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0 resultados para NP-hardness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为提高磷肥利用效率、维持并提高土壤供磷力,在潮棕壤上进行了15年的定位施肥试验,试验处理涵盖了中国典型的8种施肥模式:不施肥(CK)、施循环猪圈肥(M)、单施氮肥(N)、施氮肥+循环猪圈肥(N+M)、施氮磷肥(NP)、施氮磷肥+循环猪圈肥(NP+M)、施氮磷钾肥(NPK)、施氮磷钾肥+循环猪圈肥(NPK+M),对不同施肥模式下耕层(0~20cm)土壤无机磷进行了分级测定。研究表明:有效或缓效态无机磷(Ca2-P、Ca8-P、Al-P、Fe-P)含量在无化学磷肥直接投入的情况下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导致土壤无机磷库亏损;在有化学磷肥直接投入的情况下这些形态的无机磷不但能满足当季作物需求还有盈余,且以NP+M处理盈余最多,丰富了土壤无机磷库。各处理O-P、Ca10-P形态的无机磷均有所增加,且其中部分可由盈余的有效磷素缓慢转化而来。循环猪圈肥(M)的施用能减缓各形态无机磷含量的下降;氮肥和钾肥均能极大促进植物对磷素的吸收,加速土壤磷库亏损。NP+M施肥模式最有利于短期提高土壤供磷力,促进土壤供磷力发展。本研究还发现,有效或缓效态无机磷(Ca2-P、Ca8-P、Al-P、Fe-P)与有效磷相关性很好,这进一步完善了土壤供磷力的指标体系。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以经过8个不同施肥处理的黑土样品为材料,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黑土中Cu、Cd含量的差异。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Tessier-连续提取法,研究黑土中全Cu、全Cd和有效Cu、有效Cd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有机肥的长期施用,会使土壤中Cu、Cd与有机质发生络合并使Cu、Cd在土壤表层累积;秸秆和氮磷钾(S+NPK)化肥的长期配合施用,有利于作物对有效Cu和Cd的吸收,从而使Cu、Cd在土壤中没有明显积累;NP及NPK处理下,二铵、氯化钾肥对土壤中Cu、Cd积累的影响不明显。长期耕作不施肥(CK)处理时,因无外源Cu、Cd,以及作物对有效Cu、Cd的长期吸收,土壤中Cu、Cd含量低于不耕作不施肥(休闲)处理的。从垂直剖面上看,Cu、Cd主要积累在黑土表层,而表层以下不同施肥处理间Cu、Cd含量的差异和变幅不大。有机肥料能明显地向土壤中带入Cu、Cd,造成Cu、Cd在土壤表层的积累,并由于植物体的吸收对人体造成潜在危害,而其他化学肥料对土壤中Cu和Cd积累的影响不明显。本研究为人们的生产实践提供了施肥理论和依据,并且对土壤的污染防治也具有现实意义。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以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试验站16年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了8种施肥制度的增产效应与稳产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有明显影响,作物平均产量NPK>NP>NK>N>PK>P>K>CK,不施N肥时(即P、K、PK等处理)作物产量低;肥料对作物产量的年际贡献率在N、NP、NK、NPK处理中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在P、K、PK处理中则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从化肥N、P、K的增产效果上看,总趋势是N>P>K;作物年际间产量的变异系数随化肥的均衡施用呈下降的趋势;玉米在NPK处理时的稳产性能最好,大豆在PK处理的稳产性最好。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针对含油污泥的热水脱附处理方法,在优化脱附工艺条件下,研究不同单组分脱附剂对含油污泥中各族组分的脱附特性,并据此复配脱附剂,研究各复配脱附剂对含油污泥中不同族组分的脱附特性。结果表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含油污泥的脱附效率优于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各脱附剂对饱和烃、芳烃的脱附效率高于对胶质沥青质的脱附效率;带脂肪链的脱附剂对饱和烃的脱附效率较高,带苯环的脱附剂对芳烃的脱附效率较高;脱附剂亲油基与族组分的亲和性越强,脱附剂对该族组分的脱附效率越高。研究表明,根据各单组分脱附剂对不同族组分的脱附特性复配高效脱附剂的方法可行,复配脱附剂NP-8.5&AEO-8.5对含油污泥的脱附效率可达89.40%。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以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样,采用4个冬小麦品种、3种播种方式和4种施肥方式进行盆栽试验,研究施肥、品种和种子大小对小麦叶片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开花期和灌浆期,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均为NP配施最高,其平均值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17.83%和13.01%;NP配施条件下,在开花期和灌浆期SPAD均为大粒单播较高并显著高于小粒单播;开花期和灌浆期SPAD分别以远丰998和咸农39最高并显著高于其它品种,平均比最低的白芒麦分别高17.68%和18.75%.(2)对旗叶净光合速率来说,开花期的NP配施处理比对照略有下降,而单施N和P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13.03%和23.17%,灌浆期的平均值以NP配施最高且比对照显著提高6.95%;小偃6号在开花期显著高于其余品种4.01%~6.19%(P<0.05),而白芒麦和咸农39则在灌浆期具有较明显优势,均分别显著高于其余品种约16.60%~26.91%;在开花期和灌浆期,2种单播方式平均值相近且显著高于混播方式.(3)就叶片Fv/Fm和Fv/Fo值而言,NP配施明显高于其它施肥处理,且NP均衡供应时远丰998和混播方式具有明显优势.可见,氮...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了解轮作与施肥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是建立持续发展措施的关键。【方法】以长期定位试验(1984~2002)中的10个典型处理为基础,分析了地上部生物量和耕层(0~20cm)土壤有机碳变化,探讨半干旱区轮作和施肥对0~20cm土层有机碳的影响,10个典型处理分别为休闲(F);冬小麦连作体系中的3个施肥处理:不施肥(W/W+CK)、化肥(W/W+NP)、化肥有机肥(W/W+NP-FYM);冬小麦-冬小麦+糜子-豌豆轮作体系中的3个施肥处理:不施肥(W/WM/P+CK)、化肥(W/WM/P+NP)、化肥有机肥(W/WM/P+NP-FYM)处理;1个冬小麦—冬小麦-红豆草轮作处理(W/W/S+NP);人工苜蓿中2个施肥处理:不施肥(A/A+CK)和化肥有机肥处理(A/A+NP-FYM)。【结果】冬小麦连作体系(W/W)中,不施肥处理(W/W+CK)的地上部生物量平均为3.3t·ha-1,化肥处理(W/W+NP)和化肥有机肥处理(W/W+NP-FYM)依次为7.5和11.2t·ha-1;冬小麦-冬小麦+糜子-豌豆轮作(W/WM/P)体系中,不施肥处理(W/WM/P+CK)地上部生物量平均3.1t·ha-1,W/WM...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在辽宁西部褐土上历时10 a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对提高作物产量效果最好,平均增产率50%,平均每千克 N增产粮食21 kg。供试褐土富磷,试验前3 a施磷肥不显增产作用,之后增产明显,10 a平均增产率10.9%,平均每千克 P增产粮食47 kg。供试褐土富钾,连续10 a施钾肥不显增产作用。 在施用化肥基础上每年以60%收获产品直接堆腐回田,可比对应的化肥处理分别增产(10 a平均)40.6%(无肥对照)、19.5%(N肥基础)、12.1%(NP肥)和8.1%(NPK肥),平均年增产粮食(混合、烘干)分别为1.54、1.08、0.79、0.52 t/hm2。养分循环再利用的作物增产效益在试验的10 a中有着逐年增长的趋势,表明以堆肥形式循环回田养分的作物增产作用有着明显的残效叠加效应。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通过比较平水年 ( 1996年 ,作物生长期降水 4 5 6mm)和丰水年 ( 1998年 ,作物生长期降水 5 98mm)作物对施肥的增产反应 ,初步估算了辽西半湿润 半干旱地区水肥交互作用对作物增产的贡献 .结果表明 ,施氮肥并增加水分供给 (降水增加 ) ,作物增产 (玉米、大豆 ) 30 5 6kg·hm-2 ,其中 1996kg·hm-2 来自水肥交互作用 ,占 6 5 .3% .施NP和堆肥并增加水分供给 ,作物增产 4 70 3kg·hm-2 ,其中 15 5 4kg·hm-2 来自水肥交互作用 ,占 33% .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调查了安达市盐碱地生物资源环境研究中心试验区羊草Leymus chinensis地土壤物理性状,包括土壤硬度、含水量、饱和导水率、粒径分布、剖面特征和土壤温度等。阐明土地碱化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为安达市以及松嫩平原生态环境的修复和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讨论了地下水化学成分和土壤冻融变化对碱化的可能影响,认为在没有植被覆盖的条件下,冻融变化会加剧土壤的碱化程度。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基于20 a长期施肥定位试验,研究了丰水年施肥对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肥料单施或配施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顺序为NPM>NM>NP>PM>M>N>P>CK,肥料配施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并维持相对稳产;NP、NM、PM、NPM的交互作用明显,连应值均为正;氮磷配施能显著提高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和水分利用率,氮磷有机肥配施效果最佳,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为64.9%,水分利用率提高了103.5%,氮磷单施不如肥料配施;氮磷配施不利于土壤速效钾的积累,化肥和有机肥长期配施有利于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提高土壤肥力。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本文在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基础上研究了黄土高原旱地不同施肥条件下冬小麦对水分的利用。结果表明 :旱地不同施肥连续 15年种植冬小麦后对土壤剖面含水量影响显著 ,施N或NP配合处理与CK和单施P处理剖面含水量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冬小麦对土壤储水的利用深度超过 2 0 0cm ,最大施肥处理N180kg/hm2 P2 O5180kg/hm2 小麦收获后 0~ 40 0cm剖面储水量比CK少 173 .89mm ,高N肥投入产量与生育年降水量显著相关 ,旱地土壤深层储水利用有很大的抗旱增产潜力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在黄土高原沟壑区长期施肥对土壤剖面中的 NH4- N、NO3 - N含量分布影响不同。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 NH4- N含量和分布保持相对稳定 ;但不同施肥对 NO3 - N含量分布影响显著。凡施氮肥处理中 ,土壤剖面中出现了 NO3 - N深层富集分布。土壤剖面中 NO3 - N深层富集分布是作物降雨等条件的综合影响下经多年累积而形成的。其中 N处理中 ,NO3 - N富集深度的最大为 12 0 cm~ 2 0 0 cm,富集量为 2 91.4kg/ hm2。NPM处理中 ,NO3 - N富集量最大356.8kg/ hm2 ,但富集分布深度降低 60 cm~ 12 0 cm。 NP处理可有效降低 NO3 - N富集量169.9kg/ hm2和富集分布深度 80 cm~ 140 cm。不施氮肥处理中 ,NO3 - N含量分布在整个土壤剖面显著降低。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在辽西褐土上进行8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化肥基础上,每年以60%的收获产品堆腐后循环回田,平均分别可获得29.6%(不施化肥)、15.2%(N肥)、11.1%(NP肥)和9.2%(NPK肥)的增产率,或分别每年增产粮食1.33、0.99、0.79、0.64t·hm-2.养分循环再利用的作物增产效益在试验的8年中有着逐年增长趋势,表明以堆肥形式循环回田养分对作物的增产作用存在着明显的残效叠加效应,因此,只有通过长期田间试验方能准确评估农业系统中养分循环再利用的作物产量增益.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通过15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K的收支及K在作物体内的分配.结果表明,施K肥处理的大豆籽实和秸秆中K浓度高于不施K肥处理;而施K肥处理的玉米籽实K浓度在各个处理间几乎没有变化.在不施K肥条件下,单一施用N肥或NP配施均可造成K的严重亏缺.保持农业系统养分循环再利用可以缓解K收支赤字,而配合适量K肥的施用可以实现作物高产,平衡土壤中K收支.

Relevância:

10.00% 10.00%

Publicador:

Resumo:

数据分配是研究数据如何分布到多个物理节点的NP-Complete问题.给出数据分配算法的数学模型,提出基于时序片段评价的数据分配算法——DATE.该算法利用数据在短时域访问量分布不均的特点,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一目标求解,采用蜜蜂算法(collective Honey bee behavior)调整参数并反馈算法结果,以实现系统负载均衡.随机实验结果表明,DATE相比于同类Random,roundrobin,Bubba算法在系统总时段均衡ET、系统时段内均衡值ES、系统最大波峰值EM 3个指标中表现更优.