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resultados para 10103-1B
Resumo:
海带根是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民间中药,在沿海地区有很长的民间用药历史。食用海带根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起到治疗作用。本文目的在于发现海带根中抗糖尿病的天然活性物质并分析它们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靶点;进一步开发一种低价且无毒副作用的化学类新药或中药新药。 α-glucosidase和 PTP-1B是II型糖尿病的两个重要靶点,海带根提取物能同时作用于这两个靶点。通过抑制这两种酶,降低血糖水平,85%乙醇粗提物对两种酶的IC50分别为1589ug/ml、IC50 1271ug/ml。乙酸乙酯相和石油醚相分别抑制α-glucosidase和 PTP-1B,IC50分别为380ug/ml和220ug/ml。因此以α-glucosidase和 PTP-1B的抑制活性为导向,用天然产物化学的方法对活性成分进行追踪分离,寻找单体活性物质进而鉴定其结构。由于乙酸乙酯相具有α-glucosidase抑制活性,用硅胶柱层析(石油醚:丙酮5:1、1:1),(二氯甲烷:甲醇60:1、20:1、5:1),凝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二氯甲烷:甲醇1:1),HPLC (80% 甲醇-水),对α-glucosidase抑制剂进行分离,得到组分IC50 为3.6ug/ml。用质谱仪和核磁共振确定结构。 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α-glucosidase和 PTP-1B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分别位于乙酸乙酯相和石油醚相。光照实验和高温实验表明抑制α-glucosidase的活性成分对光照和温度敏感。光照48h或者50℃ 12h而且对α-glucosidase的抑制活性显著降低,TLC检测并用FeCl3显色初步表明抑制α-glucosidase的活性成分可能是多数酚类物质。动物实验显示在1450ug/kg剂量下,乙酸乙酯相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海带根提取物在体内和体外均呈现出抗糖尿病活性,是一种潜在的抗糖尿病药物。
Resumo:
Pseudo-thermal ligh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ghost imaging experiment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seudo-thermal source and thermal source, we propose a metho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 light source has cross spectral purity (CSP), and experimentally measure the cross spectral properties of the pseudo-thermal light source in near-field and far-field zones. Moreover we present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cross spectral influence on ghost imaging. (c) 2006 Elsevier B.V. All rights reserved.
Resumo:
We report on ultrabroad infrared (IR) luminescences covering the 1000-1700-nm wavelength region, from Bi-doped 75GeO(2) 20RO-5Al(2)O(3) 1B(2)O(3) (R = Sr, Ca, and Mg) glasses. The full width at half-maximum of the IR luminescences excited at 980 nm increases (315 -> 440 -> 510 nm) with the change of alkaline earth metal (Mg2+ -> Ca2+ -> Sr2+). The fluorescence lifetime of the glass samples is 1725, 157, and 264 mu s when R is Sr, Ca, and Mg, respectively. These materials may be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broad-band fiber amplifiers and tunable laser resources.
Resumo:
铁线莲属尾叶铁线莲组是该属中记录种类最多的类群,主要分布在亚洲亚热带至温带地区,少数种类分布至亚洲及非洲的热带地区。由于缺乏野外观察和标本不够丰富等原因,有些种类的分类处理尚不能令人满意,应予修订。尾叶铁线莲组的组下分类系统以及与近缘组之间的系统关系也存在争议,还需深入研究。本文作者经过大量的标本馆工作和全面的文献考证,结合野外观察,对该组植物进行了分类学修订,同时通过基于形态性状的分支系统学和花粉形态研究对尾叶铁线莲组及铁线莲属的系统发育进行了探讨,结果如下: 1.分类修订 通过对国内外近20 个标本馆的5000 余份馆藏标本研究,结合全面的文献考证和广泛的野外观察,发现花丝形态、花药毛被状况、药隔是否凸起、萼片外侧附的属物等性状较为稳定,是分亚组的主要依据。而复叶类型、花序形态及花梗毛被状况、萼片颜色等性状为较好的分种性状。 本文在考证了近140 个种及种下等级的分类学名称后,确认尾叶铁线莲组植物共有37 种20 变种,共分为5 个亚组,另有4 种7 变种暂存疑;2 种、2 变种降为新异名;新组合6 个,其中5 个为改级新组合;发表新亚组1 个;发现中国新纪录变种1 个;纠正了以前研究者工作中对C. aethusifolia var. latisecta 的鉴定错误;初步澄清了C. jingdungensis 及C. jinzhaiensis 的一些名实混乱;指出了前人工作中的一些拼写错误;统一了植物的中文名称,并新拟了15 个分类群的中文名称;给出了各个种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图以及分亚组和分种检索表。 2.分支系统学 在分类修订基础上选取了35 个形态性状,对尾叶铁线莲组的37 个种,和尾叶铁线莲组的近缘组Sect. Bebaeanthera 中的2 个种,以C. alternata 为外类群,利用系统发育分系软件PAUP 4.0 beta 10 对数据矩阵进行分析。共得到182 棵最简约树,树长为182 步,一致性指数(CI)=0.385,保持性指数(RI)=0.685。结果显示:尾叶铁线莲组为一并系类群,Sect. Bebaeanthera 中的两个种:C. pseudopogonandra 和C. barbellata 与Subsect. Otophorae 亲缘关系更为接近,应并入尾叶铁线莲组中;Subsect. Otophorae 与Subsect. Grandiflorae 各自聚为两大支,从分支图基部与其他类群分开,为本组早期分化出的类群;Subsect. Acutangulae 与Subsect. Connatae 中具有红色花的C. lasiandra 和C. dasyandra 近缘;分布于东亚北部地区的Subsect. Aethusifoliae 与分布于我国横断山区的C.rehderiana 和分布于印度的C. roylei 近缘;根据分支系统学分析的结果,对尾叶铁线莲组组下分类系统进行了调整,建立了新亚组Subsect. Otophorae。 3.花粉形态 在扫描电镜下研究了铁线莲属148 种12 变种和锡兰莲属3 个种的花粉形态特征,并在透射电镜下研究了部分种类的花粉外壁结构。 结果表明:铁线莲属花粉粒一般为近球形、球形或扁球形。具三沟的花粉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或近圆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大小为14.8-32.1 μm ×14.2-28.7 μm;具散沟或散孔的花粉(全为球形)直径大小为14.8-36.6 μm。花粉具三沟、散沟或散孔。在三沟类型中常伴有不同比例的散沟花粉。萌发沟狭长或稍宽,有整齐或不整齐下陷的边缘,沟膜上有颗粒状纹饰或刺状纹饰;萌发孔一般圆形或不规则形,分布不规则。外壁由薄到较厚,厚度为0.8-2.5 μm,外层稍厚于内层。在透射电镜下本属花粉外壁具备被子植物花粉典型的外壁层次,即外壁内层和外壁外层。外壁内层为一层均匀的质密的无结构的层次。外壁外层由3 层组成:覆盖层,柱状层,和基层。覆盖层上均匀分布有小刺状纹饰和小穿孔。 锡兰莲属花粉粒为圆球形,其直径大小为14.9-18.8 μm。具散孔。萌发孔一般圆形,分布不规则,孔膜上有颗粒状纹饰或刺状纹饰。外壁厚度为0.8-1.8 μm,外层稍厚于内层。覆盖层上均匀分布有小刺状纹饰和小穿孔。 根据花粉形态在花粉粒大小、萌发孔的类型和外壁纹饰方面的差异将两个属的花粉分为6 个类型,其中类型1 再分为两个亚型。在这些花粉类型中,类型1 为三沟花粉,类型3 为三沟至散沟花粉,其余类型为散孔花粉。类型1 的亚型 1b 在铁线莲属中分布最广,18 个组中有13 个组具有这种类型的花粉,是铁线莲属中最原始的花粉类型,其他类型和亚型均由此亚型直接或间接演化而来。 推测这两属花粉形态特征的演化趋势为:1. 萌发孔. 三沟→(散沟)→散孔。 2. 花粉粒大小. 小(散孔,直径14.9-18.8 μm)←中等(三沟,24.2 μm ×24.8 μm) →大(散孔,直径28.9-36.5 μm)。3. 表面纹饰. 小刺不明显、分布密集→小刺明显、分布稀疏。 铁线莲属及锡兰莲属花粉形态特征对于这两个属植物的区分以及铁线莲属下组间系统发育关系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锡兰莲属与铁线莲属中的Sect. Naraveliopsis 亲缘关系紧密;铁线莲属内具有散沟、散孔花粉类型的Sect. Naraveliopsis、Sect. Viticella、Sect. Tubulosa、Sect. Viorna (sensu Tamura 1995)为铁线莲属中的进化类群; Sect. Tubulosa 与Sect. Campanella 亲缘关系较远,而与Sect. Clematis 近缘。
Resumo:
利用RNA减法杂交、差异筛选和5’-RACE等方法从水稻分离到了一花药绒毡层特异表达的基因RA39。Southern 杂交表明,RA39在水稻基因组中是以单拷贝的形式存在的。RT-PCR 结果初步表明,RA39是一水稻花药特异表达的基因。RNA原位杂交进一步表明,RA39主要在水稻花药的绒毡层中表达,而且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和四分体时期表达量最高。RA39 cDNA全长1013bp,编码298个氨基酸残基。 RA39 cDNA与数据库中的已知序列没有明显的相似性,由其推测的多肽与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 RIP)的序列相似在19-34%之间。多重序列排列分析结果表明构成RIPs活性位点的5个关键氨基酸残基在RA39中是保守的,在蓖麻毒蛋白中分别为Tyr80、 Tyr123、 Glu177、 Arg180 and Trp211 。利用原核表达系统,通过蛋白质分离和纯化获得了在SDS电泳图谱上为单一条带的纯的RA39蛋白,用兔rRNA作底物进行的酶活性分析证明该蛋白有N-糖基化作用,是一种类型I的核糖体失活蛋白。反义转基因植株的花粉用TTC进行活性染色结果显示其活性明显减弱,成熟的T0代反义转基因植株的结实率明显降低,只有对照的20-60%。这说明,RA39蛋白可能和小孢子母细胞的发育相关。 酵母DMC1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和重组修复所必需的减数分裂特异基因。根据酵母Dmc1和拟南芥AtDmc1的保守区设计简并性引物,通过RT-PCR和RACE等方法,从水稻中分离出了酵母DMC1的同源基因OsDMC1。RT-PCR分析表明,OsDMC1在花中表达量最高,在根中表达量较低,在叶片和幼芽几乎不表达。水稻基因组中有两个拷贝的OsDMC1。OsDmc1蛋白与酵母Dmc1和拟南芥AtDmc1氨基酸一致性分别为53%和81%。 酵母Spo1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具有催化DNA双链断裂从而起始同源重组的功能。以酵母Spo11氨基酸序列为探针和现有的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结合RACE技术,克隆了水稻SPO11同源基因OsSPO11-1, OsSPO11-1是一个单拷贝基因,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在转录过程中通过内含子的可变剪切产生4个不同的转录本(OsSPO11-1A、OsSPO11-1B、OsSPO11-1C和OsSPO11-1),其中,OsSPO11-1A是一个未剪切的转录本,OsSPO11-1B包含内含子2,OsSPO11-1C包含内含子1,OsSPO11-1D是一个完全剪切的转录本。这些转录本编码的蛋白有一致的246氨基酸残基的C-端,包含了Spo11/TopVIA家族蛋白共有的5个功能基元,是该家族的新成员。OsSPO11-1A和 OsSPO11-1C在花中优势积累,OsSPO11-1B是花特异的,而OsSPO11-1D在营养器官中优势积累。在花中该基因主要在减数分裂的花粉母细胞和胚曩中表达,在减数分裂期的绒毡层细胞和不同花器官的微管束细胞中也表达。这些结果说明内含子涉及到了OsSPO11-1表达的器官特异性调节,该基因除了参与减数分裂的调节外,在体细胞的发育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Resumo:
一种抗人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p24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属生物技术领域。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原为HIV-1B亚型p24基因工程重组蛋白;是由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的杂交瘤p3JB9、p5F1和p6F4细胞系分泌产生;属于免疫球蛋白IgG1型;与猴免疫缺陷病毒SIVAGM、猴逆转录D型病毒SRV交叉反应;与CCR5 嗜性病毒株HIVAda-M和耐药株HIV74V反应;p5F1和p6F4能与临床分离株HIVKM018反应,而 p3JB9不能与临床分离株HIVKM018反应。单克隆抗体可以与其它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组合,或可作放射性同位素、酶、荧光素化合物、化学发光化合物或胶体金属离子的标记,用于制备定性或定量检测各种体液、培养上清或细胞、组织中p24抗原的试剂。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效价高;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Resumo:
:本文报道了酶解盐解、@ A !?) 树脂吸附、沉淀剂1’B<< A % 去蛋白和C!D! 氧化制 取牛肺精品肝素钠的工艺。结果显示,精品效价%?(E6F+ G HI、质量符合出口标准,产率比 传统工艺提高!!&>J;下脚料A 肺渣可用以制取饲料蛋白。
Resumo:
银额果蝇的B染色体在其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具双重性调节作用。一方面, B染色体以单一的形式存在于单雌系核型中, 即1B或2Bs可刺激生长发育,增强生活力。另一方面, 在单雌系的细胞中存在多条B染色体, 并形成核型多态性, 似乎对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减弱其生活力。图1表1参5
Resumo:
采用PCR技术获得中国鲇形目鱼类 1 1科 2 4属 2 7个代表种类细胞色素b基因 1 1 3 8bp全序列 ,比较分析了来自北美洲、非洲的部分鲇形目鱼类同一基因序列 ,并选取脂鲤目、鲤形目和鲱形目鱼类作外类群 ,采用Bayesian方法和最大简约法 (MP)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 :(1 )鲇形目鱼类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中 ,与脂鲤目、鲤形目以及鲱形目鱼类相比存在 3bp的缺失 ;(2 )鲇形目鱼类各科代表种类形成一单系群 ;(3 )两种建树方法均支持科、粒鲇科和钝头科形成一单系群 ;而胡子鲇科、
Resumo:
石爬属鱼类的青石爬和黄石爬的物种界限一直不清楚。采用形态判别和线粒体 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分别研究分析了青石爬和黄石爬的物种划分、地理分化及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 :(1)区别青石爬和黄石爬的重要特征腹鳍起点至臀鳍起点的距离是否大于至鳃孔下角的距离 ,腹鳍相对位置 ,头部相对大小与上颌须的须状延长部分等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是在研究的样本中没有截然的界限 ,而是有较大的重叠 ,难以区分 ;(2 )从地埋分布看 ,金沙江不同支流的样本在上述特征上有一定的区别 ,但是没
Resumo: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中国科鱼类代表种类线粒体DNA控制区基因的全序列 ,对控制区基因结构进行了分析 ,并选用粒鲇科的中华粒鲇 ,科的三线纹胸作为外类群 ,用最大简约法 (MP)和邻接法 (NJ)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科鱼类中控制区基因适于系统发育分析 ,科鱼类构成一个单系类群 ;圆尾拟应该放入属里。
Resumo:
<正> 葡萄藻作为一种新的再生性能源的研究,已引起了不少学者的重视。其中较为关键的是对葡萄藻所含脂类物质的研究。过去通常采用重量法及各类色谱法测定植物中的脂类物质。这些方法不但繁琐,而且均需一个较长时间的提取过程。近年来国外采用一种新型染料——尼罗
Resumo:
A new unsymmetrical photochromic diarylethene 1a is synthesized, and the photochromic properties of it a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compound exhibits good photochromism with UV/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Compound 1a in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 PMMA ) film changes color upon 313- nm light irradiation from colorless to blue, in which the absorption maximum is observed at 587 nm. Photon- mode polarization multiplexing holographic optical recording is performed successfully using this compound as a recording medium. In the diarylethene 1b/ PMMA film, polarization multiplexing hologram recording and retrieval, and a combination with the angular multiplexing scheme, are demonstrated systematical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ecording capacity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ith the combined method of polarization and angular multiplexing holographic recording. (C) 2008 Society of Photo- Optical Instrumentation Engineers.
Resumo:
本论文探讨了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合成及其用于聚合的研究,合成的催化剂是不含桥基的IVB族的茂金属化合物。共合成了十九个茂金属化合物:(~tBuC_5H_4)CpMCl_2[M=Ti(1a),Zr(1b)]; Me_3SiC_5H_4CpMCl_2[M=Ti(2a), Zr(2b)];~tBu_2C_5H_3CpMCl_2[M=Ti(3a),Zr(3b)];C_5H_9IndCpMCl_2[M=Ti(4a),Zr(4b)];PhCH_2IndCpMCl_2[M=Ti(5a),Zr(5b)];(~tBu_2C_5H_3)_2MCl~2[M=Ti(6a),Zr(6b),Hf(6c)];(C_5H_9Ind)_2MCl_2[M=Ti(7a),Zr(7b),Hf(7c)];(PhCH_2C_6H_5)_2MCl_2[M=Ti(8a),Zr(8b),Hf(8c)]。这十九个化合物分别通过EI-MS,~1H-NMR,IR 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用所合成的十九种茂金属化合物与甲基铝氧烷作为催化体系,在常温常压下,研究了乙烯聚合反应。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1a,2a, 5b 8b 催化活性最好。(2)1a 在铝钛比等于 1167 时聚合效率最高,2a 在铝钛比等于 1500 时聚合效率最高, 5b 在铝锆比大于 2955 时聚合效率最高,8b 在铝锆比等于 1667 时聚合效率最高。(3)相同的聚合条件下,催化效率是 1a<2a,8b<5b。(4)由聚合物的DSC表征中可见,所得聚合物的结晶度是 1a<2a,5b>8b。(5)由聚合物的分子量的测定可知,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是 1a>2a ,5b<8b,由 8b 催化得到的聚合物的分子量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