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resultados para 388.042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利用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测定唐古特白刺种子中的尿囊素和吲哚生物碱1-methyl-1,2,3,4-tetrahydro-β-earboline-3-carboxylic acid(MTCCA),所用毛细管规格为48,5cm×50μm i.d.,DAD检测波长220nm,最佳分离条件:电压19kV,分离温度25℃,背景电解质为含有32mmol/LSDS,体积分数10.0%乙腈的32mmol/L硼酸溶液,pH10.0。MTCCA与尿囊素分别在350.0~11.0μg/mL和112.5~3.5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电泳峰面积呈现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5.0μg/mL和2.5μg/mL。对标准品进行6次测定,迁移时间的RSD为1.1%和1.4%,峰面积的RSD为2.3%和0.82%。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A new guaiane-type diterpenoid, (1 alpha, 5 alpha, 7 alpha)-3,10(18), 11-dictytriene-19-acid, was obtained from the roots of Euphorbia wallichii. This is the first isolation of guaiane diterpene from this genus of Euphorbia. The structure was elucidated by spectral methods. And the compound was tested for the cytotoxicities on the cancer cell line P-388 and A-549 in vitro.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论文以青藏高原东北部海北地区高寒灌丛(Alpine Shrub)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微气象观测系统及涡度相关(Eddy Covariance)技术,自2003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对该类广布于青藏高原的典型高寒草地类型进行长期连续观测。在对生态系统CO2净交换(NEE)以及群落叶面积指数(LAI)、生物量等生物学指标和光合有效辐射(PAR)、温度、土壤水分、脉冲性降水事件等主要环境因子进行连续监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探讨了海北地区高寒灌丛生态系统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在时、日、月及年际尺度上的变化模式,生长季与非生长季高寒灌丛生态系统CO2净交换特征,高寒灌丛生态系统大气CO2源/汇年际差异,土壤温度、昼夜温差、光合有效辐射、脉冲性降水事件等主要环境因子影响。从而,揭示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高寒灌丛生态系统NEE变化规律,阐明主要环境因子对生态系统NEE的影响,明确了该生态系统大气CO2源/汇状况及其季节分布模式;同时,也为青藏高原区域尺度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CO2通量研究和碳收支的估算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对进一步揭示我国乃至亚洲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状况有着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果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海北地区高寒灌丛生态系统净生态系统CO2交换时动态特征存在很大的季节性差异,暖季小时NEE变化振幅大,CO2净吸收的极值一般出现在午间,最大吸收量为1.7 g CO2 m-2 h-1左右。夜间为CO2净释放,净生态系统交换值较为稳定(0.5~ 0.9 g CO2 m-2 h-1);冷季日变化振幅极小,除14:00~18:00时一定量CO2释放外,其余时段通量均很小。 2、从日平均净生态系统CO2交换来看,6~9月日平均NEE一般为负值(CO2净吸收),2003~2005年6~9 月间日平均NEE分别为-5.65 g CO2 m-2 d-1、-6.08 g CO2 m-2 d-1和-4.81 g CO2 m-2 d-1;而10~12月及翌年1~5月期间日平均NEE通常为正值(CO2净释放),该时段3年高寒灌丛日平均净生态系统CO2交换分别为1.91 g CO2 m-2 d-1、1.90 g CO2 m-2 d-1和2.19 g CO2 m-2 d-1。2003~2004年高寒灌丛生态系统CO2净释放维持天数分别为249 d、 254 d和264 d,2003年净释放维持天数最少,而净吸收维持天数2005年最少(101d)。2003、2004和2005年全年日平均CO2净吸收分别为0.611 g CO2 m-2 d-1、0.759 g CO2 m-2 d-1和0.167 g CO2 m-2 d-1。 3、就季节差异而言,2003、2004和2005年整个生长季节高寒灌丛平均CO2日净生态系统交换分别为-3.99 g CO2 m-2 d-1、-4.59 g CO2 m-2 d-1、-3.27 g CO2 m-2 d-1。7、8月生长季节CO2净吸收的最高,2003、2004、2005年7月和8月份高寒灌丛生态系统CO2净吸收分别为222 g CO2 m-2 和224 g CO2 m-2、355 g CO2 m-2和216 g CO2 m-2、263 g CO2 m-2和186 g CO2 m-2。在相对短暂的生长季节海北地区高寒灌丛生态系统表现出显著的大气CO2净吸收能力,2003、2004和2005年生长季节高寒灌丛生态系统CO2净吸收量分别为610 g CO2 m-2、701 g CO2 m-2和500 g CO2 m-2。相对于温度等环境因子,高寒灌丛生态系统生长季白昼NEE小时变化规律更受光合有效辐射变化的影响。 4、2003~2005年非生长季节日平均NEE分别为1.83 g CO2 m-2、2.01 g CO2 m-2和2.07 g CO2 m-2。4月和10月是非生长季节CO2净释放的最高月份,2003、2004和2005年全月净释放量为105 g CO2 m-2和77 g CO2 m-2、105 g CO2 m-2和117 g CO2 m-2及105 g CO2 m-2和138 g CO2 m-2,2003~2005年整个非生长季CO2净释放分别为CO2为388 g CO2 m-2、425 g CO2 m-2和439 g CO2 m-2。非生长季节海北地区高寒灌丛生态系统NEE小时变化与5 cm土壤温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联,表明在非生长季节土壤温度是影响青藏高原高寒灌丛生态系统NEE的重要环境因子。 5、从生态系统CO2源/汇特征来看,海北地区高寒灌丛生态系统2003、2004和2005年全年净CO2固定总量分别为223 g CO2 m-2 a-1、277 g CO2 m-2 a-1和61 g CO2 m-2 a-1,3年平均CO2值为187 g CO2 m-2 a-1。在为期3年的研究时段海北地区高寒灌丛生态系统表现为弱的大气二氧化碳的汇。 6、高寒灌丛群落表观光合量子产额(a)和表观最大光合速率(Pmax)受叶面积指数的影响。在6~9月份期间,由于LAI的不同,a和Pmax值差异明显,7、8月份较高而6月和9月明显较低。海北地区高寒灌丛生态系统a和Pmax值高于西藏当雄地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但低于平原地区相关生态系统。 维持天数2005年最少(101d)。2003、2004和2005年全年日平均CO2净吸收分别为0.611 g CO2 m-2 d-1、0.759 g CO2 m-2 d-1和0.167 g CO2 m-2 d-1。 3、就季节差异而言,2003、2004和2005年整个生长季节高寒灌丛平均CO2日净生态系统交换分别为-3.99 g CO2 m-2 d-1、-4.59 g CO2 m-2 d-1、-3.27 g CO2 m-2 d-1。7、8月生长季节CO2净吸收的最高,2003、2004、2005年7月和8月份高寒灌丛生态系统CO2净吸收分别为222 g CO2 m-2 和224 g CO2 m-2、355 g CO2 m-2和216 g CO2 m-2、263 g CO2 m-2和186 g CO2 m-2。在相对短暂的生长季节海北地区高寒灌丛生态系统表现出显著的大气CO2净吸收能力,2003、2004和2005年生长季节高寒灌丛生态系统CO2净吸收量分别为610 g CO2 m-2、701 g CO2 m-2和500 g CO2 m-2。相对于温度等环境因子,高寒灌丛生态系统生长季白昼NEE小时变化规律更受光合有效辐射变化的影响。 4、2003~2005年非生长季节日平均NEE分别为1.83 g CO2 m-2、2.01 g CO2 m-2和2.07 g CO2 m-2。4月和10月是非生长季节CO2净释放的最高月份,2003、2004和2005年全月净释放量为105 g CO2 m-2和77 g CO2 m-2、105 g CO2 m-2和117 g CO2 m-2及105 g CO2 m-2和138 g CO2 m-2,2003~2005年整个非生长季CO2净释放分别为CO2为388 g CO2 m-2、425 g CO2 m-2和439 g CO2 m-2。非生长季节海北地区高寒灌丛生态系统NEE小时变化与5 cm土壤温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联,表明在非生长季节土壤温度是影响青藏高原高寒灌丛生态系统NEE的重要环境因子。 5、从生态系统CO2源/汇特征来看,海北地区高寒灌丛生态系统2003、2004和2005年全年净CO2固定总量分别为223 g CO2 m-2 a-1、277 g CO2 m-2 a-1和61 g CO2 m-2 a-1,3年平均CO2值为187 g CO2 m-2 a-1。在为期3年的研究时段海北地区高寒灌丛生态系统表现为弱的大气二氧化碳的汇。 6、高寒灌丛群落表观光合量子产额(a)和表观最大光合速率(Pmax)受叶面积指数的影响。在6~9月份期间,由于LAI的不同,a和Pmax值差异明显,7、8月份较高而6月和9月明显较低。海北地区高寒灌丛生态系统a和Pmax值高于西藏当雄地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但低于平原地区相关生态系统。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巡检机器人在跨越障碍时,质量偏心产生的偏矩破坏了机器人车体的水平姿态.本文提出了一种质心调节方法,利用倾角传感器测量机器人车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从而控制配重块移动电机的运动,将机器人的质心调节到悬挂于架空地线上的那只手臂上,因此能保证机器人车体保持水平姿态,确保需要脱线或上线的手臂完成相应的动作.最后,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质心调节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随着计算机视觉与机器人智能控制学科的飞速发展,在汽车工业中,结合视觉测量和机器人控制技术,采用激光拼焊方式加工汽车车身零部件显示出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在国外汽车板材激光拼焊技术已获得广泛应用,而在国内还只是处于研发和试生产阶段。应用工业机器人进行激光拼焊,不仅能充分发挥工业机器人灵活性、智能性等特点,而且还能代替大型激光拼焊装备进行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本课题以激光拼焊为背景,以搭建的工业机器人激光拼焊试验系统为研究平台,对基于视觉的激光焊接机器人焊缝位置信息获取及路径规划技术进行了研究。 在众多的信息获取方法中,立体视觉是一种有效的三维信息获取技术。一个完整的立体视觉过程包括:图像获取、特征提取、摄像机标定、立体匹配、深度信息计算和插值六个部分。单个摄像机获取的图像是二维的,图像的深度信息丢失。采用两个相同的摄像机在不同位置对被测物件取像,通过立体视觉匹配能计算出图像的深度信息。为避免立体匹配的困难,采用结构光代替其中一个摄像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基于视觉的激光焊接机器人焊缝位置信息获取是立体视觉技术在激光焊接机器人焊接作业中的典型应用。对由CCD摄像机拍摄到工件图像进行算法处理提取出焊缝特征信息,是基于视觉的激光焊接机器人系统中关键技术之一。 图像处理的精度直接影响到整个视觉测量系统的精度,获取的焊缝位置信息的准确性直接决定着焊接任务的成败。焊缝在图像上表现为两条边缘,在成像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边缘特征提取的方法来获取工件焊缝的位置信息。亚像素边缘检测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边缘检测算法,检测的边缘精度可以达到亚像素级别。基于Zernike矩的亚像素边缘检测算法具有很好的抗噪性,适用于激光焊缝信息的提取,但检测出的边缘较粗,本文针对Zernike矩亚像素边缘检测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算法改进,推导出7×7模板系数,并提出了新的边缘判断依据。试验验证了改进算法的有效性。改进的算法能获取焊缝位置精确信息。 阐述了Tsai两步法和Zhang的基于平面靶标标定的原理和标定过程。提出双线结构光视觉测量系统,建立了用于跟踪曲线焊缝的双线结构光视觉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给出标定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Zhang的标定方法对摄像机进行标定,然后基于交比不变性原理,对结构光平面进行拟合。双线结构光视觉系统在跟踪曲线焊缝时,在一帧图像中可以同时检测出焊缝转角偏差和位置偏差,应用在机器人激光焊接焊缝跟踪上可获得比单线结构光更加丰富的信息。 激光焊接机器人焊枪的位姿直接影响着焊接质量的好坏。本文研究了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位姿表达方法,建立了焊枪位姿和焊缝坐标系的数学模型。在激光焊接机器人焊接之前需要对焊缝编程,阐述了焊接机器人编程原理。针对在圆弧焊缝曲率变化较大的地方采用视觉测量方法存在较大的测量误差,提出偏转角的概念,对偏转角提前进行补偿,能明显提高焊接质量。 设计了测量焊接机器人轨迹误差的试验,对激光焊接机器人在高速焊接或焊接曲率较大的圆弧时轨迹误差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归纳了焊接机器人轨迹误差的来源及其产生的原因。给出了一种补偿机器人轨迹误差的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先由结构光视觉系统测量出焊接机器人的重复轨迹误差,然后由视觉伺服系统补偿。实验证明,该方法应用在长焊缝和曲线焊缝焊接时,能有效补偿焊接机器人的轨迹误差。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钛矿资源主要包括钛铁矿、金红石、白钛矿和红钛铁矿等,其中钛铁矿约占可利用钛矿资源80%左右,是用途最大的钛矿资源.国外大多利用钛铁矿砂矿,主要生产国家有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乌克兰、挪威等国,其产量占世界产量的84%以上.我国钛资源虽然居世界储量之首,但97%为原生钒钛磁铁矿,由于原生矿中TiO2含量均低于10%,且钛铁矿与磁铁矿紧密结合,选治难度较大,因此目前多用于硫酸法钛白的生产原料.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钛矿资源主要包括钛铁矿、金红石、白钛矿和红钛铁矿等,其中钛铁矿约占可利用钛矿资源80%左右,是用途最大的钛矿资源.国外大多利用钛铁矿砂矿,主要生产国家有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乌克兰、挪威等国,其产量占世界产量的84%以上.我国钛资源虽然居世界储量之首,但97%为原生钒钛磁铁矿,由于原生矿中TiO2含量均低于10%,且钛铁矿与磁铁矿紧密结合,选治难度较大,因此目前多用于硫酸法钛白的生产原料.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贵州省赫章县妈姑镇新关寨附近的土法炼锌不仅导致植被的破坏,而且使附近土壤中重金属有不同程度的积累,Zn达到162.23-877.88mg/kg,Pb为37.24-305.56mg/kg,Cd为0.50-16.43mg/kg,大大超过了当地的土壤背景值;而且重金属含量(特别是Pb和Zn含量)与土壤中的Fe2O3和Al2O3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显示土壤中铁氧化物和粘土矿物对重金属的固定作用。化学形态研究表明,Pb和Zn在土壤中主要表现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与残渣态,而Cd的情况与Pb和Zn完全相反,其形态以可交换态为主。本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用含碳量表示)较低,仅为57.00-388.00μg/g,而且与土壤重金属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特别是与Zn的相关系数高达-0.7801,反映出重金属对微生物的毒害作用。Biolog测试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间没有明显的差别;土壤微生物DNA经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和DGGE(变性梯度胶电泳)反应后的基因片段非常一致,反映出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并没有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和基因损伤,另一方面也表明,土壤本身有强烈的固定重金属能力,抵御了重金属对土壤生物的进一步毒害。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应用连续提取法(SMT)和液体磷核磁共振(31P NMR)技术研究了太湖北部梅梁湾沉积物中磷形态和组成的剖面变化。结果表明,铁/铝磷是沉积物中磷的主要形态,约占总磷含量的44.0-54.6%。总磷、无机磷、有机磷和铁/铝磷含量均随沉积深度增加呈降低趋势,至18cm以下略有增加,而钙磷却在柱样下部随沉积深度增加呈累积趋势。31PNMR显示,沉积物磷主要由正磷酸盐(72.0--99.2%)和磷酸单酯(0.8--25.9%)构成,磷酸二酯、膦酸盐和焦磷酸盐的相对含量非常低,分别为1.0%、0.4-1.0%和0.1%。正磷酸盐含量在沉积物表层9cm内减少了65%,9cm以下波动变化,但总体呈降低趋势。这些特征表明沉积物中磷对梅梁湾上覆水体具有强烈的释放潜力,是太湖富营养化发生的重要因素.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矿产资源是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其综合利用将成为今后某些金属的重要来源。贵州铝土矿床多富含镓、钪、稀土元素等稀有伴生有用元素,且矿石冶炼后的残渣.赤泥中更加富集这些元素,具有巨大潜在经济价值,本文认为通过对铝土矿中这些伴生元素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控制因素和规模的系统研究,并结合合理的工业技术,不仅可为我国稀有金属元素提供战略基地,同时也能为铝工业注入新的活力,增加新的产业及经济增长点。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岱前山辉长岩体沿福建长乐一南澳大断裂带分布,侵位于沿海的绿片岩相和角闪岩相的变质岩中及内陆的中生代火山岩中,对其成因存在较多分歧。该岩体表现为与俯冲有关的岛弧地球化学特点,但在时间上又与古太平洋板块低角度歪斜俯冲、晚中生代的变质事件、平潭一东山变质带抬升和长乐一南澳剪切带运动在时间上基本一致。对于其成因不能简单的用拉张或碰撞加以解释,是受俯冲流体交代的上地幔,经部分熔融沿长乐一南澳断裂.应力转换带侵入。它与中国东南部出露的其它基性岩同源,但并未受到地壳的混染作用。计算结果表明,岱前山岩体经7%的部分熔融形成,其Sm、Nd含量高于原始地幔。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用化学方法和ICP—MS方法分别对中、西太平洋海山富钴铁锰结壳产出区玄武岩的主元素、 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REE)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玄武岩经受了强烈的洋底低温蚀 变作用,主元素成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失去了原岩的特征.样品与新鲜大洋岛屿玄武岩(OIB) 极为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微量元素含量特征表明,所研究的岩石属典型的大洋板内玄武 岩.受洋底低温蚀变作用的影响,样品的Al O。,Fe O。,MnO、K O,P O 含量增加,MgO,FeO 的 含量降低.蚀变作用使大洋岛屿玄武岩中的镁、铁等活动组分大量流失,从而表现出相对富SiO 的特征(标准矿物计算结果中出现石英). 由于蚀变作用,活动组分的流失使样品的REE相对富 集,而富REE铁锰氧化物在玄武岩气孔和裂隙中的沉淀不仅使样品的REE含量增大,而且引起 轻稀土元素(LREE)与重稀土元素(HREE)分馏,表现为Σf(Ce)/Σf(Yb)值增大. 以REE 富集 机制为基础,对样品中铁锰氧化物的沉淀量和单位质量新鲜玄武岩中活动组分的流失量进行了理 论计算,结果表明,因低温蚀变作用所引起的新鲜玄武岩的单位质量亏损为0.150t0.657,而单 位质量新鲜玄武岩中铁锰氧化物的沉淀量为0.006t0.042.主元素中以铁、镁的流失亏损最为明 显,新鲜玄武岩中铁、镁的流失比例分别为18.28 ~70.95 和44.50%~93.94% ,超过了岩石 总量的流失亏损比例(15.0 ~65.7 ),因而样品相对贫铁、镁.其他元素的流失量和流失比例 都很好地印证了地球化学研究的结果.样品中铝、钾、磷负的流失量是由于沸石在岩石气孔中的充 填和岩石的磷酸盐化.理论计算结果和地球化学研究都表明,大洋岛屿玄武岩的低温蚀变向海水 提供了大量金属,这是大洋海水中金属循环的重要环节.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The low-temperature heat capacities of trifluoroacetamide were precisely determined with a small sample precision automated adiabatic calorimeter over th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78 to 404 K. A solid-to-solid phase transition, a fusion and a phase transition from a liquid crystalline phase to fully liquid phase have been observed at the temperatures of 336.911+/-0.102, 347.622+/-0.094 and 388.896+/-0.160 K, respectively. The molar enthalpies of these phase transitions as well as the chemical purity of the substance were determined to be 5.576+/-0.004, 11.496+/-0.007, 1.340+/-0.005 kJ mol(-1) and 99.30 mol%, resp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the heat capacity measurements. The molar entropies of the three phase transitions were calculated to be 16.550+/-0.012, 33.071+/-0.029 and 3.447+/-0.027 J mol(-1) K-1, respectively. Further researches of the thermochemical properties for this compound have been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TG and DSC techniques. (C) 2000 Elsevier Science B.V.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