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resultados para Oudrid, 1825-1877.
Resumo:
采用一种非接触的光学方法傅立叶变换莫尔法(Fourier transform method),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微幅振荡的水表面波的振幅进行测量.它是对全场中每一个像素点进行测量,比接触测量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它为微幅水表面波振幅的测量提供了一种手段.通过将计算机生成的周期性光栅图像经投影机直接投影到被测物体的参考平面,经CCD摄像头、图像板捕捉存储形成数字化的光栅图像,利用傅立叶变换莫尔法处理光栅图像,从而获得包含有水表面波的振幅的相位信息,再经适当的几何变换获得振幅信息.我们在垂直振荡装置上进行了不同激励频率和不同振幅的表面波的振幅测量.
Resumo:
Fracture appearance, surface and nanomechanics properties of antibacterial ceramics contairing rare earth phosphate composite antibacterial materials were characterized and measured by SEM, AFM and Nanoindenter, respectively. Results show that grain of fracture surface of antibacterial ceramics grows uniform refinement topography of bubble break-up appears at the surface, which is flat and has liquid character, by adding the phosphate composite containing rare earth, nevertheless needle-like crystal and granular outgrowth form at fracture surface and surface of common ceramics, respectively. Young's modulus of antibacterial ceramic film is 74. 397 GPa and hardness is 8. 134 GPa, which increses by 4.4﹪ and 1.6﹪ comparing with common ceramics, respectively. Loading curves of two kind of ceramics have obvious nonlinear character under 700 nm and linear character between 700 ~ 1000 nm, and unloading curve have obvious linear character.
Resumo:
在考虑相对论和有质动力非线性以及全局电量守衡的前提下,分析了强激光在冷等离子体窄通道中稳定传播的情况。采用较为简化的二维理论模型,给出了描述激光和通道横向结构的解,对不同通道宽度、通道密度、激光强度和电磁模式等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其对激光在等离子体通道中传播的影响。分析发现,在存在预通道的情况下,当等离子体通道的密度大于临界密度很多时(例如20倍临界密度),即使是在激光波长量缴的通道中,激光仍然可以传播。通道越宽,等离子体密度越小;激光强度越大越容易传播。在同样的通道和传输情况下,TE0模传输所需要的激光强
Resumo:
本文重点分析了黄华属植物的形态变异,并结合微形态、植物地理及分子生物学的证据,对全世界黄华属植物首次进行了全面的分类学修订,承认全世界黄华属植物共5组、21种、6变种。对Czefranova (1954,1958,1970,1976)的分类系统/2亚属、4组、38种,及其他学者描述的种进行了修正。对7个种进行了归并处理:确认了3个种的分类学地位;新组合了两个变种;建立了1个新组。 考证了属的正确模式及一些种的合法学名。长期被误用的本属模式 Thermopsis lanceolata R.Br. (1811)实际上是根据Sophora lupinoides L.(1973)同 模式(轮生花)建立的一个多余名,这个命名法上的异名应当被废弃而代之以T. lupinoides (L.) Link (1821)。而长期被误用的东北亚互生花黄华的正确名称应当是T. fabacea (Pall.) DC. (1825). 本文首次较全面的研究了黄华属植物的地理学。黄华属基本上为东亚-北美间断分布属。东亚地区是黄华属植物的现代分布及分化中心。伊朗-土兰地区及落基山地区是次生分布和次生演化中心,该属的多倍性现象也出现在这二地区,而且自此二地区曾经描述了许多新分类群,同时也被归并了很多,然而,最近的分子生物学证据又揭示,在这些地区曾被归并的一些分类群应是不同的实体,这似乎也在提醒分类学家,对这些物种分化较活跃的区域进行分类处理时,无论是描述新分类群,抑还归并或新组合旧分类群都应持谨慎态度。 据黄华属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形态演化趋势、现有的化石及地质历史资料推测,黄华属植物在中新世之前早已存在,并且很可能在早第三纪或晚白垩纪,起源于劳亚古陆上一个含羽扇豆生物碱的古槐成员。两大陆分离后,在不同的促进种化因子的影响下,形成了各自的演化格局。根据黄华属植物的系统演化趋势、原始类群的分布式样及特有现象分析,东亚地区的中国,日本亚区和北美的阿把拉契亚省可能是可能是本属现存植物的原始类型保存中心。
Resumo:
铁线莲属尾叶铁线莲组是该属中记录种类最多的类群,主要分布在亚洲亚热带至温带地区,少数种类分布至亚洲及非洲的热带地区。由于缺乏野外观察和标本不够丰富等原因,有些种类的分类处理尚不能令人满意,应予修订。尾叶铁线莲组的组下分类系统以及与近缘组之间的系统关系也存在争议,还需深入研究。本文作者经过大量的标本馆工作和全面的文献考证,结合野外观察,对该组植物进行了分类学修订,同时通过基于形态性状的分支系统学和花粉形态研究对尾叶铁线莲组及铁线莲属的系统发育进行了探讨,结果如下: 1.分类修订 通过对国内外近20 个标本馆的5000 余份馆藏标本研究,结合全面的文献考证和广泛的野外观察,发现花丝形态、花药毛被状况、药隔是否凸起、萼片外侧附的属物等性状较为稳定,是分亚组的主要依据。而复叶类型、花序形态及花梗毛被状况、萼片颜色等性状为较好的分种性状。 本文在考证了近140 个种及种下等级的分类学名称后,确认尾叶铁线莲组植物共有37 种20 变种,共分为5 个亚组,另有4 种7 变种暂存疑;2 种、2 变种降为新异名;新组合6 个,其中5 个为改级新组合;发表新亚组1 个;发现中国新纪录变种1 个;纠正了以前研究者工作中对C. aethusifolia var. latisecta 的鉴定错误;初步澄清了C. jingdungensis 及C. jinzhaiensis 的一些名实混乱;指出了前人工作中的一些拼写错误;统一了植物的中文名称,并新拟了15 个分类群的中文名称;给出了各个种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图以及分亚组和分种检索表。 2.分支系统学 在分类修订基础上选取了35 个形态性状,对尾叶铁线莲组的37 个种,和尾叶铁线莲组的近缘组Sect. Bebaeanthera 中的2 个种,以C. alternata 为外类群,利用系统发育分系软件PAUP 4.0 beta 10 对数据矩阵进行分析。共得到182 棵最简约树,树长为182 步,一致性指数(CI)=0.385,保持性指数(RI)=0.685。结果显示:尾叶铁线莲组为一并系类群,Sect. Bebaeanthera 中的两个种:C. pseudopogonandra 和C. barbellata 与Subsect. Otophorae 亲缘关系更为接近,应并入尾叶铁线莲组中;Subsect. Otophorae 与Subsect. Grandiflorae 各自聚为两大支,从分支图基部与其他类群分开,为本组早期分化出的类群;Subsect. Acutangulae 与Subsect. Connatae 中具有红色花的C. lasiandra 和C. dasyandra 近缘;分布于东亚北部地区的Subsect. Aethusifoliae 与分布于我国横断山区的C.rehderiana 和分布于印度的C. roylei 近缘;根据分支系统学分析的结果,对尾叶铁线莲组组下分类系统进行了调整,建立了新亚组Subsect. Otophorae。 3.花粉形态 在扫描电镜下研究了铁线莲属148 种12 变种和锡兰莲属3 个种的花粉形态特征,并在透射电镜下研究了部分种类的花粉外壁结构。 结果表明:铁线莲属花粉粒一般为近球形、球形或扁球形。具三沟的花粉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或近圆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大小为14.8-32.1 μm ×14.2-28.7 μm;具散沟或散孔的花粉(全为球形)直径大小为14.8-36.6 μm。花粉具三沟、散沟或散孔。在三沟类型中常伴有不同比例的散沟花粉。萌发沟狭长或稍宽,有整齐或不整齐下陷的边缘,沟膜上有颗粒状纹饰或刺状纹饰;萌发孔一般圆形或不规则形,分布不规则。外壁由薄到较厚,厚度为0.8-2.5 μm,外层稍厚于内层。在透射电镜下本属花粉外壁具备被子植物花粉典型的外壁层次,即外壁内层和外壁外层。外壁内层为一层均匀的质密的无结构的层次。外壁外层由3 层组成:覆盖层,柱状层,和基层。覆盖层上均匀分布有小刺状纹饰和小穿孔。 锡兰莲属花粉粒为圆球形,其直径大小为14.9-18.8 μm。具散孔。萌发孔一般圆形,分布不规则,孔膜上有颗粒状纹饰或刺状纹饰。外壁厚度为0.8-1.8 μm,外层稍厚于内层。覆盖层上均匀分布有小刺状纹饰和小穿孔。 根据花粉形态在花粉粒大小、萌发孔的类型和外壁纹饰方面的差异将两个属的花粉分为6 个类型,其中类型1 再分为两个亚型。在这些花粉类型中,类型1 为三沟花粉,类型3 为三沟至散沟花粉,其余类型为散孔花粉。类型1 的亚型 1b 在铁线莲属中分布最广,18 个组中有13 个组具有这种类型的花粉,是铁线莲属中最原始的花粉类型,其他类型和亚型均由此亚型直接或间接演化而来。 推测这两属花粉形态特征的演化趋势为:1. 萌发孔. 三沟→(散沟)→散孔。 2. 花粉粒大小. 小(散孔,直径14.9-18.8 μm)←中等(三沟,24.2 μm ×24.8 μm) →大(散孔,直径28.9-36.5 μm)。3. 表面纹饰. 小刺不明显、分布密集→小刺明显、分布稀疏。 铁线莲属及锡兰莲属花粉形态特征对于这两个属植物的区分以及铁线莲属下组间系统发育关系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锡兰莲属与铁线莲属中的Sect. Naraveliopsis 亲缘关系紧密;铁线莲属内具有散沟、散孔花粉类型的Sect. Naraveliopsis、Sect. Viticella、Sect. Tubulosa、Sect. Viorna (sensu Tamura 1995)为铁线莲属中的进化类群; Sect. Tubulosa 与Sect. Campanella 亲缘关系较远,而与Sect. Clematis 近缘。
Resumo:
重建古气候、古环境已成为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5000以来是人类有文字记录的历史时期,其气候与植被变化与人类活动十分密切,对这一时期的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植被的状况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气候的状况。孢子和花粉由于其个体小、产量高和易于保存而成为植被演替和古气候、古环境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孢粉组合的变化可以很好地反映植被的演替,吉林地区地层沉积比较稳定,本文选取哈尼湖钻孔360-0cm(5112-0aBP)的沉积物进行孢粉分析,共采取样品85个,平均时间分辨率约为60年。样品中花粉含量非常丰富,种类以乔木为主,其百分含量多在80%以上,最高可达96%,根据花粉组成在钻孔上的变化,结合花粉沉积率进行样品的分析,自下而上可分为4个花粉组合带,进而得出5000年以来该区气候演化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阶段1(5112-3784aBP),阔叶类乔木占优势,湿生及水生草本比较丰富,气候温暖湿润;阶段2( 3784 -1380aBP)针叶类乔木占优势,湿生及水生草本消失,气候变凉干;阶段3( 1380 -994aBP),以松为主的针叶类仍占绝对优势,喜温湿的灌木草本含量持续下降,说明气候继续变冷变干;阶段 4( 994-0aBP),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湿生植物的沉积率明显增高,气候变的更加湿润。
Resumo:
A 16 x 16 thermo-optic wavelenght switch matrix has been designed and febricated on silicon-on-insulator wafer. For reducing device lenght, blocking switch matrix configuration is chosen. The building block of a matix is a 2 x 2 cell with 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 configuration, where a multi-mode interferometer serves as splitters/combiners. Spot size converters and isolating grooves are integrated on the same chip to reduce loss and power consumption. Average power consumption of the switch cell is 220 mW. The switching time of a switch cell is less than 3 mu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