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5 resultados para 752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从2006 年10 月24 日至2007 年4 月9 日,采用固定样线法和瞬时扫描法, 对在大山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N27°18′38″~27°29′15″,E103°14′55″~103°23′49″) 内越冬的黑颈鹤种群进行了越冬行为、日间活动节律和越冬栖息地利用的详细调 查,同时对黑颈鹤的春季迁徙行为和冬季黑颈鹤的死亡现象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黑颈鹤是采取何种行为模式和栖息地利用模式来适应高 海拔、低温度的环境,同时对如何有效地保护越冬黑颈鹤和合理规划保护区功能 区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将黑颈鹤的越冬行为分为:取食(Feeding)、搜寻(Searching)、警戒(Vigilance)、 争斗(Fight)、行走(Walk)、飞行(Flight)、休整(Maintenance)和其它(Others) 八种,越冬期间最主要的行为是取食(53.05±4.93)%,其它行为依次为:搜寻 (10.38±1.34)%、警戒(18.75±2.65)%、休整(10.32±4.93)%、行走(4.90±1.59) %、飞行(1.70±0.38)%、争斗(0.36±0.25)%、其它(0.55±0.41)%。单因素 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分析表明越冬期间黑颈鹤日间各时间段(1h)和各 月份间行为差异极显著(P<0.05),并呈现出规律的变化。黑颈鹤的取食、警戒、 搜寻行为具明显的早(10:00-11:00)、晚(17:00-18:00)两个活动高峰,中午 13:00~14:00 最低;而休整行为正好相反,呈现出中午高峰、上午和下午低谷的趋 势;另外几种行为节律性表现不明显。黑颈鹤越冬期主要行为的节律变化是受环 境温度变化影响的,温度高时黑颈鹤增加了修整时间减少了取食时间,而温度低 时则减少了修整时间增加了取食时间以维持能量需求,湿度是通过温度对黑颈鹤 产生影响的。每天黑颈鹤都随着太阳的升起开始觉醒,于07:18±0:15 飞离夜栖地, 大雾的天气影响了黑颈鹤的外出觅食,与之相适应的是黑颈鹤相应的推迟了出飞 时间。黑颈鹤所采取的所有行为都表现出了对大山包特殊环境的适应。 在大山包黑颈鹤所利用的栖息共有耕地(farmland)、草地(grassland)、沼泽 (marsh)和浅水水域(water area)四类。选择指数分析表明黑颈鹤对水域有极大 的偏好,其次为沼泽湿地,再次为耕地,而对草地表现为负选择,并且在越冬期 间的各月份之间,对不同栖息利用比率保持一致。这提示我们在进行保护区规划 的时候应该适当增加前三种栖息地的面积以满足黑颈鹤的越冬需求。主成份因子 分析表明黑颈鹤倾向于选择距夜栖地和水源较近、人流较少、干扰较小、无坡或缓坡的低海拔栖息地。处于不同越冬地的越冬黑颈鹤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不 同的栖息地利用,说明黑颈鹤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调查期间记录到了三只带有彩环的黑颈鹤个体,其中有两只佩戴有卫星发射 器,发射器编号分别为64309 和64311。大山包黑颈鹤种群数量变动的春季和秋季 高峰是由于处于不同越冬地的黑颈鹤迁徙造成的,同时也说明了大山包是在滇东 北和黔西北越冬的黑颈鹤的集散地。黑颈鹤的春季迁徙一般集中在3 月下旬至4 月上旬,在晴朗、微风的上午10:00-11:00 迁徙的黑颈鹤数量最多,说明了天气条 件对黑颈鹤迁徙的重要性。 大山包保护区内的高压输电电线和通信电缆对越冬黑颈鹤构成了极大的威 胁。观察期间共有7 只黑颈鹤因撞上输电电线而死亡,除去一只没有外伤的成体 之外,成幼比例为1:1,大都发生在天气较为恶劣的12 月-2 月之间。发生撞死黑 颈鹤的时候保护区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大雾笼罩,由于大雾的影响造成可视条件下 降,加之黑颈鹤飞行的机动性差(翼载量大、展弦比不大),造成了黑颈鹤的伤亡.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土壤有机碳水平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因而一直是土壤学研究的热点。农田管理措施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维持和提高密切相关。作物残体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含量,而耕作能够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影响土壤有机质的转化。由于土壤有机碳库容很大,管理实践所引起的土壤有机碳的改变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并无明显体现,但是施入作物残体后,土壤中活性有机碳(如微生物碳,水溶性碳,可矿化碳)很快有所变化,因而这些组分能够作为土壤管理和耕作系统对土壤有机质质量影响的早期指示,也被认为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将定位试验样品进行团聚体分级后测定上述指标,研究了宽窄行的耕作方式结合玉米秸秆的不同还田方式(高茬还田、粉碎还田、覆盖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特性的影响,并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玉米秸秆添加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无机氮转化的影响,从而为土壤有机碳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在五年的宽窄行结合秸秆还田的样地中,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的大团聚体组分比例。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总有机碳、全氮的含量,且土壤有机碳增加的部分主要集中在大团聚体组分中,其中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后大团聚体组分中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高茬和覆盖还田方式。玉米秸秆还田增加了水溶性有机碳和可矿化碳的含量,可矿化碳与冷水溶性有机碳(R2=0.752)和热水溶性有机碳(R2=0.851)有很好的相关性,表明活性有机碳的动态与有机质输入密切相关。秸秆还田也增加了土壤和团聚体中氨基糖的含量,表明秸秆还田可引起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增强,其中粉碎还田土壤中氨基单糖增加较多(胞壁酸除外),表明该方式下土壤微生物对输入的有机质的利用效率较高。通过室内培养实验表明,添加玉米秸秆可引起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量增加,而加入无机氮后,冷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降低,但热水溶性碳和土壤微生物量变化不大,说明在无机氮的固持过程中活性最强的有机碳首先被消耗。微生物量与冷水溶性有机碳(R2=0.428)和热水溶性有机碳(R2=0.667)有较好的相关性;玉米秸秆还田方式也影响土壤中无机氮的转化,在粉碎还田的土壤中有更多的NH4+-N被固持,这表明秸秆矿化期间能够提供更多的活性有机碳。 秸秆的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库特性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秸秆与土壤的接触程度不同,使秸秆在土壤中的矿化分解速率不同,结果对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数量及分布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无机氮的固持与转化。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氨基糖;黑土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IEECAS SKLLQG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探测器位置分辨能力的高低是实现γ成像的一个重要指标.Segmented HPGe平面型位置灵敏探测器能够很好地给出γ射线与探测器晶体相互作用的作用点位置信息.利用由这种探测器组成的探测器阵列对~(22)Na标准源进行了γ成像实验.结果能够区分出标准源两个不同的摆放位置的细微差别,并与实际情况符合得很好.从而检验了Segmented HPGe平面型位置灵敏探测器的位置分辨能力.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通过利用不同用量葡萄糖和硫酸铵进行土壤样品室内培养并定期测定土壤中无机氮素含量和微生物量氮变化,研究了可利用碳源数量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葡萄糖使土壤微生物活性明显提高,无机氮含量明显降低。土壤微生物对无机氮素固持作用显著增强,硝化作用则受到明显抑制。在整个培养期间,增加葡萄糖用量更有利于无机氮素的固持,可显著提高无机氮向有机氮的转化速率,说明可利用碳源的存在是促进土壤氮素转化与截获的关键因素。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延安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从初步发展走向稳定健康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栽培技术等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技术力量仍感不足 ,农药、化肥污染愈加严重。提出今后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针对现有方法绘制的散景效果真实感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几何光学理论的散景效果真实感绘制方法.该方法以光线传播的折射定律为基础,利用序列光线追踪方法对相机镜头的光学成像特性进行精确建模;对相机镜头的内部结构进行精确模拟,包括孔径光阑和渐晕光阑,以绘制出由孔径形状和渐晕共同作用的散景效果;利用几何光学理论和序列光线追踪方法精确计算出出射光瞳的位置和大小,以辅助光线采样,提高光线追踪效率.绘制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能够绘制出较为逼真的散景效果,正确模拟了孔径形状和渐晕对散景效果的影响,并具有较高的光线追踪效率.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series of a donor-acceptor-donor type of near-infrared (NIR) fluorescent chromophores based on [1,2,5]thiadiazolo[3,4-g]quinoxaline (TQ) as an electron acceptor and triphenylamine as an electron donor a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introducing pendent phenyl groups or changing the pi-conjugation length in the TQ core, we tuned tile energy levels of these chromophores, resulting in the NIR emission in a range from 784 to 868 nm. High thermal stability and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s allow these chromophores to be used as dopant emitters, which can be processed by vapor deposition for the fabrication of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s) having the multilayered structure of ITO/MoO3/NPB/Alq(3):dopant emitter/BCP/Alq(3)/LiF/Al. The electroluminescence spectra of the devices based on these new chromophores cover a range from 748 to 870 nm. With 2 wt % of dopant 1, the LED device shows an exclusive NIR emission at 752 nm with the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EQE) as high as 1.12% over a wide range of current density (e.g., around 200 mA cm(-2)).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烧结温度的钙钛矿类锰氧化物La0.67Sr0.33MnO3样品。实验结果表明,在1573 K以上烧结的样品,晶粒出现异常长大,晶界效应明显。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磁化强度逐渐增大,但样品的居里温度基本不变。此外,在1173和1573 K温度下烧结的样品,均出现了低于居里温度的金属-半导体导电行为转变。在合适的烧结条件下,可以观察到隧道磁电阻(TMR)和超大磁电阻(CMR)2种磁电阻效应。实验表明,自旋电子的输运,不仅与样品平均粒径的大小和密度有关,而且与晶界的微观结构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