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resultados para 324-U1347A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为研究肉苁蓉的寄生对其寄主梭梭幼苗水分生理代谢及其生长的影响,以寄生和未寄生肉苁蓉的梭梭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同化枝的含水量、自然饱和亏、离体同化枝保水力及蒸腾速率,同时测定了2种条件下梭梭的株高、地径、冠幅,并对其当年新生枝的生长量进行定期连续测定。结果表明:寄生肉苁蓉后,梭梭同化枝的组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及保水力均小于未寄生肉苁蓉的梭梭,水分饱和亏增大,抗旱能力减弱。寄生肉苁蓉后,梭梭的蒸腾速率下降,其树高、地径、冠幅和新生枝生长量普遍小于未寄生肉苁蓉的梭梭。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从2006 年10 月24 日至2007 年4 月9 日,采用固定样线法和瞬时扫描法, 对在大山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N27°18′38″~27°29′15″,E103°14′55″~103°23′49″) 内越冬的黑颈鹤种群进行了越冬行为、日间活动节律和越冬栖息地利用的详细调 查,同时对黑颈鹤的春季迁徙行为和冬季黑颈鹤的死亡现象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黑颈鹤是采取何种行为模式和栖息地利用模式来适应高 海拔、低温度的环境,同时对如何有效地保护越冬黑颈鹤和合理规划保护区功能 区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将黑颈鹤的越冬行为分为:取食(Feeding)、搜寻(Searching)、警戒(Vigilance)、 争斗(Fight)、行走(Walk)、飞行(Flight)、休整(Maintenance)和其它(Others) 八种,越冬期间最主要的行为是取食(53.05±4.93)%,其它行为依次为:搜寻 (10.38±1.34)%、警戒(18.75±2.65)%、休整(10.32±4.93)%、行走(4.90±1.59) %、飞行(1.70±0.38)%、争斗(0.36±0.25)%、其它(0.55±0.41)%。单因素 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分析表明越冬期间黑颈鹤日间各时间段(1h)和各 月份间行为差异极显著(P<0.05),并呈现出规律的变化。黑颈鹤的取食、警戒、 搜寻行为具明显的早(10:00-11:00)、晚(17:00-18:00)两个活动高峰,中午 13:00~14:00 最低;而休整行为正好相反,呈现出中午高峰、上午和下午低谷的趋 势;另外几种行为节律性表现不明显。黑颈鹤越冬期主要行为的节律变化是受环 境温度变化影响的,温度高时黑颈鹤增加了修整时间减少了取食时间,而温度低 时则减少了修整时间增加了取食时间以维持能量需求,湿度是通过温度对黑颈鹤 产生影响的。每天黑颈鹤都随着太阳的升起开始觉醒,于07:18±0:15 飞离夜栖地, 大雾的天气影响了黑颈鹤的外出觅食,与之相适应的是黑颈鹤相应的推迟了出飞 时间。黑颈鹤所采取的所有行为都表现出了对大山包特殊环境的适应。 在大山包黑颈鹤所利用的栖息共有耕地(farmland)、草地(grassland)、沼泽 (marsh)和浅水水域(water area)四类。选择指数分析表明黑颈鹤对水域有极大 的偏好,其次为沼泽湿地,再次为耕地,而对草地表现为负选择,并且在越冬期 间的各月份之间,对不同栖息利用比率保持一致。这提示我们在进行保护区规划 的时候应该适当增加前三种栖息地的面积以满足黑颈鹤的越冬需求。主成份因子 分析表明黑颈鹤倾向于选择距夜栖地和水源较近、人流较少、干扰较小、无坡或缓坡的低海拔栖息地。处于不同越冬地的越冬黑颈鹤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不 同的栖息地利用,说明黑颈鹤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调查期间记录到了三只带有彩环的黑颈鹤个体,其中有两只佩戴有卫星发射 器,发射器编号分别为64309 和64311。大山包黑颈鹤种群数量变动的春季和秋季 高峰是由于处于不同越冬地的黑颈鹤迁徙造成的,同时也说明了大山包是在滇东 北和黔西北越冬的黑颈鹤的集散地。黑颈鹤的春季迁徙一般集中在3 月下旬至4 月上旬,在晴朗、微风的上午10:00-11:00 迁徙的黑颈鹤数量最多,说明了天气条 件对黑颈鹤迁徙的重要性。 大山包保护区内的高压输电电线和通信电缆对越冬黑颈鹤构成了极大的威 胁。观察期间共有7 只黑颈鹤因撞上输电电线而死亡,除去一只没有外伤的成体 之外,成幼比例为1:1,大都发生在天气较为恶劣的12 月-2 月之间。发生撞死黑 颈鹤的时候保护区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大雾笼罩,由于大雾的影响造成可视条件下 降,加之黑颈鹤飞行的机动性差(翼载量大、展弦比不大),造成了黑颈鹤的伤亡.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To investigate factors limiting the performance of a GaAs solar cell, genetic algorithm is employed to fit the experimentally measured in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IQE) in the full spectra range. The device parameters such as diffusion lengths and surface recombination velocities are extracted. Electron beam induced current (EBIC) is performed in the base region of the cell with obtained diffusion length agreeing with the fit result. The advantage of genetic algorithm is illustrated.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目的 观察视网膜下芯片所引起的光感受器损伤及正常兔眼的电生理改变。方法 青紫蓝兔共30只,其中22只兔NaIO_3生理盐水溶液静脉注人后眼光感受器受到损伤。将一个由90个微光电二极管组成的阵列和相连电极构成的直径约3 mm的芯片通过巩膜切口植人4只正常及22只注药后光感受器损伤兔右眼的视网膜下腔或脉络膜中,左眼为对照眼;分别检测芯片眼及对照眼局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局部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全视野闪光VEP及全视野闪光ERG.另外4只兔双眼摘作病理检查。结果 22只色光感受器损伤兔中有11只芯片眼的局部ERG主波振幅明显大于对照眼;4只正常兔中,2只芯片眼的局部ERG主波振幅大于对照眼。1只芯片眼表面视网膜出现破孔不能引出任何波。局部VEP及全视野闪光VEP重复性较差,全视野闪光ERG未见明确差别。结论 植人的芯片在受到光刺激后可刺激局部视网膜并引起局部视网膜的电活动。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用光荧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测试技术系统研究了在2 nm In0.2Ga0.8As和x ML GaAs的复合应力缓冲层上生长的InAs/GaAs自组织量子点的发光特性和表面形貌.采用In0.2Ga0.8As与薄层GaAs复合的应力缓冲层,由于减少了晶格失配度致使量子点密度从约1.7×109 cm-2显著增加到约3.8×109cm-2.同时,复合层也有利于提高量子点中In的组份,使量子点的高宽比增加,促进量子点发光峰红移.对于x=10 ML的样品室温下基态发光峰达到1350 nm.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该文展示了中国首根太空砷化镓单晶所具有的火炬头状单晶并有8个小平面的表面形貌。在石英容器设计中考虑了既能经受大的加速度又可避免容器和砷化镓锭条因热膨胀系数不同可能引起的损坏,还介绍了熔区建立后防止熔体和容器内壁接触的办法。考虑到供电仅限于90min,所设计的温控曲线非常好,使空间生长GaAs单晶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