒感染状况。采用ELISA法检测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和巨细胞病毒(CMV);采用PCR法检测EB病毒(EBV)、疱疹病毒6型(HHV-6)、疱疹病毒7型(HHV-7)及疱疹病毒8型(HHV-8)。结果显示,HIV/AIDS患者中HSV-1、HSV-2、VZV、CMV、HHV-6、HHV-8 阳性率均高于健康体检者,其中AIDS患者VZV感染率与HIV携带者有显著性差异;在AIDS患者中多种疱疹病毒共感染普遍存在,必须重视HIV/AIDS患者合并疱疹病毒感染的防治。 性病可促进HIV的传播,了解性病患者的HIV感染状况及临床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自愿接受HIV咨询检测的基础上,对临床确诊的412例性病患者进行HIV-1/2抗体检测,并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412例性病患者的HIV检出率为2.9%。性病患者中检出HIV阳性率依次为:尖锐湿疣(6.2%)、生殖器疱疹(4.2%)、梅毒(3.4%)、淋病(1.5%)及非淋菌性尿道炎(1.0%)。83.3%合并感染HIV的性病患者存在多性伴,商业性行为普遍存在,安全套使用率极低现象。感染HIV的尖锐湿疣及生殖器疱疹患者以频繁复发为突出表现,1例合并感染HIV的梅毒患者半年即进展为神经梅毒。性病患者是HIV感染的重要高危人群,危险性行为是其感染HIV和其它性病的主要原因,应该加强性病患者的HIV检测。对临床上频繁复发的尖锐湿疣及生殖器疱疹患者、快速进展的梅毒患者应高度怀疑合并HIV感染的可能。
Resumo:
Limited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on the prevalence among rural Africans of host genetic polymorphisms conferring resistance to HIV-1 infection or slowing HIV disease progression.We report the allelic frequencies of the AIDS-related polymorphisms CCR2-64I, SDF1-3#A, and CCR5-D32 in 321 volunteers from 7 ethnic groups in Cameroon. Allelic frequencies differed among the 7 ethnic groups, ranging from 10.8% to 31.3% for CCR2-64I and 0.0% to 7.1% for SDF1-3#A. No CCR5-D32 alleles were found. HIV seroprevalence was 6.9% in the total population and peaked at younger ages in girls and women than in boys and men. Among 15- to 54-year-olds, HIV seroprevalence varied from 2.0% to 11.1% among the village populations. 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using data from boys and men aged 15 to 54 years showed the number of CCR2-64I alleles to be a significant risk factor for HIV seropositivity (odds ratio per allele adjusted for age and matched on ethnic group = 6.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3–30.3); this association was not found in women. The finding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hypothesis that CCR2-64I alleles may delay HIV disease progression without affecting susceptibility to infection among men. We did not observe this relation among women, and other factors, such as multiple pregnancies or maternal stressors (eg, breastfeeding), may have masked any protective effect of CCR2-64I alleles. Further study of this issue among women is warranted. SDF1-3#A did not differ between HIV-seropositive and HIV-seronegative individuals but wasassociated with increasing age among HIV-seronegative women, suggesting a 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HIV-1 infection.
Resumo:
A novel L-amino acid oxidase, named TSV-LAO, has been purified and cloned from the snake Trimeresurus stejnegeri. Fifty percentage cytotoxic concentrations (CC50) of TSV-LAO on C8166 cells were 24 and 390 nM in the absence or presence of catalase (400nM), respectively. However, at concentrations that showed little effect on cell viability, TSV-LAO displayed dose dependent inhibition on HIV-1 infection and replication. The antiviral selectivity indexes (CC50/EC50) were 16 and 6, 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 to the measurements of syncytium formation and HIV-1 p24 antigen expression. Interestingly, the presence of catalase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of its antiviral selectivity to 52 and 38.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no anti-HIV-1 activity was observed by exogenous addition of H2O2. The complet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TSV-LAO, as deduced from its cDNA, exhibits a high degree of sequence identity with other snake venom LAOs. (C) 2003 Elsevier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sumo:
Background: The pig-tailed macaques are the only Old World monkeys known to be susceptible to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HIV-1) infection. We have previously reported that the TRIM5-Cyclophilin A (TRIMCyp) fusion in pig-tailed macaques (Macaca n
Resumo:
本论文由2 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 S-DABO 类衍生物体外抗HIV 活性及 其机制研究和AZT-氟喹喏酮类偶联物体外抗HIV-1 活性及其机制研究。 HIV 逆转录酶抑制剂一直是抗HIV 药物研发的热点。该类抑制剂靶定在病 毒复制周期早期,为HAART 疗法提供了很多新的药物组合。目前FDA 批准上 市的逆转录酶抑制剂虽然有很多,但由于较严重的毒副作用、HIV 病毒易变异、 耐药性的出现等问题还需要开发更多的新的逆转录酶抑制剂。本论文对23 个 S-DABO 类化合物和8 个AZT-氟喹喏酮类偶联物的体外抗HIV 活性进行检 测,并对其中活性较高的化合物进行靶点和机制研究。 23 个S-DABO 类化合物采用对C8166 细胞的毒性试验,对HIV-1ⅢB 诱导的 合胞体形成的抑制试验和对HIV-1ⅢB 急性感染的MT-4 细胞的保护试验进行抗 HIV-1 活性初步筛选。试验结果发现所有化合物均对多种HIV 宿主细胞毒性小, 其中22 个化合物具有抗HIV-1 活性,特别是化合物RZK-4 和RZK-5,其对 HIV-1ⅢB 诱导的合胞体形成的SI 值(Selective index)分别为>16666 和>38462; RZK-4 和RZK-5 对HIV-1ⅢB 急性感染的MT-4 细胞的保护的SI 值分别为2666.67 和2150.54,与相应的阳性对照药品NVP(Nevirapine)的SI 值相接近。以p24 抗原水平为指标,对其中20 个化合物的抗HIV-1 活性进行确证,发现这20 个 化合物均能抑制 HIV-1ⅢB p24 抗原的产生,其中RZK-4 和RZK-5 的EC50 值分 别为5.93 和5.74ng/ml,比相应的阳性对照药品NVP(Nevirapine)的EC50 值 要低(27.3ng/ml)。这些化合物对试验株HIV-1MN、临床分离株HIV-1KM018、非 核苷类抑制剂耐药株HIV-1ⅢB A17 也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但这23 个S-DABO 类化合物对HIV-2 病毒株均无抑制作用。通过检测化合物对感染与未感染细胞的 融合的抑制、对HIV-1 逆转录酶和蛋白酶活性的抑制、对慢性感染H9 细胞 (H9/HIV-1ⅢB)中病毒复制的抑制等试验来探讨化合物的抗HIV-1 机制。结果 显示:有20 个化合物对HIV-1 蛋白酶(PR)有抑制作用,其中有17 个化合物 对HIV-1 逆转录酶(RT)有抑制作用;但所有化合物均不能抑制感染与未感染 细胞的融合,也不能抑制慢性感染H9 细胞中病毒的复制。试验结果表明,这 23 个S-DABO 类化合物主要通过抑制HIV-1 逆转录酶来发挥作用,它们是典型 的非核苷类RT 抑制剂。 8 个AZT-氟喹喏酮类偶联物采用对C8166 细胞的毒性试验,对HIV-1ⅢB 诱导的合胞体形成的抑制试验和对HIV-1ⅢB急性感染的MT-4 细胞的保护试验 进行抗HIV-1 活性初步筛选。试验结果发现其中2 个化合物SRLZ 和SROZ 有 较显著的抗HIV-1 活性,其对HIV-1ⅢB诱导的合胞体形成抑制的SI 值分别为 >41667 和>105263;对HIV-1ⅢB 急性感染的MT-4 细胞的保护的SI 值分别为 30162 和 6368,与AZT(Zidothymidine)的SI 值相近似。以p24 抗原水平为 指标,对其抗HIV-1活性进行确证,发现化合物SRLZ和SROZ均能抑制HIV-1ⅢB p24 抗原的产生,其EC50 值分别为 0.71 和2.1ng/ml,比相应的阳性对照药品AZT 的EC50 值要低(3.5ng/ml)。化合物SRLZ 和SROZ 对临床分离株HIV-1KM018 也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EC50 值分别为1.4 和22ng/ml。通过检测化合物对慢 性感染H9 细胞(H9/HIV-1ⅢB)中病毒复制的抑制试验来探讨化合物的抗HIV-1 机制,结果表明化合物SRLZ 和SROZ 均不能抑制慢性感染H9 细胞中病毒的 复制。通过检测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来检测其抗菌活性,化合 物SRLZ 和SROZ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MIC(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值分别为14.65 和7.32μg/ml,与其相应的阳性对照药 物的MIC 值相类似。试验结果表明:药物—药物偶连这种化学修饰方法并没有 改变AZT-氟喹喏酮类偶联物的抗HIV 作用靶点,但也没有较大地影响到其体 外抗病毒活性和抗微生物活性。
Resumo:
一种新型的2,4-二取代氨基-6-取代-[1,3,5]三嗪或1,3-嘧啶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其药理用途,其结构通式如式(I)所示,其中R1、R2、R3、R4、R5、R6、A、B、X、Y和Z的定义如说明书中所述。该类化合物与HIV-1整合酶具有很高结合活性,并且在底物竞争测试中能够有效的抑制整合酶对底物的结合。因此该类化合物是较强的HIV-1整合酶抑制剂,有望开发成为新的抗HIV病毒药物。
Resumo:
下载PDF阅读器利用多种柱层析方法,从法落海(Angelica apaensis)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IR、MS、NMR等波谱数据鉴定为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1)、氧化前胡素水合物(oxypeucedanin hydrate,2)、异欧芹属乙素(isoimperatorin,3)、白当归脑(byakangelicin,4)、白当归素(byakangelicol,5)、3'-O-acetylhamaudol (6)、(+)-9(Z),17-octadecadiene-12,14-diyne-1,11,16-triol(7)和9,17-octadecadiene-12,14-diyne-1,11,16-triol,1-acetate(8),其中,化合物6-8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我们对所有得到的8个化合物进行抗HIV活性分析,化合物1具有明显的抗HIV活性,其抑制合胞体形成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1.6 ms/L,治疗指数(TI)为17.59.
Resumo:
利用各种色谱(硅胶和凝胶)方法,从藤三七[Boussingaultia gracilis Miers var.pseudobaselloides Bailey]的70%(体积分数)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黄烷醇类化合物(1,2)和4个黄酮类化合物(3~6).采用UV,IR,MS 和1D,2D NMR方法,分别鉴定出如下化合物: 7-羟基-5-甲氧基-8-甲基-6-甲酰基-3,4-黄烷二醇,命名为藤三七醇A(1);4,7-二羟基-5-甲氧基-8-甲基-6-甲酰基黄烷(2);7-O-methylunonal(3);5,7-二羟基-6,8-二甲基-2-苯基-4H-1-苯并吡喃-4-酮(4);Desmosflavone(5)和Demethoxymatteucinol(6).其中化合物1是一个新的黄烷二醇化合物,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抗HIV-1活性筛选结果表明: 化合物1,2,5,6对HIV-1诱导合胞体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45.09,48.73,55.47 和 82.75 μmol/L,治疗指数(TI)分别为1.41,1.20,7.15 和》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