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resultados para 195
Resumo:
以Web应用服务器为代表的分布式组件中间件系统(如EJB,CORBA,.NET)已发展为Web计算环境中的主要基础软件。中间件系统通过屏蔽底层平台的异构性,提供大量应用所需要的服务(如事务、安全等),极大地简化了大规模复杂分布式系统的开发;另外,通过定义良好的组件模型,大量COTS组件能部署到任何与标准兼容的中间件平台实现上,提高了软件复用的程度。 中间件在支持应用的功能性需求方面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在非功能性支持方面,中间件尚处于“尽力而为”的阶段,缺乏相应的服务质量保障机制,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计算环境的要求。性能是应用系统一种非常关键的非功能特征,基于组件的应用,其性能不但受到应用设计的影响,同时受到应用所部署的中间件系统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很大程度上是中间件资源参数配置引起的(下文中如无明确说明,资源配置简称为配置)。目前大部分中间件系统只支持静态配置方式,必须通过反复地试运行来确定手工配置的参数是否能够满足应用的性能需求,该方式效率低下,而且对管理人员的要求很高;同时,对于诸如e-commerce之类的计算环境,负载始终处于高动态变化之中,静态配置方式也难以适应这种负载变化。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EJB中间件为目标平台,提出了一种基于性能模型的自适应配置框架,能够在系统负载变化的情况下,自适应地调整中间件配置参数,更好地满足应用的性能需求。 首先,本文研究了自适应配置框架的总体架构。该框架的核心是一个基于分层排队网络的性能模型,它能够预测在给定中间件配置和负载下的性能度量。在配置决定过程中,性能模型用于评估不同候选配置,指导搜索最优的配置,从而提高性能保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其次,本文研究了基于分层排队网络模型的EJB性能建模技术。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组件容器的请求处理行为,我们为不同类型组件建立性能模板。通过基于模型分解/组合的建模方法和模版实例化构建整个EJB应用的完整性能模型。 最后,本文描述了自适应配置框架在OnceAS2.0应用服务器上的原型实现,以及相关实验对该框架有效性的验证。
Resumo:
在米脂县孟岔试验基地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同一灌水量、不同流量条件下,垄上线源滴灌湿润体特征值的变化规律及滴灌结束后的水分再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线源交汇入渗情况下,滴头处和交汇面处垂直入渗距离与入渗时间均满足良好的幂函数关系。在灌水量为9L的情况下,湿润体沿滴灌管布置方向剖面上的土壤含水率等值线大致以15cm深度为分界线,上层呈现以滴头为中心的椭圆状,而下层则相对平缓。滴灌停止后24h时的湿润体较为稳定,其特征值可以作为线源滴灌灌水量设计的依据,同一灌水量条件下,滴头流量对滴灌停止后24h的湿润体特征值影响并不大。
Resumo:
抗氧化防御系统在植物抗旱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本试验采用PEG胁迫和叶片35℃烘干处理的方法,研究了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蚕豆叶片SOD、POD、CAT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三种抗氧化酶随胁迫时间的延长活性升高;随胁迫程度增加SOD活性活性降低,POD和CAT活性变化规律性不明显。总体而言,SOD活性对胁迫的耐受性更强。
Resumo:
采用改进的田间抑制圈生物测定方法,分析了10种不同基因型小麦材料麦茬对杂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之间以及同一基因型的不同材料之间对杂草的影响均呈现显著差异,说明化感作用基因在稳定遗传的同时存在一定的变异。以现代品种“丰产3号”麦茬地杂草的生物量为对照,其他小麦品种麦茬对杂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10个小麦品种麦茬地杂草的生物量与残茬滞留时间(天)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杂草生长与时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小麦残茬抑制杂草生长的化感作用有效天数为3~29天,而后杂草生物量逐渐增大,最后达到稳定;染色体组型为 AA、AABB 及 AABBDD 的麦茬化感抑制作用均随残留时间的变化而逐渐减弱,抑制杂草的平均有效期分别为21、24和25天,说明小麦在从二倍体到四倍体到六倍体的染色体组变异与倍体变化的长期进化过程中,小麦的遗传可塑性可能有助于化感作用的增强。
Resumo: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获得了更高的平均寿 命,很多国家都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的行列。由于长寿具有遗传的倾向,所以 科学家们致力于人类长寿及衰老性疾病发生机理的研究,目的是为了使人类 在获得更长寿命的同时能够抵御或减缓老年性疾病的侵袭,远离衰老带来的 困扰,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线粒体是真核生物的重要细胞器,具有长度为约为16569bp 的环状 DNA 分子。在人类群体,特别是欧洲群体的相关性研究中,线粒体DNA (mtDNA)编码区和控制区的一些多态性位点显示出与长寿及衰老性疾病的 相关。特别是mtDNA 控制区的C150T 变异除了在多个长寿人群中富集之外, 更是具有改变mtDNA 重链复制起始位点的功能。 为了探讨mtDNA 控制区多态性位点与中国汉族长寿人群是否存在相关 性,本研究在中国四川省都江堰地区采集了556 名年龄90 至108 岁的互无 关系的长寿老人血液样本,其中男性202 名,女性354 名。同时还采集了 214 名长寿老人的亲属和312 名无关对照的血液样本,年龄分别在10 至69 岁之间和22 到73 岁之间。我们对这些样本的mtDNA 通过测序和RFLP 等 手段进行了扫描,采集并记录了mtDNA 单倍型类群信息和控制区位点多态 信息。 在该人群中,本研究发现mtDNA 的主要单倍型类群与长寿没有显著的 相关性,总体单倍型类群频率分布在三个组别中基本一致(p=0.318)。对 mtDNA 控制区C150T 变异的频率在三个组别中做了包括总体频率差异,区 分mtDNA 单倍型类群的频率差异,区分样本性别的频率差异以及mtDNA 单倍型类群与性别信息联合的频率差异的分析。虽然在个别的比较中得到了 显著差异,但经过多重检验校正后,结果均变得不显著。此外,对146、152189 和195 等四个同样处于mtDNA 控制区复制起始区域的变异位点的初步 分析,同样没有获得显著的差异。不支持此前在欧洲长寿人群和日本长寿人 群得到的结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第一次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对mtDNA 控制区多态性与 长寿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mtDNA 与人类长寿的关系还有待于更深层次的 机理性研究和功能性研究来揭示。
Resumo:
Recursion formulae for the reflection and the transmission probability amplitudes and the eigenvalue equation for multistep potential structures are derived. Using the recursion relations, a dispersion equation for periodic potential structures is presented. Some numerical results for the transmission probability of a double barrier structure with scattering centers, the lifetime of the quasi-bound state in a single quantum well with an applied field, and the miniband of a periodic potential structure are presented.
Resumo:
从密集波分复用(DWDM)光网络的发展需求出发,评述目前支撑光网络关键性光子器件的发展现状,指出光器件集成芯片、光电子系统集成芯片,尤其是以Si为平台的系统集成芯片和规模化产品技术的研发是未来光电子的发展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