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resultados para 363
Resumo:
本文就杉木大小孢子、雌雄配子体发育、受精作用、新细胞质形成以及细胞质遗传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2月底小孢子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其核相的变化与通常所描述的一致,细胞器集中排列在赤道板附近,其中质体有一重建的过程。当分裂完成时,在四个核之间产生胼胝质壁,细胞器随机分配在四分体中,每个四分孢子含有线粒体、质体、核糖体、高尔基体、脂体、RER和一些液泡。 2.花粉外壁的形成开始于四分体。颗粒状外壁外层和纤维状的原外壁几乎同时产生,具有三层结构的片层状外壁内层的形成晚于外壁外层。初期外壁外层的物质由小孢子和绒毡层共同提供,后期则主要由绒毡层形成的乌氏体所叠加;外壁内层则由小孢子本身分泌的物质形成,在液泡化之前厚度及数目达到最大,片层之间存在广泛的交叉和融合。3月底花粉成熟,花粉壁由颗粒状外层、片层结构的外壁内层和厚的纤维状内壁所组成,在喙处只有一层外壁内层和内壁。各种细胞器的活动在四分体及游离小孢子时期最为活跃。 3.绒毡层的变化与小孢子的发育密切相关,前者具有发生、发展和解体的过程。期间绒毡层分泌的圆球体在结构上有所不同,减数分裂时为中间电子密度深、外围浅的圆球体结构;四分体及游离小孢子时为中间电子密度浅、外围沉积有孢粉素的乌氏体;成熟花粉时为星芒状的乌氏体,它们共同形成花粉的我壁。绒毡层细胞中的细胞器也经历一个变化过程,造粉体的含量在四分体时达到高潮,在小孢子液泡期时基本消耗殆尽并解体;大量的粗糙内质网成零分布在质膜处,并与质膜走向平行。绒毡层解体时出现特殊的现象,具多个由多层膜组成的吞噬泡,并成堆分布,RER和线粒体为最后解体的细胞器。绒毡层外切向面的周绒毡层膜由两层膜组成,其上分布有大量的孢粉素和乌氏体。 4.萌发的花粉管4月底穿过珠心顶端,内含两个不育核和一精原细胞,不育核分布在具有淀粉、脂滴、线粒体和RER的原花粉细胞质中,位于精原细胞之前,这种关系保持到受精前。6月初精原细胞体积迅速增加到最大,相应的细胞质也发生变化,以线粒体为主的细胞质中出现少量质体,线粒体再资分化,细胞质中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多糖。 5.受精前,精原细胞分裂产生两个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精细胞,彼此之间由胞间连丝的横壁联系在一起,并被原花粉细胞质所包被。精细胞中质体和淀粉粒的数量大幅度增加。精核们于细胞的中央,细胞质呈现区域分布的特点,据所含细胞器的差别,人核膜向外,细胞质分为五层,中间两层最为突出,即线粒体层和淀粉层,其间有大量核糖体的存在,线粒体层位于淀粉层的里面。这两层占据精细胞的大部分体积。 6.雌配子体游离核时期持续时间较长,近两个月,而从细胞化到卵细胞成熟则非常迅速,大约只需两周左右的时间。进一步发育,颈卵器中的液泡减少,细胞质变浓。初期少量的质体和淀粉粒被膨大的内质网片段和小泡的融合而与细胞质相隔,并最终退化。小内含物增加,亲锇颗粒出现。 7.成熟的卵细胞中具有大量各种形式的小内含物,细胞质被平行和环形的内质网所分隔。核膜外围有一圈疏松排列的亲锇颗粒,核仁变为多个基本为圆形的小核仁。没有质体的存在,大量脱分化的线粒体和核糖体集中分布在卵核的下部。 8.受精作用主要发生在6.9-6.16日期间,雄性细胞质始终伴随着精核向卵核移动,当两核接近时,朝向精核-面的卵核形成凹陷内,性细胞质覆盖在精核之上并最终包围两性核,而把雌性细胞质排除在外。因此,受精卵周围的胞质主要为由质体、线粒体和核糖体组成的新细胞质,且线粒体和质体的分布形式与精细胞的相同,即线粒体在里层,质体在外层。 9.融合后的合子核随即进行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原胚游离核,两个游离核同步分裂,并向基部移动,游离核始终分布在新细胞质中。八游离核时形成细胞壁,原胚属标准型。胚细胞中基本不含淀粉粒,具有大量的线粒体、高尔基体、RER和原质体。原胚之上的卵细胞质退化解体。杉木的质体和线粒体均为父本遗传。 10.幼胚的胚性细胞和胚柄细胞具有明显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质体的存在形式和高尔基体的数量上。胚性细胞中,原质体分布在核周围,大量的RER、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平行于胚的走向;位于其上的胚柄细胞则含有淀粉粒和特别多的高尔基体。具简单多胚和裂生多胚,胚柄系统发达,7月底出现根原始细胞,8月中旬胚分化完成,具有两个子叶。
Resumo:
对于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在逆境应答中的机理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单子叶植物中的相关研究相对滞后。在单子叶植物水稻中仅仅报道了一些转录因子类基因以及与代谢有关的酶类基因,但与低温有关的分子伴侣、离子通道和载体等类基因的研究少见报道。 受低温诱导的水稻基因OsCOIN(AK104280)来自水稻10K cDNA芯片,它的cDNA全长有1593bp,开放阅读框内为1089bp,编码363个氨基酸,蛋白质的计算分子量42kDa,等电点5.25。在基因组序列中有7个外显子,6个内含子。生物信息分析显示,OsCOIN在第72—106氨基酸间形成一个指环结构域。OsCOIN蛋白没有跨膜区,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证明了指环蛋白OsCOIN没有转录活性,故不是转录因子。RT-PCR结果表明,OsCOIN在所选的11种水稻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4C处理0.5h时OsCOIN基因开始较强地表达,持续较强地表达到4C处理48小时,72h时OsCOIN的表达量下降到起始的水平。另外,该基因表达还受ABA和盐诱导。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手段,得到三个OsCOIN超表达株系和六个RNAi株系。RNAi株系分蘖增多、植株矮化。为了分析OsCOIN与逆境胁迫的关系,实验中分析了超表达植株对低温等胁迫的耐性。结果表明,4C处理60h、72h、84h后,所有植株都出现萎蔫,恢复生长两周后超表达植株的存活率(分别为76.2%、71.4%和50%)明显高于野生型的存活率(分别为52.4%、22.2%和14.8%)。超表达OsCOIN水稻中,OsLti6b、OsNAC6和OsP5CS的表达量明显增加,而OsDhn1和OsDREB1a的表达量明显地降低,OsCDPK7和OsLti6a表达水平未受影响。 上述结果表明OsCOIN基因的过量表达抑制了OsDhn1和OsDREB1a的表达,促进了OsLti6b、OsNAC6和OsP5CS的表达。OsCOIN基因参与的低温响应途径与ABA相关,OsCOIN超表达植株不仅能耐低温,而且对盐和干旱胁迫有一定的抗性。
Resumo: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不编码蛋白质的小RNA(长度20-24个碱基).其中,miR-124a是一个在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高度表达的miRNA,在神经前体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miRNAs特异性地识别靶基因的3'端调控区(3'UTR)的靶序列,因此,在人类起源过程中基因3'UTR的单核苷酸序列变异有可能导致miRNA调控的改变.通过靶基因预测和3'UTR区在哺乳动物代表物种间的同源序列比较,我们发现miR-124a的靶基冈中有一个基因(PLOD3)3UTR的靶位点中存在人类特异突变位点.利用体外报告基因系统,发现PLOD3基因3'UTR靶位点中所含的一个人类特异的突变导致miR-124a对PLOD3的调控效率降低.研究表明,miRNAs靶基因3'UTR的序列变异具有功能效应,它有可能足人类中枢神经系统在起源和演化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重要遗传机制之一.
Resumo:
为了解云南保山猪(Baoshan pig)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背景,我们测定了19个个体线粒体DNA Dloop高变区1 1 5 363 - 1 5 801片段序列438帅。检测到1。种单倍型,包括8个多态位点,其中5次T/ C转换、1次G/ A转换、1次G/ C颠换和1次A/ T颠换,其A.T.GX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5.4%.26.9%.13.2%和24.5 %,A+ T含量(62 .3)明显高于G+ C含量(37 .7 %)。对于保山猪的保种及其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Resumo:
目的 观察单核细胞、NK细胞和T 细胞在猪2猕猴延迟性异种移植排斥反应(DXR) 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湖北白猪2云南猕猴的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分为2 组:对照组( n = 5) ,不使用中华眼睛蛇毒因( Y2CVF) ;实验组( n = 4) 应用Y2CVF 完全清除受者体内补体。2 组受 体猴均采用环孢素A(CsA) ,环磷酰胺(CTX) 和甲基强的松龙(MP) 三联免疫抑制治疗。免疫组织 化学方法检测移植心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 ICAM)21 、肿瘤坏死因子( TNF)2α、单核细胞、NK 细 胞和T 细胞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3 个移植心在15~60 min 内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HAR) ,另2 个分别存活22 h 及6 d ,移植心均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及ICAM21 和TNF2α的表达。实验组 移植心存活时间分别为8 、10 、13 和13 d ,移植物浸润细胞中可见大量的单核细胞(50 %) ,少量的 NK细胞(8 %~10 %) ,CD4 + T 细胞(15 %) 和CD8 + T 细胞(25 %) 。移植物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出现 ICAM21 的表达上调,移植物间质中出现TNF2α的表达增加。结论 单核细胞、NK细胞和T 细胞 介导的移植物损伤,在应用Y2CVF 处理的猪2猕猴DXR 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