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0 resultados para 885
Resumo:
对长白山白河局不同演替阶段次生林土壤线虫的组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捕获的9 885头线虫分别隶属于线虫动物门2纲8目30科68属,各演替阶段次生林土壤线虫属数及Shannon-Wiener指数(H′)由多到少依次为220年林龄(Ⅴ)>130年林龄(Ⅳ)>85年林龄(Ⅲ)>12年林龄(Ⅰ)>25年林龄(Ⅱ).其中绕线属Plectus、小杆属Rhabditis、似绕线属Anaplectus、滑刃属Aphelenchoides和伪垫刃属Nothotylenchus为优势属,优势属线虫主要分布在枯枝落叶层.土壤线虫总数和营养类群在不同土壤深度中差异显著(P<0.01):枯枝落叶层>0~5 cm土层>5~10 cm土层>10~20 cm土层;食真菌类群数量与食细菌类群数量之和与植物寄生类群数量之比(Iw)以及线虫成熟指数(Im)在不同土壤深度也存在明显差异(P<0.01).在不同土壤深度和不同植被群落中,丰富度最大的是食细菌类群线虫.
Resumo:
本文是作者1992—1995年腐植酸多元复合肥的效应研究部分内容。系针对玉米、小麦需肥特点和土壤养分概况,通过多点田间试验筛选出腐植酸多元复合肥的最佳配方。试验结果表明:该肥料具有速效性和长效性,养分元素利用率高,小麦、玉米等作物可实现年周期一次投肥,节省工时,减少田间作业环节,节肥效果显著。能协调养分,培肥地力,作物生长发育增强,明显改善了作物构成因素,由于根系发达,长势稳健,抗逆性明显提高,小麦品质得到了改善。该肥料比习惯施肥,等养分无机复合肥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比习惯施肥亩增产26%,比等养分无机复合肥增产11.76%,经济效益高,明显好于其它肥料。该肥料宜作基肥施用,苗期不必追肥。本文还讨论了该肥料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Resumo: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吃饭问题不仅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而且历来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饥饿问题不仅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且是一个世界政治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有12.45亿人口,吃饭问题显得更为重要.中国政府对粮食始终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近几年粮食虽然已达到5000亿公斤的目标,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文章回顾了国内外粮食生产现状,分析了粮食生产的发展阶段和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对策.
Resumo:
木材腐朽真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的降解还原作用,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泊氏孔菌属的种类具有降解木材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造成木材褐色腐朽的功能,而混合于针叶林土壤中的褐腐残余物是针叶林生态系统更新所必不可少的。本文对中国地区泊氏孔菌属进行生态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树木腐烂程度与泊氏孔菌属的种类分布具有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85。寄主树木选择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泊氏孔菌属的种类主要生长在针叶树倒木上,有19种,占总数的86%,其中生长在云杉属和松属树木上的种类最多,而阔叶树中最适宜该属物种生长的树种是桦属和杨属树木。
Resumo: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灌溉方式下玉米地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及硝化潜势。结果表明:未施氮肥条件下,喷灌比漫灌土壤平均硝化潜势低0.57~4.77 mg/(kg.d);不同时期喷灌施肥土壤平均硝化潜势变化量为2.18~4.77 mg/(kg.d),幅度较小;而漫灌施肥土壤硝化潜势的变化量为-0.57~28.4 mg/(kg.d),幅度较大。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变化受施肥与灌溉方式的影响,9月份土壤微生物量碳均低于7月份,未施氮肥条件下,喷灌下降9.05 mg/kg,变化幅度较小;而漫灌下降176.52 mg/kg,变化幅度较大。施氮肥均降低土壤微生物碳量;不同时期漫灌施肥与漫灌未施肥、喷灌施肥与喷灌未施肥相比分别降低土壤平均微生物量碳108.78~0.57 mg/kg,58.82~86.71 mg/kg。
Resumo:
对渭北黄土高原刺槐林—草地景观界面土壤水分影响域及其时空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移动窗口法分析得出刺槐林—草地景观界面土壤水分影响域为林内4 m到林外12 m之间,宽度16 m,为渐变型界面,由此可将刺槐林—草地景观划分为3个区域:草地区、界面区和刺槐林区。经典统计分析表明,历经3个区域,不同层次的土壤水分在水平方向上随着水平距离梯度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在界面区域土壤含水量变化最为显著。基于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两个指标,可将草地和林地区域土壤剖面水分垂直变化划分为4层,界面区域划分为3层。3个区域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基本一致的“高-低-高”规律,可以划分为3个时期,4~5月中旬为土壤水分贮存期,6~7月中旬为土壤水分消耗期,8~10月中旬土壤水分恢复期。水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这种变化主要受植被类型、根系分布、降水资源再分配的影响。
Resumo:
本文是“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沿海防护林体系生态经济效益及其评价技术”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国内首次系统地阐明了沿海防护林体系的中尺度气象效应、区域性气候效应、降盐改土效应、海堤林带的固土护堤效应和沿海农田林网的抗灾保产效应。
Resumo:
A new methodology is described for the one-step aqueous preparation of highly monodisperse gold nanoparticles with diameters below 5 nm using thioether- and thiol-functionalized polymer ligands. The particle size and size distribution was controlled by subtle variation of the polymer structure. It was shown that poly(acrylic acid) (PAA) and poly(methacrylic acid) (PMAA) were the most effective stabilizing polymers in the group studied and that relatively low molar mass ligands (similar to 2500 g/mol) gave rise to the narrowest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Particle uniformity and colloidal stability to changes in ionic strength and pH were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 hydrophobicity of the ligand end group. "Multidentate" thiol-terminated ligands were produced by employing dithiols and tetrathiols as chain-transfer agents, and these ligands gave rise to particles with unprecedented control over particle size and enhanced colloidal stability. It was found throughout that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DLS) is a very useful corroboratory technique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se gold nanoparticles in addition to optical spectroscopy and TEM.
Resumo:
目的 :观察自行合成的聚己内脂 (PCL)、聚丙交酯 (PLA)及其不同比例的共聚物己内酯 /丙交酯共聚物a(PCLA2 /1)、己内酯 /丙交酯共聚物b(PCLA1/2 )在体外模拟的不同生物环境中的降解性质 ,探讨环境及材料结构与生物降解性质的关系 ,为在不同生物环境下选用适宜的生物降解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4种聚合物在血浆、胆汁、胰腺悬液中降解 1~ 7d ,观察材料的物理性状改变、测量质量损失和分子量变化。结果 :在不同生物降解液中 :PCL降解不明显、PLA降解最明显 ,PCLA2 /1和PCLA1/2在不同环境中降解规律不同。结论 :用不同比例单体共聚的方法获得了不同结构的生物材料 ,它们在不同环境中降解性质不同。
Resumo:
Co2 (CO) 8 与 4个二硫代双 (烷基硫代甲酰胺 )类前配体 [R2 NC(S) S]2 反应 ,得 4个含烷基硫代甲酰胺基的三核钴羰基硫簇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IR、 1H NMR和 MS等方法表征了它们的结构 ,用 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其中一个簇合物 Co3 (CO) 7(μ3 - S) [μ,η2 - SCN(i- Pr) 2 ]( )的晶体结构 .晶体属单斜晶系 ,P2 1/n空间群 ,晶胞参数 a=1.1452 (2 ) nm,b=1.50 2 8(3) nm,c=1.2 144 (2 ) nm,α=90°,β =92 .15(3)°,γ =90°,V =2 .0 885(7) nm3 ,Z=4 ,F (0 0 0 ) =10 96 ,Dc=1.74 7mg· m-3 ,GOF(F2 ) =0 .835,μ=2 .588nm-1.最终因子 R[I>2 σ(I) ]=0 . 0 4 0 7,Rw=0 .0 6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