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 resultados para Eco habitar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应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从资源的投入和产出结构角度对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前后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资源利用、环境压力、能值指标变化及生态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退耕前,该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农产品总产出能值为7.53E+18 sej,退耕后减小了1.50E+17 sej,单位面积农产品生产力由退耕前的5.38E+15 sej/hm2上升到退耕后的1.68E+16 sej/hm2,畜产品的产出能值有所下降。退耕后系统生产优势度指数由退耕前的0.60上升到0.72,系统稳定性指数由退耕前的0.51增加到退耕后的0.53,退耕后流域人口承载力较退耕前大。退耕前后该流域能值投入率及环境负荷几乎无变化,净能值产出率由0.11增加到0.29,退耕前流域人均能值用量为5.16×1015 sej,退耕后增加到5.41×1015 sej,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由退耕前的2.55上升到退耕之后的6.69。退耕后,能值-货币比为2.21×1012 sej/$,与退耕前相比变化不大。为了使该流域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持续稳定的发展,需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资源投入配置,提高资源生产效率,减小环境负荷,逐步走向系统可持...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从生态经济系统分析角度出发,对小流域生态经济结构及其演变进行分析,以期评价小流域生态经济效益。对比分析了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适宜性、产业结构、消耗结构和饲料生产平衡,利用线性模型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优化模拟,采用描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多样性指数描述流域经济系统稳定性,并用静态和动态模型对治理经济效果进行评价。流域农、林、牧用地比例由1990年的6.2:2.0:1.0变为2003年的1.9:1.4:1.0;农业产值所占比重由79.6%下降为54.8%;林业、牧业、副业产值比例分别由9.6%、9.6%、1.1%上升为22.7%、 15.1%、7.4%。收入多样性指数呈增加趋势,消耗结构趋向合理,饲料供需平衡,经济评价中各指标均显示经济效益显著,表明生态经济结构明显有利于生态经济系统的进展演变,流域生态经济结构趋于稳定,生态经济效益显著。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以黄河中游河龙区间为研究区,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生态环境建设导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为背景,采用非参数统计法,基于区内38个水文站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水文数据,分析流域年径流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响应的时空变异特征,估算影响因素贡献率。结果表明:其中29条流域年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变率为0.17~2.61 mm/a;28条流域年径流量具有显著跃变时间,无定河流域各水文站跃变时间多在1970—1973年间,其余则多为1978—1985年,最晚为1994年;在5%、50%和95%的发生频率上,跃变前后时段年径流量减少幅度以30%~60%普遍,最大分别为73.2%、63.5%和69.7%;河龙区间整体呈显著减少趋势,变率为0.79 mm/a,跃变时间发生在1979年,3个频率上的减少幅度分别为46.5%、42.4%和24.1%。估算的11条流域中有9条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等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减少影响程度超过50%。水土保持措施面积的增加,尤其淤地坝等水利水保工程措施的持续修建,对区域地表径流变化具有明显影响。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探索一套简单、易于操作的小尺度生态经济耦合效应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模型。【方法】基于生态经济协调理论,在继承传统指标的基础上,引用了2个创新性指标——能值可持续性指数(ESI)和生态压力指数(EFPI),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县南沟流域生态恢复的生态经济耦合进行评价。【结果】县南沟"农-经济林果型"生态恢复模式的生态经济处于基本协调状态。【结论】"农-经济林果型"模式有效地改善了流域生态条件,促进了经济发展,产生了生态经济耦合效应。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六盘山区位于黄河中上游,是黄土高原西部天然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在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本区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洁净,旱作农业潜力大,草畜业兴旺。六盘山生态经济圈规划了4个功能区和7大特色农业基地产业,以六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中心,加大退耕造林种草与管护力度,到2015年基本修复六盘山区受损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灌丛草原植被;以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为支撑,建立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系统和绿色农牧产品基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基础。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以近70年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为基础,利用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中所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纸坊沟流域不同发展阶段标志年份的农业生态经济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得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在1938、2000、2005年处于亚安全状态,1958、1975年处于极端不安全状态,1985、19901、995年处于不安全状态。通过对农业生态经济安全变化驱动力的分析,预测了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安全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黄土丘陵区实现农业生态经济安全的策略:以培育主导产业为中心,完善农业系统循环链网,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业资源的有效、永续利用。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典型侵蚀环境纸坊沟流域不同封禁年限的狼牙刺群落和杂灌群落为研究对象,选取放牧地和天然次生林为参照,分析了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呼吸强度、代谢商及理化性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封禁后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改善;微生物生物量随封禁年限的延长变化显著,阳坡随封禁年限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逐渐增加,25 a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较封禁前分别增加252%、161%和174%,但显著低于天然侧柏林,仅为其39.0%、41.8%和53.7%;阴坡封禁前10年微生物生物量迅速增加,随后增加幅度减缓,呈波动式缓慢上升趋势;封禁25 a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分别增加108%、93%和102%,但明显低于天然杂灌丛群落和辽东栎林,仅为辽东栎林的54.4%、49.1%和40.1%。土壤呼吸强度在封禁5 a后增大明显,且随着年限增加逐渐上升,阳坡25 a时达到最大值,而阴坡15 a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有所下降,25 a后降至最低点,但仍显著高于放牧地,相同封禁年限的土壤呼吸强度阴坡明显高于阳坡。qCO2随着封禁进程逐渐降低,25 a后达到最低值。相关性分析显示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呼吸强度、qCO2与土壤养...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首先在查看了两千余号标本及整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国菊头蝠属 (Rhinolophus)各种及亚种的分类进行了系统评述,并对各分类单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尽描述。在中国分布的菊头蝠有8 个种组,19 个种,28 个亚种;重点讨论了角菊头蝠(R. cornutus)、浅褐菊头蝠(R. subbadius)和三叶菊头蝠(R. trifoliatus) 等物种的分类问题。其次,通过测量17 个种47 个菊头蝠标本的翼部(12 个指标) 和头骨(9 个指标)形态学指标及测定22 个种26 个菊头蝠组织样品的cyt-b 全序列,从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角度分析、探讨了中国菊头蝠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中国菊头蝠包括了Aquias、非洲-古北和亚洲三大支系的物种,除了Aquias 支系的R. luctus 和R. formosae 以及非洲-古北支系的R. xinanzhongguoensis 和R. ferrumequinum,其余15 个种均属于亚洲支系。第三,在分类与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对分布于我国的19 种菊头蝠进行生物地理分析。在分布上,这些菊头蝠分属地中海-古北型和东洋型,后者又包括中国南方广布亚型、中国西南亚型和台湾特有分布亚型。中国菊头蝠的物种多样性呈现出由北向西南显著增加的趋势,云南、贵州和广西一带是中国菊头蝠最为集中分布的区域。R. ferrumequinum 等6 种菊头蝠在中国东部与西南的种群间存在种下分化,R. luctus 等4 种则因岛屿效应在海南和东部种群间形成种下分化。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翼手类的翼部形态反映了相应的飞行性能和生境利用特点。本文测量了6 种蹄蝠65 个标本和13 种菊头蝠229 个标本翼部骨骼的12 个长度变量以及后足长度,并摘抄原始标签上的体重数据,然后结合已发表的相关数据,对19 种蹄蝠和30 种菊头蝠的形态数据进行异速生长分析,以探讨菊头蝠和蹄蝠翼的特点及其适应性。结果表明,两者在翼部骨骼(前臂、第三指掌骨和第二指节以及第四、五指指节)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部分骨骼长度的差异决定了它们在翼特征参数上的显著性差异:蹄蝠的前臂和第三指掌骨更长,使得翼展和展旋比要大于菊头蝠;而菊头蝠的第三指第二指节更长,使得翼尖长度和翼尖长度比值要大于蹄蝠。这些特点说明菊头蝠较蹄蝠更适应于在茂密生境中捕食。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探讨了蚯蚓细胞色素P450作为生物标记物诊断土壤低剂量PAHs污染的可行性,主要以蚯蚓P450含量和AHH活性二项指标为主,开展“土壤低剂量PAHs污染敏感生态毒理诊断指标研究”,并结合其它分子毒理诊断指标,通过指示敏感性比较,最终建立土壤低剂量PAHs污染早期诊断的敏感生物标记指标或指标组合,为土壤污染早期诊断奠定基础。 蚯蚓P450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表明,在强化预处理的基础上,通过微粒体增溶、物理分离和解剖后内脏直接测定等去干扰手段均可实现P450含量的测定。通过三种方法的比较,最终确定内脏直接测定法为最佳方法。在此基础上,对CO通气量进一步优化,确保P450含量的准确定性和定量。 低剂量PAHs胁迫下蚯蚓细胞色素P450响应研究表明,P450含量和AHH活性两指标随暴露时间的增加总体上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的响应规律,且响应因PAHs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对芘的指示效应最强,荧蒽次之,菲最弱,与其毒性大小相关。其中,AHH对PAHs的指示作用优于P450含量,两指标的响应情况显示了它们作为生物标记物的可行性。为增强污染诊断的灵敏性和有效性,可将蚯蚓P450含量和特异性同工酶活性联合,彼此互为补充,共同应用于土壤污染生态毒理诊断中。 低剂量PAHs胁迫下,参比指标的响应情况与P450相比结果显示,P450含量和AHH活性的指示效应最明显;SOD和POD活性的指示次之;GST和CAT活性虽表现出指示效应,但并不是对三种PAHs都具有指示效果;MDA含量对低剂量PAHs的指示性最差。不同指标对污染物的指示敏感性存在差异,因而在进行土壤污染生态毒理诊断时,应选用多指标联合,彼此相互补充,以适应不同污染状况下的污染诊断。酶活性对毒物暴露的响应在时间上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单一时段的暴露结果可能不足以揭示污染物的毒性效应,选择多时段检测对污染暴露的灵敏指示尤为重要。 应用蚯蚓生化指标对沈阳污灌区土壤进行毒性诊断,结果表明P450、AHH、GST、POD和CAT五个指标通过不同时段的检测均可对供试土壤显示出指示效应;而SOD和MDA两指标均出现“漏诊”现象。同实验室条件下低剂量污染情况相比,P450含量和POD的指示效果在两种情况下均较好;AHH、SOD在实验室条件下的指示更为优越;而GST、CAT和MDA更适合于污染物复杂的实际土壤诊断。研究结果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再一次证实,任何一种指标若采用单时段的检测均存在其污染诊断的“盲区”。在进行实际环境污染诊断时,采用多指标和多时段检测是不可或缺的。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生态资产评估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项工作。长期以来,由于受资源无价、环境无价观念的影响,生态资产评估的各个环节目前来看都不是很成熟。虽然这方面的社会需要非常紧迫,但可操作的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却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许多认识也很不清晰和一致,因此,开展此项工作就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本文拟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就生态资产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面临的问题进行探究。理论上,综合分析、归纳、凝炼和完善前人的研究工作,对生态资产评估所研究的内容和具体的测算方法进行了阐释。借鉴自然资本理论和森林资源核算理论等已有成果和方法,提出较为完善的生态资产评估理论和可操作的评估方法。选择长白山林区露水河林业局为典型案例,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在实地调查和对相关大量文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质量、生态系统压力和生态资产价值量三方面进行了具体测算。获得以下主要结论: (1)生态资产评估可以从生态系统质量、生态系统压力和生态资产价值量三方面着手,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目前看来,评估的精确性不应是首要目的,而评价方法及结论的科学与合理性、能否产生较强的说服力和警示作用才是关键。 (2)构建了操作相对简单,容易理解的生态系统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选用综合指标法,初步得出长白山林区露水河林业局的生态系统质量指数为0.6,说明该地区生态系统质量有待提高。 (3)运用生态足迹指数来反映区域生态系统所受压力的程度,计算得生态足迹指数为0.638,表明该区具有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反映了长白山林区露水河林业局森林生态系统所受外力需要减轻。 (4)运用传统的测算方法,结合社会发展阶段系数,选择并测算了林木,林副产品,碳储,涵养水源,生态旅游等5个方面的资产价值。长白山林区露水河林业局生态资产的总量为180.2亿元,人均拥有生态资产约为35.7万元。其中有形生态资产为23.5亿元,无形生态资产为156.71亿元,无形生态资产是有形生态资产的6.67倍,由此足见加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社区作为城市、村镇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单元如何实现和谐、健康、美感,必然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中之重。生态社区由于既能满足人们对环境优美的精神需求,又能充分体现节能、环保等生态要素,随即受到生态、环保学界、城市建设、规划及管理者的极大关注。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生态社区理论、实践的背景和发展历程,以此为指导构建了南芬区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子系统,共有13个目标层,可分为38个指标,分别从客观(实际建设情况)和主观(居民满意度)两个角度对南芬区的14个社区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生态设计理论对业已在建的翠海华庭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1)实际建设情况:南芬各社区可持续状况一般,从空间上新城社区比旧城社区可持续性略好,从时间上看各历史阶段社区总体可持续性为1978-1992年间建成的社区>1993年以来社区>1978年前社区;(2)新城社区的居民满意度要高于旧城社区;(3)居民满意度均低于社区实际建设情况,这说明社区实际建设情况的提高,并不一定带来居民满意度的提高。(4)翠海华庭分析:设计人员严格按照生态设计的原则形成生态廊道、重视结合自然,注重文脉延续,但是水环境建设方面不够理想。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生态社区评价和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人类长期且大量的使用药品及个人护理用品(PPCPs),使其持续不断地输入环境,导致它们在环境中的残留浓度日益增加,并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产生了不良的生态毒理效应。本文以四种典型PPCPs(对乙酰氨基酚、土霉素、三氯生、佳乐麝香)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的毒理学实验方法,研究了它们对小麦种子发芽、根伸长的急性毒性,以及低浓度长期暴露对小麦幼苗叶绿素(CHL)、可溶性蛋白(SP)、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由于PPCPs具有生态风险性,而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却不能有效的将这些物质去除。因此,开发更多的新技术以强化处理PPCPs,使它们在环境中残留的浓度尽可能降低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本研究以零价铁处理有机物的原理为依据,自制铁铜双金属复合物,研究了其对PPCPs溶液的处理效果及影响因素,并对整个过程中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探。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浓度下,四种PPCPs与小麦根长及芽长抑制率之间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根据线性回归方程计算的EC50可知,不同种类的PPCPs对小麦种子发芽的毒性大小不同,而且小麦的芽及根部对不同PPCPs胁迫的敏感部位不同。对乙酰氨基酚、土霉素、三氯生对小麦根长的抑制较芽长显著,它们的EC50分别为668.8 mg/L、34.7 mg/L和147.8mg/L;而佳乐麝香对小麦芽长的抑制更为显著,EC50为143.4 mg/L。实验浓度范围内,四种PPCPs对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均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四种PPCPs暴露21天后,2.8~22.4 mg/L对乙酰氨基酚、0.15~2.4 mg/L土霉素以及0.2~3.0 mg/L三氯生和佳乐麝香显著抑制小麦叶片/根部中的CHL和SP,而且使POD和SOD酶活性降低或上升,从而打破抗氧化系统的动态平衡;暴露21天内对CHL、SP、POD和SOD等含量在不同PPCPs胁迫下的变化趋势具有各自的特点。 以零价铁降解有机物的原理为依据,自制了铁铜双金属复合体系,以强化处理PPCPs溶液。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及X-衍射(XRD)分析得出铁铜复合物(FeCu/Cu2O)由Fe、Cu及Cu2O组成。与零价铁相比,FeCu/Cu2O显著提高了对PPCPs的去除效果,主要是由于Cu的存在扩大了反应的电极电位差,即增加了Fe-Cu之间的外加阳极电流,从而加速Fe的阳极溶解,产生更多的高活性物质以更好的去除PPCPs。溶解氧是影响FeCu/Cu2O对PPCPs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它们可以在FeCu/Cu2O表面获得电子后生成O2-,形成类Fenton体系。此外,由于Cu2O的光化学活性,光照也可以强化FeCu/Cu2O对PPCPs的处理效果。不同的反应条件下体系内的pH值及自由基的产生量不同。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的经典理论,本文对FeCu/Cu2O处理PPCPs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探,认为整个反应过程包括Fe的还原反应、Cu2O的光催化反应、Fe-Cu微电解反应以及絮凝过程等。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用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和水花(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等草本植物作对比,通过叶片离体实验、温室盆栽实验、田间小区实验和大田推广实验,并结合室内分析,较系统地研究了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的抗热、抗冻和抗盐特性和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此外,还探讨了矮化香根草和促进香根草分蘖的可能性;提出了香根草生态工程的思想,阐述了香根草生态工程推广应用的价值与效果;通过对国内野生香根草资源的调查和标本鉴定,指出了过去对这个种的错误描述,提出了保护野生香根草资源和香根草湿地的紧迫性与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离体叶片电解质渗漏的测定结果表明,3种植物对高温、冻害、干旱的抵抗力依次为香根草 > 百喜草 > 水花生,特别是在胁迫程度高、幅度大或胁迫时间长时,香根草所表现出的强抗逆性更加明显。香根草有比百喜草和水花生更强的适应能力。2.叶片电导率的实验结果显示,香根草、水花生和百喜草对盐胁迫的反应相差不明显,但盆栽实验则显示出较大差异,抗盐能力明显表现为香根草 > 水花生 > 百喜草。导致3种植物生物量下降10%的EC_(se)值分别为6.4、5.1和4.3 dS m~(-1);导致生物量下降50%的EC_(se)分别为20.9、16.2和11.5 dS m~(-1)。在抗盐等级划分上,香根草和水花生属抗盐植物种类,百喜草属中度抗盐种类。总的来说,3种植物都表现出了相对较强的抗盐特性。以上结果还表明考察植物的抗盐性时必须用整株做为实验材料,离体叶片或组织培养所得到的结果不能作为植物抗盐能力的标准。3.植物体内Na~+和Cl~-含量随土壤盐度水平升高而升高,而茎叶中的Na~+和Cl~-又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物量、叶面积、株高等。这表明盐度对3种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相当明显,且植物体的Na~+和Cl~-很可能都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直接因子。然而,叶片光合色素受Na~+或Cl~-的影响不甚明显,而且在Na~+和Cl~-的浓度不高时色素含量还随茎叶中Na~+和Cl~-的浓度升高而显现增加趋势,即使Na~+和Cl~-的浓度较高时,光合色素下降的幅度也远不及生物量的大。这可能由于光合作用是被“反馈抑制”,而不是直接被Na~+或Cl~-抑制。4.3种植物表现出完全不同抗盐机理。香根草表现出拒盐特性,而且将所吸收的盐分的大部分(尤其是Na~+)滞留在根系内:水花生表现为稀盐特性,即当植株体内含盐量增加时,其水分含量亦增加,并趋向肉质化;百喜草有较强的吸盐能力,并可能通过盐腺泌出体内高浓度的盐分且通过加速老叶死亡来排除过多的盐。5.广州市李坑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渗滤污水含有高浓度的污染物,经过人工净化后仍未 达到排放标准,对植物产生毒害并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须作进一步净化,并建议开展生物净化来辅助物理和化学净化。6.在被观测的4种植物中,风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在高浓度和低浓度2种污水中均被毒害致死;百喜草在高浓度的渗滤液中不能存活,在低浓度中受严重伤害;水花生在高浓度污水中受较重伤害,但在低浓度形成庞大生物体,这可能是污水的“富营养化”所致;香根草在这2种污水中亦受伤害,但受害程度为4种植物中最轻。总的来说,它们的抗污能力和去污效果表现为香根草 > 水花生 > 百喜草 > 风眼莲。7.在污水中表现相对较好的2种植物中,水花生对低浓度污水的净化效果总体上好于香根草,尤其对总氮和硝态氮的净化效果明显好于香根草,但香根草对高浓度污水中的7种“污物”的净化效果均优于水花生,且对低浓度污水中的磷与COD的净化亦优于水花生。在被观测的7种水质指标中,植物对氨氮的净化效果最好,净化率在77%~91%之间。此外,香根草对磷也表现出了较强的净化能力,净化率高达70%以上。香根草和水花生可分别作为高、低2种浓度垃圾污水的净化植物来辅助净化污水。8.香根草虽不是水生植物,但能在水中生长。用香根草作为污水的净化植物时须用支撑物将其固定;香根草和水花生都生长迅速,生物体高大,因此用它们净化被污染的环境时,还应适时对其地上部分进行剪割以保证新生的植株体能不断地吸收水中“污物”,使它们都能成为“超级生物累积器”。但是,任何单一植物对污水或污物的净化能力都是有限的,要想对垃圾污水产生好的净化效果,最好的办法也许是将香根草、水花生等多种有良好净化效果的植物有机结合起来,同时种植在污水中。9.植物通过吸收来去除“污物”的能力是很有限的。香根草和水花生对污水中N、P、Cl~-的吸收量只占净化量的一部分,和原液中N、P、Cl~-的含量相比,吸收量所占的比例更低。植物净化系统中的去污方式除根系的吸收作用外,还有根系的吸附、元素的沉降、固结和挥发、水体中微小动物和微生物的作用等,即是通过根系微生态系统的综合作用来达到净化目的。10.植物生长延缓剂对香根草的株高生长、分蘖速度和抽穗开花等方面都产生影响,但不同的药剂种类和浓度所产生的影响相差甚远。低浓度的延缓剂不仅不抑制香根草的株高生长,而且还有显著地促进作用,高浓度虽有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也只是短期的,一般不超过2个月。延缓剂对分蘖的形成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促进作用持续3个月左右。3种延缓剂中,以低浓度的B9促进分蘖的效果最显著,比对照高出50%。不同的延缓剂对香根草抽穗扬花的影响表现不同,PP333具有一定的促进效果,而CCC和B9-尤其是B9-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总的来说,B9对香根草矮化、促进分蘖和抑制开花方面产生的效果要好于CCC和PP333。11.植物生长延缓剂对香根草的作用效果与对一般作物的作用效果相差较远,这可能是香根草的抗性较强,延缓剂对它的影响不明显所致。总的来说,植物生长延缓剂对香根草株高生长的抑制效果不理想。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开展。12.公路滑坡不仅带来严重的交通阻塞,而且危及到行车与行人的安全。常规治理公路滑坡的手段是采取砌石墙的工程措施,这不仅费用昂贵,而且缺乏生态效益,也难以达到根治效果。应用香根草生态工程(The Vetiver Eco-engineering)对滑坡路段进行综合治理,能产生良好护坡固土效果,而且所需成本仅为机械工程的12%~18%。香根草生态工程是指以香根草为主要或核心草种,同时与一些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草本、藤本一进行有机搭配,并在需要时辅以一定的工程措施,用于水土流失治理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的植物生态工程措施。13.为了使香根草生态工程尽快生效,应采取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香根草应等高密植,注意施肥,前期不要被遮光;所搭配的植物应该是抗逆性强,乔、灌、草、藤结合起来,并注意在香根草带中间适当种植一些生长迅速、抗瘠能力强、覆盖效果好的草本植物,这不仅能使坡面更稳固,而且能变得更美观。总之,香根草生态工程在公路护坡方面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是相当明显的,在我国南方地区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14.一般认为,香根草原产印度,然而,中国亦有天然的香根草群落分布。早在70多年前就在海南发现野生的香根草种,1957年又在广东吴川发现一片面积达6000多hm~2的湿生性的天然香根草群落。40年来,这片珍贵的热带湿地遭到严重破坏,香根草的面积和密度都大幅度下降。对此,笔者建议尽快在当地划一块自然保护区,这不仅是为了保护珍贵的野生香根草资源,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而且能为研究热带湿地和草原提供理想基地,并为研究香根草的起源、系统演化和分类提供理想素材。15.过去的文献一直把广东吴川这片湿地中的野生香根草种认为是V. nigritana,但本文的标本鉴定认为它并不是V. nigritana或其它种,而是V. zizanioides。不过,引种栽培观测和RAPD技术研究都表明,这一野生种和普通的栽培种属于同一个种的不同生态型或基因型,而导致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野生种生长在长年渍水或干湿交替的环境所致。16.目前对香根草的起源和系统演化知之甚少,香根草属的系统分类还很不完善,有 关香根草对重金属、污染物的抗性机理等诸多方面都还不太清楚或很不清楚。因此,对 香根草这一神奇植物的研究还有待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总之,香根草这一多年生的禾本科植物对盐、碱、酸、瘦、冷、热、早、涝都表现出了较强抗性,在水土流失防治、退化生境恢复、污染环境净化、贫瘠土壤改良、农田小气候改善等方面都表现出了较好效果。香根草无愧是一种神奇之草。然而,要真正将香根草生态工程在我国南方地区大规模推广开来,还需要做较多的工作,这包括更深一步的科学研究、更广泛的宣传、培训与示范、更充分的资源利用与经济创收等。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通过大量的野外调查、现场栽植及人工熏气试验等对沈阳市主要绿化植物的生态功能(抗污吸污、滞尘、减噪、增湿降温等)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园林专家咨询评价的方法,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园林工作的实践总结,从生态适应性、观赏性、生态效能等方面全面系统的建立了沈阳市绿化植物的评价应用的综合指标体系,并根据沈阳市的自然条件和实际情况确定了主要的指标因子对沈阳市常见的230种绿化植物进行了综合评判和分级,筛选出最适宜的骨干树种和适宜的基本树种及宜继续推广的、可适当保留的或应淘汰的种类,提出了沈阳市绿化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选择和调整的方案.尤其是对室内生态环境特点和室内植物生态适应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100种室内植物的生态适应性进行综合应用评价,并借鉴国内外室外防污植物的研究成果,选择出了适应于不同功能居室及对不同室内污染物抵抗和吸收能力强的室内植物种类.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针对当前城市水资源匮乏和人居环境问题,根据城市生态学和城市水文学的基本原理,以集雨消尘为主线对新研究领域——城市绿色环境系统进行了理论研究、技术设计和应用示范.最小生态风险选择原则、生态边缘效应的两向性和城市绿色环境集雨利用的操作单元(终端)划分的研究成功地为集雨利用建立了理论基础;以垂向设计为特点,设计了可普遍应用的一般集雨利用模式和在不同具体条件下的量化模式;根据气候因素及集雨利用目的,对中国城市绿色环境系统集雨利用区域进行了区划,划分4个区;同时得出,绿地在城市绿色环境系统自净作用中的核心地位.分析认为,“设计”的应用将会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指出现行城市绿色环境系统格局是一种落后、低质低效的运行模式.集雨设计模式应用的示例城市选择了包头市市政区,应用的集雨生态系统终端选择了包头市医学院大院;给出了应用的方法步骤:①确定集雨区;②根据集雨利用区气候和其他特点和建设要求,进行终端划分;③根据各水文参数做集雨利用模式规划设计;④将设计纳入城市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