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 resultados para 7140-206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滇东南老君山地区出露了一套穹隆状变形-变质岩系,新近完成的1:5万都龙幅、麻栗坡县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将其分解为晚志留纪南温河花岗岩、新元古界新寨岩组和古元古界猛硐岩群.首次对猛硐岩群的石英角闪斜长片麻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定年,结合阴极发光图像分析,获得两组岩浆锆石的结晶年龄分别为761±12Ma和829±10Ma,指示滇东南老君山地区存在新元古代岩浆活动,同时从同位素年代学上,表明猛硐岩群是一套前寒武纪的变质沉积-岩浆杂岩.此外,还获得一些年龄为≈1.83Ga的残留锆石,表明该区存在古元古代的结晶基底.石英角闪斜长片麻岩及共存的斜长角闪岩,它们的原岩具有大陆裂谷背景下玄武质-玄武安山质岩浆系列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与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聚合-裂解过程中的岩浆活动有关,本区在新元古代可能位于南华裂谷与康滇裂谷的交汇部位。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合成流体包裹体的方法是一种采集非常温常压条件下流体样品的技术。它已用于在较宽的压力-温度-成分范围内确定流体的体积平衡、相平衡性质和温度校正。与传统的实验方法相结合,可以了解地壳内部的地球化学行为、矿物质的运移和沉淀机理。本文在简要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流体包裹体合成的两类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对合成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作者的实际工作阐述了合成包裹体技术对矿床学研究的意义。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在深入研究德兴地区超大型铜、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从构造地球化学方面着重研究德兴地区超大型铜、金矿床成矿的控制因素,并进行构造控矿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德兴地区超大型铜、金矿床的形成除因其处于特殊的构造位置,具有特殊的地质背景及成矿环境外,还与多年地质作用,多种控矿因素耦合作用及地质构造长期发展演化使成矿物质多次叠加富集密切相关。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上芒岗金矿床位于三江褶皱系怒江大断裂西南段,龙陵~瑞丽大断裂(F_1)南东盘,上芒岗次级断裂(F_4)之中。赋矿地层为下二叠统沙子坡组(P_(1s))和中侏罗统勐嘎组(J_(2m))。矿石主要有两种类型,硅质矿石和粘土质矿石;前者主要由石英和少量黄铁矿所组成,金品位平均为2 * 10~(-6);后者主要由伊利石、高岭石和黄铁矿所组成,金品位一般为2 * 10~(-6) ~ 4 * 10~(-6)。矿石中金星次显微状态,主要元素组合为Au、Ag、As、Sb、Hg、Ba。矿床以强烈的黄铁粘土岩化为特征,热液蚀变作用过程即是金矿化作用过程。根据热液蚀变的矿物共生组合及其生成序次,将金矿化作用过程分为五个阶段:黄铁矿-石英阶段(I);镁贝得-白云石阶段(II);辉锑矿-石英阶段(IlI):黄铁矿-高岭石-伊利石阶段(IV);网脉状石英阶段(V)。其中黄铁矿-高岭石-伊利石阶段(IV)是金矿化的主成矿阶段。该矿床属于卡林型金矿床。由石英流体包裹体获得不同成矿阶段的温度为,成矿阶段I:210~170 ℃、成矿阶段III:190~160 ℃、成矿阶段V:173~144 ℃。伊利石-水氢同位素温度计测得成矿阶段IV的温度为165 ℃。石英流体包裹体液相成分以K~+、Na~+和Cl~- (F~-)为主,其次为Ca~(2+)、Mg~(2+)和HC0_3~-,由早到晚K~+、Na~+和Cl~-降低,而Ca~(2+)、Mg~(2+)和HC0_3~-升高;气相组分以C0_2为主。石英流体包裹体成分富F,其含量高达8.03 * 10~(-3) mol/kg,正是由于成矿热液富含F,Al才可以与F形成络合物进入热液迁移,即Al成为活动组份,从而形成该矿床所独特的强烈粘土岩化蚀变。稀土元素特征方面,矿石和赋矿地层下二叠统沙子坡以及中侏罗统勐嘎组岩石的稀土配分曲线十分相似,均为右倾型,但是两者的稀土元素总量不同,前者的相对较高。矿石和蚀变岩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但是矿石的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高。与勐嘎组泥岩相比,粘土质蚀变岩和矿石更加富集轻稀土元素,并且更富Eu。这些特征表明,粘土质蚀变岩和矿石是由热液作用形成的,而不是风化作用的产物;矿石与赋矿地层在物质来源上有亲缘关系。不同矿段、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矿石和蚀变岩的Au、Ag、As以及Sb的含量同步变化,这表明在整个成矿作用过程中,成矿流体来源统一,且在成矿体系起主导作用。不同类型的矿石及蚀变岩中Au与Al_20_3,和TFe的含量呈正相关,表明黄铁粘土岩化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矿石铅同位素~(208)Pb/~(204)Pb、~(207)Pb/~(204)Pb和~(206)Pb/~(204)Pb比值分别为39.12~39.54、15.85~15.95、19.75~20.33;沙子坡组(P_(1s))岩石铅同位素比值分别为:38.407~37.868、15.921~15.589、22.685~22.367;孟嘎组(J_(2m))岩石铅同位素比值分别为:39.499~39.222,15.821~15.772、19.207~18.709。在铅同位素组成相关图中矿石与地层铅的投影点分别集中成群分布。矿石铅与地层铅呈线性分布,而且矿石铅的集中区位于沙子坡组铅集中区和勐嘎组铅集中区之间。这些特征表明矿石铅系由沙子坡组铅和勐嘎组铅混合而成。成矿热液的δ~(18)O由早到晚逐渐升高,I、III、IV、V阶段流体的δ~(18)O值分别为-4.2‰,+0.59‰;+0.76‰,+1.98‰,表现出明显的漂移特征;而δD则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变化范围为-82.5 ~ 79.48‰。由此认为成矿热液系大气降水起源。成矿热液氢、氧同位素组成的这种规律性变化还说明,成矿热液的演化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应用CHILLERR软件包,对上芒岗金矿床的成矿作用过程进行化学反应途径数字模拟。所展示的成矿作用过程为:大气降水沿断裂带下渗,加热循环,获取成矿物质(但不排除有深源成矿物质加入的可能性);形成起始成矿热液:T = 200℃ P = 228.8bar;pH = 4.4;fs_2 = 10~(-9.89); fo_2 = 10~(-41.28);aAu(HS)_2~- = 10~(-9.64),aAuCl_2~- = 10~(-17.86);富含F、Al和Au,贫As、Hg、Zn、Cu和Pb。成矿热液在构造作用的驱动下,上升进入上芒岗断裂上部含水构造破碎带,并与下渗雨水混合而淬冷,形成沿上芒岗断裂呈线状分布的早期硅化石英岩(成矿阶段I),成矿热液与下渗雨水之比为16:l(成矿阶段I);继而热液扩散进入下盘破碎带,与白云岩反应,形成矿体下盘的白云石化,水:岩比为193:l(成矿阶段II)。此后成矿热液上升充填裂隙空间,由于热传导而缓慢冷却,成矿体系的温度由189 ℃降为165 ℃,形成含辉锑矿的梳状石英脉(成矿阶段1II)。成矿热液继续上升进入上盘碎屑岩破碎带,停积于构造揉皱的泥质岩,并与之反应,形成上芒岗矿床金矿化的主体—粘占土质矿石,水:岩比为29:1(成矿阶段IV)。最后成矿残液逐渐冷却, 同时伴随C0_2的起泡,形成晚期石英网脉(成矿阶段V),至此热液金矿化过程结束。由上述可见上芒岗金矿床的成矿作用过程经历了:(初始)成矿热液与下渗大气降水混合(I) → 成矿热液与沙子坡组白云岩反应(II) → 成矿热液缓慢冷却(III) → 成矿热液与勐嘎组泥质岩石反应(IV) → 成矿热液冷却沸腾(V)等5个演化阶段。模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上芒岗金矿床的热液成因。上芒岗金矿床成作用过程化学反应途径数字模拟与地质事实高度吻合,与地球化学研究结果相互印证,再现了上芒岗金矿床的成矿作用过程。由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过程化学反应途径模拟结果,归纳出上芒岗金矿床成矿作用过程模型。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广西贺县龙水金矿位于湘桂稳定区,桂粤交界山脉的北段,博白-茶陵深断裂的西侧,区内广泛发育加里东期到燕山期的花岗岩,出露的基底地层主要为震旦系到寒武系。本文主要研究龙水金矿II号矿化带。该带位于寒武系水口群清溪亚群和大宁花岗闪长岩体的接触带附近,围岩为寒武系的碳质板岩,矿脉为硫化物石英脉,主要有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和石英等矿物。金矿化与硫化物密切相关。主要的金矿物为银金矿,少许自然金。确定金矿床的成矿年龄一直是个比较刺手的问题。本文选择矿脉中信为是成矿期的石英作为Rb-Sr等时年龄测定的对象,是基于其纯净和其中的原生气液包体基本可代表成矿热液的特征。结果表明其Rb-Sr等时年龄为120.5Ma,并认为此年龄代表了成矿年龄。有石英Rb-Sr等时线的~(87)Sr/~(86)Sr初始比为0.732089, 与矿脉中碳酸相加矿物的Sr同位素比值(约为0.7337-0.7402)一起,表明Sr应是来自地壳的富Rb盐矿物的Sr源区。另外,为了与围岩的蚀变年龄对比,测定了近矿围岩的Rb、Sr同位素组成,结果形成两条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45.9 Ma和173.6 Ma,表明成矿以前至少发生了两次地质事件,导致了Sr同位素的均一化。这两次地质事件分别与华南的东吴运动及燕山运动第一幕相对应。矿石Pb同位素的~(206)Pb/~(204)Pb、 ~(207)Pb/~(204)Pb 和~(208)Pb/~(204)Pb 分别在18.4-18.9、15.6-16.1和38.4-39.6的范围内,并在~(207)Pb/~(204)Pb vs ~(206)Pb/~(204)Pb坐标图上呈现出斜率为1左右的线性排布。只有个别数据点要以得出依据Doe模式的模式年龄,约为200 Ma。在Zart,am Pb构造模式中,矿石Pb同位素数据大部分位于上地壳Pb线以上,呈现出富放射性成因Pb的特征。为了解释异常Pb的成因,本文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矿石Pb为古老的存留地壳Pb与少地幔源Pb的混合,即矿石Pb同位素经历了这样的演化过程:在39-29.8亿年间由地幔分异出的地壳 Pb,未参与壳幔循环作用,一直到燕山期,与少量幔源Pb混合,并加入成矿。混合μ值为9.85-10.22。矿石的地质情况及矿石Pb同位素的Δα-Δβ-Δγ示踪结果均支持这一结论。本文初次研究了脉石英中的U、Pb同位素组成。脉石英中U含量很低。Pb同位素组成基本可以划分为两组,一组为与方铅矿数据近似的普通Pb组成,另一组则较富放射性成因Pb,并向围岩的Pb同位素组成漂移,可能是随着热液的演化和大气降水的加入,受围岩Pb的影响所致。矿脉中硫化物样品的S同位素比值(加权平均为0.16‰)和碳酸盐矿物样品的C同位素比值(在-0.1~-4.1‰的范围内),表明其应为内生来源。根据脉石英的气液包体均一温度(180-250 ),计算与脉石英存在0同位素平衡的热液的同位素的同位素组成,结果为1.2~-4.8‰,表明有大气降水的参与。石英气液包体水溶液为弱碱性,其成分分析表明其中K_2O/Na_2和CaO/MgO(分别根据K~+/Na~+和Ca~(2+)/Mg~(2+)的换算)与围岩相差很大。另外,矿石中微量元素主要为Au、A2g、Cu、Pb、Zn、Co、Ni、Mo、Bi、Ga、As、Sb、和Hg,而围岩中微量元素则主要为Cu、Ni、Mn、V、Zr、Ti、Cr和Ba。因此,热液中成矿元素主要不是来自围岩。黄铁矿的Co/Ni、S/Se/的比值可以指示热液化的来源。龙水金矿矿脉中黄铁矿的Co/Ni > 1,S/Se < 15000,均在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范围内。因此,热液活动应主要与岩浆岩有关。矿石、围岩和花岗闪长岩的稀土配分模式相似,均呈现向右倾斜的V字型,并且类似于太古代后沉积岩。结合Pb、Sr同位素的研究,推测花岗闪长岩的源岩主要为古老的地壳物质。概括起来,龙水金矿床为约120.5 Ma形成的中低温热液矿床;热液中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花岗闪长岩。由于围岩与矿床紧密的空间联系及围岩中的高Au含量,围岩可能提供了一部分Au及其他成矿物质。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电子商务是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一个重点,也是社会生活中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方式。本研究试图系统地探讨网上购物中商品/服务类别对消费者认知风险的影响,进一步完善网上购物的风险认知理论,并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科学建议。 研究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不同类别的商品对消费者网上购物时认知风险的影响;另一部分是不同类别的服务对消费者网上购物时认知风险的影响。研究者采用实验室实验与问卷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不同商品/服务类别对消费者认知风险的影响。被试为206名有过网上购物经验的大学生/研究生。 结果表明,第一,在网上商品购买实验的非判断性测量中,商品类别和商品价格的主效应都显著。 第二,问卷测量中,商品类别和商品价格存在着交互作用。对于价格低的商品,搜索型商品、体验型商品和信任型商品的总体认知风险是递增的。对于价格高的商品,搜索型商品、体验型商品和信任型商品的总体认知风险差异不显著。 第三,不同类别服务的总体认知风险差异显著。 第四,网上购物时,商品/服务类别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财务风险、时间风险、身体风险、绩效风险和心理风险而且也给消费者带来了社会风险。 第五,对于大多数商品/服务来说,身体风险并不是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所担心的。 第六,与商品相比,消费者在网上购买服务时,并不在意其时间风险和隐私风险。网上服务的便利性表现得比商品更为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