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resultados para MMA
Resumo:
用紫外光聚合方法制备出一系列端乙烯基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聚氨酯(PEAPU)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AB交联聚合物(ABCP)。用粘弹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平衡溶胀法研究了AB交联聚合物的动态力学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形态和交联密度、观察到相应于聚氨酯和PMMA相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EM照片中的微相分离是更明显的,ABCP中的两个T_g内移表明,两种成分的化学交联增加了相互的可混性、与ABCP具有相同组成的IPN有比ABCP大得多的相区。氢键能够影响ABCP的相容性、形态和动态力学性能。
Resumo:
AB交联共聚物(ABCP)和互穿网络聚合物(IPN)都属交联网状聚合物,只是前者形成一个网络,后者构成两个独立网络(图1),因此两者的性能有明显差别,特别是相容性。目前对ABCP的研究主要是聚酯,聚醚体系,本工作选用便宜的蓖麻油聚氨酯(COPU)和MMA为原料,合成ABCP,得到具有阻尼性能的材料。
Resumo:
用紫外光聚合方法制备出一系列不同组成的聚己二酸己二醇酯聚氨酯(PHAPU)和甲基丙烯酸甲醇(MMA)AB交联聚合物(ABCP)。用溶胀法和橡胶平台模量法测定了它们的交联密度,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本文研究的ABCP半高宽大于60℃,属于半相容体系。改变PHAPU和MMA的组成可以得到阻尼性能以及其他力学性能比PHAPU和PMMA更好的ABCP。
Resumo:
本文研究了端乙烯基聚氨酯预聚物(VTPU)同乙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醋酸乙烯酯(VAc)、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聚合得到的双组份网状共聚物(BCN′s)的动态力学性能及形态结构。四种BCN′s试样两组份在动态力学谱上均有半相容的特征。体系的交联密度增大,混合熵增加,相容性改善,试样中可溶性组份含量随BCN′s的组成而变化。溶胶组份可改善体系中两组份的相容性。
Resumo:
§3-5热稳定性研究 裂解产物生成的速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高分子的热稳定性。图3-7为Pst、PMMA和MMA-St交替共聚物500℃时相应的主要裂解产物量(或余留的样品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关系。直线的斜率显示生成速率,斜率愈大,生成速率愈快,反之愈慢,由此可以确定,这三种高分子的热稳定性依次为:Pst>P(MMA-St)(交替)>PMMA
Resumo:
聚甲基丙烯酸酯类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医疗等方面的一类塑料。人们曾经用多种方法对这类材料进行过分析和研究。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MA)共聚物和均聚共混物的裂解色谱鉴别和定量测定已有报道,但这些方法比较烦琐,不易做准,有的还不完善。本文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PBMA)共混物(简称共混物)和MMA-BMA无规共聚物(简称共聚物)进行了裂解色谱定量研究,探讨了采用回归分析作出的工作曲线的定量方法,以及
Resumo:
利用阴离子色谱与六极碰撞等离子体质谱联用的方法, 在线同时测定水样的4 种砷形态(As ( Ⅴ) , As ( Ⅲ) , MMA , DMA) , 并用于实际样品2热泉水中砷形态的测定。使用K2 HPO42KH2 PO4 为淋洗液等度淋洗, 用Hamilton PRP2X100阴离子色谱柱分离, 4 种砷形态在7 min 之内完全分离。调节淋洗液中K2HPO4与KH2 PO4 的比例可以优化峰的分离。地下水(含热泉水) 基质、样品及淋洗液中的Cl - 对砷形态的分离测定没有影响, 淋洗液中的盐份在样品锥和截取锥上的积累对测定的影响很小。检出限分别为As ( Ⅴ) 0123μgPL , As ( Ⅲ) 0130μgPL ,MMA 0126μgPL , DMA 0154μgPL 。
Resumo:
目的 研究燃煤型砷中毒疾病发生发展的生物化学机制和卟啉作为早期燃煤型砷暴露生物标志的可能性。 方法 主要进行两方面的研究,一是根据内蒙古前期研究中建立的方法,采用砷负荷评估方法-二巯基丁二酸(DMSA)试验,测定贵州燃煤型砷中毒区患者和对照体内砷负荷(形态和数量),通过病例对照研究,了解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体内砷负荷的特点、砷代谢的机制,同时通过对比内蒙古饮水型砷中毒区的研究数据,了解二型砷中毒患者体内砷负荷的差别及成因。二是通过暴露对照、不同年龄和性别分层对比系统研究燃煤型砷暴露对卟啉排泄的影响。 结果 1. 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采用DMSA(二巯基丁二酸)试验评估砷中毒人群砷负荷的方法,并在燃煤型砷中毒区予以实施。 2. 利用DMSA能够络合移除体内的砷,特别是MMA,显示具有用于评估体内砷负荷和健康风险的潜在可能性; 3. 工作中发现一些砷中毒区病人在停用高砷煤很长时间后(>30y)体内砷负荷仍然很高; 4. 研究表明DMSA能够促进MMA3+排出,移除体内贮存的砷,从而降低砷对人体的远期致癌风险。 5. 首次在尿中检测出与DMSA结合的两种砷复合物,这一发现此前还未有过报道,该发现对进一步了解巯基类药物的排砷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具有重要的意义; 6. 在砷暴露对卟啉影响研究方面,发现低龄组(<20y)尿卟啉Ⅲ和粪卟啉Ⅲ比对照显著增高,此外,砷暴露组尿液中砷与总粪卟啉和总卟啉呈正相关,这说明卟啉具有作为早期燃煤型砷暴露生物标志潜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