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1 resultados para Tb
Resumo: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绿色能源”。氧化忆稳定氧化错(YSZ)是目前sOFC普遍采用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由于YSZ只有在高温时(大于1000℃)才具有较高的离子导电性,而SOFC在高温时会带来一系列技术性的问题,如机械强度的不稳定、材料的老化及各构成材料之间的相互扩散等。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在中、低温范围内(600-800℃)具有较高离子电导率(大于10-2S.cm-l)的电解质材料。在众多的候选材料中,稀土作为基体和掺杂元素的固体电解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萤石型化合物CeOZ、钙钦矿型化合物LaGaO3,以及阴离子空位型化合物La2MO2O9等的研究,开阔了寻找固体电解质材料的视野。本论文主要研究稀土与钥复合氧化物的合成、结构及其电学性质,希望进一步提高现有材料的导电性能和寻找新型固体电解质材料。基于母体化合物La2Mo2O9在580℃左右有一个相变点,因为存在相变点的固体电解质在实用方面(如SOFC)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从稀土掺杂的角度出发,对母体化合物进一步改性,稳定其高温结构相。为此,我们利用改性柠檬酸盐法合成了系列化合物La2-xRExMo2O9(RE=Ce,Pr,Nd,Sm,Gd,Tb,Dy,Ho,Er,Yb)。结果发现,只有Nd和Sm可以进入La2Mo2O9中La的格位;利用本方法合成样品的温度比用固相法低250℃左右;所合成的样品粒度分布非常均匀,并且随着Nd和Sm掺杂量的增加而变大;Nd和Sm的掺杂稳定了其高温相,电导率有所提高。从而使此类固体电解质在实用方面成为可能。合成了一种新型稀土与钥的复合氧化合物Ce6MoO15,电学性质测试发现,它是一性能优良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以此化合物为母体)进行低价金属离子的掺杂取代后发现,它们的导电性又进一步地提高,进而派生出多种固体电解质体系如Ce6-6 MoO15-δ、Ce6+x Mo1-x O15-6、Ce6Mo1-xBixO16-6以及Ce6-xAxMoO15-6。(A=Li,Ca,Sr和Ba)等。本研究工作中主要合成了Ce6-xRExMoO16-6(RE=Pr,Nd,Sm,Gd,Tb,Dy,Ho,Er,Yb;x=0.0-6.0)等系列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及电学性质测试。结果发现所有样品均为类莹石结构;样品的导电性起源于氧离子空位;在相同的温度下,样品电导率相当于或高于经典的固体电解质(如YSZ),并且样品的抗老化性能有所提高。所有这些实验事实证明,它们在中温区是一种高效氧离子导体,从而为此类化合物在SOFC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通过合成AgScMo2O8,尝试了一种钥酸盐固溶体的合成方法,即钥酸盐水溶液合成法。这种方法不需要加入有机物(如柠檬酸等)作为络合剂,而是通过钼酸根与金属离子之间的酸碱对效应直接合成。我们对此化合物的结构、电学性质进行研究后发现:此化合物在较低的温度即已完全成相;室温下,Agsco208为单斜结构,不同于AgLnMo2O8(Ln=Y-Lu);随着温度的升高,AgscMo2o8在485℃、539℃附近各有一个不可逆,可逆相变点出现。在可逆相变点出现的同时,伴随着其电导率有一个很大的突跃。
Resumo:
属离子与生物分子作用的研究是生物无机化学研究热点之一。研究稀土、钙和锌离子与生物小分子的作用及其在体液中的物种分布对于考察稀土在体内的运输、代谢、生物效应及其对生物金属离子钙、锌生物功能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亦可为阐明稀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新工作并取得重要的新研究结果。1.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用PH电位法对Yb,Zn两种金属离子与甘氨酸、丙氨酸、撷氨酸、半肤氨酸、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六种小分子配体组成的二元体系进行了研究,通过SCOGsZ程序确定了体系中存在的物种并测定其稳定常数。通过对比得到配合物稳定性的一些重要规律。2.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研究了四种稀土离子(Pr(111)、Gd(111)、Tb(111)、Yb(111))和两种生物金属离子(Ca(II)、Zn(II))与以柠檬酸作为第一配体,七种小分子生物配体(甘氨酸、丙氨酸、撷氨酸、丁二酸、半胧氨酸、天冬酞胺、谷氨酞胺)为第二配体的三元体系。通过SCOGSZ程序确定了各体系中合理的物种类型并测得其稳定常数。运用COMICS程序,对各体系中金属离子随酸度变化的物种分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上述工作发现三元配合物是一类重要的物种。也发现稀土与钙、锌三元配合物稳定性相近,这表明稀土可与钙、锌竞争生物配体。3.运用COMICS程序,以金属离子与生物小分子二元和三元体系的数据为基础,模拟计算得到Gd(III)与ca(II)/Zn(ll)共存的以柠檬酸作为第一配体,甘氨酸、丙氨酸、撷氨酸、丁二酸、半胧氨酸作为第二配体的四元体系中稀土离子对钙、锌离子物种的影响。发现稀土可明显影响钙的物种分布,而对锌的略有影响。4.合成了Gd(III)与丙氨酸、Sm(III)与异亮氨以及Yb(III)、Zn(II)与亮氨酸配合物单晶,并测定其晶体结构。上述配合物分别具有双核二聚体结构以及氢键组装 的Zn(II)四面体和Yb刀4立方烷结构。研究发现无多齿经基配位和稀土与配体卜2的摩尔比利于二聚体结构生成;高pH和多齿OH-配位利于生成立方烷结构5.在HF/LANL2DZ水平,研究了La(III)与半耽氨酸的配位作用。得到了它们的优化结构、体系能量、能隙及电荷分布,取得了与实验相一致的结果。6.运用数学模型法研究了人体液中Gd(III)、Ca(II)和Zn(II)的物种分布,并考察了外源性Gd(III)对Ca(II)和zn(II)物种分布的影响。发现不可溶的物种是Gd(III)的重要物种。也发现Gd(III)对Ca(Il)、Zn(II)物种分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可能引起了Ca(II)、Zn(II)的生物功能某种变化。
Resumo:
稀土配合物由于具有优良的窄带发光性能和较长的荧光寿命,因而在光电学领域比如激光材料或者荧光标记上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应用。吸附在固体表面的稀土配合物的发光性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MCM-48中孔材料是M41S家族中的一种,具有直径20-30A三维结构的中孔孔道,比MCM-41的一维结构孔道更有优势,比如它可以最大可能的避免客体分子的堆积现象。因此本论文中我们研究了将稀土(Eu3+)β-二酮(DBM=dibenzoylmethane)配合物掺杂到纯硅MCM-48以及三种有机基团嫁接的有机-无机杂化MCM-48的孔道中去,得到了各种不同的杂化中孔发光材料。首先烧结后的MCM-48被装载稀土Eu(OBM)3'2H2O配合物之后。XRD结果说明稀土配合物被组装到了MCM-48中,其有序结构因为稀土配合物的进入而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样品仍保持了MCM-48的立方相结构。分别通过吸收光谱和热失重的方法计算了掺杂后的发光MCM-48样品进行洗涤后留在MCM一48中配合物的量。固体漫反射光谱在紫外区有一个OBM配体的Sn基态能级(π)到S1激发态能级份*)的电子跃迁形成的吸收宽带。可见区还观察到E护”离子的4f-4畴征吸收线。与稀土配合物中的OBM配体相比,掺杂MCM-48样品的Sn-S1吸收带均发生蓝移,反映了S1能级向高能方向移动。然后采用了室温两步合成法合成MCM-48,模板剂的去除采用了溶剂萃取法。最佳掺杂浓度为6.98×10-3 mol/l;同时最佳掺杂时间为24小时。在同样的掺杂条件下,稀土配合物在基质中的掺杂量MCM-48>MCM-41>>SiO2。萃取之后的MCM-48在外形上近乎于球形,粒子的直径在0.7-1.2μm之间。粒子显现出多孔的海绵状表面形态,并且具有晶体结构外形,呈菱形十二面体被削去顶端立方体的结构。而且在粒子的表面观察到了类似螺旋结构的孔道,我们认为这是MCM一48所特有的双螺旋型三维孔道结构,这是到目前为止首次报道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到中孔分子筛的孔道结构。荧光光谱结果观察到了激发峰的最大值由于纳米粒子效应出现的蓝移现象。不同基质中的发射系数QZ和04比较可知配合物在三种基质SiO2、MCM-41和MCM-48中环境的极性相差不大。掺杂到中孔MCM-48材料中的稀土配合物的热稳定性比在MCM-41中强,这是由于MCM-48的三维孔道对配合物的保护作用。室温条件下合成的MCM-48分子筛利用后合成嫁接的方法[post-synthesis grajng(PSG)]进行表面修饰,修饰剂选用了带有功能性乙烯基的VTES,链长最短的MTES以及带有氨基的长链NTSED。稀土Eu(DBM)3'2H2O配合物被组装到杂化中孔分子筛材料中。红外光谱与2951核磁共振光谱表明MCM-48的表面被成功的接枝上了有机M下任S,盯任s,N丁s任D基团。与MCM-48相比,MCM-48-R的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的减少有以下NTSED>VTES>MTES的顺序。这也许是修饰的有机基团不同的链的长度不同的原因。稀土配合物在这三种有机一无机杂化基质环境的极性比纯硅MCM-48要增大。同时配合物在三种基质的中的QZ的值及发光效率的顺序为:MCM-48-MTES<MCM-48-VTES<MCM-48-NTSED,说明MCM-48经过三种有机硅氧烷修饰之后孔道极性也遵循同样的顺序,可以认为这是由于三种有机基团的链长的不同造成的,链长越长则修饰之后孔道极性增大的就越多。最后通过溶胶一凝胶过程利用提拉法(Dip-coating method)制备了具有中孔结构的SiO2-CTAB-Tb(acac)3透明发光薄膜(Mesostructed Iuminescence thin film,略为MLTF),稀土配合物利用原位合成(In-situ)的办法掺入到透明薄膜中。对薄膜进行热处理过程表明薄膜中的稀土配合物在50℃的时候开始形成。XRO结果表明稀土离子及有机配体的掺入对薄膜中孔相的结构没有太大的影响,荧光薄膜仍保持层状结构。红外光谱结果说明制备的中孔薄膜是由CTAB和硅氧烷聚合物组成的复合薄膜。荧光薄膜的发射光谱给出了Th3+离子的特征发射峰,荧光薄膜中有机配体与丁b离子之间发生了能量传递现象。因为在热处理过程中有机配体逐渐代替了开始与Tb离子配位的OH基团,使得二者间的能量传递更加有效,从而导致了荧光的增强。
Resumo:
DNA是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也是主要的抗癌药物靶分子。小分子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以DNA为靶分子的各种物质生物效应的基础,它们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导致了癌变、突变及细胞的死亡。能够与DNA特异性结合的小分子很多都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癌药物。因此,小分子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论是对阐述抗癌、抗病毒药物的作用,还是对致癌机理的研究,尤其对抗癌药物的体内筛选都有重要意义。近十年来,开发新型的抗癌药物小分子,使它们具有对DNA序列特异性的识别能力己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斓系配合物由于具有广泛的光学、磁学和电学等特性使得有可能成为新的DNA特异性识别分子。然而,斓系离子在中性条件下极其容易水解的特性又极大的阻碍了斓系配合物对于DNA的识别性研究。本文在中性条件下合成了铜系氨基酸配合物,并成功的获得了这些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利用这些有确定结构的I系氨基酸配合物与特定的DNA序列相作用,通过多种生物物理方法研究了它们对DNA序列特异性识别。主要的结果如下:1.在近中性条件下,合成了Eu-Val([Eus_8(L-HVal)_(16)(H_2O)_(32)]Cl_(24)·12.5H_2O),Eu-Asp([Eu_4(μ3-OH)_4(L-Asp)_2(L-HAsp)_3(H_2O)_7]Cl·11.5H_2O)和Tb-Cys(「Th_2(DL-Cys)_4(H_2O)_8]Cl_2)三种铜系氨基酸配合物,这些配合物的结构由于合成条件(温度,反离子及合成比例)上的差异与已报到的类似配合物的结构具有明显的不同。三种配合物的结构各具特色,从而在与DNA作用时将表现出各自特有的识别性能。2.Eu-Val配合物在与单链DNA作用时,配合物能键合到DNA碱基所在的疏水区,在与富含dC和dT碱基的序列相结合时,发生显著的能量传递,从而极大的增强了配合物中Eu的发射光谱。配合物结合DNA的化学计量比随序列中dC含量的降低而降低。配合物同样能够与处于DNA疏水区的富含dA和dG序列相结合,这种结合不能够产生能量传递,但使得DNA的紫外-可见光谱出现明显的减色和红移现象。此外,这一配合物还能够诱导单链DNApoly(dA)及p01y(rA)产生自身的二级结构,形成双链结构。这为进一步认识斓系离子的生物学效应奠定了基础,斓系氨基酸配合物可以诱导单链poly(dA)及poly(rA)形成自身结构尚无文献报道。3.Eu一AsP配合物能够选择性的稳定非B一构象的Poly(dA)Poly(dT),而使B一构象的印oly(dAdT)]2和[Poly(dGdC)]2变得不稳定。如在1:2比例时,该配合物可使Poly(dA)Polv(dT)的融化温度提高4℃,而使印oly(dAdT)}2的融化温度降低6℃,[Poly(dGdC)]2则出现了两个转变温度。进一步的圆二色实验结果充分表明Eu一Asp配合物对于富含Poly(dA)Poly(dT)和[Poly(dAdT)]2的双链DNA没有构象上的改变,而对于[Poly(dGdC)]2的双链DNA则产生了显著的构象上的改变,很有可能正是这一改变使得[Poly(dGdC)]2变得极其的不稳定。配合物对[Poly(dGdC)]2的这种不稳定影响随着配合物浓度的逐步升高而越来越明显。变温实验结果清楚的表明,在37℃时,Eu-AsP使[Poly(dGdC)JZ发生了构象转化,并且这种转化是可逆的。4.Tb-Cys配合物与单链(除了poly(dA))和双链DNA都能发生能量传递,从而使得配合物的荧光显著增强。不同的DNA表现出不同的增强效果,表明TbCys配合物对DNA的序列存在选择性,单链要强于双链,富含Poly(dAdG)的序列增强效果最好。单链和双链能量传递的差异表明了配合物能够区分DNA的单链和双链,配合物在与单链作用时结合更强。TbCys配合物在与DNA作用时存在不同的结合位点,而且单链和双链的结合位点明显不同。TbCys配合物能够引起富含dC和dT的单链DNA发生减色效应,而能够引起富含poly(dA)、poly(dAdG)的单链DNA和富含poly(dA)poly(dT)、[Poly(dAdT)]2和[poly(dGdC)]2的双链DNA发生明显的红移。此外,这一配合物同样能够影响双链DNA的稳定性,使得富含poly(dA)Poly(dT)序列变得稳定,而使得富含印oly(dAdT)]2和富含印oly(dGdC)]2的序列变得不稳定。这些结果都表明了配合物对DNA存在选择性。比较不同配合物的差别后能够发现DNA对于不同的配合物同样具有选II择性,这种选择性能够用来区分配合物。一这些钢系氨基酸配合物由于选择了天然的氨基酸作为配体,从而大大的降低了对人体的毒性,进一步表现出的对不同的DNA序列的选择型则使其有望成为新型的抗癌诊疗试剂。
Resumo:
采用高温固相扩散反应合成了稀土元素激活的碱土硼酸盐MB4O7:RE(M=Sr, Ba;RE=D又Tb,Tm, Ho);过渡金属硼酸盐Zn4B6O13:RE(RE=Dy,Tb,Tm,Ho); Zn(BO2)2:RE(RE=Dy,Tb,Tm,Ho);碱土磷酸盐M3(PO4)2:RE(M=Sr,Ba;RE=Du, Tb)。通过)。RD和琅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上述化合物的红外、荧光、余辉、漫反射和热释光谱及剂量学性质。研究了高能60Co伽玛射线和p-射线辐照下,稀土离子激活的碱土硼酸盐 MB407:Dy(M=Sr,Ba);过渡金属硼酸盐Zn4B6O13:Dy;Zn(BO2)2:Dy,Zn毋o承:Tb; 碱土磷酸盐Sr3(PO4)2:Dy的三维热释光谱及MB4O7:Dy(M=Sr,B)的电子顺磁共 振谱(EPR)的性质。发现稀土离子激活剂的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加时,能够改变陷阱的分布,不同深度陷阱的相对分布发生变化,使峰温向高温方向移动,这可提高剂量器的 热稳定性。发现稀土离子对材料的热释发光亦存在浓度碎灭作用。通过热释发光曲线;结合定量公式,计算了一些硼酸盐化合物的动力学参数。首次应用荧光、三维热释光谱等手段确证了高能60Co伽玛射线和p-射线辐 照没有导致稀土离子D3+和Tb3+的价态变化,即未改变为二价或四价化合物。研究了这类电子俘获材料的存储机理和辐照前后,基质和稀土离子的物理、化学 变化。通过电子顺磁共振谱卿)分析了缺陷的类型,即在高能60Co伽玛射线和p 一射线辐照下,存在空穴和电子两类陷阱中心。热释发光曲线与电子顺磁共振谱 的快衰退部分对应着浅陷阱能级,而慢衰退部分对应着深陷阱能级,陷阱能级是 连续分布的。在个人防护和临床治疗剂量范围内,筛选出7个60Co伽玛射线和中能x一射 线辐照下具有应用前景的高效热释发光材料,为深入研究打下基础。研究了高能p-射线辐照下,两.种潜在的具有应用前景的用于辐射加工剂量范围的p-射线固体剂量计材料。
Resumo:
稀土配合物作为电致发光材料,具有色纯度高、发光效率高等优点,其作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OLED)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有关其电致发光(OLED)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将其作为OLED材料达到实用化,还需要很大一段距离。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地开发新型、高效、接近实用的稀土配合物并将其应用于OLED的制备中,开发出实用的OLED显示屏。本论文的工作中,将共扼适度的蔡环和多氟取代的烷基链引入到β-二酮配体中,合成了含三氟甲基、五氟乙基、七氟丙基和十五氟庚基的β-二酮配体(TFNB、PFNP、HFNH和PFND),并合成了DPPZ,以及其它配体biPy、phen,用这些配体合成了多种稀土配合物。运用多种手段研究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热稳定性、光致发光(PL)和电致发光(EL)性质,初步探讨了PL和EL发光机理。合成了四种稀土Eu配合物,它们的PL均表现为Eu3+的特征发光,其荧光效率的大小顺序为:七氟>五氟>十五氟>三氟。以这四种配合物为发光中心组装了掺杂类型的器件。器件性能表明:五氟配合物和七氟配合物具有最佳结构的器件在其所有驱动电压和电流密度下都可以得到纯的EL光谱(Eu3+的特征发光)。七氟和五氟配合物的最大亮度都超过了1000cd/m2,效率分别达到了4.14 cd/A和5.41cd/A,流明效率分别为2.28和3.11m/W,这样的高效率,达到和超过了国际上报道的同类型器件的EL性能。我们综合比较了几种配合物的性能,得出了一定的结论,并总结出一些规律来指导材料的合成。合成了Sm的三氟、七氟配合物,利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初步研究了它们的PL性能,并研究了七氟Sm配合物的EL性能。合成了三氟Pr和七氟Pr、Nd、Er和Yb的配合物,研究了它们的近红外发光性能。通过各种光谱的研究,表明在这些配合物的发光过程中,与可见发光的Eu、Sm配合物一样,“天线效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这些配合物均有较强的近红外发光(800-1700nm)。将咔哇基团引入狡酸中一得到Eu、Tb的配合物,它们具有很强的PL性能。
Resumo:
本工作用固相反方法、以炭保护或在N_2-H_2还原气氛中,两次灼烧,合成了一系列烯土取代的卤磷酸盐发光体,其反应是M_2~ICO_3 + M_3~(II)(PO_4)_2 + M_2~(III)O_3 + (NH_4)_2HPO_4 + M~(II)F_2 → M_x~IM_(10-2x)~(II)M_x~(III)(PO_4)_6F_2 + NH_3 + H_2O式中:M~I = Li~+, Na~+, K~+; M~(II) = Ca~(2+), Sr~(2+); M~(III) = Y~(3+), La~(3+), Gd~(3+); X = 0.5, 1, 2, 3。通过X-射线分析法和以Eu~(3+)作为荧光离子探针方法确定了样品的物相和晶体结构,表明它与M_(10)~(II)(PO_4)_6F_2同属六方晶系(Pb_3/m)。并用图解外推法求得样品的晶胞参数a和c分别为9.41和6.89 A。在研究了M~I, M~(II)和M~(III)为不同阳离子,X为不同值时,取代物的物相和结构变化以及对Ce~(3+)发光和能量传递影响规律的基础上,以Na_2Ca_6La_2(PO_4)_6F_2为基本体系比较详细地研究了Ce~(3+)的发光,Ce~(3+)-Mn~(2+), Ce~(3+)-Re~(3+) (Re~(3+) = Pr~(3+)、Nd~(3+)、Sm~(3+)、Tb~(3+)、Dy~(3+)、Tm~(3+)、Ho~(3+)、Er~(3+))以及Ce~(3+)-Mn~(2+)-Re~(3+) (Re~(3+) = Dy~(3+), Nd~(3+))的能量传递。实验发现,Na_2Ca_6La_2(PO_4)_6F_2:Ce~(3+)是较强的紫外光发射体,发射谱带是由338和358nm两个宽带峰组成的,相应于~2D-~2F_(5/2)和~2D-~2F_(1/2)跃迁。发射强度和~2D-~2F_(6/2),~2D-~2F_(7/2)两种辐射跃迁几率相对大小与温度,Ce~(3+)的浓度有关;F~-含量对发射强度也有强烈的影响。我们认为,浓度和温度的影响是由于Ce~(3+)-Ce~(3+)的能量迁移作用。实验发现,Ce~(3+)能有效地敏化Mn~(2+)的发光,得到高效的黄色荧光发射体。Ce~(3+)对Re~(3+)的作用可以分为三类:A). Ce~(3+)-Sm~(3+)、Tb~(3+)、Dy~(3+)、Tm~(3+);B).Ce~(3+)-Nd~(3+),Pr~(3+);C). Ce~(3+)-Ho~(3+), Er~(3+)。在A,B类型中,Ce~(3+)能有效地敏化这些稀土离子,但能量传递效率(η_T)_A > (η_T)_B。在Ce~(3+)-Ho~(3+)、Ce~(3+)-Er~(3+)类型中,Ho~(3+)、Er~(3+)不产生可见辐射,Ce~(3+)的发射强度也显著降低。在Ce~(3+)-Mn~(2+)-Re~(3+)三元中心体系中,Ce~(3+)的能量可直接传递给Mn~(2+)和Re~(3+)中心,还可通过Ce~(3+)-Mn~(2+)-Re~(3+)的途径传递。通过研究中心离子的浓度效应,温度效应、测定激发光谱、荧光光谱、荧光衰减曲线的荧光寿命,能够证实:在Ce~(3+)-Mn~(2+)、Ce~(3+)-Re~(3+)、Ce~(3+)-Mn~(2+)-Re~(3+)的能量传递属于无辐射共振传递相互作用类型。符合M. Yokata等人提出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扩散限制传递历程。我们还利用Ce~(3+)、Ce~(3+)-Mn~(2+)、Ce~(3+)-Re、Ce~(3+)-Mn~(2+))-Re~(3+)激活体系中Ce~(3+)的发射强度和荧光寿命等数据计算了Ce~(3+)的能量传递效率。发现两种结果相差较大,为了准确地表达Ce~(3+)的敏化效果,在分析上了产生这种误差的原因后,提出了两种传递效率表示式(η_f, η_R)。
Resumo:
苯多酸作为配体,因有多个可参与配位的羧基,因此,可以和稀土离子生成不同配比而结构特殊的化合物,同时这类化合物具有一系列有趣的性质。本论文选择1,2,4,5-苯四酸(H_4L),1,3,5-苯三酸(H_3L_I),1,2,4-苯三酸(H_3L_(II))和1,2,3-苯三酸(H_3L_(III))作为配体,合成了除P_m以外的十四个镧系元素和Y的络合物。对于稀土和均苯四酸的络合物,除得到了文献曾报导过的4:3组成外,还合成了一个新的系列,其组成为1:1的络合物:Ln·HL·nH_2O(Ln = La-Gd,Er,Y)和Ln·L·NH_4·nH_2O(Ln=Eu,Tb-Lu)。培养出了未见文献报导的稀土Er与均苯四酸络合物的单晶,晶体结构分析指出其组成为[ Er·L·3H_2O]·NH_4·4H_2O,中心离子和配体形成八配位络阴离子,呈畸变的四方反棱柱结构。对所合成的稀土苯多酸络合物(除稀土和1,2,3-苯三酸络合物外),进行了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类络合物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空气中,除Ce外,其分解温度均大于420 ℃。指出了络合物热分解机理,对于绝大部分稀土苯多酸络合物。分解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络合物脱水,第二步分解为氧化物。镧的苯多酸络合物其分解过程经碱式碳酸盐(LaO)_2 CO_3,最后分解为La_2O_3。络合物DTA分解峰温随稀土原子序有规律地变化,且不同的苯多酸系列络合物呈类似的变化规律,变价元素处于曲线峰谷的位置。测定Ln_4L_3·nH_2O系列络合物的脱水热及脱水和分解表观活化能。系统地研究了络合物在4000-100cm~(-1)范围内的FT-IR光谱,通过对羧基反对称和对称伸缩振动的分析,指出了络合物中羧基的可能配位形式。对组成为Ln·HL·nH_2O(Ln=La-Gd,Y),Ln·L·NH_4·nH_2O (Ln=Tb-Lu),LnL_I·nH_2O (Ln = La-Ho)和LnL_(II)·nH_2O (Ln=Pr-Tm)的络合物,指认了Ln-O链伸缩振动,其振动频率随稀土离子总角动量量子数呈类似“斜W”效应的变化。对于Ln_4L_3·nH_2O,LnL_I·nH_2O和LnL_(II)·nH_2O络合物,随着配体的不同,羧基反对称和对称伸缩振动频率差ΔV以ΔV_(1,3,5)BTA > ΔV_(PMA) > ΔV_(1,2,4)BTA的规律变化。研究了Eu和Tb苯多酸铬合物的萤光相对亮度及其萤光光谱,对Tb络合物,其萤光相对亮度随配体结构的变化有如下变化规律:PMA > 1,2,4 BTA≥1,2,3 BTA > 1,3,5 BTA。Tb的PMA络合物由于其发光强度较大,有可能在实际中得到应用。
Resumo:
本文研究了碱土金属锶、钙与新型显色剂2-(4-氯-2-苯膦酸)-7-(2, 6-二溴-4-氯苯基)-1,8-二羟基-3,6-萘二磺酸(简称DBC-偶氮氯膦)的显色反应及其在分析上的应用。研究结果提出了两种高选择性的测定锶、钙的新方法。本文研究出的新分析方法在实际样品的分析中收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本文还研究了碱土金属元素与五种多卤代偶氮氯膦类试剂的显色反应性能,对反应的机理和配合物的结构方面的问题作了一些研究及探讨。通过对几种多卤代偶氮氯膦类试剂与碱土金属显色反应的研究。筛选出较好的显色剂,并对寻求更好的碱土元素显色剂提出了一些建议。本论文分五个部分,现分述如下:1. 一种新的测定锶的高选择性光度法的研究:本文利用武汉大学化学系最近合成的新显色剂DBC-偶氮氯膦进行了锶显色反应及其在分析上应用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锶与DBC-偶氮氯膦在酸性条件下可形成一种十分稳定的兰色配合物,该配合物在63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摩尔吸光系数为ε=6.0*10~4l·mol~(-1)·cm~(-1)配合物中Sr:DBC-偶氮氯膦=1:2。在丙酮、Na_2SO_4、EDTA等存在下,并采用双波等分光光度,有效地消除了钡、钙的干扰及在此条件下其他共存的三十余种离子的干扰。本文还进行了显色酸度,配合物稳定性的试验,利用本方法进行了海水,氧化镁试剂和硅铁锶合金中锶的直接测定,结果较为满意,与其他方法进行对照,结果相符,加入试验的回收率一般为99-102%。方法灵敏,简便,选择性好,快速和不需要任何分离过程。2. DBC-偶氮氯膦与钙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其在高纯氧化钇中钙的测定的应用:本文利用DBC-偶氮氯膦进行了钙显色反应的研究。并将此显色反应于高纯氧化钇(Y_2O_3>99.99%~99.999%)中的ppm级的钙的测定。本文进行了钙与DBC-偶氮氯膦生成的配合物的吸收光谱,显色反应酸度范围,显色剂的用量,配合物的稳定性,配合物的组成及干扰组分的消除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钙在弱碱性条件下可与DBC-偶氮氯膦形成一种兰色的配合物,该配合在625nm处有最大吸收。表观摩尔吸光系ε=2.8*10~4l·mol~(-1)·cm~(-1)。配合物的组成是Ca:DBC-偶氮氯膦=1:1。在DTPA-Zn存在下较大量的氧化钇和铁等三十余种离子不干扰测定。方法线性范围较宽。配合使用偶氮氧化BN-TBP(磷酸三丁酯)-环乙烷体系进行一次简单的粗分离后,成功地测定了高纯氧化钇中的微量钙,此方法是目前已见报导的分光光度法中,在测定高纯氧化钇中微量钙方面最简便的方法。用此方法测定的削钢中微量钙,也得到满意的结果,加入试验回收率较好。方法灵敏、简易、选择性较好。3. 新型显色剂DBC-偶氮氯膦的提纯和鉴定:本文提出了一种分离提纯新型稀土显色剂DBC-偶氮氯膦的方法。通过利用国产离心薄层层析仪。在硅胶G和CaSO_4做的薄板上,以甲醇和二氯甲烷作展开剂,分离了杂质。然后用PMBP环乙烷萃取了其中引入的钙,提纯后的试剂经过分析鉴定,纯度在94%以上,其中钙量低于空白值(原子吸收法测定)。方法产率在90%以上,用提纯后的试剂进行了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失重分析,得到了试剂组成及结构,与试剂合成单位所提出的一样,并用层析法,光度法检查了纯度,比较了粗品与纯品的吸收曲线和对碱土的灵敏度。4. 碱土金属与多卤代偶氮氯膦类试剂的显色反应的研究:本文研究了钙、锶、钡分别与五种多卤代偶氮氯膦类试剂(2,6-二溴-4-氯偶氮氯膦,2,4,6-三溴偶氮氯膦,2,6-二溴-4-磺酸偶氮氯膦。2,4,6-三氯偶氮氯膦,2,6-二溴-4-硝基偶氮氯膦)显色反应。记录了各显色反应的吸收光谱。试验了各元素与各种试剂显色的酸度范围,测定了各种配合物的组成,进行了各种试剂对碱土元素的选择性的试验。比较了几种试剂对碱土的灵敏度。研究结果表明:TB-偶氮氯膦和DBC-偶氮氯膦是较好的碱土试剂,从灵敏度,选择性和显色酸度来看,这两个试剂都优于其他几种试剂。DBN-偶氮氯膦性能较差。研究还指出,钙只有在碱性条件下才能与这几种试剂较好地显色。酸性条件下碱土元素与几种试剂都形成1:2配合物。钙在碱性条件下与试剂形成的是1:1配合物。本文对试剂结构与其性能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对进一步合成新的碱土试剂提出了一些看法。5.碱土金属与DBC-偶氮氯膦显色反应机理及配合物结构的探讨:本文研究了DBC-偶氮氯膦在不同酸度下的存在形式,质子化情况及反应中的质子释放情况。测定了钙、锶、钡与其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利用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核磁共振谱等对所生成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和有关的分子轨道理论。配位场理论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讨论。提出配合物的结构式及空间构型。本文还对显色反应机理和配合物成键情况进行了初探。本文的研究工作。为进一步开展水溶液中配合物结构的研究和显色反应机理的研究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Resumo:
稀土离子的敏化发光早在1942年就被Weissiman发现了,后来,人们对这一现象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且,开始用于稀土离子的测试。高灵敏度和好的选择性一直是分析工作者追求的真正目的。为此,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从化学体系上入手,不断地在配体种类;配体条件;溶剂作用;第二配体影响;胶束;表面活性剂等方面入手,来寻找可获得高的灵敏度和好的选择性的测试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远远满足不了分析工作者的要求。近年来,随着仪器设备的不断改进,人们想到,能否通过新的仪器的出现来改善分析测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时间分辨光谱法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并且,初步的实验就得到了令人十分满意的结果。时间分辨光谱法顾名思义是以时间做为分辨量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多维萤光技术,它采用脉冲激光做为光源和门控检测系统相结合,因此,不但获得了高子常规法的灵敏度,而且还解决了光谱峰有干扰的发光组分的测定,提高了选择性。为了有效地应用时间分辨光谱法即获得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好的选择性,时间分辨光支要求:①待测定的物质必须有较强的发光,这是提高灵敏度的前提:②待测定的物质的寿命必须合适(如测单组分时是通过延迟消除噪声,则被测组分的寿命至少要比噪音信号长;若是二组分的分辨光谱法测定,就要求二组分间寿命差要尽可能大),这样才可能效分辨;③适合彼此间有光谱干扰的多组分中单一组分的测定,这是时间分辨光谱法优于常远见二维光法的最为突出的一点。Eu-TTA_3和SmTTA_3是较合适时间分辨测定体系。Eu_TTA_3和S_m-TTA_3 二元络合物不但有较强的萤光,而且寿命差较大,EuTTA_39寿命400微秒)。SmTTA_3(寿命21微秒),并且Eu和Sm间有光谱干扰,因此在混合体系下,时间分辨光谱法测定Eu和Sm才充分显示了伏越性。为此,为了研究稀土元素的时间分辨光谱测定,本论文分三部分完成。第一部分:几种稀土离子萤光络合物体系的选择通过对Eu~(3+)、Tb~(3+)、Dy~(3+)络合体系最强发光的条件实验,期望找到一系列既有较强的发光,元素间又存在着光谱干扰。而常规法又难以测试的络合物体系。为此,在现有条件下,做了TTA、DBM、Phen、AAE、Sal五种配体Eu~(3+)、Sm~(3+)、Tb~(3+)、Py~(3+)四种稀土离子所有可能的络合物组成的发光条件试验,主要为配体浓度和PH值的影响。确定了不同络合物的最佳组成条件。并且考虑到苯的毒性和萃取的繁琐性。选用乙醇做为溶剂。最后得到TTA、DBM是Eu、Sm较好的络合剂,而且它们与Phen的三元络合物也具有强的发光。Sml:是Tb和Dy的较好络合剂,并且它们与Phen形成三元络合物也具有较强的萤光,AAE、Phen是选择性最差的络合剂,它们与Tb、Eu、Sm、Dy都能形成有一定发光强度的络合剂Eu和Sm以及Tb和Dy之间是无论配体息样变化都有光谱干扰的两对元素。第二部分;发光络合物的萤光寿命的测试:除了要求从化学体系入手,得到具有较强的发光络合物之外,时间分辨光谱法还要求;待分辩的物质间有较大的寿命差异。寿命τ是进行时间分辨光谱法的理论基础。为此,在本室和11室自己安装的仪器上做了已讨论的最佳条件下合成的络合物萤光寿命的测试,并给出了许多络合物的寿命数据。同时还讨论了配体种类,稀土离子浓度,对寿命大小的影响,得出不同的稀土离子络合物寿命差异很大,即使是相同的稀土离子,配体不同,寿命也是不同的,一般而言,Eu,Tb寿命较长,达几百微秒,Dy、Sm寿命较短,一般仅为几微秒或几十微秒,并总有寿命Tb > Eu > Sm > Dy。为了讨论稀土离子浓度对寿命的影响。选Eu. Sm-TTA和Tb. Dy-Sal-乙醇溶液为例,进行了浓度影响实验,得到浓度粹灭的同时,不仅萤光强度减弱,而且寿命缩短,最后总结出: Eu. Sm-TTA(Phen)二元(或三元)络合物和Tb. Dy-Sal(Phen)二元(或三元)络合物彼此间寿命差最大。第三部分:时间分辨光谱法研究在前二部分准备工作完成后,基本上就确定了可供时间分辩的最佳体系,即Eu. Sm-TTA二元络合物(或它与Phen形成的三元络合物)和Tb、Dy-Sal二元络合物(或与Phen形成的三元络合物)-乙醇体系。关于Eu.Sm-TTA体系的时间分辨光谱法测定,已有过研究并得到了十分满意的结果,因此,本论文选不曾有过报导的Tb、Dy-Sal 乙醇体系为时间分辨光谱法研究的对象。首先在本室和11室自建的时间分辨光谱仪上进行了仪器测量参数的选择,然后,对Tb、Dy-sal的时间分辨光谱法给以原理性的讨论,得到在延迟大于30微秒后,可消除Dy对Tb测定的干扰的结果,之后,又作了当延迟大于100微秒的条件下的时间分辩光谱法在Dy存在下测定Rb[Sal]_3的检测限的探索,并与MPF-4型萤光分光光度计的测试结果做了比较,得到了可高于常规法三个数量级的灵敏度的初步结果。本论文建立了寿命测量和激光时间分辨的实验装置,并且完成了原理性实验,在选择体系测定寿命和利用时间分辨排除稀土离子干扰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初步结果,积累了大量数据完成了本论文目的要求。
Resumo:
我们利用湿法制备了单一稀土氟化物LnF_3(Ln = La 、Ce、Nd、Gd、Tb、Dy、Er、Yb、Y), 并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制备了稀土掺杂氟化物Ln_(1-x)MxF_(3-δ)(Ln = La、Ce、Gd、Yb、Y M = Ca、Sr、Ba)。用X射张衍射方法研究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对单一稀土氟化物,LaF_3、CeF_3、NdF_3为六方晶系,GdF_3、TbF_3、DyF_3、DrF_3、YbF_3、YF_3为正交晶系。对掺杂氟化物,La_(0.95)Ba_(0.05)F_(3-δ)、Ce_(0.95)Ca_(0.05)F_(3-δ)、Yb_(0.70)Sr_(0.30)F_(3-δ)为固溶体,Ce_(0.95)Ca_(0.05)F_(3-δ)的晶胞参数比CeF_3的略为变小;Gd_(0.85)Ca_(0.15)F_(3-δ)、Y_(0.71)Ca_(0.29)F_(3-δ)为新化合物,Gd_(0.85)Ca_(0.15)F_(3-δ)的晶体结构由GdF_3的正交晶系变为六方晶系,其晶胞参数为:a=3.973A, C=7.124A, γ=120°, Y_(0.71)Ca_(0.29)F_(3-δ)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与YF_3相同为正交晶系,晶胞参数却较小:a=3.683A、b=6.978A, c=3.396A。 我们对氟化物的烧结陶瓷片进行了直流电导率测量。对单一稀土氟化物,结果表明六方结构的化合物的电导率高于正交结构的,对于相同结构的氟化物,一般地,稀土离子半径越大,电导率越高;对于掺杂氟化物,由于二价碱土金属离子掺杂可以提高氟离子空位浓度,因此掺杂物的电异率均高于对应的单一稀土氟化物,其中Gd_(0.85)Ca_(0.15)F_(3-δ)掺杂后变成更利于离子导电的六方结构。采用压片工艺,以La_(0.95)Ba_(0.05)F_(3-δ)、Ce_(0.95)Ca_(0.05)F_(3-δ)、Gd_(0.85)Ca_(0.15)F_(3-δ)和Y_(0.71)Ca_(0.29)F_(3-δ)为固体电解质材料制备电位输出式氧传感器件,并利用调节N_2、O_2流量比控制氧分压的方法,对器件的敏感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器件可在150 ℃的低温下对氧气敏感,器件的输出电位差与氧分压的对数值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器件的响应时间在2分与9分之间。该类器件的敏感机理是:氧气先吸附敏感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后生成的氧负离子在敏感电极与固体电解质界面上发生晶格置换反应,使得氧分压的改变通过快离子即氟离子在两个界面上(另一界面为参比电极与固体电解质界面)的电化学势差的变化与输出电位差值的改变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利用输出电位差测定氧分压的目的。根据使用的敏感电极材料,可以有单电子反应和双电子反应两种敏感机理。器件是由参比电极、固体电解质、敏感电极三个部分构成。我们采用固定其中二个部分的材料,改变第三个部分的用料的方法,对器件的敏感性进行了对比研究:A、我们首先固定固体电解质为Ce_(0.95)Ca_(0.05)F_(3-δ)、敏感电极材料为Pt黑,采用不同的参比电极材料Bi+BiF_3、Sb+SbF_3、Mg+MgF_2、Zn+ZnF_2制备了器件。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使用Bi+BiF_3参比电极材料的器件稳定性和敏感性都比其它器件好。器件的输出电位差取决于参比电极氟化物的标准生成自由能的大小。B、固定Bi+BiF_3为参比电极材料,Ce_(0.95)Ca_(0.05)F_(3-δ)为固体电解质,使用不同的敏感电极材料Pt黑、Pd粉、Ag粉和RuO_2制备器件。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t材料器件的精确度较高,Pd材料器件的响应最快(2分),RuO_2材料器件的敏感性较好。使用Ag、RuO_2敏感电极材料的器件采用的是单电子反应敏感机理:O_2 + e <-> O_2~-, O_2~- + V_F + F_(F-bar)~- <-> O_(F-bar) + O_F + F_(F-bar)。而使用Pt、Pd敏感电极材料的器件采用双电子反应敏感机理:O_2 + 2e <-> 2O~-, 2O~- + F_(F-bar) <->O_(F-bar) + F~-。C、我们固定Bi+BiF_3为参比电极材料,Pt和RuO_2为敏感电极材料,使用La_(0.95)Ba_(0.05)F_(3-δ)、Ce_(0.95)Ca_(0.05)F_(3-δ)、Gd_(0.85)(Ca_(0.015)F_(3-δ)、Yb_(0.70)Ca_(0.29)F_(3-δ)制备了两个系列的器件。结果表明,无论是使用Pt还是使用RuO_2为敏感电极材料,都有下列的结论:用Ce_(0.95)Ca_(0.05)F_(3-δ)的器件的精确度较高,La_(0.95)Ba_(0.05)F_(3-δ)材料器件的敏感性最好,而Gd_(0.85)(Ca_(0.015)F_(3-δ的响应最快(Pt器件2分,RuO_2器件5分)。并未发现同时具备各种较好性能的器件,与敏感电极材料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相比,固体电解质材料的影响要小。对于材料完全相同的器件,我们还对工艺条件影响作了初步研究。制备器件的工艺条件由于各种难以控制的因素不会每次、每批完全相同,工艺条件的差别也会影响器件的各方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工艺差别对器件的输出电位差值和响应时间的影响较大,对敏感性能的影响则较小。
Resumo:
胺类萃取剂具有其独特优点,特别是伯胺,因含有活泼氢,既能作为“阴离子交换剂”,又能与被萃的含氧金属络阴离了形成氢键而溶剂化,同时伯胺为一路易斯碱,可作为配体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等,因而已广泛地用于金属离子的提纯与分离工业中。然而,1)为了寻找新的、更有效的萃取及协同萃取体系,以适应分析分离各种金属离子,改善金属离子的分离工艺;2)研究萃取和协同萃取的一般规律,探寻其内在规律性,充实完善萃取化学原理的内容;3)研究多元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机理;4)系统地研究和比较不同结构胺类萃取剂与其它萃取剂对金属离子的萃取及协同萃取的相互作用,探讨多元配合物的形成条件等,因此,研究伯胺N_(1923)与其它萃取剂在不同酸度、不同条件,不同体系中对Zn(II)、Cd(II)、Re(III)的萃取及协同萃取具有一定意义。本文分别研究了伯胺N_(1923)与中性磷试剂对ZnCl_2、CdCl_2、Zn(SCN)_2的协同萃取;伯胺N_(1923)与HPMBP对RE(III)的协同萃取以及伯胺N_(1923)在不同介质中对Sc(III)的萃取机理等,并用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与结论。一、伯胺N_(1923)与中性磷萃取剂(TBP, DBBP)对Zn(II)、Cd(II)的协同萃取1. 伯胺N_(1923)与TBP、DBBP对ZnCl_2的协萃取 研究了伯胺N_(1923)与TBP、DBBP的正庚烷溶液从盐酸介质中对ZnCl_2的萃取机理,用斜率法、等摩尔系列法确定了协萃配合物组成为:(RNH_3Cl)_3·ZnCl_2·B、(RNH_3Cl)_2·ZnCl_2·B (B = TBP·DBBP)协萃反应为:ZnCl_2 + (RNH_3Cl)_3_((o)) + TBP_((o)) →~(K_(12)(TBP) (RNH_3Cl)_3·ZnCl_3·ZnCl_2·TBP_((o)) ZnCl_2+Z/3(RNH_3Cl)_(3(o)) + DBBP_((o)) → (RNH_3Cl)_2 · ZnCl_2·DBBP_((o))协萃配合物生成反应为:(RNH_3Cl)_3·ZnCl_(2(o)) + TBP_((o))→~(B_(12)(TBP) (RNH_3Cl)_3·ZnCl_2·TBP_((o)) (RNH_3Cl)_3·ZnCl_(2(o)) + DBBP_((o)) →~(B_(12)(DBBP) (RNH_3Cl)_2·ZnCl_2·DBBP_((o)) + RNH_3Cl_((o))同时发现,中性磷试剂对Zn(II)的协萃效应大小影响有下列关系:DBBP>TBP。并求得了协萃反应平衡常数和协萃配合物生成反应平衡常数。在研究溶剂对协同效应影响时发现,对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分配比(D)与溶剂介电常数(ε)的关系为D_∝1/ε,而对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分配比(D)与介电常数(ε)的关系为D_∝ε。讨论了温度对协萃反应的影响,对协萃配合物的IR、NMR谱也进行了研究。2.伯胺N_(1923)与TBP对Zn_(SCN)_2的协同萃取研究了伯胺N_(1923)与TBP的庚烷溶液从硝酸底液中对Zn(SCN)_2的萃取机理,用等摩尔系列法、斜率法确定了TBP和Zn(SCN)_2以及伯胺N_(1923)与TBP对Zn(SCN)_2的协萃配合物组成分别为:Zn(SCN)_2·3TBP. (RNH_3)_2Zn(SCN)_4·TBP,协谇反应为:Zn(SCN)_4~(2-) + (RNH_3NO_3)_(2(o)) + TBP_((o)) → (RNH_3)_2Zn(SCN)_4·TBP_((o)) + 2NO_3~-协萃配合物三种可能生成反应为(RNH_3)_2Zn(SCN)_(4(o)) + TBP_((o)) → ~(B'12) (RNH_3)_2Zn(SCN)_4·TBP_((o)) (a) (RNH_3NO_3)_(2(o)) + Zn(SCN)_2·3TBP_((o)) + 2SCN~-→~(β"12)→(RNH_3)Zn(SCN)_4βTBP_((o))+2TBP_((o))+2NO_3~- (b) (RNH_3NO_3)_(2(o)) + (RNH_3)_2Zn(SCN)_(4(o)) + 2SCN~- + Zn(SCN)_2.3TBP_((o)) →~(β"12)→R(RNH_3)_2Zn(SCN)_4.TBP_((o)) + 2NO_3~- + TBP_((o)) (c) 求得了协萃反应及生成反应的平衡常数,并由生成反应常数可知:β"'_(12) > β'_(12) > β"_(12),即反应(c)对协萃配合物的生成贡献最大,其次反应(a),最小的是反应(b),同时还发现,不同阴离子对协萃效应影响有下列关系:SCN~- > Cl~_。并对协萃配合物的IR谱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温度对协萃反应的影响。3. 伯胺N_(1923)与TBP、DBBP对Cd(II)的协同萃取研究了伯胺N_(1923)与TBP、DBBP的正庚烷溶液从盐酸介质中对Cd(II)的协同萃取,用等摩尔系列法、斜率法确定了协萃配合物组成为(RNH_3Cl)_2·CdCl_2·B,协萃反应及协萃配合物生成的反应分别为:CdCl_2 + 2/3 (RNH_3Cl)_(3(o)) + B_((o)) →~(K_(12)) → (RNH_3Cl)_2·CdCl_2·B_((o)) (RNH_3Cl_3)·CdCl_2_((o)) + B_((o)) →~(BR)(RNH_3Cl)_2·CdCl_2·B_((o)) + RNH_3Cl_((o))求得了协萃反应及生成反应平衡常数,计算了协萃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值,结果还发现与Zn(II)协同萃取比较,协同效应大小有下列关系:Zn(II) > Cd(II),由实验结果证实了“萃取效应大,则协萃效应小,反之,萃取效应小,则协同效应大”这一结论。并对协萃配合物的IR、NMR谱进行了研究。二. 伯胺N_(1923)与HPMBP对RE(III)的协同萃取研究了伯胺N_(1923)与HPMBP的二甲苯溶液在盐酸介质中对RE(III)的协萃机理(RE~(3+ = La~(3+), Pr~(3+), Eu~(3+), Gd~(3+), Tb~(3+), Er~(3+), Yb~(3+)和Y~(3+))用斜率法及等摩尔系列法确定了协萃配合物组成为RNH_3Ln(PMBP)_4。求得了关于Pr(III)的协萃反应及生成反应的平衡常数值,协萃反应及生成反应分别为:Ln~(3+) + 4HPMBP_((o)) + RNH_3Cl_((o)) → RNH_3LN(PMBP)_(4(o)) + 4H~+ + Cl~- Ln(PMBP)_(3(o)) + RNH_3Cl_((o)) → RNH_3Ln(PMBP)_(4(o)) + H~+ + Cl~- 结果还发现协萃系数(R)随稀土元素的原子序数(Z)递变而出现“双峰效应”(未见文献报道),而且随RNH_3Cl浓度增加到某一一出现反协同效应。同时研究了关于Pr(III)协萃配合物的IR、NMR谱。三、伯胺N_(1923)在硝酸盐及硫氰酸盐混合介质中对Sc(III)的萃取研究了RNH_3NO_3在硝酸盐和硫氰酸盐混合介质中萃取Sc(III)的机理,结果发现,钪是以Sc(OH)_2~+形式萃入有机相的,且SCN~-, NO_3~-对RNH_3nO_3萃取Sc(III)具有协同效应,并且斜率法、连续变化法及PH值测定确定了萃取反应为:Sc(OH)_2~+ + SCN~- + 2(RNH_3NO_3)_(2((o)) → (RNH_3nO_3)_4.Sc(OH)_2SCN_((o)) Sc(OH)_2~+ + SCN~- + NO_3~- + (RNH_3NO_3)_(2(o)) → (RNH_3NO_3)_2.Sc(OH)(SCN)NO_3 + OH~-求得了反应的平衡常数及热力学函数值。
Resumo:
本文研究了具有钙钛矿结构的LnAlO_3:Re~(3+)发光材料和Y-Ba-Cu-O超导材料的合成、结构、组成、掺杂取代对其性能的影响。工作主要以Y-Ba-Cu-O超导体的研究为主,分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了一个准确测定Ba-Y-Cu-O体系中的Ba、Y、Cu组分的化学分析方法,并结合其工艺过程推测了一些结果。2、Y-Ba-Cu-O体系超导样较理的烧结工艺过程,通常需要预烧,高温烧结,低温退火三个步骤,低温退火能提高超导相的含量。3、作了Y、Ba、Cu的比例对超导性能的影响,具有抗磁性的Ba的范围为0.8-2.3; Y为0.4-3;Cu为2.5-5。由此得出Cu量的变化对超导相的形成及超导性能的影响最小。Y次之,Ba最大,此部分工作为以后的掺杂取代提供了量的依据。4、研究了Y_1Ba_(1.8)Mo_(0.2)Cu_3O_y (M = Sr, Na, K, Cs)体系中M对其结构和超导性能的影响。Sr~(2+)取代了Ba~(2+)格位,且随Sr量的增大,Tc降低,Na~+嵌于晶胞的原子间隙,K~+, Cs~+的引入对其结构没什么影响,在较小的范围内,Na~+, K~+, Cs~+的加入对Tc影响很小,在相同条件下制备的Y_1Ba_(1.8)M_(0.2)Cu_3O_y (M = Na~+, K~+, Cs~+)超导体随M~+离子半径的增大,电流密度增大。5、研究了Y_1Ba~(2-x)K_xCu_3O_y体系中K部分取代Ba格位时对其结构和超导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尽管K~+与Ba~(2+)的离子半径非常接近。但K~+并未取代Ba格位。与Sr相比,K量在较宽的范围内(0.1-0.5)不影响零电阻转变温度。6、Y_1Ba_2Cu_3O_y体系中掺入一定量的K后,使得工艺过程大大改进,从原来的十几个小时降到3小时左右,并且不需作退火处理。另外,研究了K在其中的作用:加快样品在冷却过程中Cu的氧化速度以及吸氧和分散氧的速度,即加快四方相-正交相的转化,形成超导相。通过对样品进行X-射线,拉曼、顺磁,电镜以及铜的价态,氧含量分析,K可能部分取代了Cu格位,从而导致在不同的制备条件下制出与Y_1Ba_2Cu_3O_(7-δ)超导体性能相近的超导材料。目前,对于掺钾的工作不未见任何报导。LnAlO_3中Ce~(3+), Tb~(3+), Dy~(3+)的发光及Ce-Tb, Ce-Dy的敏化发光本文采用BuF_2作为助焙剂和抑制剂经固相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以LnAlO_3 (Ln = La, Gd, Y)为基质的磷光体,系统地研究了LnAlO_3中Ce~(3+), Tb~(3+), Dy~(3+)的发光及Ce-Tb, Ce-Dy的敏化发光。LnAlO_3属于钙钛矿结构,但随Ln~(3+)的不同,其晶型结构不同,LaAlO_3为负方晶系, GdAlO_3, YAlO_3为正交晶系,这样LnAlO_3作为基质对激活剂的发光性质影响不同,其影响不仅与晶型结构有关,而与其内部的共价程也有关系,本工作得到了一些规律性结果。
Resumo:
本论文全面详细地综述了近年来杂生物大分子直接电化学研究的发展和状况。系统地总结了细胞色素C在各种不同电极上的电化学和光谱电化学研究。迄今的研究表明生物大分子的电极过程是复杂的,伴随着着变性或非变性吸附现象,生物大分子在溶液中和电极/溶液界面的存在状态以及电极表面组成和界面性质是其直接电子传递过程的重要决定因素。TB、AZI和BCB三种染料的电化学研究表明,它们在电极上均经历电化学还原和电化学氧化两个电极过程。应用电化学,薄层光谱电化学方法。我们首先研究了TB的电还原过程,给出了相应的电极过程机理。三种染料电氧化过程的伏安法研究表明,由于分子中存在授予体的胺基和杂环氮原子以及未取代的邻位或对位,使其氧化过程发生了阳离子自由基聚反应,其电聚合速度为AZA > TB > BCB;这表明取代基和杂原子对电聚合反应的影响。采用电化学方法,可见-紫外吸收法和X光电子能谱法,我们表征了三种聚合物薄膜修饰电极表面。
Resumo:
寿命测量现在使用的有位相偏移法和脉冲法。本工作是利用脉冲法进行的。本论文做了三方面的工作:1.分子激发态寿命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荧光寿命是荧光物质的特征参数,可利用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工作。从荧光强度与荧光寿命的基本公式I=A_ie~(-t/τi)出发,可以得到c_1/c_2=(a_1τ_1ε_2φ_2)/(α_2τ_2ε_1φ_1)其中C_1,C_2是同一体系中两种不同物质的浓度,τ是荧光寿命,ε为激发波长下的消光系数,φ为量子产率,A是幅度常数。ε与φ可预先测量或查表得到。τ,A可根据荧光衰减曲线与标准衰减函数相拟合,解卷积后同时得到。因此可用上式进行定量分析。本论文利用上式分析了卟吩类化合物,其中包括四苯基卟吩;四-邻氯苯基卟吩;锌-四苯基卟吩络合物在不同浓度下的组合,分析误差绝大多数在10%以内。从(1)式出发得到另一个基本公式A=KCT其中T为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时间,K是一常数。根据(3)式进行了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分析。稀土发光材料的荧光寿命研究。本工作者首先使用不同的激发光源,不同分光装置和不同的讯号探没器及讯号处理方式,建立了测量范围较宽的荧光寿命测量装置。测量了Eu~(3+), Eu~(2+), Ce~(3+), Dy~(3+), Nd~(3+), Tb~(3+)在不同基质中的荧光寿命。其数值从10~(-8)秒到10~(-3)秒,探测波长包括可见和近红外,并进行了要必的讨论。直接测定单线态氧在溶液中寿命的研究。本工作装置了一套近红外弱信号探测系统测定了O_2(~1△_g)在液相中的磷光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