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 resultados para Lazarus, Herbert B.
Resumo:
Microscopic three-nucleon force consistent with the Bonn B two-nucleon potential is constructed, which includes Delta(1232), Roper, and nucleon-antinucleon excitation contributions. Recent results for the choice of the meson parameters are discussed. The forces are used in Brueckner calculations and the saturation properties of nuclear matter are determined. At the high densities,the nuclear equation of state and the symmetry energy are calculated. The corresponding neutron star mass-radius relations are presented.
Resumo:
新核素的合成及衰变性质的研究一直是核物理科学的前沿领域,它对于人类拓广对原子核运动规律的认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新核素合成的意义、方法,并简要阐述了一种奇异的衰变方式—β~-延发裂变,为实验部分的论述提供理论基础。在实验部分,本文阐述了用放射化学方法研究了钍、钡、镭等复杂反应产物的化学分离。通过在Th的分离中引用PMBP萃取和反萃体系,并采用氧化还原体系有效地去除了绝大多数杂质元素,特别是非常好的去除了碘和溴离子的沾污,较好地完成了Th与其它反应产物的分离。对Ba、Ra的分离主要采用快速的阳离子交换流程,达到了满意的分离效果。对用中能~(18)O离子束照射铀、钍的反应产物进行分离,对分离出的钍、钡、镭样品进行了γ(X)单谱和时间序列谱测量。并对记录下来的样品的谱图进行了分析。使用上述方法,我们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上用~(18)O离子照射重铀酸铵靶,通过多核子转移反应,首次合成并鉴别了新核素不相识~(238)Th。 同时通过不同的反应道产生~(237)Th,并对~(237)Th的半衰期进行了测定;在HIRFL上用~(18)O离子照射氧化钍靶对~(230)Ra的子体~(230)Ac的β~-延发裂变现象进行了观测,在被Ra样品爆光的云母径迹探测器上观察到了两个裂变径迹,从ThO_2靶中用三次BaCl_2沉淀法分离出钡、使用γ谱学这技术测定了十多个Ba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截面。
Resumo:
第一部分:β延发裂变(βDF)是一种稀有的核衰变模式,它在天体物理学和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为研究远离β稳定线核素提供了可能性,是研究新核素合成的新台阶.第二部分:采用放射化学分离法从中能<'18>O离子辐照过的天然铀靶以及钍靶中分离出放射性Ba同位素,用高分辨的HPGe探测器测量Ba部分的γ射线谱,对测得的时间累计谱进行分析,用常规的计算产额生成截面的方法得到了Ba同位素的生成截面,并对其中的一些截面数据进行了讨论.第三部分:在中子发生器上用14-15MeV的中子轰击天然白金箔,通过<'198>Pt(n,2p)反应产生<'197>Os.使用两台HPGe探测器做γ(X)单谱和X-γ-t符合测量.对测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们合成并鉴定了新丰中子同位素<'197>Os,确定它的半衰期为2.8±0.5min.第四部分:用<'133>Ba作示踪剂对Ba在不锈钢片上的分子镀进行了研究.对在异丙醇溶液中的影响Ba分子镀的因素:电镀时间和电流密度等做了条件实验.在电流密度为4.0~6.0mA/cm<'2>,沉积时间30min的实验条件下,可在不锈钢片上获得厚度为0.5~1.0mg/cm<'2>的Ba镀层,也确定了Ba的电镀效率.
Resumo:
本论文在 166MeV 的束流能量下,利用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 142 Nd(32 S, 1p3nγ )170 Re 布居了 170 Re 的高自旋激发态,用 12 套带 BGO反康普顿抑制的高 纯锗探测器阵列进行了在束 X-γ 和γ γ − 符合测量。在 210MeV 的束流能量下, 利用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 146 Nd(35 Cl,5nγ )176 Ir 产生具有 β+ / EC 衰变性质的 核素 176 Ir, 由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将反应产物送到低本底区,用一台小平面探 测器、一台轴对称型高纯锗探测器和一台 CLOVER 探测器进行了γ γ − 符合和 t γ − 单谱测量。基于这些测量结果,研究了 170 Re 的高自旋态和 176 Ir 的 β+ / EC 衰变性质。 本工作基于γ−γ符合关系及周围邻近核已知信息的综合分析,首次建立了包 括 16 个能级 26 条γ 跃迁的双奇核 170 Re 的转动带能级纲图,并利用推转壳模型、 粒子转子模型等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根据实验提取出的准粒子顺排、 Routhian、旋称劈裂等结构信息和邻近双奇核带结构系统学知识的比较分析,指 出该带的两准粒子组态是 11/213/2 hi π ν ⊗ ,并且该带在低自旋出现旋称反转。 基于对 176 Ir 核 β+ / EC衰变实验数据的离线处理分析,对早先发表的 176 Ir 衰 变γ 跃迁进行确认的同时又发现了 4 个新能级和 13 条新的γ 射线,丰富了 176 Os 核的低位激发态能级纲图。根据典型γ 射线的衰变时间谱建议了 176 Ir核的一个长 寿命低自旋同核异能态,同时通过两准粒子耦合的半经验计算建议了其组态。
Resumo:
以兰州放射性束流线装置(RIBLL)为依托,利用弹核碎裂机制产生了远离稳定线的核素,通过研究一些放射性核素<'20>Na、<'23>Al、<'24>Si的β<'+>缓发粒子特性,并结合核结构的测量,初步研究了<'16>O(α,γ)<'20>Ne、<'22>Na(p,γ)<'23>Mg以及<'23>Mg(p,γ)<'24>Al反应.实验测量到了β<'+>缓发母核(先驱核)的半衰期,缓发粒子的能谱和相对强度,并根据壳模型计算指定了部分激发能级的自旋,进而得到了它们的相对共振强度以及热核反应率等.通过实验,我们测量了5.627,5.788,6.725MeV等几个<'20>Ne<'*>的低能缓发α粒子能级,得到<'20>Na的其半衰期T<,1/2>=459±7ms,给出了10.584MeV和10.843MeV的两个能级的相对共振强度分别为0.59eV、1.2eV,计算了其直接俘获的贡献和低能共振态对反应率的贡献;对于<'22>Na(p,γ)<'23>Mg反应,我们重点测量了<'23>Mg的靠近<'22>Na+p俘获阈附近的能级,将探测器的探测阈降低到了200KeV左右,并新发现了一条激发能级具有缓发质子的特性,其能量为8.916MeV(衰变质子能量为1.337MeV),为了验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我们进行了第二次测量,结果证实了8.916MeV及9.598MeV能级具有缓发质子特性,其中9.598MeV能级的缓发质子在2000年被K.Perajarvi等发现,并又新测量到了能量为8.990,9.060,9.138,9.374MeV的四个能级也存在缓发质子特性.实验得到<'24>Si的衰变半衰期为104±10ms,第一次测量到<'24>Mg低能的几个衰变质子谱线,它们在天体物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