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 resultados para 3-17-1
Resumo:
以自然土壤、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研究了1,3,5-三氯苯在样品上的等温吸附过程。结果表明,线性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所有样品的等温线,而双区位反应模型(DRDM)适用范围有限。研究表明,三氯苯的吸附容量大小主要取决于样品中有机碳的含量,并且与不可提取态有机质和粘土矿物含量有一定的关系。以自然土壤、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研究了1,3,5-三氯苯在样品上的等温吸附过程。结果表明,线性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所有样品的等温线,而双区位反应模型(DRDM)适用范围有限。研究表明,三氯苯的吸附容量大小主要取决于样品中有机碳的含量,并且与不可提取态有机质和粘土矿物含量有一定的关系。
Resumo:
The surface tension of molten tin has been determined by the sessile drop method at The surface tension of molten tin has been determined by the sessile drop method at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523 to 1033 K and in the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P-O2) range from 2.85 x 10(-19) to 8.56 x 10(-6) MPa, and its dependence on temperature and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has been analyzed. At P-O2 = 2.85 x 10(-19) and 1.06 x 10(-15) MPa, the surface tension de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and its temperature coefficients are -0.151 and -0.094 mNm(-1) K-1, respectively. However, at high P-O2 (3.17 x 10(-10), 8.56 x 10(-6) MPa), the surface tension increases with the temperature near the melting point (505 K) and decreases above 723 K. The surface tension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P-O2 is much larger near the melting point than at temperatures above 823 K. The contact angle between the molten tin and the alumina substrate is 158-173degrees, and the wettability is poor.
Resumo:
研究了水平管内不同液相介质(水、油和不同浓度的CMC溶液)对气液两相间歇流动压降的影响.实验管道为内径50mm的透明有机玻璃管,从入口到分离器长约30 m,实验段由2个长3 m的水平管组成.共记录了320组不同表观流速下的压降信号:油相0.17~1.85 m/s,水相0.17~2.48 m/s,CMC溶液0.17~1.42 m/s,气相0.06~3.40 m/s.结果表明,液相为牛顿流体(油或水)的气液流动,随着表观气相流速的增大,压降呈增加趋势;非牛顿幂率流体(不同浓度的CMC溶液)的管道流动,当流动指数低于一定值时,压降随气相流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并且低于单液相流动的压降.Lockhart-Martinelli模型过高地预测了气-非牛顿幂率流体两相的压降.
Resumo:
本文简要阐述了应用力学的范围和发展概况以及对今后发展应用力学提出了一些看法。
Resumo:
采用离子注入、离子沉积及后期退火方法制备了稀磁半导体单晶Mn_xGa_(1-x)Sb,在室温下(300 K)获得了单晶的磁滞回线。用X射线衍射方法分析了铁磁性半导体单晶Mn_xGa_(1-x)Sb的结构,用电化学C-V法分析了单晶的载流子浓度分布。由X射线衍射得知,Mn_xGa_(1-x)Sb中Mn含量逐渐由近表面处的x = 0.09下降到晶片内部的x = 0。电化学C-V测得单晶的空穴浓度高达1 * 10~(21)cm~(-3),表明Mn_xGa_(1-x)Sb单晶中大部分Mn原子占据Ga位,起受主作用。
Resumo:
<正> 第2届国际计算流体力学会议(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FD)是由第8届国际计算流体力学研讨会和第17届国际计算流体力学方法会议于2000年合并而成。这是计算流体力学方面最重要的国际系列会议,每2年召开一次。本届会议于2002年7月15~19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由悉尼大学K.Srinivas教授主持,我国庄逢甘院士,傅德薰,邬华谟教授等为该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在这次会后的学术委员会上,增补了清华大学符松教授为委员。本次大会有260多人参加。他们来自日本(30多名),澳大利亚(30多名),美国(约22名),中国大陆(14名),德国(8名),英国(10名),加拿大,法国,意大利,印度等国家。中国台湾有7人参加。
Resumo:
本书阐明了板壳断裂理论的基础。论证了Reissner型板壳断裂理论的科学性、经典板壳断裂理论的缺陷及在一定范围内仍具有的实用价值;介绍了作者所创意的研究Reissner型板壳断裂纹尖端场的方法等。
目录
- §1.1 板壳弯曲断裂问题
- §1.2 Kirchhoff经典板壳弯曲断裂理论
- §1.3 Reissner型板壳弯曲断裂理论
- §1.4 Kirchhoff与Reissner型板壳弯曲断裂理论的比较
- §1.5 含裂纹有限尺寸板壳断裂分析的局部-整体法
- §1.6 含表面裂纹板壳
- §2.1 Kirchhoff板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定
- §2.2 基本公式与弹性曲面微分方程
- §2.3 边界条件
- §2.4 弹性薄板的应变能
- §2.5 极坐标下的挠曲面微分方程与内力公式
- §2.6 裂纹尖端场特征展开式通项公式
- §2.7 Kirchhoff板弯曲应力强度因子
- §3.1 基本方程和公式的复变函数表示
- §3.2 所引入函数的确定程度与一般形式
- §3.3 坐标变换与边界条件
- §3.4 运用保角变换方法求解孔口问题
- §3.5 应力强度因子与函数Φ(z)的关系
- §3.6 复变-主部分析法之应用简例
- §3.7 共直线裂纹问题的一般解答
- §3.8 典型弯曲裂纹问题的解答及弯曲应力强度因子公式
- §3.9 共圆曲线裂纹问题的解答及弯曲应力强度因子公式
- §4.1 裂纹尖端奇异元的位移模式与弯曲应力强度因子
- §4.2 裂纹尖端奇异元的刚度矩阵
- §4.3 裂纹尖端奇异元与常规单元的连接
- §4.4 解析法与数值法的结果比较与讨论
- §4.5 两共线半无限裂纹问题的定解条件及解的实用价值
- §5.1 Reissner型板的基本假定
- §5.2 Reissner型板的基本公式与平衡微分方程
- §5.3 基本方程的简化
- §5.4 边界条件
- §5.5 极坐标下的基本公式与平衡微分方程
- §5.6 两种平板理论用于无裂纹板时的比较
- §5.7 两种乎板理论用于含裂纹板时的比较
- §6.1 基本方程和一般求解方法
- §9.1 局部-整体法与其它解析和数值法的结果比较
- §9.2 边界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 §9.3 板的支承条件及长宽比的影响
- §9.5 计算Reissner型板应力强度因子的一组近似方程与近似解法
- §9.4 Reissner型板理论与Kirchhoff板理论所得应力强度因子的比较
- §9.6 关于数值计算的几点讨论
Resumo:
《物理力学讲义(新世纪版)》第1章绪论阐明了物力学的内容、观点和方法,第2、第3、第4章是基础原理,第5章到第9章分别处理气体、固体的液体的热力学性质,说明了从分子结构计算宏观性质的方法,第10章到第13章处理各种输运过程,像热传导、粘滞性、扩散、中子慢化及热辐射等。
《物理力学讲义(新世纪版)》的特点是给出了明确具体而切实可行的计算方法,使得工程介质和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可以不完全依靠实验就能确定。
物理力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提供计算机工程技术和所用介质和材料的热力学性质的方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什么是物理力学?
1.2 物质的结构
1.3 原子半径与分子结构
1.4 物质结构概念的应用
第2章 量子力学
2.1 薛定谔波动方程
2.2 振幅方程
2.3 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2.4 谐振子
2.5 点粒子的体系
2.6 氢原子
2.7 自由粒子
2.8 氢原子的内部动力学
2.9 类氢原子的能级
2.10 电子自旋
2.11 分子能级的分类
2.12 分子的波动方程
2.13 双原子分子
2.14 U(r)的性质
2.15 刚性线转子的简单势
2.16 莫尔斯势
2.17 多原子分子
第3章 统计力学基础
3.1 体系的系集
3.2 关于微观性质的准备知识
3.3 一个系集状态的一般性质
3.4 关于平均的规则
3.5 一个经典系集的描写
3.6 可及性(主要是经典部分)
3.7 关于相似体系的系集的可及态对称群和反对称群
3.8 关于真实系集本征函数的对称类型
3.9 计算普通系集可及态的捷径
3.10 关于定域系配容的计算
第4章 恒定体系系集的一般原理
4.1 权重
4.2 几个简单体系的状态的权重
4.3 可及态(配容)的计算
4.4 两组定域线性振子的系集
4.5 最陡下降法的简单描述
4.6 平均值和统计温标
4.7 多自由度体系及退化体系
4.8 线性谐振子
4.9 二维及三维谐振子
4.10 没有轴自旋的刚性转子
4.11 有绕轴自旋的刚性转子(对称陀螺)
4.12 两组非定域系组成的系集
4.13 数学推导
4.14 结果之摘要
4.15 退化体系
4.16 经典统计力学
4.17 无结构质点在盒子中的运动
4.18 系集的外作用力
4.19 统计力学与热力学之间的关系
……
第5章 理想气体
第6章 固体的热学性质
第7章 固体的物态方程
第8章 非理想气体
第9章 液体和稠密气体
第10章 输运过程的一般理论
第11章 粘滞性,扩散和热传导
第12章 中子的扩散和减速
第13章 热辐射
附录 物理常数表
编后记
Resumo:
目录
- 1.1 化合物的生成焓,反应焓及燃烧热
- 1.2 热化学定律
- 1.3 热力学平衡与自由能,化学平衡与反应自由能
- 1.4 质量作用定律及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
- 1.5 平衡常数和标准反应自由能的关系
- 1.6 温度和压力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 1.7 绝热火焰温度计算
- 1.8 化学动力学中采用的几个基本概念和定义
- 1.9 反应的分类
- 1.10 阿累尼乌斯(Arrhenius)定律
- 1.11 双分子反应碰撞理论
- 1.12 反应分子数及反应级数
- 1.13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 1.14 链锁反应
- 5.1 燃烧波的两种形式――缓燃(或火焰正常传播)及爆震
- 5.3 马兰特和利-恰及利耶的简化分析法
- 5.4 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无量纲分析法
- 5.5 泽尔多维奇和弗朗克-卡门涅茨基的分区近似解
- 5.6 分区近似解的改进
- 5.7 精确解
- 5.8 物理化学参数对S1的影响及对火焰厚度的影响
- 5.9 火焰传播界限
- 5.10 用层流火焰传播速度计算化学动力参数的方法
- 5.11 火焰的基本性质及火焰的几何学
- 5.12 本生灯火焰稳定的条件
- 5.13 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实验测定
- 5.14 单组元燃料滴燃烧
Resumo: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SPH) is a meshfree particle method based on Lagrangian formulation, and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different areas in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verview on the SPH method and its recent developments, including (1) the need for meshfree particle methods, and advantages of SPH, (2) approximation schemes of the conventional SPH method and numerical techniques for deriving SPH formulations fo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such as the Navier-Stokes (N-S) equations, (3) the role of the smoothing kernel functions and a general approach to construct smoothing kernel functions, (4) kernel and particle consistency for the SPH method, and approaches for restoring particle consistency, (5) several important numerical aspects, and (6) some recent applications of SPH. The paper ends with some concluding remarks.
Resumo:
We analyze the electromagnetic spatital distributions and address an important issue of the transmission properties of spherical transverse-electric (TE) and transverse-magnetic (TM) eigenmodes within a tapered hollow metallic waveguide in detail. Explicit analytical expressions for the spatital distributions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components, attenuation constant, phase constant and wave impedance are derived. Accurate eigenvalues obtained numerically are used to study the dependences of the transmission properties on the taper angle, the mode as well as the length of the waveguide. It is shown that all modes run continuously from a propagating through a transition to an evanescent region and the value of the attenuation increases as the distance from the cone vertex and the cone angle decrease. A strict distinction between pure propagating and pure evanescent modes cannot be achieved. One mode after the other reaches cutoff in the tapered hollow metallic waveguide as the distance from the cone vertex desreases. (C) 2008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Resumo:
We demonstrate passive Q-switching of short-length double-clad Tm3+-doped silica fiber lasers near 2 mu m pumped by a laser diode array (LDA) at 790 nm. Polycrystalline Cr2+:ZnSe microchips with thickness from 0.3 to 1 mm are adopted as the Q-switching elements. Pulse duration of 120 ns, pulse energy over 14 mu] and repetition rate of 53 kHz are obtained from a 5-cm long fiber laser. As high as 530 kHz repetition rate is achieved from a 50-cm long fiber laser at similar to 10-W pump powe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Q-switched fiber lasers as a function of fiber length is also analyzed. (c) 2008 Elsevier B.V. All rights reserved.
Resumo:
采用传统陶瓷烧结工艺,在无压还原气氛下低温制备出透明性良好的掺Yb^3+氧化镧钇透明激光陶瓷,测试了其在室温下的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荧光寿命.结果表明,掺Yb^3+氧化镧钇透明激光陶瓷的吸收系数随着Yb^3+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最强吸收峰974 nm处的吸收截面为0.90~1.12×10^-20 cm^2;主发射峰1 032 nm和1 075 nm处的发射截面分别为1.05×10^-20 cm^2和0.87×10^-20 cm^2; Yb^3+掺杂浓度为5at.%时荧光寿命为1.38 ms,并随Yb^3
Resumo:
在不同的氧分压下用电子束热蒸发的方法制备了ZrO2薄膜。分别通过X射线衍射、光学光谱、热透镜技术、抗激光辐照等测试,对所制备样品的微结构、折射率、吸收率及激光损伤阈值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薄膜中晶粒主要是四方相为主的多晶结构,并且随着氧分压的增加,结晶度、折射率以及弱吸收均逐渐降低。薄膜的激光损伤阈值开始随着氧分压增加从18.5J/cm^2逐渐增加,氧分压为9×10^-3Pa时达到最大,值为26.7J/cm^2,氧分压再增加时则又降低到17.5J/cm^2。由此可见,氧分压引起的薄膜微结构变化是ZrO
Resumo:
黄精族隶属于广义的百合科,通过对其研究历史的回顾,指出了它目前存在的问题,即(1)族的概念和范围不清、(2)属间的界限模糊、(3)族内各属的系统排列不明确.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形态、解剖、胚胎、孢粉和细胞方面对族内各类群进行了野外调查和一些实验工作,本此基础上,并结合前人的工作,对黄精族的系统发育进行了探讨. 一, 形态本文通过黄精族各属大量标本,尤其是国产类群标本的认真研究,并结合6个多月的野外调查资料,分析了本族植物21个形态性状及其状态在属间和属内的分布,指出了一些性状的稳定性及其系统学价值, 二,解剖本文对黄精族5属17个种的茎、根状茎及子房进行了解剖学观察,同时对7属41种植物的叶表皮进行光镜观察,并对5属12种的叶表皮进行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表明:(1)七筋姑属花葶的维管柱缺乏纤维鞘,这和本族其它类群不同.(2)扭柄花属、黄精属、竹根七属和鹿药属植物子房中具草酸盐针晶,而七筋姑属和万寿草属未发现这种晶体.(3)本族植物的气孔器均为无规则型,但邻近细胞及其周壁的形状在不同类群中是不同的,据此我们将本族叶表皮划分为七个类型,并认为叶表皮邻近细胞呈多边形、周壁直是黄精族叶表皮最基本的形式. 三,胚胎本文对黄精族3属4种植物以及铃兰(Convallaria majalis)进行了胚胎学研究,其中小玉竹(Polygonatum humile)和铃兰得到了完整的胚胎学资料,实验结果显示(1)黄精族植物小孢子发生过程中胞质分裂均为连续型,胚乳发育为核型;(2)小玉竹的胚囊发育方式为葱型,鹿药(Smilacina japonica)为英地百合型.万寿竹(Disporum cantoniense)和长蕊万寿竹(D. bodinicri)为蓼型,铃兰为葱型或英地百合型;(3)周缘细胞的有或无在小玉竹,鹿药和铃兰中是不稳定的. 四,孢粉本文对6属42种植物花粉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萌发孔的类型和数目在本族中不稳定,系统价值不大;(2)花粉外壁纹饰比较稳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分类学性状.我们将黄精族植物的花粉外壁纹饰划分为9种类型.并认为孔穴型是一种原始类型,其它类型是由它演化而成, 五,细胞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与其它性状的综合分析,本文认为黄精族植物有五种原始染色体基数:七筋姑属x=7;万寿竹属和扭柄花属x=8;黄精属x=9:鹿药属和舞鹤草属x= 18;竹根七属x=20. 在上述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工作,对黄精族的各种性状进行了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1.包括万寿竹属、扭柄花属、七筋姑属、黄精属、竹根七属、鹿药属和舞鹤草属的黄精族是一个单系类群. 2.本文赞同Dahlgren et al.(1985),Tahktajan (1987)对黄精族系统位置的处理,即它与铃兰族,蜘蛛抱蛋族和沿阶草族关系较近,且共同组成铃兰科.相比之下,黄精族是该科中比较原始的一个族. 3.本文在性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20个比较稳定、系统价值较大的性状,并指出了它们的演化趋势;同时总结出黄精族原始类群应具有如下特征:(1).具细线形根状茎;(2).地上茎具分枝;(3).叶茎生;(4).具腋生的圆锥或总状花序;(5).花为三基数,花被片离生;(6).花被片具多条开放型脉;(7) .胚珠多数;(8).胚囊发育为单孢子型;(9).厚珠心胚珠;(10) .花粉外壁具覆盖层. 4.本文认为黄精族植物可分为三支:一是以染色体基数x=9及其衍生的类群,包括黄精属,竹根七属、鹿药属和舞鹤草属;二是以x=8为基数的一支,它包括万寿竹属和扭柄花属;三是七筋姑属单独形成的一支,它的染色体基数x=7.同时认为万寿竹属是本族比较原始的一个类群. 5.本文认为东亚北方是黄精族植物起源地. 6.本文赞同汤彦承(1978.见汪发缵、唐进1978)对卵叶扭柄花(Streptopus ovalis (Ohwi) Wang et Y.C.Tang)的分类学处理,而不赞同汪发缵、唐进(1983)把金佛山鹿药(Smilacina jinfoshanica Wang et Tang)从鹿药属转隶至黄精属的观点. 7.本文认为鹿药属和舞鹤草属亲缘关系较近,但区别特征明显,从而不赞同LaFrankie (1986),李恒(1990)将二者合并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