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0 resultados para 5000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重建古气候、古环境已成为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5000以来是人类有文字记录的历史时期,其气候与植被变化与人类活动十分密切,对这一时期的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植被的状况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气候的状况。孢子和花粉由于其个体小、产量高和易于保存而成为植被演替和古气候、古环境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孢粉组合的变化可以很好地反映植被的演替,吉林地区地层沉积比较稳定,本文选取哈尼湖钻孔360-0cm(5112-0aBP)的沉积物进行孢粉分析,共采取样品85个,平均时间分辨率约为60年。样品中花粉含量非常丰富,种类以乔木为主,其百分含量多在80%以上,最高可达96%,根据花粉组成在钻孔上的变化,结合花粉沉积率进行样品的分析,自下而上可分为4个花粉组合带,进而得出5000年以来该区气候演化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阶段1(5112-3784aBP),阔叶类乔木占优势,湿生及水生草本比较丰富,气候温暖湿润;阶段2( 3784 -1380aBP)针叶类乔木占优势,湿生及水生草本消失,气候变凉干;阶段3( 1380 -994aBP),以松为主的针叶类仍占绝对优势,喜温湿的灌木草本含量持续下降,说明气候继续变冷变干;阶段 4( 994-0aBP),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湿生植物的沉积率明显增高,气候变的更加湿润。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根据近20年来基于孢粉、石笋、湖泊沉积、泥炭、冰芯、历史文献等代用证据重建的中国31个地点(区)的温度变化序列,利用集成方法重建了中国过去5000a来分辨率为100a的气温变化序列.结果显示:在千年尺度的变化上,3050-250BC为温暖时期,250BC-1950AD为寒冷时期,在这两个千年尺度的冷暖气候期中又明显存在次一级的冷暖波动阶段.5000a来中国不同区域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冷暖变化差异,特别是在东部季风区、青藏区和西北区之间,在2850BC,2350BC,1350BC,950-350BC,50-25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文章以金川和红原两组泥炭纤维素Δδ13C 时间序列值的反向变化来指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变化。结果表明,在过去5 000 年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活动可分为4 个阶段,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在2800~2200 B. C. 期间持续偏北,2200~600 B. C. 期间持续偏南,600 B. C. ~ 1200 A.D. 期间在北进与南移之间频繁波动,以及1200 ~1900A. D. 期间再次持续偏北,它们导致降雨量在中国大陆上不同的分布。从约1900A. D. 起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活动似乎又开始一个新的偏南阶段,值得进一步加强研究。

Relevância:

20.00% 20.00%

Publicador:

Resumo:

小兴安岭植物体中δ13C 不仅受区域湿度变化控制,也受温度变化控制。泥炭纤维素的δ13C 曲线,较好地响应了小兴安岭地区过去5000 年来气候,特别是温度和湿度的演变过程。5. 1~3. 0 ka BP、3. 0 ~1. 8 ka BP、1. 8 kaBP 迄今,小兴安岭经历了3 个千年尺度的气候波动,气候演变过程为温暖湿润→温凉较湿→冷凉较湿。在千年尺度的气候波动上,又叠加着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在3. 0 kaBP 以来更为显著。相应的,泥炭发育也经历了从富营养、中营养到贫营养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