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6 resultados para 1121
Resumo:
有效利用工业余热是提高我国能源利用率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首先对于工业余热的存在形式进行了分析.然后估算了工业余热的数量及其可利用量之后,提出了有关的科技问题.这些问题有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最后对于增添和改装设备引起的投资和经济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Resumo:
介绍了从俄罗斯科学院细胞遗传研究所和新西伯利亚地区浆果试验站引进的泽梁、侍从、女友、金色瀑布、西伯利亚红晕、红色火炬、小柳树、火光、闪光、变幻、检阅等 1 1个沙棘优良品种在当地表现的性状和特点 ,为我国引种驯化和繁殖试验提供参考
Resumo:
分析了位于湖南会同广坪镇1~4代人工杉木林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杉木连栽代数的增加,根际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数量发生显著变化,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明显减少,真菌数量显著增加.利用PCR和DGGE技术分析了1~4代杉木林根际土壤细菌区系和真菌区系.结果表明,细菌生物多样性在不同连栽代数杉木根际土壤中变化不明显,各代杉木土壤之间细菌的遗传相似性为87%.而真菌随连栽代数的增加,DGGE图谱带逐渐减少,真菌生物多样性降低,各代杉木土壤之间真菌的遗传相似性也较低,仅为45%.对各代杉木土壤主要真菌类群的分析表明,随连栽代数的增加,病原真菌及产毒真菌增加显著.
Resumo: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在水介质中通过硝酸铈铵引发淀粉与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接枝共聚,制备系列含阳离子季铵基团的淀粉-DAC接枝共聚物,系统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接枝共聚物接枝率(PG)的影响.
Resumo:
Negative differential resistance ( NDR) and multilevel memory effects were obtained in organic devices consisting of an anthracene derivative, 9,10-bis-{ 9,9-di-[ 4-(phenyl-p-tolyl-amino)-phenyl]-9H-fluoren-2-yl}-anthracene ( DAFA), sandwiched between Ag and ITO electrodes. The application of a negative bias voltage leads to negative differential resistance in current-voltag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t negative voltages produce different conductance currents, resulting in the multilevel memory capability of the devices. The NDR property has been attributed to charge trapping at the DAFA/Ag interface. This opens up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 possibilities of such organic-based NDR devices in memory and logic circuits.
Resumo:
Two PPV-based copolymers consisting siloxane linkage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melt condensation of bisphenol and dianilinodimethylsilane. The rigid PPV segments act as chromosphere and allow fine turning of band gap for blue-light emission, while the flexible siloxane units lead to the effective interruption of conjugation and the enhancement of solubility. The UV-vis absorption, photoluminescent and eletroluminescent properties have been studied.
Resumo:
高吸水树脂可用于油田调剖堵水,有机溶剂脱水及农田保水等。高吸水树脂凝胶中的水不易挤出。吸水凝胶的强度的岩芯测定法由于所取岩芯孔洞不均,测定结果重现性差。本文介绍一种测定吸水树脂凝胶抗压强度和抗压能的方法。 将凝胶置于压缩器中,用INSTRON-1121型材料试验机测定极限压强,以抗压强度σ表
Resumo:
本文首次报道Ln(OOCCF_3)_3(Ln=Pr、Nd、Sm、Eu、Gd、Tb、Ho、Er、Tm、Yb、Lu在甘油(G)中的正负离子FAB谱、总结了其离子特征。通过亚稳分析、探讨了某些离子的碎裂方式,提出了Ln(Ⅱ)→Ln(Ⅰ)可能的还原变价机制。
Resumo:
本文报道了八种1:12系列钼系杂多蓝KyHzXMo_(12)O_(40)·nHp(X=Si,P,As,Ge)的制备和离析方法,并通过元素分析、电位滴定、极谱、循环伏安、红外光谱、可见-紫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XPS和~(31)PNM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四电子钼硅杂多蓝的单晶结构,确定了还原钼原子的位置是第三位、七位、八位、十位。实验结果表明,杂多蓝仍基本保持了Keggin结构。首次系统研究了八种杂多蓝固体的ESR谱,发现二电子、四电子杂多蓝比一电子杂多蓝具有更小的电子离域程度;热性质研究表明,固体杂多蓝随还原程度增大,热稳定性增强;研究其氧化还原性质发现,在不同介质中,杂多蓝的氧化序发生变化,极谱半波电位与杂原子电负性线性相关。并发现P和As的杂多蓝具有极强的抗酸解能力。
Resumo:
2007年夏季对黄海冷水团及邻近海域共48个站位的小型底栖动物组成、丰度和生物量,以及环境因子进行了科考研究。所调查站位的小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达2194 ± 1598 inds./10cm2,其中北黄海17个站位平均丰度为3408 ± 1578 inds./10cm2,南黄海31个站位平均丰度为1529 ± 1121 inds./10cm2。调查站位平均生物量为1839 ± 1289 g dwt/10cm2,其中北黄海站位平均生物量为2760 ± 1340g dwt/10cm2,南黄海平均生物量为1335 ± 902g dwt/10cm2。在分选出的共18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中,丰度上均以自由生线虫占绝对优势,达总量的88%,且在南(88.3%)、北黄海(87.7%)基本无差异。在生物量上,同样以自由生线虫贡献最多(42%),多毛类居次(22%),其他生物量较多的还有桡足类(13%)和甲壳类幼体(12%)。在小型底栖动物的垂直分布上,分布于沉积物表层0-2cm的小型底栖动物占79%,次表层2-5cm占17%,最底层5-8cm仅占4%。统计分析表明研究站位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与沉积物叶绿素a、有机质含量、中值粒径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水深呈极显著负相关,此外小型底栖动物生物量与沉积物粉砂粘土含量显著负相关。 同年秋季搭载开放航次对黄海5个站位、东海3个站位、南海2个站位的小型底栖动物组成、丰度和生物量,以及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对三个海域小型底栖动物的比较研究发现,平均丰度以黄海最高,达2132 ± 946 inds./10cm2,东海次之,为1954 ± 2047 inds./10cm2,而南海仅156 ± 56 inds./10cm2;三海域的平均生物量依次为2193 ± 1148 g dwt/10cm2、1865 ± 1555 g dwt/10cm2和212 ± 22 g dwt/10cm2。在分选出的共14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中,丰度上均以自由生线虫占绝对优势,分别占总量的85%、89%、85%。在生物量上,黄海以自由生线虫贡献最多(33%),多毛类居次(18%);东海二者比例相近(约37%),而南海则以多毛类占绝对优势(56%),线虫居次(25%)。在小型底栖动物的垂直分布上,三个海区差异较大:分布于沉积物表层0-2cm的小型底栖动物在黄海高达90%,东海仅46%,在南海为63%。统计分析表明,本研究站位小型底栖动物丰度与沉积物中的叶绿素a及脱镁叶绿素a含量和底温呈显著正相关,与水深呈显著负相关。该结果与本航次之后在广东湛江和海南以东的南海海域开展的908调查结果形成了鲜明对照,后者的小型底栖动物及线虫丰度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水深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近海受人类干扰影响较大。 本文利用微宇宙实验方法,来确定不同浓度梯度的Cu、Pb以及Cu/ Pb混合重金属污染物对青岛湾小型底栖动物(主要是线虫)的影响。加入污染物后,分别在1、3、7、14、21天进行取样分析。结果显示,Cu和Cu/Pb混合高浓度实验单元组的线虫丰度除在第21天有较明显减少外,在整个实验周期内基本没有变化,分析可能系高浓度Cu的固定作用从而使小型底栖动物无法腐烂降解造成的。同一时间尺度上,各重金属污染物实验单元的线虫丰度均高于(或接近于)空白对照组,较高浓度的重金属污染物实验单元的线虫丰度高于(或接近于)较低浓度重金属污染物实验单元,Cu/Pb混合低浓度实验单元的线虫丰度高于同一时间尺度Cu低浓度和Pb低浓度实验单元。推测是由于采样点的线虫群落中存在对Cu和Pb的耐受种或者“机会种”造成的。
Resumo:
总结了作者所测定过的多取代酮及其糖甙类衍生物的1H和13CNMR位移数据.着重就取代基与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多取代酮1位和8位取代情况直接影响着其他位置的化学位移数值.这一现象可以直接用于该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