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 resultados para 765-6
Resumo:
目的 :探讨p5 3基因在乳腺癌发生早期的作用及早期诊断乳腺癌的分子病理指标。方法 :用PCR -SSCP检测36例乳腺单纯性增生、 31例不典型增生、 30例乳腺癌中p5 3基因第 6外显子突变 ,用DNA直接测序技术确定突变的碱基及其所在的密码子。结果 :乳腺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乳腺癌中p5 3基因第 6外显子的突变率分别为 0、6 5 % (2 / 31)、 13 3% (4/ 30 )。 6个点突变均为碱基替换 ,其中 4个发生于第 192密码子 (CAG→TAG) ,2个发生于第2 13密码子 (CGA→TGA) ,两者均导致多肽链合成提前终止。结论 :乳腺癌不典型增生中存在p5 3基因第 6外显子突变 ,该突变可能在乳腺不典型增生发展到乳腺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早期诊断乳腺癌的辅助指标。
Resumo: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它部委、高等院校基金;中国科学院基金
Resumo:
本发明提供化合物5,6-二羟基-2-(4-羟苯基)-4-酮-4H-1-苯并吡喃基-7-羟基-β-D-葡萄糖醛酸在制备抗艾滋病药物中和在制备逆转录酶抑制剂药物中的应用。
Resumo:
一种新型的2,4-二取代氨基-6-取代-[1,3,5]三嗪或1,3-嘧啶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其药理用途,其结构通式如式(I)所示,其中R1、R2、R3、R4、R5、R6、A、B、X、Y和Z的定义如说明书中所述。该类化合物与HIV-1整合酶具有很高结合活性,并且在底物竞争测试中能够有效的抑制整合酶对底物的结合。因此该类化合物是较强的HIV-1整合酶抑制剂,有望开发成为新的抗HIV病毒药物。
Resumo:
6-环己甲基取代S-DABO类化合物、其合成方法和用途,属药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5-烷基-6-环己甲基-2-(烷基、环烷基、环烷基甲基、取代苯乙酮)硫尿嘧啶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具有如(Ⅰ)通式:其中: R1为C1-3的烷基; R2=C1-8的烷基、环烷基、环烷基甲基,如(Ⅱ)式:(其中,X=OCH3,H, OH,卤素)。分别以氯甲基环己烷或环己基乙酸为原料制备β-酮酯,再与硫脲在醇钠催化下缩合关环制得关键中间体5-烷基-6-环己甲基硫尿嘧啶,最后通过S-烷基化反应引入C2-位侧链制备目标分子,合成方法简便易行,产物具有极其显著的抗HIV病毒活性和抗耐药性,可作为抗HIV药物候选物。
Resumo:
Przewalskin A (1), a novel C-23 terpenoid with a 6/6/7 carbon ring skeleton, was isolated from Salvia przewalskii. Its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comprehensive 1D NMR, 2D NMR, and MS spectroscopic analysis and subsequently confirmed by a single-crystal X
Resumo:
The title compound, C19H18N2O3S, shows favourable activity against HIV-1. The phenyl ring is twisted with respect to the pyrimidine ring by 61.56 (9)degrees. Intermolecular N-H center dot center dot center dot O and C-H center dot center dot center dot O
Resumo:
将受精卵置于下列两种培养体系中进行体外培养:(1)Buffalo rat liver细胞与改进的TCM199培养液共同培养系统(BRL/mTCM199);(2)半确定培养液两步培养系统[无血清的金黄地鼠培养液与改进的TCM199培养液(HECM-6/mTCM199]。结果表明:后者的囊胚率(50%)明显高于前者的囊胚率(41%,P<0.01)。表明牛胚胎早期分裂可在无蛋白培养条件下进行,并且在此培养条件下有良好的后续发育能力。这可能与两步培养体系中葡萄糖和氨基酸浓度不同有关。
Resumo:
对贵州5种蝙蝠科蝙蝠的部分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 DNA序列进行了测定,并结合从Genbank获得的爪哇伏翼的相应序列,以Pteropus dasymallus,P.scapulatus,Rousettus aegyptiacus为外群,运用贝叶斯法(Bayesian),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分析了这6种蝙蝠科蝙蝠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在贝叶斯,ML树中,这6种蝙蝠科的蝙蝠可分为3个分支:亚洲长翼蝠是第1个独立出来的分支;白腹管鼻蝠是继亚洲长翼蝠之后第2个分离出来的分支;第3个分支又分为两支,一支由大鼠耳蝠和小鼠耳蝠组成,另一支由南蝠和爪哇伏翼组成,支持将这4种蝙蝠同归于蝙蝠亚科的结论,从一定程度上否定了鼠耳蝠属和管鼻蝠亚科之间的姐妹类群关系,也不支持将鼠耳属提升为亚科.
Resumo:
在水温29~30℃条件下,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比例5:2)、高锰酸钾、晶体敌百虫、强氯精、溴氯菊脂、甲醛共6种药物对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鱼苗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6种药物4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78、6.50、4.90、2.55、0.042、120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445、0.528、0.268、0.190、0.003、7.500mg/L,厚颌鲂鱼苗对药物敏感性比一般鱼类高,实际用药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用药时间和用药量,溴氯菊脂不宜作为治疗药物
Resumo:
从鲤鱼3个亚种(Cyprinus carpio carpio,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和Cyprinus carpiorubrofuscus)中选出具代表性的品系共10个,运用PCR方法,扩增出2.4 kb的mtDNA ND5/6区段.共用9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分析,结果表明,每个亚种拥有一种单倍型,有4种限制性内切酶(Dde I,Hae III,Taq I和Mbo I)酶切后产生了能将3个亚种区分开来的诊断性限制性酶切位点.可利用其作为鉴定3个亚种的遗传标记和遗传育种
Resumo:
建立了由采自自然界中的样品、不经实验室培养而直接用于大核DNA提取和PCR反应的原位(in situ)方法;在此基础上,测定并比较了6种累枝虫(Epistylis wenrichi,E.urceolata,E.chrysemydis,E.plicatilis,E.hentscheli,E.galea)的18S-ITS1序列,结果显示:E.wenrichi,E.urceolata,E.chrysemydis,E.plicatilis和E.hentscheli间18S和ITS1区序列的碱基相似性很高,而它们与
Resumo:
采用静水压休克保留第二极体的方法,在鲤(♀)×鲢(?)、鲫(♀)×鲢(?)、白鲫(♀)×鲢(?)和鲢(♀)×鲤(?)、鲢(♀)×鲫(?)、鲢(♀)×白鲫(?)6个正反交组合中都诱导出了异源三倍体,但只有正交鲤(♀)×鲢(?)、鲫(♀)×鲢(?)和白鲫(♀)×鲢(?)3个处理组中整倍性的异源三倍体胚胎才有可能正常发育,孵化出苗;而反交鲢(♀)×鲤(?)、鲢(♀)×鲫(?)和鲢(♀)×白鲫(?)3个处理组中的异源三倍体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发生染色体排除和丢失,形成非整倍体而死亡,只有少数雌核发育二倍体鲢才能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